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秀雯
摘 要:在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下,閱讀已經成為學生接觸世界、掌握文化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將閱讀與教學兩大板塊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利用語文思維去看待材料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特殊智慧,必將為學生的思想建設增添新的色彩。結合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展開論述,思考在新課程標準下落實閱讀教學活動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的實行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發(fā)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應將能力培養(yǎng)工作、教學計劃改革工作放在語文課堂的首要位置,使學生在讀、寫、說、想的過程中掌握新的語文知識。
一、解讀細節(jié),剖析閱讀材料
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不僅僅在于讀,在發(fā)起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能力、思維與意識發(fā)起針對性的訓練,促使其實現(xiàn)文字積累、情感表達等綜合素養(yǎng)的同步提升。在新課程標準下,閱讀教學活動應該與學生的思維素質、語文基礎技能等素養(yǎng)結合起來,唯有如此,才能展現(xiàn)初中語文課程的教育價值。但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閱讀教學的重心依舊偏向于“讀”,朗讀、背誦、默讀,多種閱讀方法結合為一體,但學生在材料中所獲得的閱讀知識卻是極為有限的。
在全新的閱讀教學要求下,教師應對教學材料的細節(jié)進行剖析,或是針對文章的表達技巧進行論述,或是圍繞文章的核心情感發(fā)起教學活動,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幫助學生感悟更為多樣化的語文知識[1]。以九年級下冊教材《我的叔叔于勒》的相關教學為例,文章以生動的手法和豐富的情感營造了一眾形象,使得讀者對于“于勒”及“我”“母親”等角色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針對文章中的表達手法發(fā)起教學活動:作者并沒有對任何一個人物作出評價,但于勒的落魄、母親的市儈、“我”的善良躍然紙上,作者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學生會提出:依靠對情境、語言、行為的描寫,將情感透過人物行動傳遞出來。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人物形象進行剖析,學生能夠掌握文章獨特的表達手法,以更為科學的方式分析閱讀材料。
二、發(fā)起討論,培養(yǎng)表達能力
閱讀教學能夠直接提升學生的語言積累水平,在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嘗試將閱讀教學工作與表達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去讀、去說,使其在表達的過程中主動對相關語文概念進行加工,將個人智慧依靠語言展現(xiàn)出來[2]。少有教師會注意到討論活動在課堂教學所發(fā)揮的重要價值,認為學生只會“閑談”,但教育經歷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學生解讀教學材料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如果教師允許學生開口,學生必然將更為豐富的智慧導入課堂當中。
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教材《范進中舉》的相關教學為例,作者以辛辣的諷刺將范進醉心于功名、世人追名逐利的形象刻畫于紙上,針對這一頗具喜劇意味的閱讀材料,學生在初步理解文章大意之后便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欲望,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在班級內發(fā)起討論活動:對范進的形象進行分析,思考范進發(fā)瘋的深層原因。部分學生沒有深入理解文章內容,認為范進的“瘋”是過度喜悅而引發(fā)的“瘋”,部分學生則會將屠戶、舉人等角色的行為與“范進中舉”這一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從“蕓蕓眾生”的行為當中剖析范進發(fā)瘋的真正原因:是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害得范進發(fā)瘋了。通過學生的表達,其能夠撕破閱讀材料上掩蓋的薄霧,發(fā)現(xiàn)閱讀材料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與情感,進而積極理解語文知識。
三、導入材料,感悟作者情懷
對于初中生來說,其正在通過閱讀感知整個世界,僅圍繞教材知識發(fā)起的閱讀教學活動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3],針對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教師應在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感知人文智慧。
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教材《故鄉(xiāng)》的相關教學為例,魯迅先生以沉郁而冷靜的風格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黑暗的時代:在一個喪夫、喪子的女人身上,迎接她的沒有同情和希望,只有無盡的嘲諷與冷落。作者未曾表現(xiàn)出對個體的情感,但字里行間全都是對“吃人”的社會的控訴。為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水平,教師可將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導入課堂當中:如經典的《藥》《阿Q正傳》等,幫助學生在不同的故事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完成課外材料的閱讀活動之后,教師布置探究任務:在不同的文章中,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是否存在著情感差異?多元材料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營造不同的文化意境。在其主動感知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其語文素養(yǎng)與價值觀也在隨之提升。
四、結語
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意識、提升學生語文積累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全新的環(huán)境中發(fā)起閱讀教學活動,教師應對讀的方法、讀的內容進行整理,引導學生將思想、情感、表達等知識導入閱讀教學課堂當中,依靠多元材料的配合,為自身思維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吳振華.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 才智, 2015(1):177-178.
[2]馬思龍.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方式[J]. 當代教研論叢, 2017(11):35.
[3]黨鳳玲.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方式[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