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代詩歌詠魯仲連論

      2021-03-08 08:23:04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聊城司馬遷詩人

      張 艷 麗

      (山東理工大學 《管子學刊》編輯部,山東 淄博 255000)

      魯仲連,又稱魯連、魯連子,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是歷史上知名的高士、廉士、奇士、達士。《戰(zhàn)國策》《史記》等典籍中對魯仲連說魏救趙、射書聊城、與孟嘗君辯士、助田單攻狄、功成不受爵金等事跡進行了詳細記載。后世詩人為魯仲連排憂解難、不喜利祿的高潔品性所折服,紛紛吟作詩歌,表達對他的追憶追崇之情。聊城茌平被看作是魯仲連的家鄉(xiāng),地方上有許多歷史遺跡,如魯仲連村、魯仲連墓、魯仲連廟、射書臺、高士臺等,還有“茌平八景”之一的“連村煙市”。當途經(jīng)這些地方的時候,詩人們撫今追昔,抒發(fā)萬千感慨,通過詩歌吟誦的方式對魯仲連的事功進行評價。

      據(jù)現(xiàn)有資料不完全統(tǒng)計,歷代吟詠魯仲連的詩歌約200多首(1)筆者參與2019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稷下學派文獻整理與數(shù)據(jù)庫建設研究”,專門負責收集整理魯仲連的典籍記載資料。現(xiàn)收集到關于魯仲連的詩歌268首。。這些詩歌當中,有直接對魯仲連這位歷史人物進行詩詠的,有對歷史滄桑發(fā)表感慨時以魯仲連為載體進行詩詠的,有途經(jīng)山東茌平時追憶魯仲連事功和遺跡而進行詩詠的。古代詩賦帶有借古抒懷、以古諷今、直抒胸臆的特點,以詩歌吟誦歷史人物,是系統(tǒng)而深入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內(nèi)容。學界對魯仲連的研究,有對其事跡的考辨,如王德敏所作《魯仲連雜考》;有對其佚書《魯連子》和思想的探討,如劉金所作《佚書〈魯連子〉的藝術及思想特色》。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從詩歌角度對魯仲連進行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的研究。歷代吟誦魯仲連的詩歌數(shù)量較多,從中可以看出后世詩人對魯仲連的認知和評價,領略其對事功、名利、謀略等價值觀的引導,了解對《戰(zhàn)國策》《史記》等記載中魯仲連形象的接受過程。

      一、歷代詩人對魯仲連的吟誦

      較早對魯仲連進行吟誦的,當屬西晉夏侯湛,其作《魯仲連贊》曰:“峨峨先生,有邈其節(jié)。流仁憂亂,抗道自潔。隨事抑揚,與時開闔。在幽能泰,處悶惟悅?!盵1]726對魯仲連憂慮危亂、富有仁愛之心、潔身自好的品性進行贊頌,“在幽能泰,處悶惟悅”說的應是隱逸之后的穩(wěn)定生活。

      西晉左思《詠史八首》中的第三首以魯仲連為吟詠對象,曰:“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高節(jié)卓不群。臨組不肯紲,對珪寧肯分。連璽耀前庭,比之猶浮云。”[2]74詩作對段干木、魯仲連“功成恥受賞”的品性進行肯定,并用贊賞的口吻寫出魯仲連談笑間建奇勛的精神風貌,充滿欽敬向往之情。

      后世有的詩歌包括了對魯仲連的事功描述和德性評價,如明代彭孫貽《魯連先生》曰:“魯連高世士,談笑卻秦軍。飛辨騁雄談,意氣干青云。獨抗蹈海節(jié),狼虎豈得臣?功成非有求,糞土視千金。壁立萬仞巔,俯視寰中人。清風激六合,流光照無垠。”[3]1詩中對魯仲連以辯談退卻秦軍,誓死不臣服秦國,功成不受賞賜,視金錢名位如糞土的品質(zhì)大加贊賞,指出這種精神品質(zhì)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

      清代馮詢作有《詠史》系列詩歌,其中一首是關于魯仲連的,詩曰:“奇士不茍出,出令天下驚。東國魯連子,倜儻無俗情。一岀解秦圍,再出下齊城。功成復歸去,東海高風清。戰(zhàn)國騁游士,挾策求公卿。惟君薄名利,所以去就輕。一笑卻千金,俗士羞蠅營?!盵4]477詩中稱魯仲連為“奇士”,歌頌他為危難中的趙國、齊國所做出解圍的貢獻。與世俗狗茍蠅營追逐名利的戰(zhàn)國游士相比,魯仲連的高風亮節(jié)令其羞愧。

