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第十代酷睿已經(jīng)在市場中征戰(zhàn)了近一年,其憑借極高的工作頻率和極低的內(nèi)存延遲在游戲應用中擁有極為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得到了發(fā)燒級游戲玩家的廣泛認可。不過,面對競爭對手新一代處理器的挑戰(zhàn),Intel也沒有松懈,繼去年推出第十一代酷睿移動版之后,于今年3月16日正式發(fā)布了代號Rocket Lake-S(火箭湖)的第十一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進行還擊。作為14nm工藝收官之作,火箭湖是否能重返性能巔峰,這就要看新一代的Cypress Cove微架構(gòu)到底有多強悍了。
第十一代酷睿使用的全新Cypress Cove架構(gòu)在IPC方面相對于上一代酷睿最多提升了19%。我們注意到,從頻率規(guī)格來看,第十一代酷睿中的旗艦Intel酷睿i9 11900K在TVB加持下的最高睿頻和Intel酷睿i9 10900K一樣都是5.3 GHz,所以這個IPC的19%優(yōu)勢可以認為就是架構(gòu)升級帶來的效果。
此外,第十一代酷睿內(nèi)置的GPU這次也得到了巨大的升級,采用了銳炬Xe架構(gòu),性能提升幅度最高可達50%之多。從具體型號來看,目前的第十一代酷睿中集成的顯示單元包括UHD 750和UHD 730,分別集成了32和24個EU,相比UHD 600系列提升明顯。同時,Intel引以為傲的Deep Learning Boost功能也得到了升級,可以通過新的VNNI指令集在各種AI應用環(huán)境中獲得更加高效的表現(xiàn)。
除了前面提到的IPC、核顯與AI加速升級之外,第十一代酷睿還帶來了以下的重要提升:首先,處理器內(nèi)置了最多20條直出的PCIe 4.0通道,這就意味著用戶可以在使用一塊PCIe 4.0×16獨顯的同時再使用一塊PCIe 4.0×4的固態(tài)硬盤,當然,也可以支持(×8×8)+(×4)、(×8)+(×4×4×4)等模式,具體支持哪些模式則要看主板的設計而定。其次,第十一代酷睿默認最高可支持DDR4 3200內(nèi)存,還提供了Gear1(對應內(nèi)存控制器與內(nèi)存頻率同步的模式)和Gear2(對應內(nèi)存二分頻模式)兩種模式,且支持更寬的時序參數(shù)調(diào)節(jié),如此一來第十一代酷睿在高頻內(nèi)存支持方面也會有更大的進步。再次,第十一代酷睿配備了增強的多媒體功能,包括10bit AV1和12bit HEVC硬件解碼、E2E壓縮等等,還具備增強的顯示輸出,內(nèi)建HDMI 2.0,支持HBR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代酷睿也全面支持Resizable BAR功能了,搭配最新獨顯可以有效提升游戲幀率。
目前大家已經(jīng)可以從Intel官網(wǎng)查詢到第十一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全線產(chǎn)品的規(guī)格。簡單來說,第十一代酷睿與第十代酷睿的產(chǎn)品型號基本一一對應,其中也包含了帶K的未鎖頻帶核顯版、帶KF的未鎖頻無核顯版、帶T的低功耗版以及其他無后綴帶核顯版。TDP方面,未鎖頻版統(tǒng)一為125W、F版和無后綴版統(tǒng)一為65W、低功耗版統(tǒng)一為35W。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采用Cypress Cove架構(gòu)的只包括第十一代Intel酷睿i9/i7/i5,而新版的酷睿i3、奔騰都還是采用了第十代酷睿的架構(gòu)。
這里要特別介紹一下第十一代酷睿在超頻方面的改進。首先,Intel在H570和B560主板上開放了內(nèi)存超頻功能,而上代的H470和B460是不支持內(nèi)存超頻的,這就讓更多主流用戶能輕松享受高頻內(nèi)存帶來的流暢體驗。其次,第十一代酷睿內(nèi)置的內(nèi)存控制器現(xiàn)在可以支持Gear2(二分頻)模式與更寬的時序設置,如此一來第十一代酷睿就能更好地支持超高頻內(nèi)存,從而獲得極高的內(nèi)存帶寬。最后,增加了對AVX2與AVX512 offset及Voltage Guard-Band Override的支持,同時也提供了AVX開關(guān)選項,超頻玩家可以更靈活地細調(diào)壓榨處理器性能極限。
我們知道,Intel的Turbo Boost系列技術(shù)可以在一定時間內(nèi)讓酷睿處理器達到更高的工作頻率,從而獲得更高的性能,但是也只能最多讓兩個核心達到5.2 GHz這樣的頻率。為此Intel從第十代酷睿i9開始引入了TVB技術(shù),將這個上限再度提升了100 MHz。第十一代酷睿則在全核心頻率加速方面加入了全新的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ABT)技術(shù),可以讓第十一代酷睿i9全核心頻率直沖5.1 GHz!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之前的TVB技術(shù)支持下,處理器頻率最多達到全核心4.8 GHz,而ABT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再次大幅提升了第十一代酷睿i9的多核心性能。值得注意的是,ABT只會給第十一代酷睿i9 K/KF系列裝備,而且在使用中會根據(jù)供電與散熱的情況自動調(diào)整,因此玩家需要注意搭配合適的電源和散熱器使用。
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Intel評測套裝中的第十一代酷睿實物吧。
Inte酷睿i9 11900K依然采用了LGA 1200接口,因此從正面來看與第十代酷睿沒有什么區(qū)別。
和上代酷睿類似,Intel官方送測的套裝并非采用零售包裝,而是采用了獨特的包裝形式,所以這次就看不到行貨的那個“波浪”盒子啦。第十一代酷睿評測套裝的包裝打開類似一個展示臺,“為游戲而設計”的牌子可以通過磁吸固定在展示臺背后充當背景。展示臺上包括了一顆Intel酷睿i9 11900K和一顆Intel酷睿i5 11600K,全新設計的“CORE”字樣特別搶眼。
從處理器背面可以看到,兩顆第十一代酷睿背面的阻容元件排列完全一致,和第十代酷睿差別很大,很容易區(qū)分。當然,我們由此也可以大膽猜測,Intel酷睿i9 11900K和Intel酷睿i5 11600K使用了相同的DIE,只是后者屏蔽了兩個核心。
從頂蓋上的標注可以看到,它的默認頻率為3.5 GHz,編號為SRKND
Intel酷睿i5 11600K的默認頻率為3.9 GHz,編號為SRKNU
從左到右依次是Intel酷睿i9 11900K、Intel酷睿i5 11600K和Intel酷睿i9 10900K
最后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第十一代酷睿的升級要點。首先就是Cypress Cove微架構(gòu)的應用,為第十一代酷睿帶來了19%的IPC提升,從而大幅提升了單核性能,表現(xiàn)在游戲應用中就是能獲得更高的幀率;其次,第十一代酷睿配備全新設計的Xe顯示單元,相對上代產(chǎn)品最多提升50%性能;最后,第十一代酷睿帶來了新的超頻功能,方便發(fā)燒級玩家挖掘處理器性能極限,同時也在H570/B560這樣的主流主板上開放了內(nèi)存超頻功能,讓更多主流玩家可以享受到Intel處理器帶來的超低內(nèi)存延遲和超順滑的性能體驗。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實戰(zhàn)體驗第十一代酷睿的真實性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