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晚明八股文選家與名家鄭鄤芻議

      2021-07-23 02:45:31鄭燮賢
      江蘇理工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晚明八股文

      鄭燮賢

      摘? ? 要:鄭鄤,明代常州府武進縣橫林人,天啟二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以擅長制藝而聞名當世。鄭鄤個人創(chuàng)作的八股文僅留存一篇,他選編他人的八股文集也大多散佚,留存的僅是這些選本的序言。所以,從明末至清,及至民國,論及八股文者極少有人提到鄭鄤。直至近年,現(xiàn)代學者研究八股文的專著中,逐漸寫到鄭鄤與八股文的關系。在廣泛深入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對鄭鄤作為八股文選家和名家進行多方位的考述。一方面是對鄭鄤作為八股文選家和名家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對晚明八股文研究的拾遺補缺。

      關鍵詞:鄭鄤;八股文;晚明

      中圖分類號:HO50?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21)03-0043-07

      鄭鄤(1594─1639),字謙止,號峚陽,明代南直隸武進橫林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入仕當年即上《諫留中疏》聲援同科狀元文震孟彈劾專權的太監(jiān)魏忠賢,被降二級回鄉(xiāng);天啟七年(1627)被革職為民;崇禎元年(1628)官復原職。

      因父母相繼去世,鄭鄤長期在家守孝,崇禎八年(1635)方進京候補,旋即被首輔溫體仁誣以“惑父披剃,迫父杖母”投入監(jiān)獄。四年后被崇禎皇帝下令磔死,他的人生由此畫上悲慘的句號,也預示著大明王朝亡國、亡天下悲劇的到來。

      鄭鄤的傳世著作是《峚陽草堂文集》和《峚陽草堂詩集》?!秿a陽草堂文集》中收入為數(shù)不少的八股文選本序,一部分是鄭鄤為自己選編的八股文集所作序,另一部分是為其友人的八股文自選集所寫序。這說明鄭鄤在明代八股文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一、鄭鄤其人與八股文的關系概述

      (一)八股文與八股文選家之含義簡述

      據(jù)《明史》志第四十六·選舉二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jīng)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jīng)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①這段文字說明八股文是用排偶的文體,所寫的內容是經(jīng)義,即四書與五經(jīng),要用古人的口吻來代言,通常稱為“制義(藝)”。它是用來設科取士,也就是選拔官吏的。

      雖說八股文是朱元璋和劉基所定,而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唐宋,有可能是王安石首創(chuàng),但是它的定型卻遲至明代成化年間。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是讀書人入仕的主要通道??婆e考試就是作八股文,所以研習八股文成為士人的必修功課,八股文的名家也就應時而生。這些名家的制義,代表著他們所處時代的思想潮流和各自的行文風格。

      明代自成化至崇禎朝的八股文名家,民國時盧前教授列舉的數(shù)量在百人以上。②而現(xiàn)代學者龔篤清的專著《明代八股文史》則分階段選擇代表人物王鏊、錢福、唐順之、歸有光、胡友信、湯顯祖、董其昌、金聲、艾南英、陳子龍等大家加以論述。③

      除了寫作八股文的名家之外,科舉考試時期還存在著一個稱為“八股文選家” 的群體。他們本身具有較高的八股文寫作水平,更致力于品評八股文、編訂優(yōu)秀八股文的選本,供普通士子閱讀領會,以提高寫作技巧。在選編和寫序的過程中,貫串著他們個人的創(chuàng)作理念,所以他們的選編和序文不僅幫助士子提高作文水平,也影響當世的詞章觀念、文人品格和入世心態(tài)等,是科舉時代不可或缺的一支隊伍。

      王煒在專著《明代八股文選家考論》中認為,明代自洪武到成化,八股文選家是官方化的;自弘治、嘉靖以后開始去官方化;至萬歷年間選家數(shù)量大有增加。該書主要選擇八位代表人物進行了論述。④

