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音教學是在漢語語音學理論的指導下,對漢字發(fā)音、聲調、語調的訓練,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地基”,并貫穿于對外漢語教學全過程。留學生能夠使用漢語進行言語交流就必須打好語音學習的基礎,因此,針對現(xiàn)階段多數(shù)留學生分布在方言區(qū)內進行漢語學習,但學習成果并不顯著這一現(xiàn)狀,本文選取山西晉語區(qū)大同方言為例,從大同方言與普通話結合的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教學原則、方法和注意事項三方面著手,采用文獻閱讀法、訪談法研究方言與普通話并存的語言環(huán)境下如何更好的進行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以期達到留學生在晉語方言區(qū)內實現(xiàn)言語交流自由的教學目標。
隨著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逐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同時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因而,漢語在世界各國日益受到重視,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皩ν鉂h語教學是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劉珣,2007),屬于應用語言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工具性和實踐性極強。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就是能夠使用目的語進行交流,是對“聽”和“說”兩項語言技能的掌握,這兩項語言技能的掌握離不開語音教學。就多年語音教學實踐經驗來看,在我國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把教授普通話作為語音教學的主要內容,忽視方言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我國國內普通話的普及程度并不高,這直接導致了留學生學習漢語后在方言區(qū)內的交流障礙,本文就山西大同方言更好的融入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過程進行探討。
關鍵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言與普通話;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一、山西晉語方言與普通話并存情況下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原則
(一)晉語方言與普通話并存并用的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具體原則
教學原則是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一方面指教師的教,另一方面也指學生的學。大同方言屬于晉語區(qū),留學生來同進行漢語學習后,在語言交際方面仍有一些障礙,這是由于晉語和普通話在詞匯、語調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因此對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原則提出更多要求。在遵循語音教學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還要按照輔助性、普遍性、針對性、直觀性等具體原則進行晉語方言與普通話結合的語音教學。輔助性原則指的是晉語方言教學在語音教學中居于輔助地位,將晉語方言教學納入對外漢語教學體系中,形成晉語方言和普通話共同教學的模式,普通話占主要位置,晉語方言起輔助作用;普遍性原則是指教學內容要滿足日常交際需要,生活中的日常交流用語大多是以口語形式,這就要求語音教學過程中涉及晉語方言教學時要選取當?shù)厝嗣裆罱浑H中的高頻音節(jié)、詞匯、語句,降低學習難度,幫助留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針對性原則指的是對外漢語方言語音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要“因地制宜”,要結合晉語方言的聲韻調特點進行選擇,加強教學針對性,不能一概而論。
二、晉語方言與普通話并存情況下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
(一)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教學方法概述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制定的具體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個方面,我國現(xiàn)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決定了教師的教授方法居于主導地位。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漢語語音過程中的具體方法。經過多年實踐,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已形成針對普通話普遍適用的音系教學和語流教學兩種基本教學方法,兩者側重不同,但統(tǒng)一于語音教學全過程。
(二)方言與普通話并存并用的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具體方法技巧
方言與普通話共時存在,方言區(qū)內的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普通話與方言密不可分。生活中,人們互相交流時大多會帶有晉語方言語調和方言詞,因此,當留學生走出課堂與人們溝通時,這些不經意間表露的晉語方言語調和晉語方言詞就會阻礙順利溝通。針對晉語方言和普通話的教學問題,提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首先,普通話為主,方言為輔。普通話作為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主要內容符合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和主要任務;開設專門的方言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方言語調、詞匯等內容,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張開嘴;方言環(huán)境可以當作留學生的“第二課堂”,環(huán)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方言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第二課堂”,鼓勵學生與當?shù)厝私涣?,在實踐過程中訓練學生“聽”和“說”的能力,減少方言語調、詞匯等對交流造成的不利影響,也有助于增加留學生對當?shù)匚幕J同感和歸屬感。
