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美育工作是全面發(fā)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指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因此,改進美育教學,還需要對學校美育進行客觀評價,而藝術素質測評就是對學校美育教育成果的一個評估。
關鍵詞:美育、藝術教育、藝術素質測評
學校美育工作是全面發(fā)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指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蔡元培說過“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人的感情可以受藝術的熏陶而純正,美育也可以滿足人性發(fā)展的內在需求。由此可見,美育并非是一種狹隘的學科教育,它和人的文化生活和社會政治有著諸多的內在聯系,其宗旨對于提升人的藝術素質,對于公民藝術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民族振興與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改進美育教學,還需要對學校美育進行客觀評價,而藝術素質測評就是對學校美育教育成果的一個評估。
為建立、健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評價制度,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2014年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要求,2015年相繼制定了《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中小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自評辦法》《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年度報告辦法》等三個文件的通知,其中,在文件的第八條指出,“藝術素質測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及教育現代化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并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綜合評價學生發(fā)展狀況的內容之一,以及學生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此文件的出臺,意味著作為學校教育中較為不受重視的藝術學科,終于在國家政策方面得到了肯定,美育的重要意義再一次得到凸顯和強調。那么,這是否就代表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從此邁向了新臺階,步入“藝術教育的春天”了呢?是否就代表我們的中小學校對藝術教育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對藝術素質測評有了系統(tǒng)了解與深入思考呢?
湖南師范大學美育發(fā)展研究中心郭聲建教授曾說過,如果“通過藝術素質測評把學生考趴下,考得沒有脾氣和喪失自信,考得擔驚受怕、憂心忡忡,考得讓學生為了應考而學習,那是絕對不行的,那樣做導致的結果就是活生生、眼睜睜地葬送藝術教育?!蓖瑫r他也指出“唯有通過測評,增進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讓學生感到快樂愉悅,才能達成推進學校藝術教育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目標”。因此,只有制定了明確的目標,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并有效實施,方法才可能尋標而生。
其實建立素質測評制度的出發(fā)點和初衷是好的,這一點不容置疑。通過學生藝術素質測評來形成藝術教育的“倒逼機制”,“逼迫”那些沒有配備藝術教師的學校配備教師,讓那些從不開設藝術課程的學校開足開齊藝術課程;使得藝術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了藝術教師對自身地位的認識,也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讓藝術教師更重視課堂教學,要認真研讀課標與教材,耐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提高音樂、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家長對藝術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度,家長們通過參與藝術素質測評活動,重新認識藝術教育,更認同了藝術課程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基本技能”主要是指學生掌握運用音樂、美術藝術課程要求指標的情況。我們可以采取現場展示、表演考核。比如,作為一名是音樂老師,我可能帶好幾個班,甚至好幾個年級,開學初我們就可以發(fā)布一些課題,可以唱歌、跳舞、可以合唱、小品、音樂表演,音樂劇等能夠展現學生音樂能力的形式,提前讓學生準備,在快到期末的時候開展一次展示會。它可以是一個小組,也可以是以一個班一個年級級為單位,分別去做一些節(jié)目的呈現。通過這些節(jié)目的呈現,綜合反映這個學生甚至這幾個學生在這一學年或者在這一個學期,他掌握藝術綜合素質的反饋,然后再由老師進入“素質測評網絡平臺”錄入該生的相關成績。通過這種采取面對面交流、考核學生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而不是采取一種理論的形式,讓學生去背各種各樣的資料,然后去考試,這種形式更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至于“課外活動”、“校外學習”“藝術特長”,學生只需要把他參加學校組織的藝術興趣小組、藝術社團或表演、演奏、繪畫,觀看展演、社會藝術實踐等過程拍下或錄下,以文檔說明時間、地點、活動內容,或者其他相關的藝術特長考級、獎勵證明材料等上傳到我們的這個“素質測評網絡平臺”相應的項目里,然后由教師給出成績,或者平臺自動生成成績,又或者經由互聯網實現學校之間的交叉測評。
這個“素質測評網絡平臺”,還要有類似于迷你自助卡拉OK機那樣的測評設備,學生獨自進入表演測評柜機里,自己選擇里面存儲的演唱、演奏曲目進行表演,然后系統(tǒng)即時自動生成成績或等級,并將學生的演唱、演奏曲目錄制保存下來,學生可以上傳與同學朋友分享,這無疑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實施學校藝術素質測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測評內容豐富,測評方式多樣,測評面大,工作量繁重,起步之時勢必會給學校和老師帶來心理和時間上的壓力。開展此項工作,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在藝術素質測評方面的主要作用,特別是要調動和依靠廣大藝術教師的經驗和智慧,激發(fā)學生參與藝術素質測評的積極性,要鼓勵創(chuàng)新測評手段,大膽探索開發(fā)和有效利用現代媒體、大數據支撐下的智能設施設備,使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能夠做到科學、高效、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全體學生受益,相信只要起步開局,搭好框架,把美育標準立起來,我們就能夠讓學生真正回歸藝術課堂。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測評是推進手段,不是考核目的;是全員達標,不是優(yōu)生選拔;是快樂展示,不是痛苦考試。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要回歸育人,以美育人,育美人。
湛江市第五小學?李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