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軒
“軒軒,放假到姨奶奶家來玩吧,這兒變化可大了,每天都有游客來參觀……姨奶奶現(xiàn)在是網(wǎng)紅模特呢!”
姨奶奶家在臨湘市詹橋鎮(zhèn)壁山村,屬革命老區(qū)。壁山村地理位置偏僻,我記得六歲那年去看姨奶奶,她家還是土磚房,村里的路也沒修好,來回一趟,人車一身灰。
姨奶奶在電話里提到的“網(wǎng)紅”“模特”,讓我一時回不過神來,我決定趁假期去姨奶奶家考察一下。
幾年不見,姨奶奶家變化真大??!泥巴路被寬敞的水泥路替代,變化最大的是村里的房子,土磚房不見了,全部是新修的紅磚樓房。特別之處在于,這些樓房靠公路向陽的一面全部繪成水墨山水畫。畫與村里田園景觀融合,猶如一幅幅3D打印的立體風景畫。置身其中,有一種“人在村里,村在畫中”的意境。
“老人家,頭再低點,眼睛盯著手里的針線活,對,對,就這樣……”瞧,姨奶奶正在當模特呢,一群游客與攝影愛好者團團圍著她。姨奶奶似乎“業(yè)務”非常熟練,只要客人描述一下要求,她就能用道具配合著做出相應造型。一位攝影師對姨奶奶說,想在她家壁畫前拍一張農村老人做針線活的照片,姨奶奶立即從屋里搬出道具——她幾十年來做針線活的竹匣子,再戴上老花鏡,用傳統(tǒng)手藝繡起花來……那舉手投足,那眼神,特投入!旁邊的相機、手機“咔嚓”聲不絕于耳,攝影師說,村里的老人屬姨奶奶最上鏡。
姨奶奶把我拉到她家的一個偏房,“軒軒,來看看姨奶奶的道具,好多你都沒見過呢!”真的,姨奶奶的這些道具對我來說都很新鮮,釘耙、簸箕、斗篷……都是人們從前使用的農具。
姨奶奶當模特的出場費十元到二十元不等,一天下來,少則上百,多則好幾百!村里像姨奶奶這樣當模特的老人有十幾位,年收入都不低呢!
“姨奶奶,來村里游玩的客人多嗎?”
“多啊,姨奶奶給你介紹介紹,這里為什么能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姨奶奶眉飛色舞地說,“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村里興起生態(tài)游、紅色游(彭德懷元帥率工農紅軍由湘入贛,曾在村里休整),旅游業(yè)成了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p>
看,村里村外興起的“農家樂”,也印證了姨奶奶所言不虛。
指導老師/劉艷陽
發(fā)稿/莊眉舒
@流蘇短靴:被拍照也能掙錢?老奶奶也能成“網(wǎng)紅”?哇,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