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博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三師生開始在網絡上進行教與學。網絡授課與課堂授課有很大不同,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根據(jù)網絡教學的特點,合理地開展線上教學,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通過使用優(yōu)質視頻作為教學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統(tǒng)編教材對課本內容進行補充,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分析講解高考試題,幫助學生尋找學習方法;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使學生能夠在網課學習中真正有所收獲。
關鍵詞:歷史學科;線上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人類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變化革新的契機。在這場疫情當中,各行各業(yè)均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響,社會中每個人的生活也發(fā)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對于高三學生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用巨大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緊張的歷史二輪復習要在家中面對電腦、手機等進行,教師的課堂教學變成了線上授課,高考的時間又因為疫情的蔓延而推遲,等等。高三學生既要面對繁重的課業(yè),更要面對心理上的壓力?;诖?,高三教師如何上好歷史網課,對于高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高三年級的歷史網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擇優(yōu)質視頻作為線上教學的導入
隨著網絡通信的發(fā)展,產生了大量的科普視頻,這些科普視頻制作精良,技術高超,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時將其作為教學的導入素材。如我會在課前五分鐘開始線上教學,統(tǒng)計人數(shù)后播放一些與所學歷史知識有關且結合實事的小視頻,這些小視頻基本都能在APP上找到,如講述口罩主要原料熔噴布的視頻——《你何時才能買到口罩?每天兩億只仍不夠!》。該視頻長度大約在兩分鐘左右,學生不僅了解了實事,還在視頻中知道了一次性防護口罩中熔噴布的主要材料是石油,這與之后要學習的工業(yè)革命的內容產生關聯(lián)——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隨著化工業(yè)的發(fā)展,石油成為一種重要的能源物資,由此導入新課。
除此以外,我還與學生分享了《共飲長江水》(關聯(lián)中國工業(yè)化相關知識)、《玉米》(關聯(lián)新航路開辟后高產作物傳入中國的知識點)等與歷史知識相關的小視頻,深受學生的喜愛。
二、注重對教材內容的統(tǒng)整與補充
線上教學常用的授課軟件有釘釘、騰訊會議、QQ課堂等,操作簡單,后臺強大,程序設計能夠滿足教師線上教學的需要。教師使用這些程序進行授課,雖然基本能夠實現(xiàn)教學,但與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還是有所區(qū)別,例如線上教學的授課時間要少于常規(guī)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與整理方面下功夫。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由于線上教學相對于常規(guī)教學來說時間緊任務重,我在進行線上歷史二輪復習教學時,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shù)慕y(tǒng)整。從總體上將教材中各部分知識按照時間進行了分類。如將中國史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將中國古代史分為先秦、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將中國近代史分為晚清時期(以甲午戰(zhàn)爭分期)、民國時期(以五四運動分期),將中國現(xiàn)代史分為改革開放前期、改革開放后期,將世界史分為世界上古史、世界近代史(以工業(yè)革命分期)、世界現(xiàn)代史(以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分類)。
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材既求通又求全,內容的覆蓋面廣,教師在教學時除了要整合教材各部分知識外,還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做進一步的補充,且補充的知識要符合高考的考查范圍,要結合近幾年高考的考查內容。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綜合卷第25題中常常涉及漢代歷史的相關知識,其中又以漢武帝時期最為常見——2019年全國I卷考查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2019年全國II卷考查漢初至漢武帝時期政治思想的轉變、2017年全國I卷考查漢代郡國并行制的變化。因此,教師在講述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內容時,要結合新教材進行一定的知識擴展。
新課標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要求是“通過了解秦朝的統(tǒng)一業(yè)績和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苯處熞ㄟ^補充適當?shù)膬热?,引導學生總結出新教材中涉及漢武帝維護大一統(tǒng)措施的重要知識點——政治上,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候王的勢力;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設立直接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書令的作用開始提升;確立以察舉制為代表的新的官吏選拔制度;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qū)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jiān)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打擊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經濟上,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yè)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抑制工商業(yè)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公元前136年,朝廷設立五經博土,儒學獨尊地位確立。
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所學。(見圖1)
三、滲透基于高考試題的學習方法
線下教學中,高三歷史課時為每班每周7課時,教師有較多時間對學生進行習題方面的訓練;但網課期間課時為每班每周5課時,減少了兩課時,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精選習題,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較強的教學效果,其中高考試題是很好的選擇。
如在復習完某部分知識點后,使學生掌握該知識點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進行高考試題的講解。在線上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把相關高考試題發(fā)布給學生后,開展線上討論,引導學生在理解試題的基礎上掌握解題方法。以考查“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措施”知識點的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25題為例:
漢武帝時,朝廷制作出許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加獻禮,必須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而當時一個“千戶侯”一年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朝廷這種做法()
A.加強了貨幣管理 B.確立了思想上的統(tǒng)一
C.削弱了諸侯實力 D.實現(xiàn)了對地方的控制
教師引導學生對題干中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出該題涉及的時期為漢武帝時期,內容為政府強制要求諸侯在獻禮時花費巨額財富購買皮幣放置禮物,進而分析出漢武帝欲通過此法削弱諸侯的經濟實力以達到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
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各選項的內容。A選項中“皮幣”并不是貨幣,所以與貨幣管理無關。B選項中思想上的統(tǒng)一主要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xiàn)。D選項“實現(xiàn)了”說法過于絕對。
在帶領學生分析題目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基本的知識點進行再回顧,例如漢武帝加強貨幣管理與統(tǒng)一思想的措施。同時,引導學生總結此類型題基本的解題方法,例如絕對化的選項一般都是錯誤的、要重視對材料主旨的分析等。
四、構建歷史學科基礎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能夠展示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在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使用思維導圖授課時,因為課堂時長、黑板面積的限制、電子白板靈敏度操作等問題,往往難以現(xiàn)場逐步制作完整的思維導圖,更多的是展示已經做好的思維導圖,缺乏對知識點之間邏輯聯(lián)系的動態(tài)展示。疫情期間,通過授課軟件的同屏展示功能,教師可以使用白板軟件(如Microsoft Whiteboard)與學生同步完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復習知識,這是線下課堂教學難以做到的。
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講解知識或題目中涉及的重要知識點,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每個思維導圖都可以是一個內容不多卻比較重要的“小專題”。例如在教學“殖民體系”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構建一個關于“世界殖民體系發(fā)展歷程”的思維導圖,使知識體系化。(見圖2)
根據(jù)圖2可知,世界殖民體系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第一階段——新航路的開辟標志著殖民體系開始形成;第二階段——在殖民擴張與掠奪中殖民體系進一步發(fā)展,主要代表國家為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英國最終在殖民爭霸戰(zhàn)爭中獲勝,建立“日不落帝國”,英國在殖民過程中進行大西洋三角貿易,獲取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為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奠定基礎,中國在此階段已受到影響,表現(xiàn)為:葡萄牙竊取澳門、荷蘭占據(jù)臺灣;第三階段——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殖民體系初步形成,各個資本主義國家擴大對外侵略,中英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四階段——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列強瓜分世界,中國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抵抗失敗,最終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五階段——在世界殖民體系形成過程中,殖民地區(qū)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各國人民進行了民族解放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大量民族國家的出現(xiàn),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
再如,在教學“民主制度”知識點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共同構建思維導圖。(見圖3)
民主制度在歷史教材中共出現(xiàn)四次,分別是世界上古史、世界近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部分。世界上古史部分主要講述古希臘的民主制度。世界近代史部分主要講述近代資本主義代議制的創(chuàng)立,大致分為兩大類——君主立憲制與民主共和制,其中君主立憲制按君主權力大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英國式君主立憲制(權力較小)、德國式半專制君主立憲制(權力較大);民主共和制按總統(tǒng)權力大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美國式總統(tǒng)制共和制(權力較大)、法國式議會制共和制。中國近代史部分主要講述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和責任內閣制。中國現(xiàn)代史部分主要講述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包括改革開放前,建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改革開放后,建立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思維導圖使得歷史知識體系一目了然,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
新冠肺炎疫情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環(huán)境新條件下如何能夠實現(xiàn)教育創(chuàng)新,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與實踐,在此過程中的經驗相信可以為未來的教學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何成剛、夏輝輝、張漢林、彭禹等著.歷史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趙婷婷,田貴平.網絡教學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基于教學模式變革的歷史考察[J].教育科學,2020(2).
[3]徐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統(tǒng)領下統(tǒng)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J].課程·教材·教法,2019(9).
[4]馬思騰,褚宏啟.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學情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9(5).
[5]葉小兵.簡論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歷史教學特征[J].歷史教學,2017(12).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