      現(xiàn)已整理的歷代詠魯仲連200多首詩歌中,從時代分布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有4首,唐代有10首,宋代有4首,元代有10首,明代有74首,清代有166首,民國時期的還未進行整理。明清時期詠魯仲連的詩歌數(shù)量明顯增多,應該與明清兩代的社會狀況及詠史詩總體數(shù)量比較多有關,也與后代資料保存得多少有關。年代越久遠,資料越難以保存。清代的資料相較于其他朝代的資料,保存得多些。另外,清朝時期,地方志編纂中更多出現(xiàn)“八景”的規(guī)劃,聊城茌平把“連村煙市”作為八景之一,家鄉(xiāng)文人和外來文人紛紛對此進行吟詠,連帶對魯仲連也吟誦一番。

      后世對魯仲連的人物詩歌吟誦,很多基于《史記》等典籍中的記載,以及唐代李白、韓愈等知名詩人對魯仲連的吟詠和評價,并依據(jù)自身的理解,提出贊同或不同的看法。并且詩人們有意識地把魯仲連與其他歷史人物進行對比或類比,以此突出魯仲連的文化形象和后世影響,抒發(fā)心中的個性化情感,體現(xiàn)自我的價值追求。

      二、回應司馬遷評價魯仲連的詩歌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魯仲連立傳,把他與西漢鄒陽合傳。其中主要講述魯仲連雄辯新垣衍,說服魏國救助趙國,不屈服于秦國強權(quán)的事跡,以及魯仲連射書聊城,助齊將田單成功攻城,最終隱居海上的史事。司馬遷開篇評價魯仲連曰:“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zhèn)m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jié)。”[5]2459指出魯仲連聰慧有謀略,而品性高潔不好仕宦。傳記結(jié)尾處司馬遷總結(jié)曰:“魯連其指意雖不合大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于諸侯,談說于當世,折卿相之權(quán)?!盵5]2479認為魯仲連的思想和做法不符合大義,但能夠以布衣的身份,不畏懼諸侯和卿相的權(quán)威,解除紛難,來去自由,是值得大寫特書的歷史人物。

      此外,唐代司馬貞《索隱述贊》曰:“魯連達士,高才遠致。釋難解紛,辭祿肆志。齊將挫辯,燕軍沮氣。”[5]司馬貞稱魯仲連為“達士”,意為明智達理之士,指見識高超、不同于流俗的人。唐代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用《魯仲連子》的記載,增加了魯仲連與田巴的辯論,號稱“千里駒”“飛兔”等內(nèi)容。其云:“齊辯士田巴,服狙丘,議稷下,毀五帝,罪三王,服五伯,離堅白,合同異,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魯仲連,年十二,號‘千里駒’。往請?zhí)锇驮唬骸悸勌蒙喜粖^,郊草不蕓,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緩也。今楚軍南陽,趙伐高唐,燕人十萬,聊城不去,國亡在旦夕,先生奈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梟鳴,出城而人惡之。愿先生勿復言?!锇驮唬骸斅劽??!椭^徐劫曰:‘先生乃飛兔也,豈直千里駒!’巴終身不談?!盵5]2459這些典籍記載,是后世詩人吟誦魯仲連的主體文本資料。

      后代詩人讀到魯仲連傳記,心有所想,情感充沛,思如泉涌,吟詩創(chuàng)作。明代歐大任《讀〈魯仲連傳〉》曰:“俠夫決性命,說客馳縱橫。紛其稷下士,談折徂丘生。齊有魯仲連,爵職非所榮。幼小諷田巴,飛兔蚤已驚。畫皆倜儻策,高節(jié)每獨行。何者魏將軍,帝秦講連衡。時已羇韓魏,力能脅齊荊。燕趙旦夕下,睥睨鞏洛平。先生氣激昻,新垣拜千旌。從容以唇舌,遂卻關西兵。死欲蹈東海,千金詎辭名。咄嗟聊城書,逃隱志竟成。輕世一布衣,滄瀛藐冠纓?!盵6]205-206詩中把魯仲連所處的歷史背景及魯仲連的謀略籌劃、口舌善辯、高尚節(jié)操等進行贊揚,指出魯仲連雖為一介布衣,但他不追逐功名利祿,以一己之力救百姓于危難之中,可以傲視諸侯貴族。全詩把魯仲連豪情壯志、大義凜然、重義輕利的風采展露無遺,認為他無愧為一代俠士的典范。

