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珂
(黃山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黃山245041)
人際交往(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一定的接觸,在心理上或行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1],人的成長、發(fā)展、成功、幸福都與人際交往密切相關,沒有人際交往就沒有生活基礎[2]。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重點是交際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建立的心理聯(lián)系。而人際交往能力是指人在順利完成人際交往活動時,影響人際交往活動的效率和保證人際交往順利進行的個性心理特征。包括人際認知能力(知)、人際情緒控制能力(情)和人際溝通能力(意)[3]。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xiàn)鑒于人際交往能力對個體發(fā)展的重要性,對各職業(yè)身份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及其重要性的理論研究較多,而關鍵階段以實際手段進行人際交往能力干預的則比較少。因此,如何以實際方法對人際交往能力進行干預以改善、優(yōu)化其發(fā)展成為關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工作方針是要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4];素質教育的概念強調(diào)“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5];而人際交往能力作為學生智力素質中重要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大量的文化知識,還要獨立面對陌生環(huán)境。為了獲得認可和歸屬感,大學生需要與同學建立并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6]。但是人際關系問題是當前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之一。近年來,音樂療法擺脫了簡單的生物醫(yī)學模式,逐漸轉變?yōu)樯镄睦砩鐣J?,將音樂、心理學、社會、文化、美學等方面引入治療[7],并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一些專家學者也對其進行了嘗試性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如賈宏偉對音樂心理減壓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8]、史瓊對音樂療法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應用進行探索[9]、龍彤亦在腦波音樂對大學生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方面做出探究[10]。然而,在音樂團體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方面的應用與探索未涉及。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將理論投諸實踐,期待通過音樂團體輔導干預的方式來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
以自愿征集的方式,面向某大學招募志愿者(心理學專業(yè)除外),經(jīng)篩選后選出500人,男女比例為1∶1,進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的前測調(diào)查,其中有效問卷491份,有效率98.2%?;厥諗?shù)據(jù),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分析,剔除兩個標準差以外的不合理數(shù)據(jù),并從中隨機選出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共284名。確定284名受試者心理健康,沒有明顯的心理障礙及邏輯思維困難;并在其中隨機選出142名被試確定為實驗組,142名被試確定為控制組,簽訂團體輔導干預協(xié)議。
1.研究工具
采用北京師范大學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grative Diagnostic Scale,IRIDS)。量表共28個項目,包括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程度、異性朋友交往的困擾程度四個維度,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根據(jù)被測試者選擇的具體選項來評定被測試者的測驗分數(shù),并對照大學生常模標準判定人際交往能力等級。測驗從一般的人際交往情況出發(fā),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單維和多級解釋的結果簡單易懂,在心理診斷與測量領域被廣泛使用,適用于18周歲以上的大學生。[11]
2.研究程序
實驗從性別以及年級角度對被試分別進行橫向、縱向研究,采用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后測以及組內(nèi)對比實驗設計的方法。輔導開始前,對被試進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的施測,對被試的人際困擾程度進行診斷。輔導過程中利用兩期音樂輔導,從音樂人際減壓和人際關系疏導兩個方面對被試進行干預,其中減壓治療由十一段音樂及指導語組成,人際關系疏導由六段音樂及指導語組成,對被試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行干預;并在每一階段的音樂后,輔以開放性交流討論;為期兩周,每次2.5小時。最后一次輔導后,再次利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被試進行施測。
從性別這個因素對人際關系綜合量表及其四個維度的均值、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所得結果如表1所示,男生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均值分別為1.54、2.00、0.89、1.45、5.98,女生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均值分別為1.55、2.58、0.72、1.47、6.32,四個維度中交際交友方面得分最高,待人接物方面得分最低。
表1 前測的性別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N=491)
從年級這個因素對人際關系綜合量表及其四個維度的均值、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大一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均值分別為1.30、2.36、0.59、1.39、5.64,大二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均值分別為1.86、2.75、0.79、1.64、7.03,大三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均值分別為1.72、2.57、0.99、1.39、6.67,四個維度中交際交友方面得分最高,待人接物方面得分最低。
