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琴仙
【摘 要】譯林版英語教材從五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增設了語法板塊,面對這一新板塊,教師有著很多困惑和問題。本文基于兒童研究探討了語法板塊教學活動的設計策略。有效的語法板塊教學可以嘗試從“依托語篇故事,感知語法;引領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則;創(chuàng)設語用情境,反復實踐”入手,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語法板塊教學方式。
【關鍵詞】兒童研究 ?語法教學 ?學習活動設計
譯林版英語教材從五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增設了語法板塊,它以圖表的形式將小學階段的主要語法項目顯性化地呈現(xiàn)出來。面對這一新板塊,教師有著很多困惑和問題。他們把握不了恰當?shù)恼Z法教學方式,要么過度強調(diào)語法學習,要么過度淡化語法學習。教研課中教師們熱情地設計了很多活動,卻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反饋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什么樣的語法學習活動最切合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呢?我校“基于兒童研究的語法板塊教學活動設計的研究”課題組決定從兒童的角度展開研究。下面筆者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Unit 8 At Christmas 第二課時Grammer time為例,闡述我們的發(fā)現(xiàn)以及教學實踐。
一、基于調(diào)查研究,了解學生需求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省級課題研究展示課。我們將教學研究視角從教師的教轉向了學生的學。“現(xiàn)實的兒童”“眼前的兒童”到底是怎樣的?他們需要并喜歡怎樣的學習活動?為了了解學生的需求,我們首先在課前進行了口頭訪談和書面調(diào)查兩項兒童研究。在口頭訪談中,學生說語法板塊是他們單元學習中最不喜歡的板塊,因為枯燥,知識點多。他們期望語法板塊可以這樣學習:大量造句問答之后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歸納,然后教師再補充。不要背誦語法規(guī)則,太枯燥了,希望多給他們運用、表達、表演的機會,如果能將規(guī)則改編成詩歌就更好了。我們也抽樣12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顯示,95.8%的學生表示復習Story板塊環(huán)節(jié)最喜歡表演,期待多一些游戲朗誦,等等。在語法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選擇“小組合作”活動的達58.3%,其他選項均在10%以下。他們期待一起討論、歸納、發(fā)現(xiàn),小組活動能讓他們更自信,若教師能加入他們的小組活動就更好了。在操練輸出環(huán)節(jié),學生選“繪本閱讀、創(chuàng)編故事”項目的最多,達61.6%。他們期待小組競賽游戲,喜歡口頭運用的多于筆頭運用,如果要用筆寫,希望是制作海報或動手做卡片之類的,他們也喜歡編寫短文。這些研究數(shù)據(jù),與教師們當初的設想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成為我們課堂學習活動設計的有力依據(jù)。
二、基于兒童研究,設計學習活動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自己去體驗、探究,喜歡團隊合作……基于學生的需求和語言學習特點,我們設計了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律,并通過反復實踐運用鞏固語法。
1.依托語篇故事,感知語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語言知識分級標準二級目標中也指出: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語法項目的意義和用法。所以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二課時,本課仍以圣誕節(jié)為主題,從第一課時的語篇Mikes ?Christmas復習入手,讓學生以Mike的口吻來介紹圣誕節(jié)的活動,并以小組討論然后展示的方式進行。學生經(jīng)過第一課時的學習還不能熟練地進行語篇復述,但是經(jīng)過小組的合作操練,展示時就有了足夠的底氣。他們模仿語篇的結構first、next、then、finally來描述, 興趣非常濃厚。接下來我們利用語篇的空白點,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Mike的家人是如何過圣誕節(jié)的,聽Helen介紹她的圣誕活動,學生完成聽音排序。讓學生在訓練聽力的同時感受本課語法點,即四個順序詞first、next、then、finally是如何運用的。在介紹時,教師故意安排由個別介紹改成了小組每人一句話來表演介紹,讓學生再次在情境中體驗用順序詞來描述事件,為最后學生能自己找到規(guī)律并運用這些詞做鋪墊。
2.引領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則
語法板塊采用圖表形式列出含有first、next、then、finally四個順序詞的句型,旨在通過對句型的歸納,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語法知識。如果直接呈現(xiàn)出來,學生并不能真正體驗到它的語用價值。所以在體驗了哥哥Mike姐姐Helen的圣誕節(jié)后,我們又再次利用語篇的空白點設計了弟弟Tim也想來介紹自己的圣誕活動,由于年齡小,他的表達缺乏條理性。學生聽了Tim的介紹后,教師順勢問學生:“Can you hear clearly about Tims introduction? How do you think of his Chrismas?”學生紛紛搖頭表示聽不清楚,太亂了。教師再次引導:“Whats the problem? Can you help him talk about it better?”讓學生想辦法幫助Tim連貫地表達。學生通過思考,自然領悟到可以通過用順序詞來使事件的描述更為清晰、更有條理。在幫助Tim用好這四個詞重新描述他的圣誕節(jié)活動后,全班一起重新再聽一聽、讀一讀,發(fā)現(xiàn)這樣表述很清晰,也更?易聽懂。這時教師才呈現(xiàn)語法板塊表格讓學生自己來歸納:What rules can you find?原來當我們在描述或敘述事情的時候,可以用first、next、then和finally來表示事情的先后順序。這個規(guī)律是學生自省自悟出來的,而且是在完整的語用情境下領悟出來的,而不是教師簡單地灌輸。這樣的學習才會讓學生活學活用,換一個場景也能靈活遷移,語言思維得到真正的發(fā)展,這也是學生真正喜歡的。