      (二)制義是鄭鄤終身的癖好

      鄭鄤死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明亡以后,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黃宗羲,寫《鄭峚陽先生墓表》為鄭鄤辯護以正視聽,在對鄭鄤“杖母”之說進行批駁之后,他寫道:“公固非井灶中人物。獨怪其獄中猶選制義,豈其熟處難忘乎?抑以之為游戲耶?”[1]鄭鄤在獄中還選編八股文文本,正說明了他把制義作為終身的癖好。

      鄭鄤最早接觸八股文是在他10歲時,他寫了一篇《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父親鄭振先看到后就讓塾師教他破題,10天以后,鄭振先對其進行面試,出題“吾與回言終日”,鄭鄤破題“圣賢相忘于終日,而不覺形諸辭焉”。鄭振先感到“大奇之”,從此開始教導鄭鄤學習制義。

      從19歲中舉人到29歲成進士,是鄭鄤在八股文寫作方面長足進步的10年。會試,他考中了第70名進士,他的考試文章被選進范本,即“程文”。他在自敘年譜中寫道:“其后會試,錄書、經(jīng)兩程用予墨。以七十名墨卷刻程,亦從來未有也。”[2]自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鄭鄤有過兩次設館授徒的經(jīng)歷。先是到江寧杜桂村陶氏家庭坐館,后來在常州郡城先賢祠開館。登門入籍的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1 700余人,可見聲勢之大、影響之廣。他被稱作三吳名士,與此不無關系。

      鄭鄤對八股文的選編開始于天啟三年(1623),由于天啟二年(1622)年底被貶謫回鄉(xiāng),才有了比較充裕的時間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他主要的選編活動是在崇禎元年(1628)至崇禎八年(1635)鄉(xiāng)居守孝期間。當然,在獄中他也沒有停止選編活動,如《選丁丑房正》就是崇禎十年(1637)在獄中選定。

      鄭鄤對于八股文的沉迷程度,他在《丁丑墨選序》中寫得十分清楚,“吾十五年折肱于此,廢謫十五年,津津未厭”,緊接著又發(fā)出感嘆:“一以直道行之,今日之難,將無此亦召之之一端歟!”[3]39他甚至認為在選編八股文中“直道行之”,與他遭禍或有關聯(lián)。

      二、八股文論述史中的鄭鄤

      鄭鄤生前,其八股文已經(jīng)在廣大士子中具有不小影響力,并且受到一些八股文名家與選家的關注。這些名家與選家,有的與他有所交際,有的結成終生友誼。但自他去世以后,經(jīng)歷有清300年直到民國,凡論及八股文的文章卻幾乎沒有人提到鄭鄤,這既與他的制義與選本散佚有關,也與他得禍獲罪有一定關系。近年,現(xiàn)代學者研究八股文的專著中,漸漸提及鄭鄤在八股文史中的成就和影響。

      (一)明代文人對鄭鄤八股文的論述

      早在天啟六年(1626),鄭鄤避禍,游歷途經(jīng)南昌時,與萬時華有較多的接觸與交流,萬時華為之寫了《遯齋近稿序》。萬時華,字茂先,江西南昌人,是文學結社豫章社的核心人物。《南昌縣志》卷二十三·文苑有他的傳記。王煒著的《明代八股文選家考論》把他列入“明代末年的其他選家”[4]230之一。

      “遯齋”是鄭鄤的書齋之名。萬時華在《遯齋近稿序》寫到,“夫世誦先生(指鄭鄤)之文者,服習神巧,如對古人”。他寫出他自己獨特的感受,“予讀先生之文十年矣,獨覺于卷收讀罷,似更有流連聳動而不能已者,蓋其才識學問既已無所不至,而理歸絕照、法歸自然。世固未有處于不足,而能出入乎自然者也”。

      他為鄭鄤發(fā)出惋惜的感嘆。因為鄭鄤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出了唐順之和薛應旂兩位八股文大家,鄭鄤也就難以逾越他們,他說就像杜甫遇到李白,歐陽修遇到蘇軾那樣。⑤

