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文字的起源來自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教學識字斷不能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脫節(jié),因此本文旨在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探討如何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識字。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5-0141-02
【本文著錄格式】周夢媛.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15):141-142.
識字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低年級語文的識字教學既是激發(fā)孩子學習語文興趣的基石,又是打穩(wěn)低學段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關鍵點,所以,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低學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低學段的學生還處于一個天真、懵懂的時期,如果將他們的知識點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不僅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還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機器。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我們要建立的語文課堂必然不能夠太過深奧,讓他們覺得高不可攀。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處處是教育,語文教學絕對不是一項脫離生活的教學。而低學段學生的生活閱歷少,經(jīng)驗不足,要想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使其獲得相應的成就感,產(chǎn)生學習動力。
一、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的手里。想要學生主動學習、認真學習,必然要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非??菰餆o聊,全是教師在講臺上講授某個字的音、形、義,學生就像一只只等待被填滿的鴨子,等著老師的知識。這是一種十分被動的學習,識字教學不應當是枯燥、無聊的,我們應當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
(一)巧妙利用游戲
我們都知道,兒童的天性愛玩、好動,喜歡游戲。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用游戲幫助學生識字。例如“摘蘋果”“小猴過河”等游戲,就是利用了這一點,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很多生字寶寶,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摘蘋果的游戲,誰認識的字多,誰摘的蘋果就多,你們準備好了嗎?”這樣一來,學生就非常樂意參與其中,一個個爭先恐后地來讀生字。有的學生甚至為了能夠準確讀出每一個生字,在家里認真復習。游戲既是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工具,也是學生學有所成的證明,能夠給予他們樂趣和成就感。將游戲作為一個常態(tài)化教學,就能在無形之中督促學生自主識字,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二)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
在教學書寫生字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生書寫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送生字寶寶回家”的情境,寫字變成了一項光榮的任務。那么如何才能完美地完成這個任務呢?我就借此機會提出要求:要送生字寶寶回它自己獨特的家——田字格,生字王國的國王還規(guī)定了每個生字寶寶必須住在田字格的正中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孩子們聽得認真,也將生字書寫的第一個要點記在了心間,省去了后續(xù)很多麻煩。
二、結合學生生活識字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光靠一堂語文課來增加識字量是遠遠不夠的,而識字量不夠,又會影響學生的閱讀和作文,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教育來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來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增加識字量。在教授低年級學生時,我經(jīng)常會提出這樣的一個要求:要求學生將放學路上、家附近所看到的路牌和廣告牌上的字抄下來,不會的先問好爸媽怎么讀。一周交流一次,比一比誰認識的字最多。這個要求一出,立馬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幾乎都不用我督促,第二天,學生就帶好了他們抄好的生字來學校。課堂上我讓他們展示自己所抄寫的內(nèi)容,課下又將他們所帶的路牌和廣告牌貼在教室的后面,一個月比賽認讀,這樣他們的識字量就大大增加了。而且學生還做得津津有味,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識字熱潮。后來,學生們無論去哪個地方,都養(yǎng)成了記錄生字的習慣,漸漸地,他們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了。
其實生活中處處可見文字,處處都是教育的好時機。比如路邊的路牌、廣告牌,家里的電視節(jié)目,飯店里的菜單,家用產(chǎn)品的說明書,小零食的包裝袋,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正是因為太過常見,老師和家長們往往忽略了這些常見品的影響力,沒有將它們合理地運用起來,殊不知,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教學識字的助力。
三、將識字融入學生的生活
識字教學一直存在著一些誤區(qū),認為只要機械記憶,反復讀、反復寫就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實則不然,這種機械記憶雖然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習后,就會使得學生的興趣大大降低。
(一)生字和學生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
兒童在學習中還是偏自我化的,對于他人的講述內(nèi)容不太在乎,因此,識字教學除了教字本身以外,教師可以讓字融入學生的生活。例如我在教學“陽”這個字的時候,班級里有叫這個字的孩子,叫“晨陽”,我在教學時就結合了這個孩子的名字來講述生字:“‘陽是太陽的意思,(出示‘陽字的圖片)‘陽的左邊是參差不齊的‘土山,右邊是一輪升得高高的太陽,整個字結合起來就是山的向陽面。只不過后來這個字變得簡單了,左邊像耳朵,就變成了雙耳旁,右邊是個日。我們班的班長名字里就有一個‘陽?!苯Y合了圖片,再提到班長的名字時,所有小朋友眼前一亮,臉上露出了興致勃勃的表情,等著我接著說。我接著引導:“‘晨陽就是指早晨的太陽,我想陽陽的媽媽一定希望你像早晨的太陽一樣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對嗎?”其他小朋友的目光馬上聚集到了這個孩子身上,都表示非常的羨慕,而這個小朋友也很激動地點了點頭。就這樣,把識字教學帶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他們馬上就記住了這個生字。最后為了加強記憶,我還特別提到:“這個‘陽可是我們班長的名字,小朋友們可千萬不要寫錯哦,不然連班長的名字都不會寫,很丟臉的哦!”誠然,此話有調(diào)侃之意,學生們聽完都笑了。第二天默寫,這個字全班沒有一個小朋友寫錯的,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二)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想象力
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中,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將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對孩子有創(chuàng)造力、有力量,要首先去認識。這并非單純在理論上或者表面上的認知,而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將其融入進去,再去了解和認識學生,將一個和諧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構建起來。兒童的心理比較幼稚,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樂于說、敢于說。因此識字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自己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所見、所感,采用各種方法記住生字,例如編兒歌口訣、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不要束縛孩子的思想。
四、將識字教學與多媒體相結合
雖然識字是一個機械化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將這個過程變得更有趣、更生動。教學的手段也不應該單一,應該變得多元化。信息技術的提高使得如今的課堂教學能夠更直觀、更全面,我們要加以利用。低學段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時常提醒學生,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把目光集中到課堂之上。
在生字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得最多的就是在電腦上展示生字的演變過程,先出示該生字的圖片,然后再出示這個字的古文演變。例如“日”“月”“水”“火”這類象形文字,雖然字形十分簡單,以低學段孩子的能力,記住它們十分容易。但這個記憶是短暫的,想要記得更加牢固,就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出示這四個字的圖片,每當我出示這四個字的圖片和古文字時,學生看得十分用心,而且聰明的他們立馬就將圖片和文字聯(lián)系到了一起,牢牢地記住了它們。
在教學字形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生字筆順的動畫,利用動畫形象地展示生字是如何書寫的,教師在旁邊配以解釋,學生邊看邊聽,將視力和耳力相結合,學得認真又有趣。當教到形似字時,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動畫,將兩個字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標注出來,作出對比,強化學生的記憶。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不應該是一種枯燥、機械的學習,而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結合新課程標準下提出的要求,這一理論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吻合的,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更好地完成識字教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周澤.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教法研究,2013(42).
[3]張永峰.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J].讀與寫,2014(12).
[4]王珊.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2).
[5]劉海龍.淺議新課程理論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才智,2013(1).
[6]諶安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內(nèi)涵及其意義[J].廣西社會科學,2004(9).
[7]靳紹鐸,曹淑梅.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作者簡介:周夢媛,女,1994年生,江蘇昆山人,小教二級,從事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