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
摘 ? 要:生本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的一種務實性的教育方式。生本教育強調學生對課堂的主體性作用以及教師對課堂的互動式設計?,F實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已不符合當前教學需求,學生無法體驗到語文學科的精妙之處。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策略
生本教育非常重視學生參與,力求避免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相當大的自主空間,從而確保學生在語言、思維等多個方面得到充分鍛煉。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少自制力,耐性也不夠,容易走神,因此,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要成為整個課堂的組織者與建設者。小學語文教師顧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及不同的學習需求,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課堂環(huán)境,通互動式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一、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年齡小,坐不住,但是他們對未知的世界有一顆好奇心。如果課堂教學是乏味的,教學問題的設計是無趣的,課堂環(huán)節(jié)是脫節(jié)的,師生互動是貧乏的。學生是無法靜下心來學習的,也無法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去。久之,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會厭煩,甚至是憎惡,是產生不了興趣的。教學中,教師要知曉學生這個特點,要從學情出發(fā),創(chuàng)造不同的教學情境,來誘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確保學生參與到各種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去。
在教學《北京的春天》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先創(chuàng)設幾個小問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有什么古詩是形容春天的么?春天來了,會有什么樣的景色呢?春天到了,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這一些問題都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而且這一些問題都屬于開放式的問題,學生都能夠回答出來。當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順勢提問:北京的春天會是怎么樣的呢?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走進文本閱讀。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參與度極高。以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問題的指引下,積極思考,并產生強烈的興趣。
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與前提。在小學階段,教師基于學情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逐步地深入開展教學。
二、開展分組教學,促使學生討論
由于學習基礎,行為習慣,理解能力等的不同,學生個體差異性是必然的。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眾中難調,或顧此失彼的情況。針對這一個現象,教師不能視而不見,或者抓大放小。分組教學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小組成員成為主角。
比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這一篇課文時。這一篇課文是文言文,短小精悍,文章以人物對話為主。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翻譯課文,學生理解不了課文深層次內容。整個課堂也會枯燥乏味。教師可以采取分組教學的方式,讓小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進行對話。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角色語言的內在含義,感悟到文章中深刻的道理!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巡視,觀察不同小組的情況,并給予適當的幫助。分組教學,能夠很好的促使學生互動并討論。
可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重要。只有產生了互動才能更好溝通與交流。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分組教學可以有效的落實生本教學理念,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實踐活動中。
三、精心設計問題,誘發(fā)學生思考
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一味的給學生“知識”,而不是去誘發(fā)學生思考,主動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如果不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去思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在教學《匆匆》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課前先準備了一份導學案,讓學生根據導學案自學。導學案中的問題的設計,教師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并且難易適度。比如,課文中的“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這一些生字詞讀音寫法以及意思。作者是誰?文章寫作背景,以及文中段落的理解賞析等。比如,題目“匆匆”是什么意思?學生根據導學案自主學習,其實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定要去思考,解決課文中的疑難點。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再重點將一些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講解。甚至可以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由學生上臺講解。不要擔心學生年齡小,只要教師將問題設計合適,就能夠激起學生的參與欲望。
可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課堂,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教師要心甘情愿地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要恰當好處地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總之,生本課堂的教學是生動的,是活躍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帶學生學習的情緒,教學效率更高,更有質量,從而讓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龐曉燕.解讀文本,有效提問——小學語文課前如何設計有效提問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9(36):102+104.
[2]鄭毅.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9(12):59.
374450033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