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明
濮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河南 濮陽 457000
哮喘也稱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長期反復發(fā)作不僅導致氣道損害和肺功能損傷,嚴重時還可能引發(fā)呼吸衰竭,臨床治療難度較高[1]。目前,西醫(yī)對于支氣管哮喘主要采用解痙、平喘、抗炎、抗組胺等控制病情,但治愈率難以令人滿意,長期用藥耐藥問題和不良反應問題也較多[2]。隨著中醫(yī)藥在哮喘治療中逐漸顯示出良好的優(yōu)勢,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方案改善支氣管哮喘的預后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支氣管哮喘屬“哮證”“喘證”范疇,是經(jīng)典方小青龍湯的辨治范圍[3]。筆者運用小青龍湯配合穴位敷貼治療哮喘,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者7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2~74(52.17±7.85)歲;病程1~10(5.38±1.43)年;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4例,中度21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2~75(52.33±7.91)歲;病程1~10(5.41±1.45)年;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5例,中度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哮喘手冊》[4]中支氣管哮喘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學》[5]中“哮證”“喘證”中醫(yī)診斷標準;入選前2個月內(nèi)無激素用藥史;無中藥治療或穴位敷貼禁忌癥;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病例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肺部疾病者;過敏體質者;有精神障礙或交流障礙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對癥治療,包括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質激素抗炎、β-受體激動劑擴張支氣管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小青龍湯加減治療。①小青龍湯基本方:桂枝9 g,麻黃9 g,白芍9 g,法半夏9 g,干姜12 g,細辛6 g,五味子6 g,炙甘草6 g。隨癥加減:喘甚者加枳實5 g,痰多者加紫蘇子15 g,咳嗽重者加桑白皮6 g,舌質暗者加桃仁15 g。日1劑,水煎2次,每次煎取藥汁200 mL,兩次混勻后分早晚口服。②穴位敷貼:半夏8 g,延胡索10 g,細辛10 g,甘遂18 g,白芥子18 g,混合后研磨成粉,加入姜汁調(diào)制成藥餅,取定喘穴、肺俞穴、列缺穴、膏肓穴,每穴各敷一貼,用膠布固定,每次45 min,每隔1 d敷貼一次。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周后觀察療效。
1.5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癥狀緩解時間以及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氣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velocity,PEF)]、血清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變化情況。
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哮喘癥狀分級量化表[6]對患者咳嗽、喘息、肺部啰音、咳痰等主要證候進行評分:①咳嗽:無計0分;輕度計2分;中度計4分;重度計6分。②喘息:無計0分;偶有喘息,對睡眠和活動無影響計2分;常有喘息,但對睡眠無影響計4分;喘息明顯,無法平臥,對睡眠和活動有影響計6分。③肺部啰音:無計0分;散在干啰音,少許濕啰音計2分;干濕啰音較為明顯計4分;兩肺滿布干濕啰音計6分。④咳痰:無計0分;痰少,易咯出計2分;少量痰,咳后能咯出計4分;痰黏稠,咳后仍無法咯出計6分。
1.6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80%,肺功能恢復正常;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40%~80%(不含80%),肺功能明顯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7]。
1.7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哮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哮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哮喘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比較具體結果見表2。
2.3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3。
表2 兩組哮喘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哮喘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咳嗽緩解時間 咯痰緩解時間 憋喘緩解時間 哮鳴音緩解時間對照組組別 n 35 6.13±1.77 6.04±1.68 2.83±0.53 5.24±1.51觀察組 35 4.02±0.85* 4.11±0.93* 2.02±0.31* 3.18±0.68*
