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
摘要:將課程思政融入日語語言教學是對專業(yè)課程實行教學改革的新挑戰(zhàn),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最新方向與要求?!痘A日語》是日語人才系統(tǒng)培養(yǎng)體系里學年跨度與學時較長的基本課程,也是日語課程思政的示范性課程。在課程思政觀念的基礎下,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潛移默化為原則,整合教學資源,嘗試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對日語類基礎課程的思政教學設計進行積極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基礎日語;教學設計
《基礎日語》課程是日語專業(yè)學習中最為重要的核心課程,具有教學時間長、授課形式集中、教學內容豐富等特點,基于這些特點能更好的發(fā)揮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所以在日語的教學進程里,怎么運用高效的教學法,在準確掌握內容的基礎上,把思政科學融合到教學的每個步驟里,保證實現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目標,把教育思政融合到課程的全程,是十分重要的。
1、在《基礎日語》里實行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基礎日語》是日語課程系統(tǒng)體系里十分重要的基本課程?!痘A日語》的授課老師是和學生見面最為頻繁、最為親近的老師,這門課的教學品質不光和學生的日語水平有關,在政治思想上也會直接影響學生。我們要想做好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須高效運用課堂教學這個途徑,在改進中加強政治思想理論,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親切感和針對性,滿足學生發(fā)展的期望和需要,這個體系中的各門課程都要對學生負責,盡到責任,與政治思想理論課同步開展,增強協(xié)同效應?!痘A日語》作為日語課程系統(tǒng)體系里最重要的基本課程,不光有實行課程思政的必要,也有充分的條件、完備的資源來落實政治思想的教育。
2、《基礎日語》課程思政的原則和目標
每一門課程都有它不同的特征,所以在教學里落實課程思政觀念的方法也不相同,日語課是一個外語課,除了要教基礎的語言知識以外,還要實現更為重要的立德樹人的目標,要和政治思想理論課同步實行。此外,很多日語專業(yè)的學生是由于對日本音樂、動漫、游戲動畫等有巨大的興趣才選擇學習日語和日本的文化,他們中的一些人總認為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因此《基礎日語》是學生在大學學習的第一門專業(yè)課,還要承擔提高學生文化自信和自覺的責任。課程思政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只為了思政去思政,教學的效果反倒會受到影響,甚至于使學生出現反抗心理。因此,在課程思政觀念下,基礎日語的設計要堅持潛移默化的原則,把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專業(yè)知識教授有機融合,正確合理的引導學生。
3、課程思政觀念下基礎日語的教學設計
3.1培養(yǎng)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
在《基礎日語》的第一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出示日本奈良出土的方格四神鏡的圖片,引入日文和漢字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看圖片找尋和漢字之間不同的地方,使學生明白這個時候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還未能接觸到漢語,只是在仿照漢字的樣子制作了這個鏡,用此給學生講在那時漢字并沒有被廣泛的學習,直到大和政權的建立,日本才開始學習和使用我們的漢字。漢字全方位的進入日本之后在日本的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對日本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給構建現代化的國家夯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知道中國字的精深、博大,和中國古代文明對亞洲各個國家的影響,提高對我們文化的自信和對國家的自豪。
3.2培養(yǎng)愛國和國家安全的觀念意識
在《基礎日語》的課本里,有《浦東》等關于中國上海迅速發(fā)展的課文,在講課前先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獲得的成果和與自身發(fā)展有關的一些具體事件,在課堂里使用小組討論的方法發(fā)表自己家的生活產生的變化和整個社會的變化發(fā)展,深刻了解改革開放的成果。在《北京オリンピック》這一節(jié)課帶學生回看08年奧運會我們獲得的優(yōu)秀成績,讓學生知道申請舉辦奧運會的艱難和不易,和中國在舉辦奧運會時要面對的來自西方的輿論挑戰(zhàn)和政治壓力,同時學習外語的人要時刻警惕顏色革命的威脅,防止海外的間諜單位的策反和拉攏,在以后的學習工作里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國家訊息的安全嚴防死守,堅持維護國家安全的觀念意識、提升保衛(wèi)國家安全的才能。
3.3培養(yǎng)批判的文化意識
在剛開始學習日語的時候就要給學生講漢語對日語的出現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讓學生深刻理解到中國文明對日本的文化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以后對日語知識的學習進程里,學生會碰到許多的日語詞匯,比如社會、主義、經濟、解放等等,這個時候要給學生明確這種詞是在近代日本人吸收、融匯了我們漢字之后,使用漢字的派生功能制造了沒有違和感和比較自然的新詞匯。通過對這個點給學生講日語反哺現象,講五四時期日本外來詞匯的傳進和嚴復翻譯家對日源詞的看法。嚴復翻譯家對西方文化的批判態(tài)度和選擇吸收,使學生明白他們作為一個大學生對西方文化必須存有擇善的觀念態(tài)度。
3.4培養(yǎng)人文素質
通過對日本文化的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和人文素質,在教授一些具體內容時,可以用課頭、課間和課后的碎片時間,利用隱性滲透、潛移默化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使他們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進程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
4、結束語
作為一門教授外語的專門課程,《基礎日語》主要從提高文化自信自覺、培養(yǎng)對民族的自豪和自信、弘揚傳統(tǒng)美德和強化對核心價值的了解等和課堂思政進行了科學的結合,爭取給其他專業(yè)的課程思政做出一個良好的示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2]張嘉倫.淺論“課程思政”視角下在外語教學中提升文化自覺與自信———以日語入門教學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8,23(01):85-88.
[3]楊秋芬,孫英.基礎日語課程教學改革方案探究[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9-32.
[4]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3-46.
[5]宋俊敏,孫永明.北京冬奧會面臨的公共外交挑戰(zhàn)及價值實現[J].河北體育院學報,2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