3.創(chuàng)設語用情境,反復實踐
在調(diào)查中,學生表示喜歡語言實踐,如果要動筆也期望是更多一些做卡片、海報之類有實際意義的操作活動。新課標也要求“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所以語法學習同樣最終要回歸真實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綜合性活動來提升語法技能,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此,我們設計了逐層提升的語言實踐活動來練習鞏固語法板塊內(nèi)容。
【活動一】為學校設計今年的圣誕節(jié)party
孩子都喜歡過節(jié),所以本節(jié)課就以單元話題“At Christmas”為主題貫穿整節(jié)課。課始了解了Mike一家的圣誕節(jié)活動,并由此體驗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后,教師讓學生完成教材中語法板塊填空,然后布置任務:學校每年一度的圣誕party馬上就要到來了,請同學們?yōu)閷W校設計今年的圣誕節(jié)party活動。小組討論,智慧共享,最后請小組代表出來介紹自己小組的設計,比一比誰介紹得最有意思、最有條理。這項活動,與學生生活緊密關聯(lián),學生興趣濃厚。同時基于需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去使用本課學習的語法項目,即四個表示順序的詞語去描述。基于需求,學生也會再次體驗到說話時如果內(nèi)容項目較多,就可以連用幾個“then”。
【活動二】介紹自己的圣誕賀卡
基于對教材和對學生的研究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故意將Grammer time 板塊和Fun time板塊結合在同一課時教學。Fun time板塊制作賀卡剛好是主題“Chrismas”的活動之一,而且通過Fun time 制作賀卡活動可以練習運用語法板塊的語言結構。學生其實在低年級涂鴉時期就學過做賀卡,所以怎么做卡片不是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會用英語介紹自己是怎么做賀卡的才是Fun time的教學重點。同時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肯定學生的思維差異,每個學生做卡片的方法、順序、美學設計都不一樣。教師鼓勵他們盡情地展示出來,學生的語言呈現(xiàn)相當豐滿有靈氣,綜合語言能力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如:Look at my Christmas card. First, I cut it like a tree. Next I draw some pictures in it. I also draw Father Christmas beside the pictures. Then I fold it. Then I stick some stars on it. They are beautiful. Do you think so? Finally, I write some messages in it. Look! “Best wishes for you. Merry Christmas!” Do you like my Christmas card?
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卡片之后,教師即時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派對氛圍,鼓勵學生送出自己的圣誕賀卡給好朋友,并相機介紹了中西方接收賀卡禮物的不同文化。
【活動三】向Mike介紹我國的春節(jié)
學生喜歡在情境中體驗與練習英語。從語言學角度出發(fā),英語學習的確離不開語境。從語用原則出發(fā),創(chuàng)設的每一個情境還要考慮它的真實性與生活性。我們了解了Mike的圣誕節(jié),也就是他們的新年,那么作為一種自然的交際,我們也應該給Mike介紹我們是如何過春節(jié)的,讓他知曉。所以我們又設計了向Mike介紹我國春節(jié)的語言練習活動。雖然跨度到春節(jié)語言運用有些小小的挑戰(zhàn),但學生很有興趣去嘗試。
最后還用這幾個詞來對本節(jié)課做總結,并布置家庭作業(yè)。實際上,在本課時教學時,我們將first、next、then和finally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上述三個活動中我們用first、next、then過渡。最后布置家庭作業(yè)時,我們也用first、next、then和finally來設計,不斷復現(xiàn)這些重點詞匯。只有在大量的語言實踐訓練后,學生才能將語法項目內(nèi)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
三、基于兒童觀察,調(diào)整教學行為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課題組突破往常僅僅基于教師教的角度觀察與反思課堂教學,增加了基于兒童學的角度觀察與反思課堂教學。即選擇了兩個話題:說一說怎么做圣誕卡;說一說可以怎么過圣誕節(jié),并對部分優(yōu)秀生、中等生、后進生進行學習前測和學習后測,以獲得實際數(shù)據(jù)來進一步調(diào)整學習活動設計的策略。以下是觀測結果:
第一,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本次課堂學習學生紛紛表示很喜歡,上課之后談論話題時明顯句子豐富了,會按照自己的情況及教師引領的方法有序并生動地描述。不過從課堂上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小組合作的呈現(xiàn)顯然更精彩,小組合作時他們更放松,更愿意說,彼此補充說得也更豐富、更投入;單獨留下后測的學生在教師面前還是有些拘謹。
第二,學生自學能力相當強。本課的語法板塊重點知識并不難,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運用的能力。無論縱觀整個課堂,還是后測學生,學生都用得不錯。有些學生課堂前后反映出的變化可能并不大,這是因為學習內(nèi)容并不太難,而學生本身有著相當強的自學能力。所以課堂上我們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去自我探索和展示,這又將成為我們下一階段的研究方向。我們將通過兒童研究不斷調(diào)整語法板塊學習活動設計策略,以更好地服務兒童。
【參考文獻】
[1]秦益鋒.從兩節(jié)課同課異構談優(yōu)化語法教學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2017(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