      當時的八股文大家董其昌對鄭鄤的文章亦有論述。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松江華亭人,官至禮部尚書,謚號“文敏”。他以書畫聞名于后世,同時也是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的八股文大家。

      峚陽太史公居閑無事,窮治經(jīng)生言。其神理法度,一一震澤、毗陵王、唐兩先生之業(yè)。然其取材之廣、解悟之微,有異于兩先生者,此何以故?蓋以去兩先生百余年,是百余年間,異書大出,異才亦大出,即兩先生而在,有不能守其故轍以與時角勝者。……今讀太史書,惟有長嘆曰:“廣陵散不終絕矣?!雹?/p>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董其昌認為鄭鄤在制義方面是王(王鏊)、唐(唐順之)一系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并能隨著時代變遷而進步發(fā)展,取材更廣,解析更透,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廣陵散不終絕矣”。

      董其昌對鄭鄤制義的評價,有同時代人金日升的記載可以佐證,他在《頌天臚筆》的“鄭太史”中寫道:“董宗伯評其制義,直繼王、唐?!雹?/p>

      (二)清代文人對鄭鄤八股文的關注情況

      方苞奉旨編纂《欽定四書文》時,把鄭鄤的制義《齊桓晉文之事 一章》,作為明代150余位八股文名家的名文收入《欽定四書文》中。

      乾隆時彭紹升對鄭鄤的八股文贊賞有加。彭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乾隆年間進士。其祖父彭定求為康熙二十五年(1686)狀元,父彭啟豐為雍正五年(1727)狀元,可謂家學淵源。彭紹升在《二林居制義弟二敘》中寫到他病中誦習鄭鄤制義的情況:

      ……醫(yī)家多言不可治,知歸子適然安之。及過長至病少閑,偶檢閱有明諸先輩四書文,于鄭氏謙止自訂稿,孰復之不厭。為題詩曰:“寂寞空山奏九韶,微風脫葉木蕭蕭。三閭哀怨龍門憤,總向維摩默處消?!雹?/p>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彭紹升讀的是《鄭氏謙止自訂稿》,可見是鄭鄤編選的自己的制義文章。彭紹升是清乾隆時人,說明那時鄭鄤自己制義文的選本還有存世。彭對于鄭鄤的文章“孰復之不厭”,可見他十分喜歡鄭鄤的制義,不僅復讀不厭,而且還寫詩抒發(fā)感悟。在《二林居制義弟三敘》中他再次提到鄭鄤:

      已而讀鄧定宇、楊復所、鄭謙止諸先生文,其體遞變而不離其宗,其悟解之微、神理之密,往往有前輩所未及。其實也,其虛也,一以自得為其本,豈直文而已哉!⑧

      彭紹升把鄭鄤和鄧以贊、楊起元并舉,認為他們三人的文章有共同的特點,在悟解透徹、理路縝密方面,往往超過了前輩。鄧以贊隆慶五年(1571)會試第一、殿試第三;楊起元是萬歷五年(1587)進士。他們兩人都是八股文大家。

      (三)近代學者論及鄭鄤與八股文的關系

      自清末廢八股文、停科舉。其后百余年間,社會對八股文主要持批判的態(tài)度。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學術逐漸回歸理性認識,既看到其落后僵化的一面,也肯定其具有積極作用的一面,學界對于八股文的研究重又漸漸興起。

      王煒在所著《明代八股文選家考論》一書中,把鄭鄤列為明代的八股文選家之一,簡述了鄭鄤在明代八股文史中所起的兩點作用:一是鄭鄤對明代科舉考試發(fā)展流程中的42位八股文大家進行了定位;其二是鄭鄤看到了官方制定八股文的初衷和士子的需求之間形成了巨大的斷裂,試圖通過編訂選本,達到“正文體”的目的。[4]235-236

