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仁江
《菜根譚》中說:“聞惡不可就惡,聞善不可即親?!币饧绰牭絼e人有惡行,不能馬上厭惡他;聽別人說有善行,不要立刻親近他。
上世紀20年代,葉企孫是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通過跟勤雜工閻裕昌的接觸,發(fā)覺對方交際有禮、談吐不俗,同時還勤奮好學,便有心培養(yǎng),準備將閻裕昌破格提拔為實驗員。這一下輿論嘩然,有人向葉企孫反映:“一個聽差的,怎么能當實驗員?”“閻裕昌不守校規(guī),常常不按時作息。”葉企孫聽后,進行調(diào)查。原來,有人說閻裕昌為聽差,是歧視他;所謂不守校規(guī),是閻裕昌常常在深夜自學。于是,葉企孫力排非議,破格將閻裕昌提拔為實驗員,成了一名教師。他還對學生們說:“以后不許稱閻先生為聽差的,他是你們的老師,理應受到尊重?!?/p>
春秋時期,晏子被國君姜杵臼派往東阿任地方官,國君起初聽到的是東阿某些官員說晏子的壞話??墒?,后來國君卻聽到官員們前來說晏子的好話。國君聽后起初心生愉悅,想好好夸贊一番晏子。但不一會便心生疑惑:當初他們明明說得晏子一無是處,怎么突然為他歌功頌德?帶著疑惑,國君派人暗訪,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當?shù)厣鐣靵y、民不聊生。于是,國君讓晏子說明緣由。晏子匯報說:“前三年,我大公無私治政,讓黎民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使一些不法之徒無法生存,于是他們累累到你面前告狀。這后三年,我加重對百姓的稅負,境內(nèi)饑民徒增;任由不法之徒逍遙,只需討好打點你身邊的人,卻讓這些人歡欣鼓舞,我也連得褒獎?!眹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東阿官員是為了一己之利而搖唇鼓舌啊。(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