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華 趙鳳芳
【摘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課文的習題中往往有寫作訓練,這種設計編排有利于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在寫作中促進深度閱讀。本文基于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習題中的寫作訓練,歸納梳理其中的寫作任務,并分析寫作任務本身的價值及寫作任務對閱讀的影響,以期在語文教學中高效利用課后習題中的寫作訓練,在讀與寫的結合中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與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材,課后習題,寫作訓練
“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是輸入與輸出的關系,或者說是吸收和表達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習題中的寫作任務,巧妙地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把“寫”落實在每一篇課文中,有利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加強寫作積累與訓練,從而逐步提升寫作能力;同時,這些寫作任務的設定也在引導教師正確把握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與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早有論者建議,在使用統(tǒng)編語文教材時要努力“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tǒng),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為此,筆者對初中統(tǒng)編語文教材課后習題中的寫作任務進行梳理,以期語文教師能夠高效使用習題中的寫作訓練。
一、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習題中寫作任務的概況
筆者梳理后發(fā)現(xiàn),除了專門的寫作訓練安排,七、八、九年級教材的課后習題中分別有10課、10課、14課(合計34課)編排了寫作訓練。這些寫作訓練較為集中地編排在每篇課文課后習題的“積累拓展”中,只有極個別編排在“思考探究”中。整體來看,這些寫作訓練內容是全面的,訓練方式是靈活的,均有助于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在寫作中深化對閱讀的理解。
1.寫作形式多樣
課后習題中的寫作訓練包括仿寫、改寫、續(xù)寫等多種形式。
仿寫。仿寫是鍛煉學生分析結構、組織語言的重要方式,能激發(fā)學生(尤其低學段學生)的寫作興趣,降低寫作難度,培養(yǎng)學生寫正確句子的能力。教材共有4課的課后習題包含仿寫類寫作訓練,既有一句話的仿寫,又有一段話的仿寫。比如:“品味下列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并嘗試仿寫句子,用上加點的詞語‘沒有一個不……沒有一個不……”“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保ā都o念白求恩》,七年級上冊)該題就是在對某句話賞析的基礎上,再對這句話仿寫。
改寫。改寫是對原作進行改編,把一種文體轉化為另一種文體。教材中有6篇課文的課后習題包含改寫類寫作訓練。有的要求將古詩文改寫為白話故事,比如:“發(fā)揮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則白話故事。注意充實內容,增加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狼》,七年級上冊)有的要求將小說添加細節(jié)改編為課本劇,比如:“發(fā)揮想象,添加細節(jié),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保ā斗哆M中舉》,九年級上冊)還有重設情節(jié)的新寓言改寫,比如:“任選課文中的一則寓言,重新設計情節(jié),賦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寫成一篇新的寓言?!保ā对⒀运膭t》,七年級上冊)
續(xù)寫。續(xù)寫是指從原文出發(fā),在遵循原文思路的基礎上延伸。比如:“續(xù)寫宏兒和水生長大后見面的情景。300字左右?!保ā豆枢l(xiāng)》,九年級上冊)學生要想使續(xù)寫的故事合情理、有依據(jù),就要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緊抓人物關系的同時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用細節(jié)演繹后續(xù)故事。
2.寫作方式靈活
課后的寫作習題,既有一句話的精雕細琢,也有片段寫作的個性展示,更有整篇文章的即興創(chuàng)作,以多樣且靈活的訓練方式帶給學生新鮮感。
一句話的寫作。成文成篇往往從一句話開始,一句話的寫作訓練是學生積累寫作經驗的重要方式。比如引領學生以寫比喻句為切口,積累寫作技巧:“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你怎樣理解這些比喻?你還能發(fā)揮想象,另寫一些比喻句來描繪春天嗎?”(《春》,七年級上冊)
片段寫作。教材課后寫作習題的片段寫作(一般二三百字)較多,共有15課,種類也不一。有記敘類的,比如:“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fā)現(xiàn)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的于勒,他們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試寫一個300字左右的片段?!保ā段业氖迨逵诶铡?,九年級上冊)有議論類的,比如:“作者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對這個觀點,你怎么看?寫一段議論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保ā毒礃I(yè)與樂業(yè)》,九年級上冊)還有說明類的,比如:“借鑒本文先總說再分別說明的寫法,寫一段文字,介紹你曾經游覽過的一座公園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點,有條理地進行說明。不少于300字?!保ā短K州園林》,八年級上冊)
整篇文章的寫作。教材課后寫作習題,涉及整篇文章寫作的有10課。這些整篇文章寫作除涉及記敘文、說明文及議論文等常見的寫作形式外,還有閱讀筆記和散文等形式的寫作。比如:“閱讀后結合課文的內容(有條件的,可在課外查找有關斯科特的其他材料),寫一篇閱讀筆記。”(《偉大的悲劇》,七年級下冊)“從兩篇短文中任選其一,發(fā)揮想象,將其改寫成一篇白話散文?!保ā抖涛亩?,八年級上冊)
二、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習題中寫作任務的價值
