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都將受到深遠影響,作為基礎的傳統(tǒng)教育行業(yè)更是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為了實現歷史教學的最優(yōu)化,完成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初中學校開始實行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將對整合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依賴于教師,通過教師的講解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播,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受到嚴厲打擊,不能有效地實現學習效率的最大化。但是當學校的教育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和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整合時,基礎教育就獲得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將教學的主體轉交給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了教學資源的豐富和教學方式的改變,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初中歷史的知識點通過圖片、動畫等具有趣味性的媒介展示出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此外,信息技術還可以將繁雜的歷史知識進行框架的展示,確保學生接收到的知識簡潔明了,增加了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信心。在信息技術和歷史教學整合的課堂中,學生能夠真正融入教學環(huán)境中,掌握歷史知識。
2.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
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文科課程,需要大量歷史材料、歷史事實的查詢、分析和記憶。但是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及時獲取相關教學資料,只能通過短時間的抄寫,進行資料的獲取。此外,歷史課程的學習不能僅僅依靠短時間的抄寫和背誦,還需要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和理解,而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不能夠把歷史知識的獲取和問題的分析進行有效的結合,極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信息技術參與的課堂則不同,學生可以及時查閱相關的教學知識,同時還可以了解歷史知識的相關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結合方法
1.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資源優(yōu)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掌握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初中生追求新鮮的知識,尋求刺激的教學方式,而應用信息技術將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愿望。教師可以依靠信息技術對教學課堂進行改革,為學生提供虛擬的歷史環(huán)境背景,讓學生融入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深刻認識到歷史知識的真實性和重要性,從而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基礎,進行教學的改革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選取。信息技術的加入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大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而是需要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教師不可以為了追求教學的數量和速度,而忽視了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因為教學模式的改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此外,教師也應該認識到教育的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適應現在乃至未來的社會。
3.實行分層教學的模式
不同的學生意味著不同的層次,教師不僅要對學習好的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更要注重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進行知識講解。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很難對分層教學進行真正落實。但在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的新教學模式下,教師很容易實行分層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利用信息技術設置不同層次的歷史問題,讓學生進行作答,并根據不同的成績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同樣,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考試成績及時地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成功地實現歷史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在計算機里完成。
4.培養(yǎng)學生情操
學校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和高尚道德情操而存在的,歷史課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歷史課本中的深刻內涵傳遞給學生,確保學生深刻認識到愛國主義的內涵。但是,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只能依靠語言來描述,不能將情景進行渲染,學生不能融入其中,導致歷史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能充分發(fā)揮。而當信息技術和歷史教學相結合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聲像效果和感染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與教學內容相同的歷史情景,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當時的歷史氛圍,引起學生和歷史內容的情感共鳴,自覺地接受歷史思想的熏陶并培養(yǎng)自己的歷史情操。
三、結語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的發(fā)展速度是很快的,學校和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及時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保證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敢于探索、勇于實踐,實現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相信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會實現歷史學科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陸峰.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整合策略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1):127.
[2]黃俊琳.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整合策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20(4):50.
作者簡介:于月華(1982.11—),女,漢族,江蘇南通,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