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軍
【摘 要】體育學困生,是指在一個班里體質(zhì)較弱、基礎較薄、技術不熟,對體育缺少興趣的學生,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尊重、關愛學困生,想方設法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促使學困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教師應搭建平臺,多種方法激勵;優(yōu)化評價,改變評價標準;個性教學,真正助力成長。
【關鍵詞】學困生;弱勢;轉(zhuǎn)化策略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特別是針對體育“學困生”,教師更應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過程和技能的達成情況,讓這些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的學生掌握好技能。在現(xiàn)今全民提倡健身,看重體育鍛煉時,如何讓體育學困生“轉(zhuǎn)困為優(yōu)”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一、小學體育“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體育課堂中的學困生的形成不外乎兩種原因,一種是生理上的因素,比如家庭的原因造成的先天生理缺陷(如,聽力受阻,智力障礙),遺傳因素或家長溺愛造成肥胖或矮小等生理原因使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能力與正常學生相比差異明顯。另一種是心理上的因素,在整個社會“重文輕武”的大背景下,有些學生喜靜不喜動,正常的體育鍛煉時間被挪做他用,造成學生的體質(zhì)不斷下降;此外部分學生不愿參與,體育意識淡薄,不主動參與體育技能的學習和體育鍛煉,致使自己慢慢成了一個體育的落后者。
二、小學體育“轉(zhuǎn)困為優(yōu)”策略
(一)改進激勵方式,擁有成功體驗
要讓孩子有成功的體驗,無論對學習還是體育,同樣有效。體育的弱勢生,部分是由于挫敗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效應,自然而然地會自我否認和抵觸體育技能。
此時,一種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和多種激勵方式會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基于學情,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原因、了解學生恐懼的心理到底是什么、針對較難的技能該用什么形式呈現(xiàn)才能讓學生喜歡。在教學時,應表達出對他們的關心、尊重和期待,增強他們走出困境的信心。
以跑步為例,如果比速度,那些學困生一定不可能體驗到成功,教師可以設置一些不以絕對的速度和遠度作為評價標準的比賽,如 “比誰跑的路線直”。學困生跑得不是最快的,但一定可以跑得最直。孩子們有了這樣的成功體驗后,自然而然在內(nèi)心里不會抵觸體育。進一步教師告訴學生:“當你運動到心跳數(shù)最佳的心跳時(最佳心跳數(shù)是220減去自己的年齡),這個時候運動可以改造大腦,讓自己思維變得更清晰!”讓學困生明白,運動并非只能用速度來衡量。有了興趣和成功的體驗,那么就是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再加上教師適時的肯定,那一定是事半功倍的。這樣會激發(fā)學困生的參與熱情,努力做到與其他同學有同樣的鍛煉機會,爭取每次學習和鍛煉都能有一定的收獲。
(二)優(yōu)化評價標準,指向核心素養(yǎng)
通常體育考核會在一個單元教學完成后或在期末時進行,屬于終結性評價。如果教師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看不到他們的努力,辛勤的付出,還有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那么對他們心理的打擊和傷害恐怕是更要不得的。所以教師要關注過程性評價,注重日常性評價,注重進步幅度評價,突出體育課堂評價激勵的功能,來實現(xiàn)育人、育體的轉(zhuǎn)變。比如在體育的學業(yè)成績評價時可以這樣設計(表1),盡可能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在一個學期中的努力和成績。
還應該在評價時增加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這是體育的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容,在評價的時候也是不能缺失的(表2)。一方面可以通過這個形成良好的體育課堂常規(guī)和體育習慣,另一個方面也能讓每個學生看到體育除了比賽本身,還有一些跟比賽同樣重要的東西,不單純地“野蠻其體魄”,還要“文明其精神”,讓學生領略到體育的本質(zhì),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三)有效個性教學,真正助力成長
學生的情況具體不一,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不一樣,有的跑的速度不行,有的跑可以,但跑跳結合的能力不足,有的上肢力量差,有的是協(xié)調(diào)性不足,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受環(huán)境影響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學生在練習中的不同表現(xiàn),分析他們問題之所在,找到解決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教育,教學才是真正地因材施教,教學質(zhì)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在教學五年級立定跳遠時,班里的幾位學困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小朱同學是“蹲”的準備姿勢不對,上體太前屈了,小王是擺臂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沒有起到助力的作用,反而阻礙了她的遠度。小黃是整個動作的表象不清晰。小鄭是騰空高度不夠……針對不同的情況,我走到他們的邊上,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小朱是再次給他講解示范,在他做動作再次出現(xiàn)錯誤時手把手地糾正,并講解這樣不能很好發(fā)力的原理;對小王這種不能很好地體會擺臂動作的情況,我讓她們多次練習原地向上擺臂跳起的動作,再三體會擺臂和跳起動作的銜接和連貫。騰空高度不夠的,我緊貼著起跳線在每個人的前面放一個小墊子,然后讓他們進行練習。對整個動作不清晰的,我摳細節(jié),“一擺二蹲三跳”,從擺的動作開始,一個一個環(huán)節(jié)地進行鞏固和強化,讓他們形成整個動作鏈。對這部分同學,我在練習的時候讓同班的同學也來幫助她們,并不斷地鼓勵她們,給她們自信,讓她們在愉悅的練習氛圍中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運動技能,“保證每一個學生受益”。
三、結束語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確立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師要加強指導,尤其是對在體育課堂學有困難的同學,教師必須去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對她們更加地關心,傾注愛心,真心地交流。孩子們就這樣在運動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收獲技能,在技能中學會生存。孩子們的運動量滿滿,并且有著這樣的理念——會運動,真英雄,相信他們一定會慢慢地成長起來,轉(zhuǎn)困為優(yōu)。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