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回顧第5課《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交流對作品梗概的初步認識。
2.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任務。梗概是一種應用文體,在我們生活中運用還是很普遍的。
出示:
通 ? ? ?知
親愛的同學們: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學校征集最受歡迎的少兒讀物,要求六年級每個同學推薦一本最喜愛的書。
期待你的參與!
學校大隊部
3月1日
學生交流可以完成大隊部任務的多種方法:寫讀書推薦卡、做讀書小報、寫作品梗概等等。
3.揭題:作品梗概,咱們讀過,卻沒寫過?!缎∮⑿塾陙怼肥俏覀兌际煜さ淖髌?,我們以它為例,學習寫作品梗概的方法。(板書:小英雄雨來)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既能喚醒學生表達的欲望,又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作品梗概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二、讀懂教材,探究寫法
1.出示教材給出的寫法步驟。
2.學生默讀寫作步驟及習作小貼士,圈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把教材教給的三個寫作步驟提煉成三個關鍵字“理、篩、連”,并明確其中的重點。
(1)理—— 要點清晰。
回顧《魯濱遜漂流記》的梗概讓要點清晰的方式:用列小標題的方式,畫出情節(jié)圖。
(2)篩—— 簡潔明了。
學生自主交流對小貼士中“主干”“枝葉”“簡明的敘述性語言”的認識,教師適時點撥。
預設:
①“主干”: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
②“枝葉”:細節(jié)描寫,如對人物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對環(huán)境的描寫等。
③簡明的敘述性語言:簡潔明了的語言,沒有細膩的描述語言。
(3)連—— 自然過渡。
①回顧《魯濱遜漂流記》的作品梗概中過渡語句的方法:時間連接。
②發(fā)現(xiàn)更多連段成文的方法:
空間連接,作品按地點變化來寫。如:《童年》。
環(huán)境連接,情節(jié)隨環(huán)境變化而變。如:《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4.對照板書,總結方法。寫梗概要先理出書籍內(nèi)容的框架,要點要清晰;再對每個要點相對應的章節(jié)進行篩選概括,語言要簡潔明了;最后,我們把圍繞要點概括出的一個個段落連成一篇文章,適當補充內(nèi)容,這樣文章才能過渡自然。
【設計意圖】學寫作品梗概難度較大。因此,此環(huán)節(jié)的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在自學中初步了解寫作品梗概的方法和重點。教師適當引導點撥,聯(lián)結學生已有的語文經(jīng)驗,提煉寫作品梗概的要求和方法,為遷移運用奠定基礎。
三、掌握方法 ,嘗試運用
步驟一:讀懂內(nèi)容,把握脈絡。
1.出示三位同學理出的《小英雄雨來》情節(jié)圖,交流評議要點是否清晰。(有沒有小標題概括得不準確?是否有幾個小標題都在講一件事,能否合并?有沒有遺漏的重要情節(jié)?)
2.學生們按照作品敘述的順序,將小標題排序。
鬼子掃蕩→救李大叔→埋雷炸敵→學八路軍→救杜邵英→放羊救軍→為軍送信→雨來被抓→入游擊隊
3.學生們修改自己理出的情節(jié)圖,做到要點清晰。
步驟二:篩選概括,合并成段。
1.嘗試概括 “雨來被抓”這一情節(jié)。
(1)打開書對照目錄,確定哪些章節(jié)敘述“雨來被抓”這一要點。
(2)生練習篩選概括。
(3)出示評價表,對照表格全班交流。達到要求畫一顆星。
2.四人小組分工,概括剩余的要點。
步驟三:錘煉語言,表達連貫。
1.小組四人合作,連段成篇,教師出示評價標準:
2.小組成員對照評價表,互評后再修改,努力得到滿星。
3.全班交流,說說自己小組的評價表情況以及仍然存在的困難。
4.教師從中選取較好的小組分享《小英雄雨來》的作品梗概,其他小組評分,并側重傾聽自己的困難,別人是如何突破的。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寫梗概“理、篩、連”三要點遷移運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全程陪伴,一步步地帶著學生進行練筆訓練,學后寫、寫后讀、讀后改,循序漸進,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寫作品梗概的方法,它有三字秘訣,就是“理、篩、連”?!袄怼钡臅r候,要點清晰;“篩”的時候,語言簡潔明了;“連”的時候,過渡自然。我們根據(jù)這個方法,小組合作完成了《小英雄雨來》的作品梗概。課后,請同學們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寫作品梗概,完成大隊部的任務。
【設計意圖】回到生活是習作任務情境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習作的交際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平臺。
(作者單位:南京市建鄴區(qū)致遠外國語小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