其次,重視《漢語拼音方案》在語音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稘h語拼音方案》是我國為幫助漢字注音制定的一套有效工具,“語音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而漢語拼音是漢語語音學習的主要工具”(郭璇,2017)。該《方案》規(guī)范了漢字的注音方法,能夠幫助學習者規(guī)范普通話的發(fā)音和語調,為口語練習提供了有效參考;《方案》采用字母注音的方式,降低了學習者學習拼音的難度;部分方言詞在現(xiàn)代漢字中找不到與之對應的字符,如,山西方言中“[ge55jiu55]”在普通話中就是“蹲下”,該《方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
再次,“后方法”教學在方言和普通話語音教學中的應用。“后方法”可以認為是教師了解各種教學方法及其適用性后,在教學過程中自由選擇最恰當?shù)姆椒?。這使得教學方法更具有針對性,結合山西方言區(qū)特殊的語調、詞匯和表達方式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例如,晉語方言中對前鼻尾韻母“n”和后鼻尾韻母“ng”基本上不做區(qū)分,更傾向于使用后鼻尾韻母“ng”,晉語方言區(qū)語言音調鼻音較重。
最后,山西晉語方言高頻詞匯語音與普通話語音對比教學。整理山西晉語方言高頻詞匯的語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比教學法的運用,將晉語方言中的高頻詞匯語音與普通話語音同時教學,教師可以運用演示法,借助舌位圖進行比較二者在發(fā)音方法和發(fā)音部位的不同,是對比結果較為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普通話中“進去”和“出來”,在山西方言中的語音表現(xiàn)形式為“[t?i?32t?hi24]”和[t?hu31lei22];可以使用手勢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再如,普通話中“走進來”和“走出去”,教師可借助肢體語言向同學們展示。
此外還可以借助技術手段教學。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多媒體教學方式提供可能,進行晉語方言和普通話對比教學時,可以用技術手段展現(xiàn)不同發(fā)音語調的舌位唇形圖有何變化,可以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留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無法時時指導,借助發(fā)音軟件的語音輸入功能能夠實現(xiàn)自主練習,為普通話和晉語方言的學習拓寬了渠道。
三、晉語方言與普通話并存情況下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反思
首先,注意語音偏誤。方言學習會對普通話的學習有遷移作用,“遷移是心理學的概念,指學習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態(tài)度等對學習新知識、
技能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的起積極作用,叫正遷移,起消極作用的叫負遷移”(劉珣,2000 :168)。方言學習會對普通話學習產生負遷移作用,在古文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個別字詞與現(xiàn)代漢語讀音不相符,如,“文”字,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的讀音為“[u?n35]”,在山西方言中讀音發(fā)生變化“[u??214]”,讀音的改變會增加學習的難度,容易混淆,在方言語音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盡量避免方言負遷移。
其次,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與教學階段相適應?!胺窖缘慕虒W應與學生的語言水平和交際需要相適應,與語言學習階段相適應”(趙越,2014)。晉語方言語音的教學要與普通話的教學階段相適應,如,“卷心菜[t?uan214?in55tshai51]”在山西方言中叫作“圓白菜[iuan35pai35tshai51]”,學生應先學習普通話的叫法,知道“卷心菜”究竟是什么,再學習晉語方言的說法。普通話仍是語音教學的主要內容,不能喧賓奪主。
最后,教師要提高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理論知識水平。晉語方言和普通話并存的教學對對外漢語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明確晉語方言語音和普通話語音的界限,教學過程中不能混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從業(yè)技能,與學生建立情感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中國特殊的地域分界使得方言和普通話始終并存并用,方言對于學習者實現(xiàn)自由交流和融入當?shù)匚幕哂兄匾饔?,但現(xiàn)階段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對方言的語音教學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原則、方法也都不完善,這一現(xiàn)狀亟待改變,對外漢語教學應對方言語音教學重視起來,將方言語音教學與普通話語音教學共同納入對外漢語教學總體設計中。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M]. 北京 :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5.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3]郭璇.漢語拼音教學模式的考察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7:1.
[4]王臨惠.山西方言聲調的類型(稿)[J].語文研究,2003(02):53-57.
[5]趙越.大連方言對大連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影響研究[J].語文學刊,2014(15):109-110.
作者簡介:
楊力雯(1999-),女,漢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學歷,漢語國際教育(師范)專業(yè)。
項目信息:遼寧師范大學教師指導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基于ERP的普通話與遼寧方言語碼轉換研究(CX2020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