表3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4.60±0.78 4.52±0.81 4.55±0.85 4.26±0.78 35 治療后 1.63±0.38* 1.52±0.33* 1.47±0.27* 1.35±0.20*觀察組 35 治療前 4.62±0.85 4.59±0.79 4.57±0.81 4.28±0.77 35 治療后 0.77±0.17*# 0.65±0.15*# 0.61±0.12*# 0.56±0.11*#組別 n 時間 咳嗽 喘息 肺部啰音 咳痰對照組 35 治療前
2.4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4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5 治療后 2.31±0.48* 51.14±5.38* 2.80±0.64*觀察組 35 治療前 1.78±0.38 46.12±5.47 2.27±0.51組別 n 時間 FEV1(V/L) FEV1/FVC/% PEF(v/L·s-1)1.79±0.40 46.15±5.25 2.26±0.48 35 治療后 2.85±0.55*# 54.61±5.73*# 3.25±0.71*#對照組 35 治療前
2.5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較具體結果見表5。
表5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較(±s,ng·L-1)
表5 兩組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較(±s,ng·L-1)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5 治療后 20.91±3.07* 0.98±0.17*觀察組 35 治療前 28.44±6.58 1.36±0.28 35 治療后 14.02±2.95*# 0.66±0.14*#組別 n 時間 IL-6 TNF-α 28.52±6.64 1.35±0.25對照組 35 治療前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多種炎性細胞、炎性介質及細胞因子參與的慢性非特異性氣道炎癥,臨床以咳嗽、喘息、胸悶等為主要表現(xiàn),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西醫(yī)對于支氣管哮喘并無特效藥物,主要采取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質激素抗炎、β-受體激動劑擴張支氣管等綜合治療,但存在明顯的局限性[8]。因此,可以通過中醫(yī)輔助治療提升整體預后[9]。
中醫(yī)學認為,支氣管哮喘屬“哮證”“喘證”范疇,其主要病機為痰飲伏內(nèi),加之外邪、飲食失調(diào)、體虛疲勞導致肺氣宣降失司,引動伏痰,而致哮鳴如吼,氣息喘促[10]。該病本虛標實,臨床辨治應以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為主要原則[11]。小青龍湯為《傷寒論》中辨治喘證的經(jīng)典方劑,方中桂枝、麻黃可散寒解表、宣肺平喘;桂枝、白芍能調(diào)和營衛(wèi);干姜、五味子可益氣生津、收斂肺氣;細辛能溫化痰飲;法半夏、炙甘草可止咳化痰,炙甘草還能調(diào)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止咳平喘、溫肺散寒、潤肺化痰之功[12-13]?,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小青龍湯中的麻黃提取物麻黃堿可對β受體產(chǎn)生興奮性,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癥狀,促進支氣管擴張,改善肺通氣;細辛也有一定解除支氣管痙攣、抗組胺、抗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白芍提取物芍藥苷有良好的抑菌、抗病毒作用;諸藥聯(lián)合有良好的解痙攣、抗炎效果[14-15]。國內(nèi)部分文獻中也對小青龍湯辨治支氣管哮喘的確切效果進行了報道,認為此方適合支氣管哮喘,與常規(guī)西藥有良好的協(xié)同效果[16-17]。
穴位敷貼是常見的中醫(yī)外治方法,本研究中穴位敷貼中藥選用半夏、延胡索、細辛、甘遂、白芥子,再用姜汁調(diào)制成藥餅。其中,半夏、細辛、生姜汁化痰,延胡索活血益氣,甘遂平喘,白芥子通絡止痛[18]。取定喘穴、肺俞穴、列缺穴、膏肓穴則通過穴位與藥物相互作用可發(fā)揮良好的宣肺、定喘、保健功效[19]。李仕雄[20]的研究對小青龍湯配合穴位敷貼治療哮喘的效果進行了肯定,認為內(nèi)服配合外敷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治療預后,縮短哮喘癥狀緩解時間,促進肺功能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咳嗽、咯痰、憋喘、哮鳴音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治療后咳嗽評分、喘息評分、肺部啰音評分、咳痰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證實小青龍湯配合穴位敷貼對支氣管哮喘有標本兼治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病情。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EV1、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小青龍湯配合穴位敷貼在抑制機體炎癥反應、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明確,有效控制了炎癥,改善了氣道痙攣和肺功能損傷狀態(tài),提高肺通氣效果,促進肺功能恢復。綜上所述,小青龍湯配合穴位敷貼治療哮喘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肺功能和炎癥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