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琴
[摘 要] 文章基于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Project教學的需要和現(xiàn)狀,還原“動手做”的教材本意,提煉“階段性”的操作程序,以期提高Project的教學價值。Project的學習是以“教學做合一”為要義、以“動手做”為中心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歷。學生親歷其間,將會體驗到學習感和成就感。
[關(guān)鍵詞] “教學做合一”;動手做;小學英語
一、Project的含義及教學現(xiàn)狀
(一)Project的含義
Project一詞在教育領(lǐng)域內(nèi)的應用最初出現(xiàn)在美國,克伯屈于1918年首次提出“Project——項目學習”的概念。Project是指學生自己計劃,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自己的操作,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
強調(diào)“動手做”,這與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思想高度契合。他提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guān)系角度來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guān)系角度來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他還進一步提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陶行知所提的“教學做合一”,“教”應在做中“因材施教”,“學”應在做中“提倡自學”,“做”強調(diào)“注重實踐”。可見,“做”是核心,即“在做中教,在做中學”。
總之,Project的本意是“在學習中動手做,在動手中完成學習”。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驗證、完善,并做出某件作品,而且作品一定是切實可見、有形的成品;學生在進入項目時,腦海中應有最終作品的雛形;項目一開始,學生就要知道完成產(chǎn)品的具體時間期限,也應該知道項目的方向和最終作品的評價標準。
(二)Project教學現(xiàn)狀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在每冊都安排了兩個Project,每個項目都有一個主題,由幾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鋪墊的語言實踐活動組成。學生要經(jīng)過思考、調(diào)查、討論和合作等環(huán)節(jié),綜合運用前幾個單元的所學,最后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并展現(xiàn)自己的成果。每個項目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英語表達機會,還以一個高度互動的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使他們從中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整理教材的16個Project,如表1。
Project教學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①認識不清。教師誤認為Project與語言學習不相干,常常一帶而過。②方法不當。教師把Project與Review and check混為一談,強化“動嘴說——運用語言”,忽略“動手做——完成作品”。③指導不力。Project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到底做什么、具體怎么做、應該何時做、做到什么程度、以何種形式展示成果等,缺乏應有的指導方案。
二、基于“動手做”的Project教學路徑
克伯屈把項目教學分為四個階段:①決定目的,即根據(jù)學生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提出學習目的或要解決的問題。目的一般由學生自己確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選擇,但不可強制。②擬訂計劃,即制訂達到目的的行動計劃,包括材料問題、工作任務分配、實施步驟等。擬訂計劃由學生承擔,教師只對學生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指導。③實施計劃,即學生運用給定的材料,通過實際的“活動”來完成計劃。④評定結(jié)果,即教師提出評定的標準和方法,由學生自己進行評定,如計劃是否按照原計劃進行,預定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學生從項目中學到了什么等。如有差錯,教師則予以指導。
應用到具體的英語教學實踐中,這四個階段可以有所微調(diào),如圖1所示。
案例:3A Project2 A puppet show.
項目內(nèi)容:制作一個木偶并進行木偶劇表演。
項目過程:①Planning——形成小組,組內(nèi)分工,確定課題;②Preparing——收集信息,小組討論;③Producing——拿出初稿,對其進行加工、完善;④Presenting——成果展示、表演。
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因年齡小、語言儲備不足等情況,獨立完成Project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策略指導和同伴互助的作用,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項目。
例如,在制作木偶與填寫信息之前,教師向?qū)W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木偶Helen,通過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讓學生明確制作和填寫等項目的要求。在學生介紹自己制作的木偶前,教師以木偶Helen為例用第一人稱介紹自己的木偶。教師將講臺作為木偶表演的舞臺,蹲在講臺旁為其配音,增強木偶的真實度。于是,學生在小組準備時也紛紛效仿教師,蹲在課桌旁向組員介紹木偶,使學習活動充滿樂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制作、填寫、介紹和討論等層層遞進的活動,從手頭準備自然過渡到口頭準備,完成Planning—Preparing—Producing三個步驟,匯報、交流、展示實踐活動的學習成果。
教材中的Project活動是讓學生根據(jù)文本所給的具體步驟,通過自主制作、小組討論、分工合作、調(diào)查訪談、信息搜集、交流匯報等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至于教材外的拓展項目,讓學生發(fā)散和想象的空間更大,對項目的計劃性和創(chuàng)新性要求更高,更需要同伴的合作與幫助。
教師要敢于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外引向課內(nèi),再從課內(nèi)帶出課外,將課內(nèi)、課外的學習活動進行高度融合,使其成為學生提升興趣、開闊視野、發(fā)展能力、展示個性和塑造性格的平臺,從而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搜集信息、加工,再搜集、應用后再加工,再應用和再搜集……完成一個項目的過程是非常復雜的,甚至障礙重重,但是通過上述活動可打開“智慧的天窗”。
綜上所述,Project是以“教學做合一”為要義、以“動手做”為中心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歷。學生親歷其間,將會體驗到學習感和成就感。
30895019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