通過上述課后習題中涉及的寫作形式與寫作要求的梳理,可以看出統(tǒng)編教材對“寫”的重視。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活動,反映在聽、說、讀、寫等表現(xiàn)性行為上,“寫作”屬于表達與交流,是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的結果呈現(xiàn),學生是否學了、學到什么程度需要一個表現(xiàn)性的作品來呈現(xiàn)?!皩憽笔亲钪饕谋憩F(xiàn)性行為,能不能把心中所想、口頭所說寫出來,是認知水平、審美鑒賞的體現(xiàn),也是語言建構、思維邏輯的證明?!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要求閱讀教學設置不同類型的表達與交流任務,通過批注、概要、隨筆、雜感、札記、時評、小論文、研究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各類實用文體寫作形成過程性學習成果,初中統(tǒng)編教材寫作任務的設計與此一脈相承。
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分析寫作任務的價值,有以下幾項:
1.強化語文實踐,提高語言建構能力
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yǎng)表現(xiàn)為對語文學科中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能力。而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的能力又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王寧先生指出:“語言建構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出于表達思想的目的,按照語言內部系統(tǒng)來建構話語——用詞匯組構句子,用句子組構段落和篇章。”教材中的課后寫作習題,著重從如下方面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
首先,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比如:“在寫作中,引用詩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強感染力。不妨自備筆記本,摘抄積累詩文名句,以備寫作中引用?!保ā豆糯姼栉迨住罚吣昙壪聝裕┻@是直接積累名句。還有的給出常用的一些句子結構要求仿寫,比如:“用上‘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寫的順序,運用多種描寫方法。200字左右?!保ā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七年級上冊)學會這樣的句式以后,學生在進行景物描寫時,需要將眾多的景物有詳有略地包容進來,“寫”就有了借鑒工具。運用自如后,這樣的句式在寫景、敘事、議論、說明中需要強調突出某個點時都可以使用。
其次,注重學習使用表現(xiàn)手法。比如:“選取你熟悉的某個事物,賦予它一定的象征意義,完成一次片段寫作。”(《白楊禮贊》,八年級上冊)意在引導學生運用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提升語言建構的藝術性。
最后,注重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比如:“葉圣陶先生關于寫文章要簡潔的觀點,對你有啟發(fā)嗎?拿出自己最近寫過的作文,看看有沒有累贅的地方,做些修改?!保ā度~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級下冊)意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反復斟酌語句的習慣,在反復修改中促進語言建構水平和寫作水平的雙向提高。
2.強化想象力訓練,提高思維能力
21世紀以來,人才的標準與過去大不相同,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世界各國都希望學生通過學校教育形成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能力,新一輪的高中課程改革也指向此,而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的必需前提就是“想象”。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習題中,有十多課的寫作習題提到過“想象”“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這類詞語。“想象源于現(xiàn)實,它是思維主體運用已有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而聯(lián)想是由一事物的形象或本質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的思維活動?!毕胂蠛吐?lián)想,都是為了訓練學生靈活運用思維能力認識和加工語言,發(fā)揮想象與聯(lián)想來寫作。通過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能力,這是教材課后習題中高頻率出現(xiàn)此類寫作任務的意圖所在。
“寫作是一種高度的精神勞動和思維創(chuàng)造,它不僅需要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來探討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及其內在聯(lián)系,而且還要把思維的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外化為文字、圖表和符號?!苯滩恼n后寫作習題,讓學生有了更多用語言表達思維、發(fā)現(xiàn)事物聯(lián)系的機會。比如:“任選課文中的一則寓言,重新設計情節(jié),賦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寫成一篇新的寓言?!保ā对⒀运膭t》,七年級上冊)“從下面兩個場景中任選其一,以課文相關內容為基礎,發(fā)揮想象,寫一個片段?!保ā队薰粕健罚四昙壣蟽裕叭芜x一首詩,發(fā)揮想象,增加一些細節(jié),改寫成一則小故事?!保ā短圃娙住?,八年級下冊)“發(fā)揮想象,添加細節(jié),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保ā斗哆M中舉》,九年級上冊)教材中要求運用想象、聯(lián)想來寫作的任務多達十幾處,涉及的體裁有寓言、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在運用想象與聯(lián)想進行寫作時,學生想得多、想得寬、想得深,也因為教材的依托而有的想、敢于想、善于想,思維品質在想象與聯(lián)想中得到提升。
3.注重品味鑒賞,提升審美能力
