心理學跟我們的新年愿望有什么關系?其實,運用專念去生活,你的新年愿望會更容易實現(xiàn),生活會變得更精彩。另外,生活中,我們要少說“不可能”,多問“為什么不”。打破了所謂的經驗,就能創(chuàng)造新的規(guī)則。
步入2021年,很多人都在寫新年愿望。比如,減肥20斤、更年輕、更美……那么,愿望可能實現(xiàn)嗎?現(xiàn)在,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是不是 “相信可能”,真的會增加實現(xiàn)的概率?
一項震驚世界的心理學實驗
著名心理學家埃倫·蘭格的團隊做過一項震驚心理學界的實驗:1979年,美國波士頓郊區(qū)的一個度假村被改造成“時空膠囊”,這里的一切都參照1959年前的樣子布置。16名75至80歲的老人參加了這項實驗。實驗前一周,他們進行了身體、智力等方面的測試,并被隨機分配到實驗組、控制組中。
實驗開始那天,老人們和家人一起坐上了大巴前往度假村。但是,兩組老人接受的待遇完全不同:實驗組老人們所在的巴士,播放的是1959年的廣播節(jié)目,他們被告知“時光倒流到了20年前”。老人們要“假裝”自己是20年前身強力壯的樣子,生活上的各個方面要試圖自己打理;控制組的老人們在車上聽到的則是當下的廣播節(jié)目,他們被要求努力回憶20年前的生活,但是用的是過去時態(tài),他們的當下還是1979年。
度假村的公共大廳里,擺放了很多老物件。收音機放著20世紀50年代的歌曲,復古的黑白電視播放著20世紀50年代的電影和情景劇??傊?,一切好像回到了20年前。
一個星期后,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老人們的聽力、握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血壓也降低了、平均體重增加了3磅(大約2.72斤);步態(tài)、體力也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并且從實驗的第二天開始,老人們開始主動擺放和清理碗碟,不再依賴服務人員。
以上這些變化,兩個組的老人基本一樣。但有一些指標,兩個組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實驗組老人的關節(jié)更加靈活,手腳也更加敏捷;體重、肩寬等指標的增加幅度更高;智力測試的得分也更高。他們中甚至有些人打起了橄欖球,家人見到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實驗背后的“可能心理學”
為什么這些老年人能夠在一個星期發(fā)生如此大的改變?因為,實驗運用了專念(也叫專注力,簡單來說就是讓思維打破常規(guī),尋找新的可能)的環(huán)境,原本以為已經老了、做不到的事情,當你把自己當成20年前的樣子時,竟然做到了。
“人老了還能變年輕嗎?”蘭格用實驗告訴人們,體力和容顏逆生長都是可能的。因為,心理的改變能帶來生理上的改變?;蛟S,你的新年愿望寫上“回到18歲”也不是不可能。
“時光倒流”的實驗自從問世以來就引起了不少爭議,為了驗證蘭格的實驗,英國廣播公司最近重新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他們邀請了6名英國明星重返1970年的當紅時期。除了環(huán)境的設計回到那個時期,英國廣播公司還讓他們重溫了一些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如重返大劇院進行演出等。
僅僅兩天,他們的記憶力、體力、精力、智力都有了明顯進步。驚人的結果讓蘭格的研究再一次進入人們視野。蘭格說:“大部分研究結果都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而我想尋找每個人身上的可能性?!币虼耍炎约旱难芯糠Q為“可能心理學”。
運用專念,活出新生活
專念的反義詞是潛念,意思是把思維固定在一些死規(guī)則上,不假思索。生活中的潛念其實很常見,比如,有人認為女人生了孩子就不該太愛美:“都當媽媽了,還那么愛美干什么?”
家里的長輩們一聽說出去旅行,就會拒絕:“都一把年紀了,還能去哪兒玩?”
類似的潛念還有很多:30歲就該生孩子、40歲就人老珠黃了、70歲就走不動了;沒有房子就想結婚,做夢;一把年紀了還考研,瘋了……而事實上,這些真的不能改變嗎?蘭格提倡的專念告訴我們,要打破所謂的經驗,去創(chuàng)造新的規(guī)則。媽媽也可以每天美美的,老爺爺也可以背起背包環(huán)球旅行。因為,在這個世界,總有人一直在創(chuàng)造新的可能。
那么,心理學跟我們的新年愿望有什么關系?其實,運用專念去生活,你的新年愿望會更容易實現(xiàn),生活會變得更精彩。另外,生活中,我們要少說“不可能”,多問“為什么不”。
(《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