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運 梁蘭英
摘 要:新課改以來,尤其是核心素養(yǎng)提出以后,21世紀的新型師生關系已經(jīng)被更新為平等、民主和對話的關系。文章重點從教師、學生和學校三個層面探討了新時期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并指出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而只有將各種影響因素都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才能確保良性的、積極的師生關系的建構。
關鍵詞:新時期;中學;師生關系;影響因素
一、 引言
師生關系是班級授課制下衍生出來的關于教師和學生兩個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依存的主體間的關系問題,師生關系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和教育教學效率的高低,良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新課改以來,尤其是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被公布以后,21世紀的師生關系內容正式被更新為平等、民主和對話的關系。而在目前所有師生關系中,與學生終生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關系最為緊密的莫過于班主任教師和其所直接負責班級的同學間的關系。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是多樣的,復雜的,為了探討方便,筆者只能人為地“抽取”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從班主任教師視角加以探討。
二、 班主任教師方面因素
在所有的師生關系中,班主任教師與班級內學生間的師生關系對于彼此造成的影響最大也最顯著。這主要是因為當前中學的班主任教師的選拔基本上都是從本班任課教師中產(chǎn)生的,這對于提升班主任和本班同學的接觸時間和接觸面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中國的中學班級管理模式普遍為班主任負責制,班主任除了任課教師的身份,還負責班級管理等其他除了教學以外的、以輔助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活動。班主任的綜合素質以及班級管理能力是能從學生的身上看到的,拿石家莊精英中學李金池校長的話來說,那就是“從學生的精神氣就能看出來班主任的樣子”。因此,不得不承認的是,班主任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能力直接關系到班級實現(xiàn)平等、民主和對話的質量。
第一,班主任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對于師生關系的影響主要受到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方面制約。而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受到其受到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及其實踐能力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師范專業(yè)出身的教師,上述的相關教育教學知識基本上都在所謂的“及格線”以上,基本上都是具備一定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觀、學生觀以及一些相應的教育管理能力。當然,其處理師生關系的能力一方面來源于對于學生時代時期他認可的班主任工作作風的有意無意地模仿,還基于站在班主任位置上對于師生關系的觀察、思考以及反思,另一方面也來自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家庭教育的某些他認為比較好的家長的做法。
第二,教師的學生管理能力也是影響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在中學普遍存在一些“會講課而不會管理學生”的班主任教師。他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非常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甚至普遍具有很強的同理心,他們作為任課教師的時候,學生的成績也普遍較好。但是一旦站在班主任教師的位置上,情況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對于管理班級幾乎沒有什么章法,完全處于跟著感覺走的狀態(tài)。班級管理能力的低下使得他們在學生中的威望不斷降低,班級學習氛圍也持續(xù)走低。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有著非常明確的班主任評價標準,其中關鍵性一條便是班級風氣,而當班主任無法確保班級風氣向好時,學生自然也不會再花心思在師生關系的維系上了。
第三,班主任教師的學生觀對于師生關系的影響也比較大。而目前中學教師的學生觀存在分歧較大,存在兩極分化的傾向:部分班主任明顯受到傳統(tǒng)師生觀之“師道尊嚴”觀的影響,渴望或者努力做一個“權威型”班主任教師,相對而言,學生則必然處于被動的局面,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引起學生的一定的不適感。面對當下“動不得”的學生,另一部分班主任教師從“自?!钡慕嵌瘸霭l(fā),其學生觀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傾向于做自我要求,教育教學只求問心無愧,對于學生一些不利于教育教學的行為往往熟視無睹,或者不干預。當前還存在一部分追求民主的班主任教師,在班級事務管理中他們往往很容易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在學生面前的權威度較低,甚至在某些學校學生完全摸清了教師的“底線”,出現(xiàn)了學生不把老師的話當作一回事的現(xiàn)象。顯然,持有上述三種學生觀,對于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是非常不利的,而這也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非常被動。
第四,教師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教師對于自身情緒的管理能力則屬于性格和“情商”的范疇,在處理和學生的關系的時候,有時候反而往往成為關鍵甚至是決定性因素。管班如管家,班級內部的事務幾乎全是像家里一樣的柴米油鹽式的瑣事,這就很容易使得班主任教師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感,沒耐心、煩躁、情緒不穩(wěn)定等都是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其中,教師情緒的不穩(wěn)定對于師生關系的傷害最大,造成學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提心吊膽,生怕惹了老師,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惹了老師不高興,長此以往,學生只能放棄維系和班主任教師之間的關系了。
三、 學生方面因素
學生之所以無法較好地處理和班主任教師的關系,顯然與當下社會大環(huán)境相關。每個人只要發(fā)生了社會化,其變化和復雜性是必然的。從當前中學生角度來說,影響其師生關系的主要因素是獨生子女問題。獨生子女問題是中國國情下產(chǎn)生的問題,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生育觀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變革,目前中國的生育觀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社會中的“多生”轉變?yōu)椤吧偕鷥?yōu)生”,隨之而來的是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時間、精力、金錢等方面投入的劇增。這些獨生子女在核心家庭甚至是在擴大家庭中處于中心地位,這就使得他們中的部分學生以個人為中心的問題比較嚴重,并影響師生關系的長期和諧發(fā)展。在處理與班主任教師的師生關系時,學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相對而言,獨生子女家庭出生的孩子與班主任教師的關系更容易“緊張”。通過觀察、分析和思考,筆者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首先,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珍惜”意識比較淡薄。正是因為當下經(jīng)濟形勢的樂觀以及在家庭中所有人幾乎都圍繞他們的原因,他們想要的“東西”都來得太容易了,這就使得他們對什么都不“珍惜”,具體表現(xiàn)在他們對什么都好奇、感興趣,同時又很難以堅持和保持持久性,包括師生關系,一旦存在一點問題,他們便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開始指責對方甚至是完全放棄。這明顯不利于師生關系的長遠發(fā)展。其次,獨生子女家庭出身的孩子普遍缺乏明確、清晰和長遠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他們的學習計劃和目標的制訂幾乎都是家長和教師在操心,他們更多是“亦步亦趨”,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抗挫力明顯存在問題,而一旦師生關系出現(xiàn)問題,他們不會想著和教師一起解決問題,而是將問題直接拋給教師,甚至和教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嚴重時可能會有肢體上的沖突,進而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最后,獨生子女家庭出身的孩子容易和教師建立信任關系,而這種信任關系也非常容易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