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成
[摘 要] 班級管理往往不只是基于師生間的溝通的管理,更是立足于班主任、課任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的管理。教師要先認清規(guī)律,遵循學生的認知和成長規(guī)律來規(guī)范學生的成長軌跡,和學生、家長以及課任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全面配合,促成同事間的和諧互助,這樣才能做一個睿智型班主任。
[關(guān)鍵詞] 有效溝通;走心德育;家校合作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需要用自己的真誠無私去和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家校溝通一定要以走心德育為先,一定要做個睿智型的班主任。做睿智型班主任要采取“四有”德育模式。
教師要有大格局、大智慧。家校有效溝通,教師應該打好提前量,做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導師,將可能發(fā)生的事防患于未然,這是實現(xiàn)大智慧管理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提倡的“四有”德育模式指的是有心,有想干的睿智;有法,有會干的睿智;有效,有輕松的睿智;有識,有巧干成正果的睿智。
想要做睿智的班主任就要,對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式方法輕松。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所謂的“輕松”就是有這種舉重若輕的實力。下面筆者就對“四有”德育模式的內(nèi)涵分別加以說明。
一、有心,有想干的睿智
教師或班主任的自身工作要打好提前量,要真心、耐心、用心地進行自身業(yè)務能力的建設和提升,對家長和學生進行預案系統(tǒng)培訓,對班級科任教師的團隊精神進行引領(lǐng)。
(一)對學生的培訓
學生、家長、老師等與管理有關(guān)的人的喜好、性格都不一樣。他們不分享,少合作,難共鳴。很多學生、家長、老師等與管理有關(guān)的人的成長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主要是由于青少年處在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以及家長年齡層變化。
(二)對教師的培訓
當前很多學校工作是這樣的:德育工作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地位。所以班主任在做工作時常常被誤解。但是有作為的班主任會在誤解中尋找機會,走心尋求家長參與、溝通。達到共情,達到共鳴,方能共事。
教師的工作特點就是教育,老師教的是知識、見識和膽識;育的是性格、人格和品格。為了解決良性溝通這一問題,我們不止要和學生“過招”,更要有膽、有法、有效地與家長“過招”。
同時,教師要倡導改革理念。為家長更新教育理念補習,為學生成長解惑,為班主任呼告代言,為教育發(fā)展鋪路。
二、有法,有會干的睿智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情商、安全等意識,教授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方法。在懲戒、原則、方式、態(tài)度、技巧、尺度的把握上要有教科書級的陽光心態(tài)。
班主任做事的格局要大,尤其是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觀眾視野、聽眾視野。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沒有缺點的所謂完人是不存之的。要聽其言,觀其行,要有寬容心,不求全,不急躁,靜待花開。忙中出錯,急中出亂。有時候無心插柳柳成蔭,但要講原則,講立場,不能一味地讓孩子放縱天性。
三、有效,有輕松的睿智
針對放手反思——調(diào)控——再反思——再調(diào)控——“走心教育”,需要從三方面來講。
(一)學習德育案例
案例來源眾多,如書籍、講座、繼續(xù)教育、身邊的能人,最重要的是你的溝通思維能力。“學習智慧”是“實踐智慧”的基礎(chǔ),包括讀書在內(nèi)等各種途徑的案例學習是一個人創(chuàng)造性地、高效地、解決在特定情境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體現(xiàn)。
(二)善于反思
善于反思也是做一個輕松的班主任的法寶。所以布置工作前要講清楚達成目標會給學生帶來哪些體驗和成長。為什么要反思,我們不能在之后的班主任管理生涯中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三)聽取不同的聲音
不同的聲音有助于班主任從多視角考慮問題,學會復雜性思考,使教師面對問題變得更富有理性和智慧。教育實踐的情境是復雜的,班主任遇到的實際問題大都是開放的,沒有現(xiàn)成的標準答案。所以,要考慮到多種可能性,同時要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根據(jù)實際情境,進行選擇和決策。案例是死的,反思是活的。家校只有合作傾聽溝通方能共情,共情方能共鳴。這是做個睿智輕松班主任的必修課。
四、有識,有巧干的睿智
初接班要合理規(guī)劃班主任工作,培訓家長,走心溝通管理細節(jié)。在達成目標、配合方式、協(xié)作原則、講話形式等方面的管理細節(jié)都要走心思考,合理規(guī)劃。只有科學管理班級,從繁重復雜的班主任工作中解放出來,才會變得輕松起來。
有效走心德育的主陣地眾多,可以利用班會、晨會、校本課、活動課、拓展課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在實施中要要求班主任不空喊口號。
首先要在學習、紀律、衛(wèi)生、活動方面科學管理班級,將所制定的班級管理制度走心落地,落實到位,通過確立承包責任制的方式讓班級事務落實到位,以至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建立合理的評價激勵制度。無論是評價過程還是評價結(jié)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每一位學生有動力去做每一件事。筆者面對學生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問題的關(guān)鍵不是犯了什么錯誤,而是如何改正,使其向好的方面發(fā)展!”
最后,分階段制定班級管理計劃。根據(jù)初一、初二、初三的特點來制定工作重心,用走心理念管理班級。
筆者所在班級管理理念: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2015級七班初一時候的管理理念是腳踏實地的養(yǎng)成教育。走心落地的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是一種習慣和學習是一種態(tài)度”的學習生活管理理念。全方位打造學生在做人、學習、紀律、衛(wèi)生、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好習慣、好態(tài)度、好方式。
初二階段開始啟動“仰望星空,超前學習”的學習生活管理理念”,在第一個理念的基礎(chǔ)上,做班主任的小助手,做自己的奮進的領(lǐng)袖。在自律、管理、學習、衛(wèi)生等方面全方位約束自己,提升自己。
初三階段啟動第三個管理理念——“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堅持鍛煉與有效利用時間學習”。備戰(zhàn)體育和文化課雙中考。
有效溝通的方法要重視。首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無論是與家長還是與學生以及與課任之間的溝通,都要做到這一點。其次,做班主任工作要懂得一些心理學知識,有時候要以心理教育為突破口,思想教育不能解決時,應考慮是否是心理問題,對癥下藥方能真正解決問題。再次,要重視和發(fā)展家庭教育,有系統(tǒng)性地培訓家長教育管理孩子的技能。最后,整合團隊的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利用已有的校內(nèi)、校外、社區(qū)等一切相關(guān)資源,開發(fā)能夠有效合作的德育團隊來管理班級一切事務。
總之,管理要有效走心細節(jié)落地,就必須要與學生、家長、科任老師溝通共情,意識共鳴,家校共育,資源共享。建構(gòu)這樣的團隊,一同開展班級建設,才能達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季.讓德育走進心靈—走心德育:品德形成的深層引導[J].中小學德育,2017(2).
[2]梁慧勤.基于教練技術(shù)的班主任培訓方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12).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