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有兩大特點:自我意識強,每件事都希望自己作主,而不是父母作主;自尊心極強,很要面子。如果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不能做兩件事:不要二話不說就沖過去砸掉孩子的手機、拔掉孩子的電腦線;不要辱罵或者當(dāng)眾批評孩子,否則孩子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父母應(yīng)該成為“穩(wěn)住”青春期孩子的那個人,而不是“擊垮”孩子的那個人。父母該如何應(yīng)對和處理與青春期孩子之間的沖突呢?
不被激怒,穩(wěn)住情緒? 父母最大的誤區(qū),就是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很多時候,父母會被孩子叛逆的言行激怒。而當(dāng)自身處于暴怒狀態(tài)下,是無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讓自己平靜放松下來,不要跟孩子“較勁”,不要因為氣急敗壞而說一些過激的話。
少講道理,促進表達?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jīng)懂得很多道理,很多時候說的話比較偏頗,只是在表達和宣泄情緒。如果父母一聽到孩子某個叛逆的言論,就板著臉,跟他們爭論或者直接教育他們,這樣很快就“把天兒聊死了”。父母可以嘗試不帶著評判的態(tài)度去溝通,少講道理,多讓孩子來表達,效果會不一樣。
共同協(xié)商,達成共識? 如果想跨過“青春期障礙”這道坎,父母必須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共同協(xié)商、達成共識,才能有效解決問題。要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tài)度,和孩子站在一邊,讓他們在被理解的同時獲得自尊感和歸屬感。父母的愛、理解、等待和接納,才是對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救贖。
(《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