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凝
1789年,畫家約瑟夫·朗熱繪制了這幅《未完成的莫扎特肖像》。雖然畫作并未完成,但從畫面的構圖、人物的姿勢和留白處的形狀很容易看出,畫家描繪的是坐在鋼琴前、專注于琴譜的莫扎特。
畫中莫扎特身穿黑色禮服,全神貫注地凝視琴譜方向,畫面背景漆黑,空無一物。除了未完成的空白部分,整個畫面的用色就只有莫扎特的臉和領結是明亮的。也正因為這樣,莫扎特的神情無比突出。畫家約瑟夫·朗熱是莫扎特的朋友,他眼中的莫扎特,只有在專心作曲時才最真實。于是約瑟夫不借任何外物,僅憑用色的明暗,就將莫扎特極度專注的眼神描繪得光彩閃耀,仿佛能透過畫面感受到他迸發(fā)靈感的瞬間。這件作品也成了莫扎特流傳至今最動人的肖像。
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是家中的小兒子,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他的爸爸是宮廷小提琴師利奧波德·莫扎特。小莫扎特4歲時正式接受來自父親的音樂教育,6歲就與父親和姐姐同臺演出,并受到女王的接見。
莫扎特去世時只有35歲,長期體弱多病,但他的作品卻充滿了堅定與樂觀。生活的艱苦、身體的疾病以及上流社會的冷漠并沒有使他憂郁、悲觀和屈服。即使處于最困苦的歲月,他的音樂仍保留著光輝燦爛的情緒。
他短暫的一生留給后世大約600首(部)不同體裁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大量的器樂小品、獨奏曲等,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且無一不是精品。
莫扎特曾師從“交響曲之父”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8歲開始寫交響曲,并通過改編和模仿他人的作品來學習。其中最著名也是他人生最后創(chuàng)作的三部交響曲分別是:明朗樂觀、生動優(yōu)雅的《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充滿感情且極富內涵和深度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以及規(guī)模宏大、雄渾有力的《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
莫扎特的交響曲大多有復雜的結構,富有感情深度和戲劇性,有著很強的表現力,這些都大大超過了同時期的作曲家,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其中《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相對更為大眾所熟知,常被后世改編、模仿,或直接用于影視配樂。
今天,我們就為讀者提供了《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請掃描二維碼,進入公眾號,輸入“聆聽經典”或“g小調”,就可以欣賞這部著名的交響樂所具有的感情深度了。聽一聽,想一想,你還在哪首流行歌曲或者影視節(jié)目里聽到過這首曲子的旋律?
(責任編輯 王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