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資源稟賦、技術認知與農戶技術選擇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農的調查數據

      2021-07-02 14:48:22羅小鋒張俊飚余威震黃炎忠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菇農菌棒稟賦

      唐 林 ,羅小鋒 *,張俊飚 ,余威震 ,黃炎忠

      (1.華中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武漢 430070;2.湖北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070;3.華中農業(yè)大學農村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070)

      食用菌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常被人們稱作健康食品。中國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國家之一,食用菌資源豐富。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3 961.91萬t。食用菌產業(yè)在推動我國農業(yè)與農村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1]。但不可忽視的是,高速發(fā)展過程中所隱藏的產業(yè)系統(tǒng)不穩(wěn)定性以及生產規(guī)模小、機械化水平不高、菇農技術水平偏低等問題,已成為我國食用菌產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障礙[2]。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yè)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家庭式、手工式生產,生產環(huán)節(jié)科技含量低,這種千家萬戶作坊式的小農生產,分散無序且抗風險能力較差[1]。為了推動我國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及專業(yè)化生產,很有必要對農戶行為選擇加以正確引導,充分發(fā)揮農戶作為產業(yè)化經營的主力軍作用[3]。那么,如何提高菇農的專業(yè)化水平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從農戶層面考慮菇農對新的食用菌種植技術選擇,有助于提高菇農的專業(yè)化水平,對促進我國食用菌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當前研究主要是從宏觀層面來考慮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包括對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政策的思考[1],我國食用菌出口貿易、時空格局和競爭力及影響分析[4-7],食用菌的價格波動及變化特征[8-9],以及我國食用菌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與對策建議[10]等。而基于微觀層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主要集中在菇農技術采納[11]、菌棒購買意愿[12]、廢棄物價值感知[13]及技術需求優(yōu)先序和技術推廣滿意度[14-15]等方面。然而,菇農作為當下我國食用菌主要生產者,其技術采納行為對食用菌種植技術的推廣有重要影響。

      盡管不少學者對食用菌產業(yè)及種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鮮有學者探討菇農制棒出菇模式的選擇偏好。然而中國農戶對新技術采用的總體積極性不高,其技術采用程度差異很大,并且存在很強的技術選擇偏向異質性[16],這可能與農戶家庭稟賦特征和約束條件直接相關。農戶在進行技術選擇的時候,一般會考慮與自身稟賦特征、技術風險特征相關的技術屬性以及對技術的認知狀況,再結合自身稟賦約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技術選擇偏向。那么,菇農對制棒出菇方式會有怎樣的選擇偏好?農戶的資源稟賦存在異質性,同時農戶對不同技術的認知存在差異,這是否是菇農選擇偏好差異化的重要因素?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菇農的技術選擇行為,提升農業(yè)技術推廣效率?;诖耍疚睦梦覈?0?。ㄊ校┑墓睫r微觀調查數據,通過建立計量模型,從菇農家庭資源稟賦和技術認知的角度出發(fā),系統(tǒng)分析菇農的資本稟賦、人力資源稟賦和物質稟賦以及技術認知對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

      1 數據來源、樣本特征及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1.1 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數據是國家食用菌產業(yè)技術體系產業(yè)經濟研究室的菇農微觀調研數據。使用該數據主要基于以下兩點原因:一是調查的區(qū)域范圍廣。調研區(qū)域分布于全國10?。ㄊ校?,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湖北省和四川省。而且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上述地區(qū)2019年的食用菌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5.72%,其產值占全國總產值的60.84%。這也進一步說明調查區(qū)域具有一定代表性。二是調查數據的詳實可靠程度較高。研究室于2017年8—10月對全國典型的食用菌生產省份展開農戶調研,共收集了791份問卷。問卷內容包含了較為細致的農戶家庭資源稟賦特征、農戶技術認知情況和成本收益情況的各項數據。

      1.2 樣本特征

      就受訪者個人特征而言,受訪者中男性占比達74.71%,女性僅占25.29%;年齡分布上,40~60歲的占比71.47%;文化程度方面,59.14%的受訪者受教育年限為6~9年,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不足20%,反映出受訪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此外,所有受訪者中僅有38位是村干部。就家庭特征而言,家庭勞動力普遍缺乏,勞動力數量為2人及以下的占比66.86%,2~4人的占比30.29%;家庭年收入各層次分布較為均勻,家庭平均年收入為13.94萬元,且25%的受訪者家庭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說明食用菌種植能夠提高農戶的收入。相較于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食用菌有較高的經濟收益。