      明代鄭鄤也作有《讀〈魯仲連傳〉》,對司馬遷所記載的魯仲連傳記進行評價和感慨:“魯連發(fā)高義,帝秦終不成。誰謂匹夫手,能挽天柱傾?已矣事云畢,拂衣便歸耕。抽身何必早?聊以全吾生。至人貴得性,豈意后世名?茫茫為長望,東海自波盈。天地一滄桑,能得幾時平?功成不受賞,千載有余情?!盵7]5上對于魯仲連“功成不受賞”的做法,詩人非常欽佩,指出人生在世,貴在隨性而為,不必在意后世的虛名。

      《史記》記載魯仲連的歸宿曰“魯連逃隱于海上”,認為魯仲連后來隱居海上,世人曾以“東海客”作為其指稱。清代方兆曾以《東海客》為題,抒發(fā)閱讀傳記后對魯仲連的敬仰之情:“咸陽兵風云,書壓邯鄲城。四十幾萬坑長平,趙人新破膽卒驚。平原公子文武客,掩耳畏聽桴鼓鳴??秃螢檎邅泶罅?,公然欲帝秦虎狼。秦真虎狼不可帝,王城天子猶拱袂。此時若無魯仲連,秦應稱帝趙亦捐。齊民愿蹈東海死,旌旗為卻五十里。因之義騎解重圍,一笑千金遂辭去。吾讀《魯連傳》,深嘉魯連節(jié)。抑秦之意本尊周,難向時人數(shù)稱說。東國先生無復聞,后來僭竊何紛紛?!盵8]5下-6上詩中指出魯仲連不愿帝秦,本意在于尊崇周王室,反對僭越篡權(quán)。后世謀逆之人不絕于史策,反而把魯仲連的忠義與尊崇正統(tǒng)拋諸腦后。

      司馬遷傳記結(jié)尾處對于魯仲連的定位曰“魯連其指意雖不合大義”,后世詩人紛紛進行辨析或反駁。宋代王令作有《魯仲連辭趙歌》,前有序言,提到作此詩的原因為:“司馬遷謂‘魯仲連不合于大義’,以予考之信然。要之一時則連固壯士,而有所不為,此則予喜之。常壯其辭趙之意,惜其不廣也,因為之歌。”其詩曰:“秋風起兮天寒,壯士醉酒兮歌解顏,螳螂何怒兮轍下,蟻何斗兮穴間?紛擾擾兮,誰者則賢?井方崩兮治隧,屋且壓兮雕椽。生則役兮,弗系念此,禍至而知悔兮,身忽焉其已死。陶唐夏子兮,今則古矣!彼秦且帝兮,連有蹈東海而死耳?!盵9]19-20王令認可司馬遷對魯仲連“不合大義”的評價,認為壯士隨性而作,有所為有所不為,魯仲連辭絕趙國的做法,就是他“有所不為”的選擇,也體現(xiàn)出其視名利如糞土的秉性,是詩人所看重的品質(zhì),這也是后世所承襲的做法,因而賦詩吟誦。

      元代楊維楨則不贊同司馬遷對魯仲連“不合大義”的評判,盛贊魯仲連的功業(yè),認為他不是一般的戰(zhàn)國策士,可以視為“天下士”。楊維楨作《天下士》,前有序言,表達了不同于前代史學家的見解:“魯仲連高風遠致,千載一人,非戰(zhàn)國士也。平生大義,與日月爭光者,片言之激,梁趙不得帝秦也。太史公非其指意不合大義,吾不知太史指何為大義不大義耶!且俾與鄒陽同傳,太史詮人,何其不倫耶!太史之言,天下后世之言也。太史不知魯仲連,不為太史者,又將何如?吾為《魯仲連高士論》,而又賦《魯先生天下士》?!睏罹S楨指出魯仲連“平生大義”,可與日月爭光,司馬遷認為魯仲連“不合大義”,那么“何為大義不大義”的標準使人困惑。把魯仲連與鄒陽合為一傳,有些不倫不類。司馬遷是著名的史學家,楊維楨擔憂連司馬遷都不能對魯仲連作出合適的評價,其他世人更不能對魯仲連作出正確的定位。這是楊維楨作《天下士》的直接動機。

