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明凱
摘 ?要:目前,推進中小學課外閱讀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學校、教師不夠重視;二是不知道如何操作。要想有效推進課外閱讀,教師要充分重視課外閱讀,并且懂得怎樣操作。文章從課外閱讀課程目標的設定、書目的選擇、課程實施的具體操作及評價等方面嘗試構(gòu)建中小學課外閱讀課程體系,并以課外閱讀活動實施的策略為重點,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落到實處。
關鍵詞:課外閱讀;課程化;推進方法
一、課外閱讀課程化問題的提出
1. 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凸顯
朱永新談到讀書重要性時說,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個體心靈的成長,不可能有個體精神的完整發(fā)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開展廣泛的閱讀活動,對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zhì),增強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閱讀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閱讀推進已是大勢所趨,教育自然要順勢而動。閱讀活動的推進首先要關注青少年這個關鍵群體,抓住每個人成長的關鍵期。
2. 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的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標準》的附錄部分專門有“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與此同時,《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總量和各學段的分量要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提出了“教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正式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系。由此可見,構(gòu)建適應時代發(fā)展、適合學生成長、符合《標準》要求、發(fā)揮教材作用的課外閱讀課程勢在必行。
3. 推進課外閱讀需要具體的策略
根據(jù)開展的“營口市鲅魚圈區(qū)課外閱讀現(xiàn)狀的問卷調(diào)查”,大部分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雖然有些教師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如何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缺少可操作的課外閱讀推進策略。課外閱讀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加上各地教學情況不同,《標準》和語文教材只能從宏觀進行引導,這就在客觀上造成教師在實施課外閱讀課程時面臨操作上的實際困難。
要實現(xiàn)課外閱讀的區(qū)域推進,教師必須要在重視課外閱讀的基礎上知道如何做?;诖?,我們開始了讓課外閱讀進入課堂的實踐探索,期待從課程視角系統(tǒng)建構(gòu)課外閱讀。我們認為,廣義的課外閱讀是教材課文以外的閱讀活動,它不僅是課文閱讀的延伸,而且與課文閱讀一樣重要,理所應當納入中小學語文課程體系。完整的課外閱讀課程建構(gòu)應該重視課外閱讀目標的界定、書目的選擇、活動的組織及評價等?;趯嵺`探索,我們認為將課外閱讀課程化,從而將《標準》的課外閱讀理念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實施策略,是推進區(qū)域中小學課外閱讀的關鍵。
二、課外閱讀課程化的實踐探索
2017年,我們開始了課外閱讀課程化的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
1. 讓課外閱讀課程進入課堂
教材課文以外的閱讀活動與課文教學同樣重要。它不是可有可無的部分,必須納入課程體系,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時安排上,每周用兩節(jié)課開展讀書活動,保證課外閱讀課程的順利實施。
2. 建立科學的課外閱讀體系
為了落實《標準》對課外閱讀的總體要求,我們嘗試構(gòu)建完整的中小學課外閱讀課程。
(1)課外閱讀目標。
我們把《標準》的課外閱讀目標按照中學段和小學段(低、中、高)進行分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按照閱讀量和文類進行細分,并提出不同學段、不同文類的具體目標。
(2)課外閱讀書目。
通過收集國內(nèi)關于中小學課外閱讀書目研究資料和進行廣泛的問卷調(diào)查,根據(jù)中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結(jié)合營口市鲅魚圈區(qū)的實際情況,我們推出了具有開放性的中小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例如,鼓勵小學低年級學生多讀繪本、童話類書籍,鼓勵初中階段的學生在保證完成語文教材推薦閱讀書目的基礎上,多讀詩歌、小說、傳記、散文等。我們的推薦書目分為必讀和選讀,為師生的自主選擇留下了空間。
3. 課外閱讀操作
推進課外閱讀課程實施的做法主要是教學化、活動化。在課外閱讀實施操作中,希望教師重視課外閱讀活動的設計。例如,在閱讀書目和閱讀方法的選擇、閱讀活動的推進與展示等方面,都要求教師科學引導、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課程實施最重要的方式是活動化。學生特別渴望得到認同和欣賞,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機會,在共同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個體閱讀也將得到有力推進。在多層次的互動交流中,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得以全面提升。
4. 課程評價
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我們采取的評價方式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其中以過程性評價為主。
三、課外閱讀課程化的經(jīng)驗收獲
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我們總結(jié)提煉了一些推進中小學課外閱讀的策略方法。
1. 整本書的閱讀推進策略
整本書的閱讀推進過程分為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各個階段的閱讀重點有所不同。讀前指導重點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讀中促進重點是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問題的解決;讀后展示重點關注閱讀成果及其展示方式的多樣性。
2. 課外閱讀活動的組織策略
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活動中,我們始終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活動,如新書推介活動、寫研究小論文、課本劇表演、讀書講演活動、讀書辯論活動等,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3. 不同文體書籍的閱讀策略
文體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各有不同的特點,閱讀重點和閱讀方法有很大差異。閱讀詩歌的重點是情感,閱讀方法是朗讀;閱讀小說的重點是把握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閱讀方法通常是默讀、圈點勾畫;閱讀戲劇關鍵是要抓住矛盾沖突,最好的方法是表演。而科普著作、傳記文學、童話、繪本等由于文體不同,閱讀重點和閱讀方法的選擇都有不同。
4. 評價策略
過程性評價伴隨課外閱讀課程實施的始終。通過過程性評價,一方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并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深入。另外,我們嘗試把課外閱讀納入考試范圍,發(fā)揮考試的督促和激勵功能,助推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
從2017年開始,營口市鲅魚圈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對區(qū)域內(nèi)語文教師進行了多次大型培訓,組織教師有系統(tǒng)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研討交流活動。學校、教師、家長、學生越來越重視課外閱讀,很多學校課外閱讀活動舉辦的有聲有色。多數(shù)學校都開設了專門的課外閱讀課程,使《標準》提出的課外閱讀課程理念得以落實。教師也越來越重視課外閱讀,初步掌握了課外閱讀推進的具體策略,自覺地帶領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更多的教師把讀書當成了生活所需,更多的學生喜歡上了課外閱讀,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逐漸提高,視野不斷開闊,綜合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而今,我們繼續(xù)走在中小學課外閱讀課程化實踐探索的道路上,我們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我們相信,隨著實踐探索的深入,校園內(nèi)外的閱讀氛圍一定會越來越濃厚。
參考文獻:
[1]倪崗. 初中語文課程內(nèi)容建構(gòu)及實施:基于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的實踐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16,36(10).
[2]劉文軍,倪崗. 借評價促閱讀:課外閱讀有效評價的研究與實踐[J]. 課程教學研究,2015(9).
[3]吳文耘. 讀書會的促讀策略[J]. 語文教學研究,2016(9).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