      1.3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1.3.1 制棒出菇方式概況

      目前食用菌生產方式主要包括自行制棒出菇生產模式和購買專業(yè)菌棒出菇生產模式兩種類型。自行制棒出菇生產模式即菇農自己購買菌種、基質、石灰和石膏等原材料,通過粉碎、拌料、裝袋和滅菌等步驟制作菌棒后,直接出菇和采收的食用菌生產方式;而購買專業(yè)菌棒出菇生產模式即菇農通過購買現(xiàn)成的食用菌棒,只需要進行出菇管理和采收的食用菌生產方式。此次調查有效樣本中,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生產模式的菇農有500個,占有效樣本總數的71.43%;僅有28.57%的菇農購買專業(yè)菌棒出菇。由此可見,自行制棒出菇仍是當下菇農的主要生產方式。

      1.3.2 菇農種植規(guī)模概況

      調查數據顯示,平均每戶食用菌種植數量為79 732.07袋。故以80 000袋為中間值劃分菇農種植規(guī)模,具體操作如下:以80 000袋為基準值,以80 000±80 000/2為分界線來劃分,即種植規(guī)模在40 000袋以下的劃分為小規(guī)模菇農,種植規(guī)模在120 000袋以上的為大規(guī)模菇農,種植規(guī)模在40 000~120 000袋之間的劃分為中規(guī)模菇農。不同規(guī)模菇農的樣本數及制棒出菇方式的情況詳見表1。

      表1 種植規(guī)模及制棒出菇方式概況Table 1 Overview of planting scales and mushroom production methods

      表1的結果顯示,不同規(guī)模的菇農當前主要生產方式均是自行制棒出菇,分別有68.59%、78.50%和67.05%的小、中和大規(guī)模菇農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生產模式。相對而言,大規(guī)模菇農購買專業(yè)菌棒的比例更高。這是因為規(guī)模較大的菇農,需要的菌棒等數量較多,自行制棒可能無法滿足種植數量的要求。

      2 家庭資源稟賦、技術認知對制棒出菇方式影響的實證分析

      2.1 模型設置

      本文主要研究菇農的家庭資源稟賦及技術認知對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因變量為制棒出菇方式,即自行制棒出菇和購買專業(yè)菌棒,且本文采用虛擬變量的形式對其進行測量,故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對其進行估計。其中被解釋變量為二分類變量,即購買專業(yè)菌棒則賦值為1,沒有則賦值為0。具體模型形式如下:

      對(1)式進行對數轉換后可得:

      其中P表示菇農購買專業(yè)菌棒的概率,i表示影響因素的個數,m表示不同的菇農樣本。

      2.2 變量選取

      2.2.1 家庭資源稟賦

      已有研究從勞動力稟賦、資本稟賦和土地稟賦等方面來衡量農戶的資源稟賦[17-19]。本文參考相關研究,主要從資本稟賦、人力資源稟賦和物質稟賦3個維度來衡量菇農家庭資源稟賦。其中資本稟賦用“家庭年收入”來表征,人力資源稟賦用“勞動力比重”“受教育年限”“政治身份”“專業(yè)技能”來表征,物質稟賦用“交通條件”表征。

      2.2.2 技術認知

      技術認知在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DAVIS F D.等[20]提出技術接受模型(TAM),專門用于信息技術的采納與接受研究,后被學者們廣泛應用。本文參照技術接受模型,從技術適用性、技術易用性和技術有效性3個維度來測量菇農的技術認知。此外,還選取了受訪者性別和年齡作為控制變量。具體的變量設置及賦值說明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設置及賦值說明Table 2 Variable settings and assignments

      2.3 估計結果及分析

      為了更好的探究農戶資源稟賦、技術認知對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本文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將菇農按照種植規(guī)模進行劃分,分析不同規(guī)模菇農間的家庭資源稟賦及技術認知特征的差異;其次,從生產模式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不同制棒出菇模式下,菇農家庭資源稟賦及技術認知特征的差異;最后,綜合探究菇農專業(yè)制棒出菇模式采用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之上,探究不同規(guī)模菇農專業(yè)制棒出菇方式選擇影響因素的差異。