根據(jù)人際關系綜合量表,如果總分在9—14分,說明受測者與朋友相處有一定的困擾,人緣一般,與朋友的關系時好時壞,經(jīng)常處于起伏變動之中。在總體中占比24.44%。如果總分在15—28分,說明受測者在與朋友相處時存在嚴重困擾。在總體中占比4.28%。分數(shù)超過20分的在總體中占比0.61%,這部分人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程度很嚴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障礙:受測者可能不善于交談,也可能是個性格孤僻的人,不開朗,或者有明顯的自高自大、討人嫌的行為。
表2 前測的年級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N=491)
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不同性別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差異可知,前測數(shù)據(jù)中,性別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各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差異性顯著。后測數(shù)據(jù)中,性別在各個維度及總分上皆不顯著。在交際交友維度上,男生、女生在前測和后測得分都最高,前測分別為2.47、4.27,后測分別為2.33、3.23;在待人接物維度上,男生、女生前測和后測得分都最低,前測分別為1.00、1.40,后測分別為1.00、0.88(見表3)。
表3 性別的獨立樣本T檢驗(N=142)
續(xù)表3
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探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差異可知,不同年級在前測數(shù)據(jù)中,分別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和人際綜合總分上差異性顯著。大一、大二、大三三個年級在交際交友維度得分均值最高,分別為2.36、2.75、2.57,大一、大二、大三三個年級在待人接物維度得分均值最低,分別為0.59、0.79、0.99(見表2)。
表4 年級的單因素方差分析(N=142)
續(xù)表4
如表5所示,結果顯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四個維度得分及總分t值均比較低,即不存在差異,這表明實驗組和控制組被試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優(yōu)化前總體上是同質的。在音樂人際減壓輔導活動結束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被試再一次進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結果顯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異性交往方面這三個維度及人際綜合總分后測上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音樂人際減壓輔導對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有明顯的效果。
表5 實驗組和控制組前測-后測比較
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實驗組前測后測數(shù)據(jù),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前測后測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517、0.505、0.661、0.549、0.499,相關性較高,P值均為0.000,說明后測的結果有明顯下降(見表6)。
表6 前測-后測的配對樣本T檢驗(N=142)
根據(jù)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男生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異性交往方面三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分數(shù)低于女生,男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分數(shù)高于女生。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不同性別在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的差異可知,性別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異性交往方面三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差異性顯著。該結果說明女生在人際關系上出現(xiàn)的問題比男生要嚴重。這可能與女生的人格特質有關,女生比較在意一些細節(jié)上的事情,對一些小事不能很快放下,相較于男生而言,女生更在意過程而不是結果,對朋友的要求比較高,而男生認為只要沒有原則性的錯誤,都可以在一起玩。在交際交友方面,無論是男生女生還是各個年級在前測后測中,都是得分最高的維度,這說明大多大學生在社交活動與交友方面存在著較大的行為困擾,在陌生場合不自然,被動交友。
根據(jù)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異性交往方面三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大二大于大三大于大一,在待人接物方面,大三大于大二大于大一。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三個年級在四個維度和總分上皆差異性顯著。該結果說明大二面臨的人際關系問題較其他年級來說要嚴重,可能是因為經(jīng)過大學一年的生活后,各種矛盾激化,人際關系難以調(diào)和。而大三各自面臨工作、考研等未來方向問題,不會再花過多精力在人際關系上。
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交談方面、交際交友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異性交往方面四個維度和人際綜合總分上后測成績均低于前測成績,且差異顯著,即經(jīng)過音樂團體輔導后的成績更好。再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后,四個維度及人際綜合總分的后測分數(shù)均低于前測。綜上所述,音樂人際關系減壓輔導有效改善了大學新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音樂人際減壓團體活動中,成員們互相交流感受,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講述幼時的故事,消除了對人際交往活動的抵觸情緒,學會在團隊的人際交往中關注他人情緒,提升了共情能力,明白如何友好地與人交往,緩解了緊張的人際關系,有利于今后的社會交往;通過音樂減壓輔導訓練,成員們能夠學會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自己,減輕生理和心理的壓力,在音樂中投射自己的現(xiàn)實狀況,找出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在輔導前后得分的確有較大程度下降,但并不排除因為其他原因造成的。這與在音樂團體輔導期間被試經(jīng)歷可能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進入大學新環(huán)境,增加了與人交往的機會,在實踐中能力得到提升,且學校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有所幫助,人際交往能力作為心理健康的重要維度之一,自然也會有所上升。因此我們期待成員們在今后可以進行更多的輔導,以達到有效提高自身人際交往能力的目的。
本次研究顯示,該校女生的人際關系普遍比男生要緊張。這可能是因為被試女生較多的原因。大二學生的人際關系比大一和大三的要緊張。根據(jù)前測后測配對樣本T,音樂療法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