      龔篤清的《明代八股文史》中寫到:“晚明學者鄭鄤在《明文稿匯選序》中說:‘舉業(yè)以文恪為鼻祖。”他還寫到:“王鏊其人其文的產生,與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明代鄭鄤就看到了這一點。”[5]206這是對鄭鄤作為一個八股文評論者的闡述。鄭鄤首提王鏊是八股文鼻祖,再經(jīng)過清代學者俞長城的具體闡發(fā),遂成定論。

      三、鄭鄤留傳于世的八股文選本、選本序及制義文

      (一)鄭鄤留傳于世的的八股文選本

      筆者多方尋找搜集,發(fā)現(xiàn)鄭鄤所選編的八股文本僅《湯司成稿》一書留存于世,且是鄭鄤自己的“遯齋”刻本。鄭鄤選了湯賓尹的60篇八股文,為選本寫了序言,并進行了評點。該書現(xiàn)收藏于上海圖書館,已制成電子文檔。

      湯賓尹,宣城人,明代萬歷二十三年(1593)探花,后任國子監(jiān)祭酒,人稱湯司成,是明代隆萬時期(1567─1620)的八股文大家,同時也是一位八股文選家。

      (二)鄭鄤的八股文選文、選本序

      鄭鄤的序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他自己選編八股文本所寫的序言,另一類是為友人的八股文自選本所寫的序。序文中闡發(fā)了他對八股文的見解和論述,這些內容更集中地反映在第一類序文中。

      鄭鄤自己的選文序,根據(jù)《峚陽草堂文集》的內容,可以知道鄭鄤的選文序有:《明文稿匯選序四十二首》《明文選正序》《題語四則》《選丁丑房正序》《丁丑墨選序》《程墨正序》《續(xù)程墨正序》。從這些序文可以看出鄭鄤選編過的八股文選本。

      鄭鄤為友人的制義自選本所寫序,從《峚陽草堂文集》可知,鄭鄤為友人的制義自選本所寫序言共14篇,其中不乏當時具有一定聲望的官員。如《蕭伯玉制義序》《韓不挾制義序》《劉小善制義序》《聞子將制義序》《周伯升制義序》等。

      (三)鄭鄤傳世的八股文作品

      鄭鄤傳世的八股文作品僅僅一篇,即《齊桓晉文之事? 一章》,方苞將其收入其主編的《欽定四書文》中,在原來的評論外,另加了他的評論。方苞評曰:“運掉如意,氣局寬綽有余,蓋妙手適然而得,即令其人再為之,亦更不能似此神化矣?!雹?/p>

      現(xiàn)代學者龔篤清在《明代八股文史》中亦對鄭鄤這篇文章進行了述評:“……作者在行文時能隨時點化,于跌宕處起波瀾,一層波瀾即闡釋出題中一個關節(jié)的寫法,也是成就這篇名文的主要原因?!盵5]376

      鄭鄤這篇制義寫于何時,寫作背景怎樣,已經(jīng)無從考證。它是一篇八股文的名篇,這一點應該是毫無疑義的。

      四、從選文序看鄭鄤對八股文的論述

      (一)鄭鄤對明代38位八股文大家進行了定位

      鄭鄤在《明文稿匯選序》中對王鏊、錢福、唐順之、歸有光、鄧以贊、楊起元、湯賓尹、湯顯祖、董其昌、顧天埈、鐘惺、黃道周、曹勛、楊以任等38位八股文大家的制義進行了分析定位。這樣的論述在當時可以說絕無僅有,是剛介獨立的個性和對八股文的掌握程度,使得鄭鄤敢于直抒胸臆,形諸筆端。

      鄭鄤首提王鏊為八股文鼻祖的說法,并指出是所處的時代造就了他?!俺珊胫H,蓋國家文明初盛之會,而公適當之,遂能以八股業(yè)匹休前哲,為一代宗工。嗚呼!豈可謂非遇也歟!”[3]1

      鄭鄤對王鏊以后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進行了定位性述評,認為以唐順之、鄒德溥為一系代表,繼承了王鏊的風格特征;另一系是以歸有光為代表,稱之為“旁出而迥然絕塵者”。鄭鄤論述這些大家各自的行文風格,有的深入到作者的思想與人品,其見解往往有獨到之處。