      楊維楨作《天下士》,以期糾正司馬遷的錯誤評價,從而對魯仲連的功勞和后世評價作出符合史實的判斷,其曰:“齊與秦,爭雄尊,天下仗義信陵君。能殺蕩陰逗兵將,不能殺新垣客將軍。魯先生,稷下來。見梁使,決趙疑。三晉大臣不如鄒魯兒。片言稱危醢安釐,九鼎重趙百里退秦師。魯先生,天下士??蛯④姎w慶,安釐逃脯醢。”[10]154詩中對魯仲連說服魏國、救助趙國、言退秦國的史事進行描述,指出魯仲連的高風遠致實際是“天下士”的風范和視野,的確是不同于先代史學家之論[11]56。

      清代林壽圖也不贊同司馬遷對魯仲連“不合大義”的評價,作《魯連村》曰:“海岱惟青州,山川負勁氣。是生氣節(jié)人,虎狼不敢肆。何來客將軍,欲昏平原智。脯鄂醢九侯,請視已往事。秦兵西引郤,黃屋未渠置。一笴取聊城,史筆偶類記。功成恥受賞,于道辨利義。生如附青云,吾將次由賜。茌平東有村,式閭獨回轡。百年再田橫,齊士多尚志。”認為齊地常出尚志之士,魯仲連、田橫等人是杰出代表。提及魯仲連“功成恥受賞,于道辨利義”的高潔品質(zhì),詩人特意作注釋曰:“太史公‘不合于道’語,竊謂未然?!盵12]92指明魯仲連的做法符合社會道義,明辨義禮。

      作為被司馬遷高度贊賞的歷史人物,魯仲連的文學形象深刻留在后世詩人的心中。他們作詩吟誦魯仲連,大多承襲于司馬遷對魯仲連的傳記記載,也對司馬遷的看法進行商榷。詩人們熱情謳歌魯仲連有勇有謀、義不帝秦、功成不受賞的高尚品格,從魯仲連身上汲取豐富的精神資源,并宣揚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應和李白贊頌魯仲連的詩歌

      唐代大詩人李白追慕魯仲連,對魯仲連欽佩有加,賦詩多首對魯仲連進行吟誦。[13]較有影響力的,當屬《古風五十九首》中的第十首,其曰:“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盵14]12詩作熱情歌頌了魯仲連救弱扶傾、反抗暴政、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品性。李白把魯仲連視為同仁,立志學習魯仲連任俠行義、不慕功利、不受羈絆、清高放縱的性格和處事風格。

      清代汪瑔讀到此詩,大發(fā)感慨,賦詩《太白詩》云:“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彼苑Q魯連者至矣。輒衍其意,更成此詩,其曰:“畏秦因媚秦,握齱良可鄙。雄談折機牙,實賴天下士。氣陵西畤云,聲動東海水。異哉倜儻生,節(jié)概乃如此。平原卻千金,聊城飛一矢。舉世共嗟稱,固其余事耳?!盵15]16上詩中延續(xù)了李白對魯仲連的推崇之情,盛贊魯仲連的英勇氣概。

      也有一些詩人沿用李白詠誦魯仲連的詩歌意圖,抒發(fā)自身對魯仲連的欽佩贊賞之情。明代程嘉燧《詠古五首》其一曰:“太白布衣士,所思解世紛。遠希魯仲連,片言卻秦軍。功成不受賞,笑謝平原君。斯意日澹蕩,浩若無心云。舊業(yè)一朝盡,路有豺虎群。蕭條丈夫氣,難與兒女論。”[16]82指出魯仲連、李白同為布衣平民,而致力于救危解紛,做人胸懷坦蕩,無意追求名利,世人難以達到這種高尚境界。

      清代傅仲辰作《魯仲連射書處次韻》曰:“射臺縹緲共云平,一矢賢于十萬兵。高士曾聞歸海畔,行人猶說下聊城。襟懷澹蕩誰同調(diào),學術縱橫世自驚。他日抑秦秦不帝,先生飛兔有奇名?!痹娭匈潛P了魯仲連的口舌辯才及解困聊城的功勞。其中注釋“襟懷澹蕩誰同調(diào)”句時,曰:“李白詠仲連詩: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盵17]576指明引用了李白評價魯仲連的詩句和意圖。