      2.3.1 不同規(guī)模菇農的資源稟賦及技術認知差異分析

      不同規(guī)模菇農的家庭資源稟賦以及對制棒出菇方式的認知情況均存在一定差異。表3報告了不同規(guī)模菇農的家庭資源稟賦特征和技術認知情況,以及均值差異的檢驗結果。結果顯示,不同規(guī)模菇農家庭資源稟賦中的家庭年收入、勞動力比重、受教育年限和專業(yè)技能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均值差異均通過了F統(tǒng)計量檢驗。其中大規(guī)模菇農家庭的資源稟賦相較于中小規(guī)模農戶的稟賦表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即種植規(guī)模越大的菇農,其家庭的資源稟賦相對較高,尤其是在家庭年收入和勞動力比重兩方面,差異最為明顯。

      表3 不同規(guī)模菇農的稟賦特征及技術認知狀況Table 3 Endow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ical cognition of farmers of different scales

      就技術認知而言,不同規(guī)模菇農對制棒出菇技術的認知通過了均值差異檢驗,即不同規(guī)模菇農對專業(yè)制棒出菇技術的適用性、易用性和有效性的認知存在顯著差異。結果顯示,相對而言,小規(guī)模菇農對專業(yè)制棒出菇技術的認知度更高,大規(guī)模菇農的認知次之,中規(guī)模菇農的認知最低。其可能的原因是,小規(guī)模菇農的風險規(guī)避意識更強,尤其是在新技術的采用方面,更加看重技術的效益,即會對專業(yè)制棒出菇方式和自行制棒出菇方式進行綜合比較,故對相關技術的認知程度更高。而大規(guī)模菇農因其抗風險能力及家庭稟賦更優(yōu),能夠承擔因采用新技術帶來的風險,相對而言不太在意技術本身的一些屬性。

      2.3.2 不同生產模式下農戶資源稟賦及技術認知差異分析

      菇農家庭的資源稟賦及對技術的認知狀況會影響菇農的行為選擇。與此相對,有不同行為的菇農,其家庭資源稟賦和對技術認知也應該存在一定差異。表4報告了不同制棒出菇模式下菇農的家庭資源稟賦特征和對技術的認知情況,以及組間均值差異的檢驗結果。結果表明,菇農的家庭資源稟賦和技術認知的均值差異均通過了F統(tǒng)計檢驗,即采用不同制棒出菇方式的菇農在家庭年收入、受教育年限、政治身份、專業(yè)技能、交通條件、技術適用性、技術易用性和技術有效性等方面的特征差異明顯。

      表4 不同生產模式下資源稟賦及技術認知情況Table 4 Resource endowment and technical cognition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s

      就家庭資源稟賦而言,采用專業(yè)制棒出菇模式的菇農家庭資本稟賦、人力資源稟賦和物質稟賦明顯好于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的菇農,即購買專業(yè)菌棒的菇農平均家庭年收入更高,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高,家庭勞動力中有村干部的比例更高,以及家庭到最近公路更近。當然,相對于購買專業(yè)菌棒的菇農,自行制棒出菇的菇農的專業(yè)技能更強,這可能是因為自行制棒出菇對相關的技術要求更高,需要菇農具備較好的專業(yè)技術。就技術認知而言,相較于采用自行制棒出菇模式的菇農,采用專業(yè)制棒出菇模式的菇農認為專業(yè)制棒出菇技術的適用性、易用性和有效性更強??赡芤驗橛H身使用經歷讓該部分菇農對制棒出菇模式有更為清晰的了解和更準確的認識。據調查仍有71.43%的菇農采用自行制棒出菇模式,這可能是受限于家庭資源稟賦。