      即使對于當時的八股文大家,鄭鄤亦敢于提出不同看法,在頌揚其優(yōu)點的同時亦指出其瑕疵。例如,他寫“王文之瑕疵有霸氣,然顧盼雄毅、高視闊步”“歸文之疵有學究氣,乃淹通博雅、骨貴神清”[6]6。王是指王錫爵,歸是指歸有光。

      (二)鄭鄤對八股文文風與世運關系的論述

      鄭鄤認為,各個階段八股文的總體成就、文風特點以及弊病,都是和那個時期的世運有關聯(lián)的。

      夫文之世,安可不論也。洪永而下,天順而上,唐音之初乎?成弘其盛矣,讀其文有昌明之氣,追其人有君子之風焉。正嘉而廓矣壯矣,時有沓拖曼衍之病,而不損其骨。隆萬而精矣良矣,遂極刻畫出入之工,而稍露其神。露之漸而為薄,則萬歷之季也。其極也為囂,則天啟之中也。以其世考之,固可尚論而知也。[3]31

      (三)鄭鄤對為文與為人關系的論述

      鄭鄤反復強調為人與為文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指出士子必須加強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才能提高作文的能力。鄭鄤在《明文稿匯選序》“李愚公”篇中提出“文者人之小影”,他寫道:

      近時慕古者皆宗愚公,予所重愚公能自為古,其骨堅,其力重,其神遠,其致微,是以登作者之壇也。夫為人,必有所不為,而后能為人所不為;為文,必有所獨到,而后能棄人所共到。文者,人之小影也。不能愚公之人,而能愚公之文者,未之有也。[3]19

      在“鄧定宇”篇中,鄭鄤敘述了鄧以贊的一二軼事,然后下結論說:“今人不知文潔之人,又安能知文潔之文耶?”[3]7

      在《韓不挾制義序》中寫到,“夫文貴入之沉,而立身之品尤貴沉靜。文之力欲重,而載文之器尤欲重也?!盵6]12“立身之品”“載文之器”,都是指作者的自身修養(yǎng)。

      (四)鄭鄤對八股文壇中的不良傾向的批評

      萬歷后期至天啟年間(1621─1627),八股文壇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的風氣,鄭鄤觀察到這些現(xiàn)象,他在選文序中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意見。

      他認為在學習程文方面看,有讀程呆板的傾向,并舉出八股文選家黃汝亨早年讀程的毛病為例,提請士子學習選本中的程文,需要領會其中的神理,而不可陷入枯與板的狀況。

      黃貞父之父客于茅鹿門先生,先生愛貞父,授之選本。貞父掩關讀之半年,而以所業(yè)進。先生泫然廢卷曰:“吾慮此后必以讀程為戒,前正法脈遂不可傳,自子始也?!必懜阁@請其故。先生曰:“吾向學之,覺寸楮中神理無盡,伸紙常不可竟。人不信吾之讀程也,子學之而得枯焉板焉。名理之談如食生物而不化,亡者之衣冠一陳而不可更設也。”[3]29

      在作文方面,鄭鄤認為剽竊、抄襲的傾向日趨嚴重,所以他在評點崇禎元年(1628)的會元曹勛的文章時,發(fā)出大聲疾呼:

      韓子云,古之作者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

      今之文,其能自己出者鮮矣。夫己出者,凝神用志若攻堅城,迨乎疑團一開,壁壘盡易。譬則青天雨過,草木皆新,然后發(fā)光芒于指端,弄云煙于筆下,天花如意,手敏心閑,此亦文章之樂境也。