      清代李金枝作《過魯連村》曰:“曾上射書臺,魯連歸何處?牛尾奏功名,寧如一箭去。況乃不帝秦,戰(zhàn)國認正路。平凌平原君,蹈海洪波恕。博陵近茌山,徘徊有余慕。太白澹巖人,懷君有好句。亦去茌山北,海市還煙霧。日離市已沉,但見離一村?!盵18]121認為由李白吟誦魯仲連的詩句可以看出,二者同為淡泊名利之人。清代蘇廷魁作《魯仲連臺》曰:“戰(zhàn)國推豪杰,師儒有孟荀。仲連成別調(diào),太白愛斯人。東海清風絕,聊城古意新。賈生年尚少,慷慨論函秦。”[19]581-582指出李白推崇魯仲連不同于孟、荀等儒家的做事風格。

      李白吟誦魯仲連的其他詩句之意圖,也被后代詩人所采用。如李白作有《別魯頌》,其曰:“誰道太山高?下卻魯連節(jié)。誰云秦軍眾?摧卻魯連舌。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夫子還倜儻,攻文繼前烈。錯落石上松,無為秋霜折。贈言鏤寶刀,千歲庶不滅?!盵14]262詩作通過稱頌魯仲連來表達對朋友間深情厚誼的贊美,指出李白仰慕魯仲連,是鐘情于他不居功、不受賞的清廉情操,以及既有超凡濟世之才,又有功成身退之志和獨立不倚的人格。

      清代王士禛游覽魯仲連陂時,有感而發(fā),應和李白詠魯仲連不居功邀賞的風骨。其作《魯仲連陂懷古題祠壁》曰:“少慕魯連高節(jié),居然俶儻權(quán)奇。邯鄲指顧解秦圍,一笑千金脫屣。千古清風蘭雪,一竿煙水荒陂。我來髣髴見云旗,獨立長留天地?!逼渲小扒Ч徘屣L蘭雪”,即是來自于李白《留別魯頌》的用意。王士禛作注釋曰:“李太白詠魯連詩: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20]19

      魯仲連的高風亮節(jié)與卓識奇謀,讓詩人李白為之追慕和欽佩。尤其魯仲連淡泊閑適的性情和處事風格,李白引為同道中人,稱為“澹蕩人”。這種秉性如同清風吹灑高潔的蘭花和雪花一樣,傲立天地之間,歷經(jīng)千年流轉(zhuǎn),令人心生敬仰之情,并持續(xù)為后人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支持,其中包括立身處世的原則,高尚的精神氣度和理想人生的追求。

      四、應對韓愈嘲諷魯仲連的詩歌

      唐代韓愈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別于前代詩人。韓愈曾作詩《嘲魯連子》,譏諷口辯之人,表達不屑與其相爭之意。詩曰:“魯連細而黠,有似黃鷂子。田巴兀老蒼,憐汝矜爪嘴。開端要驚人,雄跨吾厭矣。高拱禪鴻聲,若輟一杯水。獨稱唐虞賢,顧未知之耳?!盵21]99韓愈認為,魯仲連善辯,口若懸河,好似身材細長、面貌狡黠、嘴爪鋒利的黃鷂。從題目、取材和語義上看,這首詩確實有譏嘲魯仲連大言浮夸之意。[22]28

      韓愈把魯仲連比作黃鷂的看法,被后世詩人沿用。清代董元度贊同韓愈把魯仲連看作黃鷂的類比,原因在于魯仲連射書聊城,城池攻下,而燕將自殺,《史記》記載“田單遂屠聊城”,事情沒有獲得圓滿的結(jié)局。其作《魯連臺懷古》曰:“謀事善始終,庶稱天下士。為德而不卒,乃有魯連子。戰(zhàn)苦陣云黃,飛弩走片紙。我不殺燕將,燕將由我死。胡為屠吾民,袖手空坐視?先垅非所卹,忍人寧足恃。當其射書時,詎未見及此。何不早約言,死爭猶晚已。況復避其鋒,緘默良可恥。解紛紛已解,大難貽桑梓。觸目肝腦涂,毋乃顙有泚。我來臨高臺,眾好敢徇彼。卓識有昌黎,斥為黃鷂嘴。”[23]40-41指出韓愈斥責魯仲連為黃鷂嘴,比前人要有高超的見識。魯仲連箭射聊城,目的是幫助齊將田單攻下聊城,最終聊城被齊國收復,而燕將以自殺謝罪,田單屠殺聊城。“我不殺燕將,燕將由我死。胡為屠吾民,袖手空坐視?”對此魯仲連應負有一定的責任。魯仲連應該事先約好,燕將棄城應以保證城內(nèi)百姓安全為前提。對這件事情魯仲連處理得不妥,做事情能夠善始善終,方能稱為天下士。

