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琴 馮煒
摘要:高校圖書館不僅是重要的教學場所,也是關鍵的科研工作場所,且我國眾多高校圖書館中均有非常豐富的書籍、期刊等文獻資源。同時,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高校圖書館理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做好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實現信息共享,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承擔起自身知識傳承、社會教育的責任與義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開放服務 策略
自1994年起,我國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應實施向社會開放服務,相關部門也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高校作為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應與時俱進,適時敞開圖書館大門,讓社會公眾平等享用圖書館資源,實現“書為每個人、每個人都有其書”。然而在現實中很多高校雖積極嘗試了向社會開放,效果卻并不理想,需要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和完善圖書館對社會公眾的開放服務,從而讓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
一、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合理利用
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建設的關鍵場所,也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我國相關工作中明確要求了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總量與生均進書量等,特別是現階段我國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得國家越來越重視電子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有效促進了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建設。[1]相關調查顯示:在我國社會文獻資源總量中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占比為60%以上,特別是部分具有較強專業(yè)性的高校,其專業(yè)文獻的資料占比高達80%至90%,這就為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提供了資源保障。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的藏書量共超過7億冊,擁有極為豐富的藏書資源,然而館內很多藏書借閱率卻很低,還有一些密集書庫圖書長期沒有被借閱,全國僅有35%至65%左右的藏書得到利用??梢娢覈咝D書館藏書資源存在極大的浪費,通過將這些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能夠實現知識共享的延展、深化,盡最大可能發(fā)揮圖書館的價值。[2]
(二)適應社會對文獻資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推動著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的步伐。在“全民閱讀”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要積極發(fā)揮自身作為高等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讓社會公眾能夠進入高校這一濃厚的文化氛圍與良好的閱讀空間之中,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響應我國提倡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號召,讓高校圖書館成為社會公眾一生接受教育的永久課堂。
(三)有利于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
對于一所高校而言,名望和聲譽是重要的隱性資源。高校圖書館通過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有利于社會公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的精神風貌,認識到學校的教育資源與教學成果,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從而更好地促進高校各項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3]
二、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服務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原因
(一)高校圖書館自身原因
一是館藏文獻資源存在限制。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主要是依據教育部本科院校評估規(guī)范來配置館藏圖書數量,即人均80冊,每年需要新增書3冊;但在具體實施中很多高校圖書館由于受到經費等多種原因的限制,欠缺外文資源與古籍文獻等,很難滿足校內師生的需求,就更無法滿足校外讀者的需求。[4]同時,很多高校圖書館都是根據自身特定的學科與專業(yè)來配置文獻資源,故而并非全部資源都適合對外開放。針對社會公眾而言,其主要需求是獲取文學、科普及藝術等能夠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的圖書,但高校圖書館很少配置這類圖書,這就導致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兩極分化。
二是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限制,一些高校不重視對社會服務的職能。原則上,高校圖書館主要是確保校內教學科研的需求,若對社會開放,將會增加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且大量社會人群進入校園可能會影響校園的安全。在理論上,高校圖書館應在滿足校內廣大師生需求的前提下,借助有償或是無償的服務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各類文獻資源服務,以此來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促進高校圖書館的有效建設。
三是館內場地不足,未配備足夠的人力資源。據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存在占座現象,可見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場地已很難滿足校內學生的需求,那么更難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需要不斷增加館內場地空間。同時,很多高校圖書館都是結合工作量來確定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數量,若進入更多的社會讀者,勢必會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四是缺乏宣傳力度。由于受制于高校圖書館的特殊身份和職能,使之并不會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工作,這就導致很多社會公眾并不了解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和作用,社會公眾也不會去獲取館內的文獻信息,這就制約了高校圖書館的建設。[5]
(二)政策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盡管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為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提供必要的依據,但并沒有詳細說明開放形式和規(guī)范,高校圖書館只能自己去探索,這就嚴重影響其服務的熱情和主動性。
二是當前相關政策法規(guī)僅僅是鼓勵或是建議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并沒有強制性,也沒有制定具體量化要求的配套方案,這就導致很多高校忽視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
三、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的有效策略
(一)解決高校圖書館定位問題
一是明確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定位。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是大勢所趨,然而其首先必須明確自身對社會公眾開放的服務定位,即充分認識到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定位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主要是為校內師生提供教學與科研服務,圖書館經費使用也是以校內師生數量為依據,故而很多高校圖書館都存在經費緊張、設備設施資源有限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對社會公眾開放文化服務應主要交由公共圖書館等其他類型的文化機構承擔,高校圖書館應在確保服務好校內師生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具體情況來對社會公眾合理、適當地開放服務,即高校圖書館主要是對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進行補充與深化。
二是樹立新的思想理念,不斷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F階段的圖書館建設已不再是單純的物質型文獻資源,而是轉變成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及虛擬資源共存,其既承擔著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責任,還承擔著傳播先進文化、促進全民綜合素質提升的職能?;诖耍彩菂⑴c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的社會讀者,應具備良好的品質和格局,需要通過圖書館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社會價值,這樣的讀者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校內學生,起到示范作用,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思想理念,走出校門,服務社會。
三是加大對圖書館的推廣力度?,F階段,我國已將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故而高校圖書館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時,需要對這方面進行充分考量,充分利用館內豐富的文獻資源,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來向社會大力宣傳高校圖書館,或是借助讀書日、各重大節(jié)日,邀請社會讀者來到高校圖書館開展讀書會、講座等活動,以此來讓社會公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知高校圖書館,提高其社會地位和效益,更好地促進高校圖書館建設。
四是基于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社會公眾開放服務方式。因為社會讀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而高校圖書館部門應在不違背自身服務本質的情況下,合理設置開放人群數量,設置固定的開放時間,也可加強與社區(qū)、企業(yè)的合作,定期向社會和企業(yè)提供所需的文獻資源。若圖書館缺乏健全的條件,可對讀者進行有償與無償相結合的服務方式。同時,高校圖書館應加強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共同構建區(qū)域內讀者服務聯盟,并建立起數據庫,從而為當地社會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獻資源。[6]
(二)解決制度與政策方面的問題
現階段,高校圖書館要想實現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論在法律法規(guī)、理論基礎,還是現實層面上,都必須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诖耍覈嚓P政府部門要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改進其中泛化且模糊的指導性文件,提出具備強制性的條例,通過立法的方式來約束、規(guī)范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的服務行為和方式,并以一個明確的文件來要求高校圖書館應配備多少人員、給予多少財政支持、采用何種服務形式等,從而有效提高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的效果與質量。[7]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國提出了“全民閱讀”的理念,并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高校圖書館積極開展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旨在不斷提高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并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率?;诖?,高校圖書館必須明確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和優(yōu)勢,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對社會公共開放的服務思想、服務方式等,從而更好地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實現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秀梅,渠紅霞,阿琪.關于高校圖書館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06):137-138.
[2]欒美晨,白芳.在數字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服務創(chuàng)新模式的建立[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3,25(12):11-14.
[3]王愛華.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服務成效概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22):110-112.
[4]王曉麟,胡繼萍.高校圖書館因地制宜對社會公眾服務的實踐和思考[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1(03):82-84.
[5]岳景艷.關于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服務的探討[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6):179-181.
[6]艾家鳳.“書香安徽”全民閱讀視閾下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服務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18(3):84-87.
[7]劉方.國內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的實踐與反思[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5):64-66.
★基金項目:本文系校級課題“職業(yè)本科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的研究與途徑”(課題編號:2021SK09)。
(作者簡介:楊永琴,女,本科,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大學,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馮煒,男,專科在讀,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大學,研究方向:云計算)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