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在樓下小館子吃面,兩個女孩路過我座位時,小聲嘀咕:“還吃碳水啊?!蔽彝低悼戳怂齻円谎郏际俏⑴值纳聿?。
大都市白領(lǐng)對碳水食物的恐懼,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去年9月我點外賣時,商家贈送了一小瓶可樂。此后幾個月間,來我家喝茶聊天的朋友都曾把玩過那個小瓶可樂,卻沒有一個人有意擰開瓶蓋。記得我上一次喝可樂還是2019年夏天,中午走在街頭買了一瓶,喝了一半就扔進了垃圾桶。
可樂是很好的隱喻,就像大家想要努力告別的暢快生活。電視上各種冰爽飲料的廣告,正悄悄被一些減肥瘦身產(chǎn)品取代。為瘦身產(chǎn)品代言的明星,看上去依然快樂,但是很少有人看減肥廣告能夠感同身受。
因為我們知道這并不容易,盡管減肥愛好者總是不斷下決心戒掉碳水食物,真正能成功減肥的人卻不多。很有可能,日常的“碳水”就這樣成了背鍋俠。我們生活在一種“增長”和“膨脹”的大環(huán)境中,卻指望通過戒掉千百年來人們習慣的主食來減肥,實在是癡心妄想。即便碳水食物真是“邪惡”的,我們也無法杜絕它像空氣一樣潛伏在我們的生活中。
前年我在日本生活過幾個月,幾乎每天都會光顧住處附近的一家蕎麥面店。店里出售的最好的面是鮮蝦天婦羅蕎麥面,可能碳水含量也最高。在那家店吃面讓我感覺挺尷尬——只吃一份肯定吃不飽,但如果點兩份,不但吃不完造成浪費,還擔心人家笑話我飯量大。那幾個月,盡管我每天都吃碳水食物,體重卻是最輕的。
我小時候住在農(nóng)村,是靠吃碳水食物長大的。北方的主食,無非就是饅頭和面條,再配上自家田里的蔬菜,吃肉得等到過年過節(jié)。雞蛋可以提供蛋白質(zhì),但是我卻很討厭雞蛋,尤其是白水煮蛋,那味兒聞著想吐——現(xiàn)在這是健身達人們的最愛,教練建議想增肌的人每天吃8個白水煮雞蛋,想想就恐怖。但是,一直到20歲,我都瘦得可憐。
這多少說明,碳水食物本身沒有那么可怕,人長胖,最終是整體營養(yǎng)過剩,而不只是碳水化合物的錯。進入21世紀,農(nóng)村老家的鄉(xiāng)親們都肉眼可見地胖了起來,這不能全怪各種肉和油,而是一種綜合性的結(jié)果,其中就包括農(nóng)耕機械化的普及帶來的人力耕作的減少。
可以說,普遍的肥胖是社會進步帶來的一個副作用,也是每個發(fā)達國家都經(jīng)歷過的“時代病”,大城市的“碳水厭惡癥”就表明了這一點。
很多都市白領(lǐng)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減肥運動中。我所在的一個小微信群只有十幾人,就有3個人買了輔助做俯臥撐的支撐板。我們越來越愛使用諸如“減”“戒”“控”這些字眼,這是“碳水厭惡癥”的癥狀,也隱藏著藥方。這是一種新文化,當它成為一種社會共識,那種有節(jié)制的生活或許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身邊的中年男性朋友,似乎減起肥來對自己特別“狠”。各種減肥群里,大叔們無休止地長跑和控制飲食,想不瘦下來都難。他們的狂熱,也昭示著減肥不只是生理性的運動,也是精神性的活動。它讓我們受苦,同時能讓我們再次變得“年輕”。從自身著手實現(xiàn)個人生活的轉(zhuǎn)型,這也算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