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瀟湘夜雨 圖/波西
在某網(wǎng)站上看人評論清少納言的《枕草子》,說是“一般,小學(xué)水平?!痹蚴恰按禾斓睦杳骱苊馈倍伎梢猿蔀槊?,“那什么不可以成為名句”?這位評者看的是周作人的譯本,我手頭的《枕草子》是林文月譯本,這句話譯作“春,曙為最。”譯法雖不同,但純從字面上看,也很一般。
繼續(xù)讀下去,愈發(fā)一般了:“時節(jié)以正月、三月、四五月、七八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為佳。實則,各季各節(jié)都有特色,一年到頭都極可玩賞。”不但一般,而且啰嗦得可笑。為何不索性直說最后一句,免去前面的絮叨。然而,清少納言偏不這么說,一定要絮絮煩煩羅列春天的曙色,夏天的夜月,秋天黃昏歸巢的群鴉,冬天早晨溫暖的炭火。一定要告訴你她領(lǐng)略的四季,一定要一個月一個月地細(xì)數(shù),像孩子一件件撿拾自己的玩具,述說她的感受。
四季是平淡的,循環(huán)遞轉(zhuǎn),一月、二月、三月……日頭由東往西,樹葉鵝黃而嫩綠而蒼翠而枯索而凋落,換了春裝又是夏裝,好像永遠(yuǎn)是那樣,沒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奇跡,也沒什么醒世之言勒刻山川。像周璇的《四季歌》,春來的綠窗,夏來的柳絲,秋來的荷香,冬來雪茫茫,大姑娘就那么被棒打了鴛鴦,爹娘離散,萬里長城萬里長,夢里是高粱的清香。就那么三五句話,回旋繚繞的旋律,悠悠然又轉(zhuǎn)回來,轉(zhuǎn)回原點,水流花落,那么多的時間和故事成了回憶。四季昏昏默默,似無言,似又有無盡深意,卻從不明言。
有些東西,偏不那么說。說生活多美好,人生多可愛,我要精進(jìn)開拓,創(chuàng)造輝煌業(yè)績。到處是發(fā)人深省的警句,鏗鏘有力的口號,勵志書里的魔咒,一遍遍自己給自己打氣催眠。但春天的黎明什么也不說,料峭未醒的朝暾,露水在仍舊枯黃的草地上,凝出一滴淺綠,微風(fēng)送來遠(yuǎn)處花的香氣。
但我們只聞到汽油的焦糊味,多少春天的黎明在匆忙的步履中錯過了。我們擠公交,我們飽嘗塞車之苦,我們不停地看表,我們從吐綠的枝椏間穿過,舉著手機(jī)大吼大叫,好像手機(jī)的另一端,整個世界都要因之震動。一夜之間,花開了,一夜之間,花落了,還沒來得及停下來仔細(xì)欣賞,春天好像不知因何而來,又莫名其妙地走了。我們像勤勞的蜜蜂,只知道花蜜,不知道什么是春天。
喬治·吉辛在《四季之美》里寫春天的房間:“室內(nèi)十分恬靜,我一直在懶散地靜坐著,望著天空,望著照耀在地毯上的金色陽光,光影瞬息變化著,我的眼睛從這一幀版畫瞥到另一幀版畫,沿著我那一列列可愛的書籍掃視過去。整個房里靜寂無聲。花園里可聽到鳥兒在鳴叫,聽得見鳥翅發(fā)出瑟瑟聲。如果我高興,我可以這樣整天坐著,一直坐到更為寧靜的深夜。”
當(dāng)然,我承認(rèn),整天坐著的生活和這個火熱的時代如此不諧調(diào),連小學(xué)生也不敢想象自己有整體時間無憂無慮地嬉戲。城市人太匆促了,忙忙碌碌趕時間,卻忘了時間是趕不上的。城市的妝容總是很濃,模糊了性別,看不清面目,紅燈綠影里面沒有季節(jié)的消息??照{(diào)房里分不清四季,出了門,夏日的炎炎我們詛咒,秋天的肅殺我們沮喪,冬天的冷酷我們畏懼。四季之美?我怎么就感覺不到呢?就像那些號稱的經(jīng)典,我讀不進(jìn)去,我覺得他們就是小學(xué)水平。我們的生活是大片,兩個小時之內(nèi),要有一個小時電腦特效,三十次爆炸,十場拳拳到肉的搏擊,要留下一堆尸體。綿長的文字,低回婉轉(zhuǎn)的心緒,平實語句里的山高水遠(yuǎn)秋月春風(fēng),我們沒耐心停下腳步體味,像一個低頭在海灘上撿貝殼的人,沒時間直起身子眺望大海。
季節(jié)難道真的離開了城市,漸行漸遠(yuǎn)漸無聲?但春草還是年年綠,不但在天涯,也在身邊,只是我們漠然無視。也許在城市中,四季的特征不那么明顯,但只要安靜地感知,四季之美仍在。春天有姹紫嫣紅的繁花,夏天有慵懶迷人的夜,秋天有清寒玲瓏的月,冬天有澄凈碧遠(yuǎn)的天穹。張潮《幽夢影》里說:“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城市內(nèi)何嘗聽不到這些聲音,只是需要你將浮囂剝離。像閱讀,希望一本書給我們一個答案,一個啟示,一個方向,卻不能坐下來,感知文字間流轉(zhuǎn)的心緒。就算把格言寫成尺把見方的大字,舉在頭頂,也不代表真的讀懂了什么。
清少納言說:“我只是想將心中所感動之事對人談?wù)f。”“小學(xué)水平”的清少納言感知到了很多博士后讀不懂的東西,但她不能總結(jié)出一句震人心魄的格言。有些東西無法解釋,就像四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