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東輝
(南通大學附屬常州兒童醫(yī)院,江蘇常州213003)
小兒遺尿為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病勢纏綿,部分合并器質(zhì)性病變者,因其治療時間長、療效欠佳而被稱為難治性遺尿,尤其是合并隱性脊柱裂者,因其與遺尿的關系尚存在爭議,除形成纖維瘤或裂隙邊緣骨質(zhì)增生壓迫神經(jīng)根需要手術治療外,內(nèi)科尚無對癥治療手段,而成為難治性遺尿癥主要合并癥,嚴重影響了患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近年來,筆者采用自擬益氣活血方治療小兒難治性遺尿癥伴隱性脊柱裂,獲得滿意療效,現(xiàn)將相關臨床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腎臟病??崎T診確診的難治性遺尿癥患兒60例,均經(jīng)尾骶椎X線平片檢查明確存在隱性脊柱裂,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9歲,平均年齡7.1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5.76年。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5~12歲,平均年齡6.9歲;病程9個月~7年,平均病程5.61年。2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2012版《中醫(y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1]及2014版《中國兒童單癥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2]標準。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年齡5~12歲;患兒家屬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排除外傷、藥物及其他疾?。谀虻栏腥?、尿路畸形、糖尿病、尿崩癥等)導致的夜間不自主排尿。
2.1 對照組 常規(guī)予去氨加壓素[輝凌(瑞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118,規(guī)格:0.1 mg/片]0.1 mg/次,3次/d,并根據(jù)病情及療效調(diào)整用藥。
2.2 治療組 予自擬益氣活血方治療。方藥組成:生黃芪10g,黨參10g,炒白術10g,茯苓6g,益智仁10g,桑螵蛸10g,烏藥6g,升麻6g,當歸10g,川芎6g,莪術6g,生甘草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
2組均以治療4周為1個療程,療程完成后,隨訪2周,觀察療效。
3.1 療效標準 治愈:睡眠中無遺尿發(fā)生,癥狀完全消失;好轉:遺尿次數(shù)明顯減少,每周<2次;無效:遺尿次數(shù)無明顯減少。
3.2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兒治療前后每周遺尿次數(shù)的變化及頭痛、惡心、胃痛等藥物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30例中,治愈11例,好轉15例,無效4例,治愈率36.67%,總有效率86.67%;對照組30例中,治愈2例,好轉14例,無效14例,治愈率6.67%,總有效率53.33%。2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3.4.2 2組患兒治療前后每周遺尿次數(shù)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兒治療前后每周遺尿次數(shù)比較(±s) 單位:次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兒治療前后每周遺尿次數(shù)比較(±s) 單位:次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4.1±0.36 1.2±0.47*#對照組 30 4.0±0.61 2.1±0.22*
3.5 2組患兒藥物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xiàn)頭痛11例,惡心7例,胃痛12例;治療組未發(fā)生頭痛、惡心、胃痛等副反應。
遺尿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疾病,是指年齡≥5歲的兒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不自主排尿,并持續(xù)3個月以上的一種病證。西醫(yī)認為其發(fā)病機制多與患兒排尿控制機制發(fā)育欠佳及膀胱機制紊亂有關,而隱性脊柱裂在遺尿患兒中的檢出率高達40%~50%,少數(shù)患兒除遺尿外,還會并發(fā)尿頻、排尿困難和腰痛等癥狀,其可能通過尾骶神經(jīng)受激惹乃至脊髓栓系綜合征而影響到膀胱的穩(wěn)定性,成為難治性遺尿的重要因素[2],目前內(nèi)科治療多選用抗膽堿能藥物及抗利尿激素,雖然有一定療效,但存在一系列副反應(如頭痛、惡心、胃痛等)及停藥后易復發(fā)的特點,故采用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中醫(yī)學認為,遺尿多與小兒先天稟賦不足、腎氣不固有關,屬“遺溺”范疇。《靈樞·九針論》云“膀胱不約為遺溺”,明確了小兒遺尿是腎氣不足、膀胱不能固攝所致[3],《類證治裁·遺溺》云:“夫膀胱僅主藏溺,主出溺者,三焦之氣化耳”,由此可知,尿液的正常排泄有賴于膀胱和三焦的氣化功能,而三焦的氣化與肺、脾、腎三臟密切相關,若后天失養(yǎng),肺脾氣虛,氣虛及腎,上虛不能制下,下虛不能承上,致使無權約束水道,則小便自遺,或睡中小便自出,而為遺尿??梢姡蛞鹤泽w內(nèi)的正常排泄與肺脾的宣發(fā)轉輸密不可分。自擬益氣活血方中以生黃芪、黨參、炒白術、茯苓、升麻為主藥,歸脾經(jīng),具有健脾、益氣、升陽作用,確保水液在體內(nèi)的正常輸布;桑螵蛸、益智仁、烏藥入腎經(jīng),能溫補脾腎、溫化膀胱、固澀止溺,加強了君藥的作用;當歸、川芎、莪術具有活血行氣之功,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減輕隱性脊柱裂可能導致的脊髓栓系局部充血、腫脹,從而減少遺尿發(fā)生,與健脾、溫腎、益氣藥同用,可有效增強膀胱括約肌的收縮力,使膀胱約束有權,減少了膀胱殘余尿量,則遺尿可愈。臨床治療中,如患兒合并睡眠覺醒障礙,不易喚醒,而致遺尿頻發(fā),中醫(yī)辨證屬痰濕內(nèi)蘊,可加用石菖蒲、遠志以開竅醒神,助覺醒,則遺尿止,并有效緩解了覺醒障礙的難題;若伴尿味腥臊,尿色深黃,提示合并肝膽濕熱,臨床可加用龍膽草、黃芩、黃柏以利肝膽濕熱。
綜上所述,自擬益氣活血方治療小兒難治性遺尿有明確的臨床療效,并有效避免了單純西藥治療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如配合加強膀胱功能及覺醒訓練,臨床療效更佳,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