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面對當下的閱讀氣氛,極易被誘惑和影響,其會選擇在課下時間來進行一些碎片化的淺顯閱讀。就算培育中學生自身閱讀能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但面對淺顯閱讀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教育工作者能夠挑選最佳的方法就是對學生當下的閱讀進行引導,而整本閱讀的教學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填補學生進行淺顯閱讀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篇文章就整本閱讀所具有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展開分析,并給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韼椭?/p>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引導策略
一、 引言
所謂整本書閱讀,通常說的是學生閱讀一整本書,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需要中學語文老師關(guān)注學生自身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增加學生實際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要求老師指導學生少去做題,多去讀書,并且讀整本書。依據(jù)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這個需求,假如老師只是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的文章進行閱讀,是遠遠不夠的。伴隨學生的不斷成長,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是尤為重要的,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就根本上而言,就是讓學生對于世界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充實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是至關(guān)重要的。文章就是中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措施展開分析。
二、 整本書閱讀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
有位哲學家曾經(jīng)提出,閱讀是神秘的,而眼睛務(wù)必要和別的感官同心、腦有效結(jié)合,才可以在真正意義上做好閱讀活動。現(xiàn)代的神經(jīng)語言學提出,閱讀并非是一種收集材料的過程,就像是用感光紙捕捉光線一樣,而是一種讓人琳瑯滿目且擁有個人特征的重新將建構(gòu)的過程。有的心理學家覺得,閱讀就是在寫與印的符號中獲取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新課程標準也針對閱讀進行了一些闡述,覺得“閱讀就是收集處理信息、了解世界、拓展思維、強化審美感受的主要渠道。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以及課本編輯者間的互動對話?!惫P者覺得是借助不同感官來認識世界,同時構(gòu)建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該過程不只是在一個理性的思維路程,更是一個感性化的情感路程;另外也是依靠頭腦進行運作,除了一些玩味性的詞句以外,不尋求任何幫助,獨立完成提高自己的過程。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將整本當作書中的主體,將單篇文章作為是輔助?!闭鹃喿x,指的就是閱讀成體系的書,并非閱讀幾篇互不相關(guān)的文章就可以了,文章在內(nèi)容和思想上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而整文閱讀最佳的渠道就是挑選獨具想象力的書籍,引導學生展開多元化閱讀,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社會人情,在閱讀期間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形成完美的人格。學校的課程體制中所包含的學科制造出人們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因此應(yīng)該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但不可以全然沉浸在這樣的現(xiàn)實世界中,還應(yīng)該不時地仰望星空,抽出一點時間來思考文學。當然,這個責任就到了語文科目上,更加準確的說是到了語文老師的肩上。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所講授的課本都是被精挑細選出來的,從古至今,包含國內(nèi)國外。而課本是依據(jù)編輯者的思想對于文章進行重組和解構(gòu),在文章添加到課本時就已然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很多內(nèi)涵,以至于遠離原作者本身的寫作意圖。
三、 中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引導措施
(一)依據(jù)學生能力,推薦閱讀書籍
一些老師覺得整本書閱讀大部分都是在課下時間發(fā)生的,所以,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老師只需要提出相關(guān)要求,另外的都讓學生自主完成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觀念有著一定的道理,也較為接近學生本身的意愿。而問題就出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書籍浩如煙海,質(zhì)量又是參差不齊,閱讀難度也存在著高低之分。中學生的閱讀儲備通常不夠全面,極易挑選到不適于自己年齡階段該閱讀的書籍,造成學生被不良內(nèi)容影響或是由于難度太高而難以閱讀下去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因此,老師需要肩負起教育的責任,結(jié)合學生的意愿、閱讀能力以及書籍質(zhì)量,給學生推薦與其年齡階段相吻合的書籍。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老師可以適當?shù)赝貙挿懂?,努力讓所有學生都可以挑選到自己想閱讀的書籍。比如,課本中會給學生推薦一些國內(nèi)外的名著,像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中就有《水滸傳》這篇名著的閱讀。但問題就出在,學生即使能夠借助單元課文的學習,對于古白話小說這種形式的文章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但是對于《水滸傳》書中所描寫的大量血腥場景卻較為抵觸。老師能夠把課本中的名著閱讀當作引導,而無法將其當作是整本書閱讀的重要依據(jù)。例如,就學生所展現(xiàn)出的意愿出發(fā),推薦學生去閱讀《西游記》《三國演義》以及《紅樓夢》這些名著,一樣都是經(jīng)典名著,而其所包含的范疇也卻有所不同,有的是神魔奇幻,有的是壯麗史詩,還有的或是人間百態(tài),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所提出的要求。
(二)追求新穎,激起學生對閱讀興趣