      清代張澍作《魯仲連》曰:“不帝西秦氣獨豪,奮身東海寄波濤。先生果是名心化,公子何為重幣操?去矣新垣徒意敗,懷哉徐劫漫聲高。昔為飛兔今黃鷂,料想胸中淡薄遭?!盵24]656指出魯仲連因善辯而功成,原來有“飛兔”之美稱,現(xiàn)在因善辯反而有“黃鷂”之嘲諷惡稱,想來自身心緒也有所波動。

      當然,也有詩人反對韓愈對魯仲連冠以“黃鷂”之名的嘲諷。明代錢子正作《魯仲連》曰:“賢哉魯連子,解紛見高情。片言大義重,一笑黃金輕。名因折秦得,功為下聊成。胡為昌黎伯,卻有細兒稱?”[25]78詩中列述魯仲連解紛排難、重義輕利、誓不帝秦的功績和品性,反問韓愈為何魯仲連有“細兒”,也即小兒或“小人”的稱呼。在詩人心目中,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對照魯仲連的功業(yè),不應該有如此低劣的稱號。

      清代劉嗣綰作《魯連臺》曰:“一身談笑卻強侯,天下應知蹈海羞。公子幾人夸濁世,先生此去足清流。誰云最黠如黃鷂?始信難馴有白鷗。我笑平原真俗骨,鑄金不到五湖舟?!逼渲凶髯⑨屧唬骸绊n詩:‘魯連細而黠,有若黃鷂子?!盵26]124詩作對魯仲連笑卻功名利祿的高風亮節(jié)大力贊賞,以調(diào)侃的口吻回應韓愈對魯仲連狡黠如黃鷂的評價,認為白鷗更加難以馴服,韓愈對魯仲連應以白鷗相類比。

      清代李繼圣作《魯連村》曰:“周轍東西盡,虎狼詎可為。大聲激巾幗,諸將豎須眉。旋發(fā)輿圖劍,重飛博浪椎。樹無黃鷂子,雕鶚勢憑誰?”其中注釋曰:“韓文公以魯連為黃鷂子?!盵27]54下詩中借用“輿圖劍”荊軻刺殺秦王的典故和“博浪椎”張良刺殺秦始皇的典故,認為魯仲連是反抗秦國暴政的先驅(qū),其精神激勵后人繼續(xù)反抗統(tǒng)治者的殘暴統(tǒng)治。詩人指出,如果沒有魯仲連的抗秦精神,荊軻與張良雖才望超群,二人抗擊秦國暴政的精神不會如此凸顯。

      也有詩人把古代文獻中對魯仲連的記載逐一點評,清代鄧汝功作《魯連臺懷古》曰:“魯連天下士,抗節(jié)希鮑焦。一矢定濟北,遇難真能調(diào)。千金豈掛眼,聯(lián)璽同鴻毛。鍖然不自滿,倜儻清風超。鄒陽難與儔,干木或其曹。伊胡憐爪嘴,細黠嗤黃鷂。老蒼議稷下,騰口何譊譊。毀譏王與帝,軒羲及唐姚。誰斥為梟鳴,清辯息喧囂。把卷偃秋墅,風雨連昏朝。登臺一以望,積云淹四郊。高風木葉下,爽氣靈旗飄。斯人渺千載,舉手安可招?雄跨吾不厭,賦詩聊解嘲?!盵28]15詩中逐一回應司馬遷、左思、韓愈等人對魯仲連的評價,認為司馬遷把魯仲連、鄒陽列為合傳不妥,鄒陽難與魯仲連類同。左思把段干木與魯仲連類比的做法,比較合適。韓愈嘲諷魯仲連為狡黠的黃鷂,關注的是魯仲連口辯的能力。列述完畢歷代先賢對魯仲連的定位,鄧汝功指出歷經(jīng)千年時間,魯仲連的高風爽氣依舊值得后人欽佩。

      五、與其他歷史人物對比的魯仲連詩歌

      對比或類比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詩人常用的手法,歷代詩人在吟誦魯仲連的時候,經(jīng)常把魯仲連與其他歷史人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以此凸顯魯仲連的功績和高尚情操。五代汪遵把同為齊國復國做出貢獻的田單與魯仲連進行對比,作詩《聊城》曰:“刃血攻聊已越年,竟憑儒術罷戈鋋。田單漫逞燒牛計,一箭終輸魯仲連?!盵29]3766認為魯仲連箭射聊城勸降燕將,與田單火牛陣攻破聊城相比,做到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30]27,更勝一籌。宋代李覯把魯仲連、伯夷、叔齊三人進行類比,認為是三位賢者,作《三賢詠》曰:“魯連誓蹈海,夷齊甘采薇。秦王不得帝,周武終見非。輕死議萬乘,強哉三布衣。凡人欺貧賤,貧賤豈易欺?”[31]378贊頌三人身處貧賤而不屈服于權(quán)威的高貴品性。

