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嬌英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吸收正逐步在提高,對于初中學生的德育方面,不論是家長或是教師,都有著相當高的重視度。尤其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學生來說,正確學習德育知識更加重要。但是班主任在進行教學的同時要知道自己的教育目標,課堂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加重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的情感教育在德育的過程中起到推進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情感;德育
在悠久的教育歷史中,傳統(tǒng)教育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會忽略德育中的情感部分,所以這方面的教育就非常薄弱。所謂情感,就是人對于事物產(chǎn)生的一種好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是這樣的教學模式,通過情理結合的方式在德育中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共鳴,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用心了解每個學生
初中班主任要用心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必要途徑。只有對學生有了足夠的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相較于小學課程,初中課程的學習任務更重,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的學習氛圍上盡量營造一種輕松的環(huán)境,以此培養(yǎng)學生樂觀學習的心態(tài)。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時常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話語,讓學生感覺到溫暖,自然就會融入其中。不定期地開展一些德育方面的活動,這樣的方式是為了有效拉近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感,使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
二、通過情感教育推動德育的發(fā)展
第一,用愛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教師對于學生的愛一定是真誠的、炙熱的,像母愛一樣去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情感波動。在每學期開學的一天,以掌聲歡迎各位學生回校上課,可以組織迎新儀式,給學生不一樣的感覺,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語言、行為及表現(xiàn),同時也讓學生感受體會教師。這種活動是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是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嚴格教育的同時,還要給予足夠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批評的同時是抱有深深的愛的,將嚴厲轉化為關懷,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感恩之情,使學生認同教師的教育方法,以此與學生建立起信任、愉悅和積極的情感,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搭建好這樣的橋梁后,再進行德育工作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二,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一般是“獨裁者”的形象,這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教師產(chǎn)生“畏懼”的情緒,不敢和教師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伴隨著教師的體制改革,現(xiàn)在的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系,班主任要從心底尊重每一位學生,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有獲得尊重的權利,因為有時候尊重是大于愛的。在與學生日常的交流中,班主任應盡量采取詢問、建議的語氣,或者給予建立學生自信心的語言,只有當班主任與學生平等地對話后才會與學生拉近之間的距離。通過這種方式,能激勵學生進步,讓學生健康地成長。
第三,有效利用情感推動德育發(fā)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培養(yǎng)上,是需要日積月累形成某種默契的,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心中留下痕跡。德育同樣不是一蹴而就就會形成的,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切記不要假大空,要找到準確的切入點,最好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貼合,這樣會增強德育的感染力,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與此同時,班主任可以組織一些德育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去文史紀念館學習先輩事跡、到烈士陵園掃墓體會先輩榮光、去植樹體會勞動不易等,通過這些社會實踐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德育的力量,進而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
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班主任的綜合素養(yǎng)對學生的德育產(chǎn)生的影響是很大的。要想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就要以自己為榜樣去帶動,提高自身能力,以身作則。教育在不斷地發(fā)展,班主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順應時代發(fā)展這個大背景,要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以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專業(yè)水平。進入到大數(shù)據(jù)時代,班主任要學會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學習為德育工作筑牢基礎。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德育中,班主任要牢記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要切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會更好地推動德育工作的開展。
四、教育過程中要一碗水端平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過程中要時刻將一碗水端平,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不可以過于忽視某個學生也不能過于在乎某個學生,要尊重每一個學生。比如說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因為家庭原因不愿意與學生交流。對于這類型的學生,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經(jīng)常與他們交流,長時間下來,學生的性格一定會有所改變。切記不要因為學生的孤僻,班主任就不予理睬,德育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關懷一定不要出現(xiàn)偏頗,要平等地對待班中每一個學生,促進班集體的和諧發(fā)展。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愛是呈發(fā)散性的,一切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去考慮。從某方面來說,班主任的個人情感與人格魅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以及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初中學生所處的階段比較特殊,情感萌發(fā)非常脆弱和敏感,但是相對于正確的情感觀念也是比較容易去養(yǎng)成的。所以,班主任要知道自己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在知識傳遞方面,還有情感傳遞方面。
綜合上面提到的幾點,我們不難看出,情感教育在德育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與意義,尤其是在推進校園德育工作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教育在德育過程中充當催化劑的作用,是可以有效改善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的,非常有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在閑暇時間,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要發(fā)展自己的道德情感,將知識教育與情感教育有機地進行結合。初中階段的學生步入情感發(fā)育的階段,班主任要通過德育方式,正確引導學生,時刻秉持以“愛”為教育理念,去滋養(yǎng)每一個學生。在保證學生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有一顆自信的心,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通過自己的愛和哺育,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帶來的溫暖,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陶光勝.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初探[J].成功:中下,2018(12):153.
[2]許月清.淺談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J].新課程,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