      選允大文略為拈此,吾愿學人具此志氣,饒此學力,不至以精神用之剽賊。嗟乎!終日矻矻而不免剽賊者,其亦可悲也夫。[3]23

      鄭鄤從社會層面看,認為更嚴重的問題是士子把學習八股文作為獲取功名的敲門磚,一旦進入官場就忘掉四書五經(jīng)。

      鄭鄤認為制義的根本要求是使士子的思想符合圣人的理道之心,國家設科取士也是這個目的,通過這個途徑來選拔合適的治國人才。士子在獲取功名之后,不可脫離圣人的理道之心,否則就會成為“天下之大慮”。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鄭鄤提出“欲戢天下之亂,莫若重科舉;欲重科舉,莫若正經(jīng)義;欲正經(jīng)義,莫若舉前正以為之鵠”。[3]28

      (五)鄭鄤論述了自己選編八股文的選文原則

      對于自己選編八股文的原則,鄭鄤在《程墨正序》中清楚地進行了表述:

      捉筆時自戒曰:此非世講譜也,必無近情;此非交游籍也,必無狥交;此非縉紳便覽也,必無序爵;此非名人郵牘也,必無食名。夫一日豈無短長,即本朝名臣,海內尸祝者,豈盡以八股見哉![3]36

      鄭鄤在文中寫到了四個“必無”,也就是選本時要做到四個“一定不”。他在最后解釋說,即使是本朝的名臣,建立了不朽功勛而讓后代懷念的人,他也不一定以八股文見長??梢姡嵿劦倪x文態(tài)度十分嚴謹,文章是否符合他認為的要求是入選的唯一標準。

      五、結語

      從鄭鄤的八股文選文序中,可以了解他所選編的選本;從這些序文中,也可讀出鄭鄤本人對八股文具有相當?shù)脑煸労统龀H说臒釔酆鸵娊狻泥嵿劦倪x本序中,也獲知鄭鄤作制義時對文風與社會、為文與為人的論述及對文壇剽竊、抄襲等不良傾向的批評,對當前的學術研究風氣具有誡示意義。雖遺憾鄭鄤所作制義大都散佚,但幸有清代方苞奉旨編纂《欽定四書文》時將其唯一存世的名篇收入其中,得以流傳。當代學者把鄭鄤列為明代八股文選家之一,認為鄭鄤在明代八股文史中一方面對當世名家進行定位,另一方面力圖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正文體”的目的。并有同時代八股文大家萬時華、董其昌、彭紹升等人對他制義的高度評價。由此可以推論,鄭鄤不僅是晚明的八股文名選家,亦是八股文名家。

      注釋:

      ①見張廷玉等編《明史》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選舉二。該內容還寫到科舉定式,初場試《四書》義三道,經(jīng)義四道,二場試論、表、誥等內容,三場試時務策??梢娒鞔瓶迹鯃鲋屏x是其重點,但二三場所考內容,并非屬于八股的范疇。清代科考基本沿襲明制。總之,八股文是科舉考試的重點,而非全部。

      ②盧前著《八股文小史》,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該書第三章正嘉以前之演進,第四章隆萬以后之作風,論述了明代各個時期的八股文風格,列舉具有代表性的八股文作家,所舉人名,達百位以上。

      ③龔篤清著《明代八股文史》,長沙:岳麓書社,2015年。該書按洪武、從建文到天順、成化與宏治、正德到嘉靖、隆慶和萬歷、萬歷末與天啟、崇禎這樣的順序,分階段論述明代八股文,每階段各列舉代表人物數(shù)名。

      ④王煒著《明代八股文選家考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該書分四章論述明代八股文選家的活動,標題分別是“官方化的選家”“選家的去官方化”“選權的下移”“選家與官方的抗衡”。對明代末年,主要論述了張溥為首的復社選編八股文的活動,把陳仁錫、萬時華、鄭鄤等人列入這一時期的“其他八股文選家”。