      清代黃鵬揚作詩《魯仲連》曰:“新垣屈膝奴顏厚,季子貲多濁氣豪。不肯帝秦忠義重,千金卻贈豈云高。”[32]420將魯仲連與新垣衍奴顏婢膝地帝秦,與蘇秦(字季子)身佩六國相印一擲千金相對比,凸顯出魯仲連忠義、清廉的氣節(jié)。

      清代翁心存從魏、趙兩國交往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評價方面進行對比,作詩《魯仲連》曰:“精兵久已盡長平,毛遂區(qū)區(qū)尚劫盟。驚走秦軍與梁客,解紛終仗魯先生?!盵33]114對比毛遂與魯仲連在魏、趙兩國交往中發(fā)揮的作用,毛遂使用劫持方式促使趙、魏兩國結(jié)盟,而魯仲連的辯才最終說服魏國前來救助趙國。比較而言,說服比劫持的做法更容易讓世人心生敬佩。

      清代趙而忭作詩《過魯仲連射書處》,把范蠡、田橫與魯仲連對比,其曰:“莫疑天下士,感激在功名。直氣孤城得,高才一紙輕。扁舟殊范蠡,孤島笑田橫。寂寞千秋后,誰為繼此情?”[34]84魯仲連取得功名后謝絕賞賜,與范蠡功成后泛舟西湖,田橫兵敗后自殺于海島對比,略顯不平常。清代盧綋作《魯仲連射書臺》曰:“箭飛一紙解聊城,卻勝燒牛夜突營。方信先生全仗,非同處士但沽名。帝秦力卻終難奪,蹈海情孤總不平。料得歌聞松柏后,魂隨島客伴田橫?!盵35]510則把魯仲連與田單、田橫相類比,認為魯仲連更勝二者一籌。

      清代舒位也從歷史人物的人生最終結(jié)局對比,作詩《茌平三詩·魯仲連》曰:“黃犬東門事可憐,不如黃鷂海東邊。始知戰(zhàn)國無人物,一個波臣魯仲連?!盵36]334“黃犬東門”指的是秦相李斯,司馬遷在《李斯列傳》中記載李斯遺言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5]2562李斯以腰斬終結(jié)人生,詩人把魯仲連隱居海上與李斯被腰斬進行對比,顯現(xiàn)出魯仲連的高明之處。

      魯仲連的言辯能力尤為世人關注,詩人經(jīng)常將其與善辯之士相提并論,如與同為戰(zhàn)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張儀、公孫衍等口才佳者對比。明末清初凈宗九祖蕅益大師作《懷魯仲連》曰:“戰(zhàn)國有奇士,高談恥帝秦。抵掌解紛難,而非儀衍唇。千金笑不顧,終身居海濱。廉潔豈足慕,義重非甘貧。我悲士習陋,競作名利臣。丑扇與蛆蟲,簪笏而垂紳。讀史發(fā)永嘆,滔滔千古淪?!盵37]623清代嚴如熤作《魯仲連》曰:“泰山難并節(jié)嶙峋,玉貌先生果絕倫。漫以射書疑策士,誰能蹈海作完人?千金擲去還存趙,一字爭來已卻秦??靶μK張雄擺闔,曳裾空作丈夫身?!盵38]291詩作中“儀衍”“蘇張”指的即是蘇秦、張儀、公孫衍。

      諸多詩人在歌詠魯仲連的詩作中,把魯仲連與一些歷史人物相對比,如與伯夷、叔齊、毛遂、范蠡、辛垣衍、田單、田橫、李斯、蘇秦、張儀、公孫衍等進行多方面對比,體現(xiàn)出詩人作詩的心意追求。馬昕分析指出,在詠史詩中運用比較思維,能夠求得更深刻更合理的觀點認識,而詩人以其機巧靈慧獲得富有新意的優(yōu)越感,也會給讀者帶來醍醐灌頂?shù)臐M足感。[39]

