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恩 饒智明 謝志芬 張映娜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具有抗菌譜最廣,抗菌活性最強的特點,是治療各種重癥感染患者及常規(guī)抗菌藥物耐藥患者不可或缺的藥物[1]。然而,隨著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日益廣泛的應用,耐碳青霉烯類藥物的菌種也不斷出現(xiàn),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用藥合理性引起基層醫(yī)療機構的廣泛重視。為進一步規(guī)范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應用,提供合理化建議,現(xiàn)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某醫(yī)院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調(diào)查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某醫(yī)院350 例應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患者的信息。入選患者所應用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主要為注射用美羅培南(深圳華藥南方制藥有限公司)、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Merck Sharp &Dohme Corp.)。其中,男222 例,女128 例;年齡23~93 歲,平均年齡(56.8±26.3)歲;>60 歲老年患者297 例,占 84.86%。入選患者均為住院患者,于住院期間應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治療依從性好。排除對于本類藥物過敏者及惡性腫瘤患者。
1.2方法 參照藥品說明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方法》(衛(wèi)生部令第84 號)、《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版)、《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評價細則》等資料,在醫(yī)院抗菌藥物管理專家小組的指導下,根據(jù)藥物的實際使用情況,統(tǒng)計藥物的DDDs=用藥總量/限定日劑量(DDD),DDDs 越大說明臨床使用此藥傾向性高,使用范圍廣。DUI=用藥總量/(用藥天數(shù)×DDD)。若 DUI>1.0,說明實際日劑量>DDD,有不合理用藥傾向;反之,實際用藥劑量在DDD 范圍之內(nèi)。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合理性從適應證、用法與用量、微生物送檢等方面進行點評。
2.1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注射用美羅培南的DDDs 為448.75,DUI 為0.41,表示實際使用的傾向性較小;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的DDDs 為1484,DUI 為1.20,表示實際使用的傾向性較大,提示其用藥可能存在不合理性;但實際使用是否合理仍需針對病例進行分析。見表1。
表1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n)
2.2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分析 350 例患者中,用藥合理298 例,用藥合理率為 85.14%;用藥不合理52 例,用藥不合理率為14.86%,包括:適應證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及沒有進行病原微生物送檢。見表2。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目前治療各種重癥感染不可或缺的藥物,能否合理使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衡量醫(yī)療機構整體用藥水平的重要指標,隨著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陸續(xù)出臺抗菌藥物專項管理文件,國家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實施了專項整治,不僅引起了基層醫(y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還為進一步規(guī)范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提供了依據(jù)。本次結果表明,某醫(yī)院使用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包括注射用美羅培南和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兩種注射劑,其中,298 例用藥合理,用藥合理率為 85.14%;52 例用藥不合理,用藥不合理率為14.86%。由此可見,某醫(yī)院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比較規(guī)范,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現(xiàn)象,具體包括:適應證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及沒有進行病原微生物送檢。
由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臨床適應證較廣,被廣泛用于各種重癥感染的患者,因此,應根據(jù)細菌學檢查及菌株耐藥情況、院內(nèi)感染合理選擇藥物,無指征的情況下盡量不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否則,對于患者病程的控制無益;還會導致藥物浪費和用藥成本的增加,甚至可能導致耐藥菌的產(chǎn)生,從而引起嚴重感染,致使病情更加難以控制[2,3]。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仍有34 例患者未進行病原微生物的送檢。究其原因:①抗菌藥物的使用隨意性大,經(jīng)驗性用藥的比例較高;②臨床醫(yī)生對病原微生物標本的送檢意識有待提高;③藥敏試驗的結果時間較長,對臨床支持滯后。尤其是對于臨床中較為特殊的未確定病原菌的重癥感染患者,往往先由主治醫(yī)師依照經(jīng)驗用藥,待進行藥敏試驗明確病原菌后,才依照藥敏試驗及病因進行再次評價,選取合適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提高用藥的適宜性。所以,憑經(jīng)驗性用藥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但是,這種情況不僅難以保證療效,還有可能加大用藥風險;因此,醫(yī)院的臨床醫(yī)師應加強病原微生物標本的送檢意識,提高對于藥物敏感試驗結果的運用能力,用藥前對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加以分析,根據(jù)患者的病史、病情發(fā)展程度、感染部位等,制訂合理的抗菌藥物治療方案[4,5]。
某醫(yī)院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是用法用量不合理,患者的用藥頻次與抗菌療效密切相關,患者的用藥頻次過低則不能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用藥頻次過高則容易導致藥物在體內(nèi)蓄積,因此,應根據(jù)藥物說明書及患者病情,合理制定給藥方案,選擇藥物的用法用量,為了達到優(yōu)化治療的目的,可適當增加給藥次數(shù)、延長滴注時間[6,7]。本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某醫(yī)院共有14 例患者存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用法用量不合理的現(xiàn)象,包含:單次用藥劑量過大,DDDs 低,不能有效延長血藥濃度等問題。本次研究中,老年患者占76.29%,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應密切關注老年患者的腎功能情況,用藥時應特別注意藥物的用法用量,合理使用藥物,規(guī)避用藥風險,是獲得安全有效治療的基礎,因此,臨床用藥應尤其重視用法用量的準確性。
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某醫(yī)院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基本合理,存在的個別不合理現(xiàn)象,主要集中在藥物的適應證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及沒有進行病原微生物送檢等方面,因此,醫(yī)院的藥學部門及質控部門應加強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應用處方點評工作,對點評結果進行公示,對藥物的臨床使用頻度以及廣度進行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8];加大臨床藥師的干預力度,通過繼續(xù)教育等方式,對臨床醫(yī)師進行抗菌藥物的定期培訓并加以考核,不斷強化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知識,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提高臨床醫(yī)師的用藥水平;加強多部門協(xié)作管理,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為促進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發(fā)揮作用;嚴格執(zhí)行會診制度,對患者進行微生物培養(yǎng)、藥敏試驗,為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學指導,力爭做到精準用藥[9,10];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對于抵抗革蘭陰性菌感染至關重要,只有嚴格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防止過度醫(yī)療,才能守住最后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