不論是文學文本還是實用類文本,它們都擁有各自特殊的規(guī)范形式。這些規(guī)范形式是“主觀和客觀統(tǒng)一于審美經驗積淀的載體”。教材課后習題中的寫作訓練,能夠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提升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比如:“反復閱讀課文第3、4段,品味其語言的妙處,并試著寫一段賞析文字?!保ā秹乜谄俨肌?,八年級下冊)又如:“仿照示例,從課文中另選幾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進行點評?!保ā对~四首》,九年級下冊)這些寫作練筆前的思維活動,顯然超越了單純的閱讀課文,已經上升到審美鑒賞的層面,引導學生主動認識并掌握“美的規(guī)律”,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升審美能力。
閱讀是審美與鑒賞的一項重要活動,語文課程中的閱讀需要引發(fā)學生對作品的真實體驗,而把這種體驗寫出來則是學生對自己審美體驗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一種檢驗。這些審美與鑒賞類寫作任務的指向性值得教師仔細體會,并在教學中落實。
三、課后習題中的寫作任務對閱讀教學的影響
張志公先生曾說:“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帶著學生讀進去,讀出來。”筆者認為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讀進去”的過程就是對文本理解的過程,而“讀出來”的過程則是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并將閱讀的養(yǎng)分為我所用,成文成篇的過程。讀與寫的相互作用可見一斑。分析統(tǒng)編教材中寫作任務的設計意圖,為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指導與方向。
1.寫作任務提示教師在閱讀教學備課時的文本教學重點
在中小學所有學科的教學中,語文學科最與眾不同的一點便是文本內容并非教學內容。其他學科的文本內容是什么,教學內容也就是什么,而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則隱含在一篇篇的文本中,文本內容只是一個載體,這個載體承載著哪些語文知識、能力與策略則需要語文教師自己去挖掘。也正因此,語文教學中“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詬病一直存在,當教師挖掘不出文本所承載的語文知識、能力與策略時,語文教學就變成了“教教材”。基于此,在文本教學內容的挖掘方面給教師以恰切的引導就非常關鍵,而這些寫作任務的設計給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了非常明確的重點。
比如《濟南的冬天》的課后寫作任務“就你家鄉(xiāng)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壺口瀑布》的課后寫作任務“品味其語言的妙處,并試著寫一段賞析文字”等,提醒教師寫景散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分析景物的特點,以及作者是如何描寫的(鑒賞語言)。《寓言四則》的課后寫作任務“重新設計情節(jié),賦予新的寓意,把它改寫一篇新的寓言”,則提醒教師寓言這一文體的特點是運用比喻、夸張、擬人手法虛擬故事,重在說明一個道理,如果把時間花在讓學生討論情節(jié)的合理性與真實性上,就脫離了寓言文本的教學重點。而對于文言文,如果學生能夠用通暢優(yōu)美的語言將文本散文化、敘事化,那就是凸顯出了教學重點,比如《短文二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的課后寫作任務“發(fā)揮想象,將其改寫成一篇白話散文”,《狼》的課后寫作任務“將本文改成一則白話故事”。
統(tǒng)編教材的課后寫作任務提醒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中要關注文本的文體特點,文體不同,教學重點也不同。語文教學要有文體意識,在寫作任務的設計中要有非常明顯的體現(xiàn)。
2.寫作任務為教師提供閱讀教學的活動設計方向
語文課不能一講到底,但不講之后往往變成教師滿堂問、學生滿堂說,討論交流小組合作看上去熱鬧活躍,實際上卻違背了語文學習的本質。語文需要表達與交流,前提是靜靜地閱讀與思考,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并且能用簡明生動、有內容、有邏輯的語言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表達。寫作任務進入課堂讓學生開始安靜地閱讀與思考,避免了教師的滿堂問,也杜絕了學生的混亂表達。
閱讀教學要避免分解割裂、面面俱到、整齊劃一,以任務為導向的活動設計就成為一條必選的路徑,讓學生在完成情境化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掌握閱讀策略,這是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統(tǒng)編教材的寫作任務設計給教師教學提供了方向與路徑。教材中有多個寫作任務都是情境化的活動任務,完成這些任務能夠使語文教學走向融匯整合。比如《皇帝的新裝》《范進中舉》的課后寫作任務都是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教師可以將這個任務發(fā)展為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自主學習課本劇的寫作方法,然后改寫成課本劇、揣摩文本、排練、表演,整個學習過程自主而有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在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
對于其他諸如《我的叔叔于勒》的寫作任務“假如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fā)現(xiàn)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的于勒,他們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出師表》的寫作任務“寫作文《千秋諸葛我評說》表達對諸葛亮的看法”,《海燕》的寫作任務“如果海燕要向它們表明自己的心志,它會說些什么”等,教師可以進一步將任務情境化,舉行寫作研討會或主題發(fā)布會,讓學生在寫作的基礎上面對公眾表達,從而提升閱讀過程中研讀的質量。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碎片化、過程與方式同質化、思維訓練淺表化的問題備受詬病。教材課后寫作任務的設計給教師的教學設計提示了方向,將寫作活動任務化、項目化,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所表現(xiàn)、能夠評判,用寫作任務帶動閱讀的自覺,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這是本次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必然也是初中語文課程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