      2.3.3 計量結果分析

      接下來主要探討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運用計量模型進行回歸分析。首先,考慮到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先進行共線性診斷。檢驗結果表明,所有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小于2,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其次,采用模型比對,通過逐步納入解釋變量的方式來分析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模型1僅納入農戶家庭資源稟賦相關變量,包括資本稟賦、人力資源稟賦和物質稟賦變量,模型的卡方值為34.003,-2對數似然值為803.575,NagelkerkeR2為0.047;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又納入了表征技術認知的3個變量,模型的卡方值上升為148.965,-2對數似然值為下降為688.613,NagelkerkeR2上升到0.192,說明納入技術適用性、技術易用性和技術有效性后方程的解釋力變強;模型3是在模型2基礎上再納入所有控制變量,此時模型的NagelkerkeR2上升到0.201,模型解釋力進一步增強。以下分析主要是基于模型3的估計結果展開,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模型估計結果Table 5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1)家庭資源稟賦的影響

      表5的結果顯示,家庭資源稟賦對菇農制棒出菇方式的選擇有顯著的影響。其中,家庭年收入對購買專業(yè)菌棒出菇有顯著正向影響,表明菇農家庭年收入越高則越有可能選擇購買專業(yè)菌棒專業(yè)出菇。菇農受教育年限和專業(yè)技能對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影響。表明菇農受教育年限越長,家庭勞動力越沒有專業(yè)技能,則越有可能選擇購買專業(yè)菌棒出菇。其可能的解釋是,文化程度越高的菇農對新技術的認知相對較高,也就越有可能采用新技術;而自行制棒出菇要求菇農親力親為,對個人能力要求較高。專業(yè)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菇農的綜合素質,因此家庭勞動力越有專業(yè)技能則越有可能選擇自行制棒出菇。交通條件對菇農制棒出菇方式的選擇有顯著影響,表明交通條件越好的菇農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的可能性更高。其可能的解釋,購買菌棒需要運輸,尤其是對于大批量購買的菇農,交通條件越好,可以節(jié)約時間成本以及減少運輸中對菌棒的損傷。

      (2)技術認知的影響

      技術認知中技術適用性和技術有效性對菇農專業(yè)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購買的專業(yè)菌棒的適用性越強,專業(yè)菌棒的出菇效果越好,則菇農越有可能采用購買專業(yè)制棒出菇的方式。其可能的解釋,工廠化的專業(yè)菌棒一般都是標準化生產,而不同菇農的生產存在一定差異,購買專業(yè)菌棒越能夠適用于菇農的生產設施,則菇農越容易采用。此外,作為理性小農,菇農往往要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專業(yè)制棒出菇有效性越強,給菇農帶來的效益就越好,菇農也就越有可能采用。

      2.3.4 不同規(guī)模農戶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前文分析到,不同規(guī)模菇農的家庭資源稟賦和技術認知存在顯著差異,那么這種差異是否會導致不同規(guī)模菇農選擇不同的制棒出菇方式?影響不同規(guī)模菇農采用專業(yè)制棒出菇模式的影響因素是否有所不同?這需要進一步解決和回答。本文以種植規(guī)模將菇農進行分組,再進行分樣本回歸?;貧w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規(guī)模農戶專業(yè)制棒出菇模式選擇的估計結果Table 6 Estimated results of the selection of professional mushroom production models for farmers of different sizes

      估計結果顯示,不同規(guī)模菇農專業(yè)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存在一定差異。就小規(guī)模菇農而言,勞動力比重、專業(yè)技能、交通條件和技術有效性對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影響。這表明,對于小規(guī)模菇農,家庭勞動力比重越大、勞動力越具備專業(yè)技能則越有可能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的方式。這可能是因為小規(guī)模菇農家庭資源稟賦相對較低,勞動力越多,越有可能自行制棒出菇,且越具備專業(yè)技能更會提高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的可能性。而交通條件和技術有效性則顯著正向影響菇農制棒出菇方式的選擇。小規(guī)模菇農相對而言較難負擔交通運輸的成本,且更看重制棒出菇方式的效果。

      對中規(guī)模菇農而言,受教育年限、政治身份、專業(yè)技能、技術適用性和技術有效性對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影響。這表明,家庭勞動力受教育年限越低、家庭沒有村干部、勞動力越不具備專業(yè)技能的菇農越可能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的生產模式。而認為專業(yè)菌棒出菇的技術適用性和技術有效性越高的菇農,越有可能采用購買專業(yè)菌棒出菇的生產模式。