      ⑤《遯齋近稿序》見萬時華著《溉園初集》,CADAL圖書館。又見《鄭氏宗譜》(賜逸堂)卷四第71頁,2006年續(xù)修。

      ⑥ 董其昌著《峚陽公遯齋宦稿序》,見《鄭氏宗譜》卷四,第60頁。

      ⑦金日升著《頌天臚筆》,卷十三·起用·鄭鄤?!俄炋炫F筆》一書是蘇州人金日升在明崇禎六年前編撰,該書贊揚崇禎帝鏟除魏忠賢的英明舉措,歌頌受閹黨迫害的東林黨人浩然正氣。鄭鄤因反對魏忠賢而被貶謫和削籍,也被記入書中。金日升收錄鄭鄤的《諫留中疏》和《黃芝歌》,自撰敘事一通稱“鄭太史”,列舉了鄭鄤的事跡,篇中用一句概括了董其昌對鄭鄤制義的評論。

      ⑧彭紹升編《二林居集》卷五,分別有《二林居制義弟二敘》和《二林居制義弟三敘》兩篇記錄他病后誦讀鄭鄤、鄧以贊、楊起元等明人制義集的體會和即興所寫的詩作。

      ⑨方苞奉敕編《欽定四書文》,卷七頁二。

      參考文獻:

      [1] 黃宗羲.鄭峚陽先生墓表[M]//黃宗羲全集:第10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71.

      [2] 鄭鄤.峚陽草堂文集:卷十六[M].木活字版.鄭國棟.武進 江蘇:1932(民國二十一年):14.

      [3] 鄭鄤.峚陽草堂文集:卷七[M].木活字版.鄭國棟.武進 江蘇:1932(民國二十一年).

      [4] 王煒.明代八股文選家考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5] 龔篤清.明代八股文史[M].長沙:岳麓書社,2015.

      [6] 鄭鄤.峚陽草堂文集:卷八[M].木活字版.鄭國棟.武進 江蘇:1932(民國二十一年).

      責任編輯? ? 趙文清

      A Humble Opinion on Eight-legged Essay Anthologist and Master Zheng Man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ZHENG? Xiexian

      (Changzhou Wu Cultur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Zheng Man, was born in Henglin, Wujin, Changzhou. He was rewarded as a Jinshi? in the second year Tianqi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a bachelor from Hanlin, renowned for excelling at writing. It is reported that only one of his Baguwen articles has been handed down to us, and most of his selected works were missing. The existing articles are forewords of the selected essays. Thus, very few people mentioned Zheng Man when they did research or discussion on the subject of Baguwen from th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til recent years,? some modern scholars have gradually written about Zheng Man and Baguwen in their monographs.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and in-depth data collection, this thesis studies? Zheng Man as a Baguwen anthologist and master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is is not only the study of Zheng Man, but also a supplement to the study of Baguw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Key? words: Zheng Man; eight-legged essaies; the late Qing Dynasty

      猜你喜歡
      晚明八股文
      試論虞山詩派對晚明吳中詩風的繼承與發(fā)展
      猴年賀歲
      揚子江詩刊(2016年3期)2016-11-25 19:39:24
      對沈士充的研究文獻綜述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明清之際顧炎武八股文觀新探
      檔案與建設(2016年1期)2016-09-05 09:51:34
      猴年賀歲
      揚子江(2016年3期)2016-06-17 20:07:51
      晚明暢銷書:女性詩歌選本《名媛詩歸》
      科舉競爭壓力下底層文人的職業(yè)選擇及其生存境遇
      還八股文以本來面目
      出版人(2014年12期)2015-01-12 00:54:40
      晚明消費社會士大夫的身份認同
      册亨县| 安新县| 华容县| 萨嘎县| 竹山县| 阳城县| 兴宁市| 刚察县| 渝中区| 阜城县| 天等县| 伊春市| 根河市| 外汇| 江油市| 云龙县| 云林县| 正宁县| 彭山县| 鸡泽县| 西畴县| 松桃| 虞城县| 松原市| 奉节县| 临沂市| 梅河口市| 阿尔山市| 闽侯县| 青海省| 南康市| 康保县| 富平县| 绍兴市| 贡山| 射阳县| 阿城市| 常山县| 松溪县| 乌鲁木齐县| 临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