老師在指引學生展開閱讀時,務(wù)必要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假如一本書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也無法得到學生的好感,這樣想讓學生完成對于書籍的閱讀是非常困難的。這樣看來,老師務(wù)必要選取一些內(nèi)容、人物以及情節(jié)都是可以抓住人心的書籍,在達成學生成長所提出的要求之后,疏導學生的心理,使得學生在閱讀中受到熏陶。就將愛爾蘭小說《牛虻》作為例子,學生剛開始就對書籍的名字存有好奇心,這時老師要利用好這個機會,給學生講述這個小說名字的由來,把其和主人公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與性格特征有效結(jié)合,使學生對于這個小說的主旨具有初步的認識,然后再指引學生進行閱讀。在具體閱讀期間,老師能夠選取小說中包含的幾個片段,并提出對應(yīng)的問題,像是讓學生說出牛虻因為什么事情而去跳海?為什么要參與到革命中?為什么發(fā)動民主戰(zhàn)爭?學生這時就會帶著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去進行書籍閱讀,在文章中找尋答案。此外,一本書在封面上的設(shè)計和內(nèi)容上的排版也要引起注意,像是封面上的圖案要足夠新穎,書中添加部分插畫,都可以吸引到學生的注意,使得學生在閱讀時更加專注。中學生對外面世界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老師能夠要求學生去閱讀《三個火槍手》這本小說,該小說的人物非常幽默,對話也比較直接,事件發(fā)展也比較扣人心弦,開始能夠先要求學生猜猜三位火槍手的背景和身份,然后再給學生講解部分故事發(fā)生的原因或是那時法國宮廷斗爭的情況,使得學生可以為火槍手背負的神圣使命而感到自豪,進而展開閱讀,同時在實踐閱讀中感受英雄的光輝事跡。
(三)重視閱讀進度,合理地開展閱讀活動
整本書的閱讀并不是為了休閑,而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因此沒有任何難度是做不到的。那么既然存在著難度,學生也會碰到很多的問題。又因整本書閱讀大部分是在課下時間產(chǎn)生的,學生在閱讀對象上也具有很大的差異,老師難以及時地給予對應(yīng)的閱讀引導。假如學生在閱讀期間碰到的難題太多,使得閱讀的進程總是終止,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生對于閱讀的熱情。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老師需要強化對于學生閱讀情況的關(guān)注,以便于發(fā)掘并協(xié)助學生解決好閱讀中碰到的問題。一種高效的閱讀途徑,是創(chuàng)辦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提供分享閱讀成效的機會,重振學生的閱讀信心,并且使得老師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就將《三國演義》作為例子,這其中包含著很多戰(zhàn)爭與計謀方面的描寫,創(chuàng)造出一種較為緊張的感覺,學生很容易就投入到閱讀中?!度龂萘x》是存在思想傾向的,像是“貶曹抑孫尊劉”,學生在閱讀期間就可以觀察出這樣的傾向,但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由于封建時代的已經(jīng)過去,當下人們的價值觀念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xiàn)了不同的意見,就可能造成疑惑的產(chǎn)生,學生會不了解部分橋段為何會這樣描寫,在歷史上究竟是怎么樣的。老師能夠在讀書上要求學生說出內(nèi)心的感受,之后再給學生一些時間來對小說中的情節(jié)進行討論,在相互交流中能夠深化理解。還是不理解的,老師再做好記錄進行解答。
(四)尋求家長幫助,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的行為理所應(yīng)當會變成學生模仿的榜樣。針對整本書閱讀而言,就需要家長的幫助,推動學生自身正確閱讀習慣的產(chǎn)生。首先,整本書閱讀的情況一般都會出現(xiàn)在家里,要求有好的學習氣氛。其次,假如家長也可以參加到閱讀活動之中,就能夠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最后,假如家長可以對學生自身的整本書閱讀更加重視,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對學生展開閱讀引導,避免問題的累積。如果想要家長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老師需要創(chuàng)建家校交流的途徑,努力提高家長對于學生閱讀的關(guān)注與引導,并且在家長碰到難以處理的問題時進行及時的幫助。比如,在學生挑選了閱讀對象之后,老師能夠借助微信或是QQ上的家校交流群將結(jié)果告知給家長,讓家長結(jié)合學生日常在家的表現(xiàn),幫助學生設(shè)計閱讀計劃表,同時監(jiān)督這個閱讀計劃的落實。此外,在不影響到家長平時工作和生活的情況下,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用平等的態(tài)度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對于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家長應(yīng)該及時地給予肯定,并激勵學生不斷努力。在完成一本書的閱讀之后,家長應(yīng)及時地去老師取得聯(lián)系,老師可以先針對學生閱讀實施表揚,之后再推薦部分其他書籍讓學生去挑選。通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生就可以逐漸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還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正面向上的態(tài)度,進而獲得最佳的閱讀效果。
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伴隨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增強,整本書閱讀的導入有著很大的必要性。由于整本書閱讀所出現(xiàn)場地通常并不在課上,因此為老師引導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然而,老師不可以因這部分難題,就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在整本書閱讀期間,老師就能夠運用更加高效的措施,以便于指導學生自身的閱讀行為。寄希望于教育工作者強化對于整本書閱讀的探索,創(chuàng)新出更多的閱讀引導方式,為學生閱讀水平以及語文課程綜合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給予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蔣雙高.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0.
[2]王亦清.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育引導實踐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13.
[3]黃鳳姣.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19.
[4]熊若男.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9.
[5]黃碧茹.高中學術(shù)著作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19.
[6]蔣龍梅.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鄭雙龍,甘肅省平?jīng)鍪?,莊浪縣南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