      對大規(guī)模菇農而言,家庭年收入和交通條件對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影響。前文分析表明,大規(guī)模菇農購買專業(yè)菌棒出菇模式的比例更高,因為家庭年收入對其有顯著影響,收入越高,越有可能購買專業(yè)菌棒。相對而言,大規(guī)模菇農的家庭年收入更高,收入的變化對其購買專業(yè)菌棒的影響更大。此外,交通條件越好,即距公路越近,則菇農越有可能購買專業(yè)菌棒。其可能的原因是良好的交通狀況能夠減低菇農購買工廠化專業(yè)菌棒的運輸成本。

      3 結論及啟示

      本文基于我國10省(市)農村地區(qū)菇農微觀調研數據,通過構建計量分析模型,從菇農家庭資源稟賦和技術認知的角度出發(fā),探究了菇農制棒出菇方式的選擇偏好,以及不同規(guī)模菇農的家庭資源稟賦、技術認知和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之上,系統(tǒng)分析了食用菌種植過程中,菇農的資本稟賦、人力資源稟賦和物質稟賦以及技術認知對其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研究得到如下幾點結論:①71.43%菇農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的生產模式,可見自行制棒出菇仍是當下菇農主要的生產方式。②不同規(guī)模菇農家庭資源稟賦中的家庭年收入、勞動力比重、受教育年限、勞動力的專業(yè)技能和對制棒出菇技術的認知也存在顯著的差異。③小、中和大規(guī)模的菇農當前主要生產方式都是自行制棒出菇,樣本依次占比68.59%、78.50%和67.05%。相對而言,大規(guī)模菇農購買專業(yè)菌棒的比例有所提高。④菇農家庭資源稟賦中的家庭年收入、受教育年限、專業(yè)技能和交通條件均對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的影響;技術認知中技術適用性和技術有效性對菇農專業(yè)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⑤不同規(guī)模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存在差異,勞動力比重、專業(yè)技能、交通條件和技術有效性對小規(guī)模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影響;受教育年限、政治身份、專業(yè)技能、技術適用性和技術有效性對中規(guī)模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影響;家庭年收入和交通條件對大規(guī)模菇農制棒出菇方式選擇有顯著影響。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一是加大對食用菌種植技術的支持與投入,促進食用菌種植向提質增效方向發(fā)展。要因地制宜地發(fā)展風險小、成本低、收益高的新型食用菌種植技術,有效滿足菇農對食用菌生產模式的現(xiàn)實需要。二是結合不同農戶的資源稟賦,選擇性地制訂技術推廣內容,而非無差異全面鋪開。三是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對菇農的食用菌種植的技能培訓,提高菇農的技術認知水平和專業(yè)技能。四是積極引導菇農規(guī)范生產操作,推動菇農由低技術水平、小生產規(guī)模向高技術水平、大生產規(guī)模方向轉變。同時輔之以政策,推動菇農從購買原料向購買專業(yè)菌棒的轉變。五是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降低菇農原料購買、產品運輸等方面的成本,提高菇農食用菌種植收益。

      猜你喜歡
      菇農菌棒稟賦
      污泥廢菌棒衍生固體燃料研制研究
      講故事的稟賦——梅卓長、短篇小說合論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40
      菇農裝袋忙
      科學導報(2021年61期)2021-09-26 16:28:12
      綠色發(fā)展戰(zhàn)略視野下菇農法律援助工作的對策探索*
      不同規(guī)模菇農經濟效率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食用菌(2020年6期)2020-07-23 06:35:48
      香菇注水時間怎樣掌握
      香菇菌棒開放接種新技術
      灰樹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食藥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
      基于稟賦壓力系統(tǒng)分析的水資源承載與分區(qū)管理
      溫文爾雅稟賦 中和為美書風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8
      长白| 九龙城区| 乡城县| 彩票| 新疆| 富裕县| 科技| 孙吴县| 长阳| 玉屏| 阜新| 伊宁县| 禄劝| 贵德县| 英吉沙县| 海晏县| 五家渠市| 巴里| 平凉市| 乌鲁木齐市| 锡林浩特市| 宜都市| 灵川县| 华蓥市| 马山县| 内黄县| 吉林省| 微博| 台北市| 彭山县| 常宁市| 松原市| 刚察县| 盱眙县| 柳林县| 荔波县| 建昌县| 盐源县| 集贤县| 禄丰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