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國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莫過于寫作,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所掌握的漢字數(shù)量是非常有限的,積累的寫作素材也很少,再加上當前作文教學中機械式、模板式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所以學生經常出現(xiàn)沒有寫作思路,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情況,提出幾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能豐富習作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習作練習? 策略? 有效性
【正文】對于每一位小學生來說,寫作是一門相對困難的學科。它不但在語文考試中占據(jù)著非常大的分數(shù)比重,而且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將長時間的伴隨他們成長。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可以鍛煉學生對于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從而讓他們更加細膩的認知身邊美好的世界,用更加詩意的語言去抒發(fā)自身的情感。此外,教師也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有目的的通過習作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美德。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xiàn)實狀況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育中,教師鼓勵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多種途徑去查閱資料,積累并背誦一些優(yōu)美句段及傳統(tǒng)經典文化,積累自己的作文素材,然后形成自己的習作模式,是目前小學習作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方式。此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學生的寫作形式與結構進行規(guī)范和優(yōu)化,但是卻很容易導致一些問題,諸如作文太過程式化,內容相似,主旨模糊等問題。此外,在日常習作教學中,教師經常運用的是相對單一、機械式的教學方法,它的固定流程大概是首先給同學們講解題目的含義,并給出一些相關思路,然后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中,獨立思考并完成寫作,最后再由教師對同學們作文中出現(xiàn)的普遍性問題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全程以教師為核心來展開,忽視了學生在寫作中最真實最實際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寫作抱有厭倦的心理,提不起興趣,只是進行機械式的模仿與重復,又怎談提升寫作能力。
二、提高學生習作的方法與策略
(一)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
“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寫文章亦是如此,現(xiàn)實生活是積累和獲取寫作素材無窮無盡的來源,文章又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升華。在小學的習作課程中,教師要有計劃,多層次的引導學生觀察現(xiàn)實,細心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每件事物。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要善于把自己的內心所想、內心所感,真切的融入到文字當中,用真實的文字匯聚成豐滿精彩的文章,搭建起邏輯嚴謹?shù)奈恼陆Y構。引導學生認真的觀察和感知生活,是學生要掌握的關鍵點,更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此外,教師還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出一個開闊、包容的寫作氛圍,在這個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大膽發(fā)揮,合作交流,在輕松的氣氛中挖掘潛力,提升自我。
例如在講解小學語文課本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文《慈母情深》時,首先讓同學們朗讀并了解課文,接著著重讓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對母親外貌、語言和行動方面進行描寫的相關語句,通過這些語句,去進一步的了解母子之間濃厚的血緣親情和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本課的課文真情實感,角色刻畫十分細膩,很容易和同學們產生共鳴,而回想起自己的父母。這時,教師就可以很好的進行引導,讓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和爸爸媽媽度過的比較難忘或有意義的事情,并鼓勵同學們積極的和大家分享一下。由于是大家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因此同學們在表達中都會充滿感情,即使一些語句可能不是很優(yōu)美,但教師首先要給予肯定和嘉獎,畢竟真情流露和真實性是作文寫作的首要因素。最后,老師可以對學生的表述予以幫助性的潤色,讓語句更完美。通過生活基礎和親自參與相結合,學生的印象一定會進一步加深,同時也為他們以后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重視課外的閱讀延伸與學習
教師需要適當延伸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才能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一個有效的提高。在進行課外閱讀訓練時,要讓學生對書中所包含的知識點進行深度閱讀,不斷深化對優(yōu)秀語句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和寫作素材,在有趣的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起到很好的引導與輔助作用,教會學生怎樣去高效讀書,怎樣辨別讀物中優(yōu)秀的語句以及如何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教師也可以和同學們分享讀后感悟和感想,激發(fā)同學們的興趣,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小學四年級部編版課本四單元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快樂讀書吧”,教材就推薦了一本科普類的讀物---《十萬個為什么》。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對于未知充滿著好奇,什么事物都喜歡問一句為什么,從而滿足自身的求知欲。蘇聯(lián)作家米·伊琳的《十萬個為什么》不僅內容有趣,語言也很生動,因此將其作為學生的課外讀物再合適不過了。教師除了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書籍外,還應在課上安排一些時間來支持學生的延伸閱讀,好讓他們逐漸培養(yǎng)起多讀書的好習慣,進而刷新他們對語文知識的認知,不斷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還對語文學科樹立起濃厚的興趣。對于課外讀物的選擇,教師應起到關鍵性的導向作用,引導他們去讀對的書、好的書、有意義的書?;凇妒f個為什么》,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我國類似的書,如李四光的《看看我們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等,讓學生在快樂的閱讀中同時擴充知識儲備,提升習作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的語文成績和未來發(fā)展都有著重大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練習,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寫作環(huán)境。作為學生,要建立主動學習的意識,不斷從書籍中、生活中積累素材,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從而寫出更優(yōu)秀的文章,進一步的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符羅文.關于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與語文教學質量關系的探析[J].速讀(上旬),2017(12):193.
[2]潘艷.習作教學培訓改革嘗試及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C刊,201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