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敏
語文能力一般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要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出有關(guān)問題,促使學生去讀,然后在師生共同活動中讓學生盡情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寓教于樂。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可以在一上課時朗讀“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樣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把作者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深受感染。這時,教師可以將整篇課文再朗讀一遍,讓學生校對一下自己的讀音;接著讓學生說說在預習過程中是如何閱讀這篇課文的,哪些是重點、難點;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講述課文的重點、難點;講授之后,再讓學生讀課文二至三遍,有問題再提出來,教師再作解釋。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去閱讀課文,每閱讀一遍對課文的理解都會加深,閱讀能力會不斷提高。
要注意文意關(guān)聯(lián)。從篇章到語段的“變”是一個方面,“關(guān)聯(lián)”是另一個重要方面。如學習《麻雀》一文,為了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作者說“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一樣落下來”,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麻雀和石頭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如拿麻雀落下時的悄無聲息和石頭從樹上墜地時的鏗鏘作響作對比,讓學生體會這一聯(lián)系過程中作者感受到的老麻雀急于救子的心情,聽到的那極為細小卻真實存在的聲響,通過文字見到作者眼睛所見的不可思議的場景。這樣將所有標簽化的概念經(jīng)過拆解、轉(zhuǎn)化,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進行細致分析,讓學生伴隨著細致的閱讀,逐步明白了作者是如何運用方法的,也了解了方法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揮的作用,從而把方法吸納為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
要把握教學目標?!澳繕恕笔墙虒W的指南針,教師組織教學、設計練習題、開展復習時都要緊緊圍繞目標。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桂花雨》一課涉及的目標有“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能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通過寫搖桂花的樂趣表達懷念童年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深情”。如何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作者寫桂花雨時,用了“搖啊搖……”這句話。針對這處描寫,教師可以圍繞目標提問: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為什么要使用“搖”字呢?學生的答案各異:“搖”字突出了桂花雨是怎么來的;“搖”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愛、調(diào)皮又開心的孩子,感受到兒童特有的生活趣味;“搖”是作者的親身體驗,所以才留下深刻而持久的記憶;使用“搖啊搖”的寫法,還能夠在朗讀時起到詠嘆的作用,讓讀者感受到悠遠、美好的意境;等等。這樣圍繞目標進行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襄陽市襄州區(qū)張灣云灣街道辦事處光彩小學)
責任編輯?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