      六、結(jié)語

      對魯仲連吟詠的存世的200多首詩歌,顯示出歷代詩人對魯仲連的關注和重視。詩人吟誦魯仲連時,多圍繞司馬遷、李白、韓愈等知名文人對魯仲連的評價進行,顯示出文化傳承過程中“好古”“追古”的情懷。魯仲連作為一位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其人物形象涵蓋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詩人述古而適今,或概述他的歷史事跡,或贊美其排憂解難的謀略和能力,或稱頌其功成不留戀名祿的高風亮節(jié),或批評其浮夸的口辯之才,或哀婉其箭射聊城之后給城內(nèi)百姓帶來血腥屠殺,或借評價魯仲連與其他歷史人物對比,引申自我的價值追求和評判標準。歷代詩人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從各個角度全面展現(xiàn)出魯仲連的歷史形象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元素和價值標桿,表達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詩人對魯仲連的評說,也反映出后世對魯仲連人物形象的接受和再現(xiàn)情況。

      后代詩人在詩歌吟誦中對魯仲連辯證地進行評價,對其功勞毫不吝嗇地進行贊揚,如清代咸豐皇帝作《雜詩》第五首曰:“魯連仗高義,西謁平原君。豐采驚四座,意氣凌青云。激昂逞雄辯,片言息紛紜。公子竊虎符,函關走秦軍。笑卻千金酬,拂袖東海濆。終身不可見,千載挹清芬?!盵40]314而對魯仲連箭射聊城后,聊城遭屠城的悲慘境遇,明代謝肇淛作《詠史一百首》第十五首曰:“惜哉一矢書,枉殺燕烈士。至今高臺風,猶灑千秋淚。解紛吐微詞,輕世脫敝屣?!盵41]798清代施閏章作《射書臺》也曰:“飛旋逞雄辯,堅城為之摧。壯夫絕吭死,萬姓一何哀!流血溢城闉,積骨高崔嵬。賢愚同白刃,千古傷人懷?!盵42]85

      不可忽視的是,明清小說中也有對魯仲連功勞的吟誦。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魯仲連不肯帝秦 信陵君竊符救趙”中,對魯仲連與魏國大臣辛垣衍辯論,保護趙國的事跡進行講述。面對趙王的賞賜,魯仲連辭絕而飄然隱居,史臣作《魯連贊》曰:“卓哉魯連,品高千載。不帝強秦,寧蹈東海。排難辭榮,逍遙自在。視彼儀秦,相去十倍。”[43]803認為魯仲連不屈服于強秦,為趙國排憂解難,與張儀、蘇秦等人相比,品格高尚許多。

      魯仲連作為聊城、茌平地方的歷史名人,當?shù)乇4嬗恤斨龠B村、魯仲連墓、魯仲連祠、射書臺、高士臺等遺址遺跡,還有“茌平八景”之一的“連村煙市”。后世詩人途經(jīng)此地,留下大量以地方風物和魯仲連精神為主題的詩歌。如清代順治朝進士、茌平人王曰高作詩《謁魯仲連墓》曰:“披榛迷廣路,駐馬拜荒丘。戰(zhàn)國一高士,茬山萬古留。尺書服燕將,大義著宗周。余憾天曾醉,臨風咽未休?!盵44]449清代張存素曾任荏平縣教諭、東昌府教授,作詩《連村煙市》曰:“舊謁荒祠臨海市,又從煙市認遺莊。分明會得先生意,名利區(qū)區(qū)付杳茫?!盵44]480-481地方上如此豐富的魯仲連文化資源,應該好好地予以發(fā)掘和利用,以助力地方“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從而形成具有影響力和品牌號召力的文旅產(chǎn)品,提高文化遺產(chǎn)開發(fā)利用的產(chǎn)業(yè)化程度,為經(jīng)濟發(fā)展助力。

      猜你喜歡
      聊城司馬遷詩人
      假如司馬遷沒有《史記》
      聊城高新區(qū)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專家學者為“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三十周年題詞
      曬娃還要看詩人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則靈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44
      聊城,宛在水中央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44
      新動能,新聊城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32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人故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鲁甸县| 资溪县| 外汇| 姚安县| 布拖县| 绥宁县| 奉贤区| 玉环县| 迁安市| 新郑市| 同德县| 溆浦县| 哈巴河县| 抚松县| 紫云| 蒙自县| 英超| 孝义市| 宜州市| 本溪| 乳山市| 赤壁市| 汝阳县| 英山县| 信宜市| 安福县| 资源县| 桦甸市| 利津县| 专栏| 恩平市| 杂多县| 临沧市| 中超| 桦甸市| 鲜城| 阆中市| 贵阳市| 梓潼县| 普兰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