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瑚
摘 要:數學復習課通過實踐探索“整合+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初中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以及批判性思維、數學交流與協(xié)作、實踐創(chuàng)新等的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建構自我的知識體系,教師借助問題串的形式組織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討論與交流,深入理解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整合;創(chuàng)新;模式;探究
復習課是初中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怎樣讓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歸納總結知識,學以致用?筆者在實踐探索中運用“整合+創(chuàng)新”的復習課教學模式。
一、梳理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初中數學復習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定標準對已學過的相關知識加以梳理、整理、分析、分類以及綜合,讓學生完全發(fā)動自主性整理知識,或者是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串,使學生在問題的激發(fā)下,不斷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點、數學方法以及數學規(guī)律,從而喚醒學生對已掌握知識的記憶,鞏固加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學生的知識梳理也可以在課前完成,采取樹狀圖、表格、綱要、思維導圖等形式,抑或利用思考、回憶、查閱課本等方式,使某一單元的知識更加結構化、系統(tǒng)化,有利于學生理順知識與方法,緊密聯系前后知識,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復習課上,教師在上課伊始詢問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知識是如何歸納與整理的,并要求學生講述、展示成果,以此將學生作為一個研究者,進一步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展示其研究成果。有學生是按教材的編寫順序進行整理的,有學生是對二元一次方程的整體結構加以整理,對其概念、解法、應用等進行歸納與整理。學生從不同角度,通過對這一章知識的整體結構加以整理,說明學生對整個單元知識理解比較深刻。學生先對這部分知識加以歸納總結,再通過課堂進行成果展示,在師生的共同評價中進行修正與補充,切實幫助學生不斷建立整體性的認知框架,進一步對認知結構加以完善,有助于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歸納質疑,加強思維訓練
當學生建構知識系統(tǒng)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某一單元知識重點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解題的規(guī)律與技巧,通過質疑答辯、互助評價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歸納與總結的能力,也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對一些問題解決的認識和方法加以補充與完善。通過歸納與質疑,學生突破思維定式,找準自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分層輔導,精準地抓住重點,且通過突破重點不斷地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列舉錯題、變式題激活學生變式思維,分析練習并正確解題。為了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以及探究的良好習慣,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就需要有一定的綜合性,使學生不斷地提高解題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根據某一單元基本的方法、知識技能對題組進行精選,比如說方法題組、概念題組以及易錯題組等,利用這些題組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教師在題組的編寫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體現出層次性,要讓學生切實從復習中感受到新鮮感,而不是老調重彈。因此,復習形式要靈活有變化,在問題情境的營造與創(chuàng)設上,也需要靈活進行,通過靈活性的教學不斷激活學生的興奮點以及他們更深入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自主意識,不斷投入到復習之中。
三、凸顯學生主體性,組織小組交流討論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與交流問題解決的來龍去脈、方法與規(guī)律以及解題技巧等,不斷為應用創(chuàng)新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能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處理、整合、歸納等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在討論中激活思維,也在爭辯中啟迪智慧,在修改以及補充完善中不斷培養(yǎng)和訓練發(fā)散思維。為了充分地激發(f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少說精練,使學生自主探索更能體現出個性化。尊重每個學生的思維及其獲得的答案,讓學生成為復習的主角,而教師則是配角,輔助學生不斷深入復習中以及解答數學問題之中,探究數學內核,獲得多元解題的思路與方法。教師還需要不斷應用創(chuàng)新,延伸問題的深度,復習課不僅僅是引導學生“溫故”,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基于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水平,對一些題型適度進行延伸與拓展,復習課與新授課的練習不同,所以復習時就要體現發(fā)展性、靈活性、綜合性,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進行復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與提高。在傳統(tǒng)的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成為主角,對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模仿,這種呆板機械的重復模式,實際上遏制了學生有效探索以及獨立思考的發(fā)展,要讓復習真正突破機械模仿與重復模式,就需要不斷在具體的應用手段上加以創(chuàng)新,比如說通過運用知識的方法與規(guī)律設計開放性的問題以及一題多解的問題,通過這些共性或典型的問題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多角度分析,進而使這一問題的解決更具深度與廣度,如此也能讓學生體驗正確解題之后的成功感與喜悅感。
總之,通過構建整合與創(chuàng)新的復習課教學模式,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黃悅軍,劉明軍,田明剛.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數學專題復習課教學[J].上海中學數學,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