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玲
◆摘? 要:識字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先決條件,也是兒童了解社會和感知世界的先決條件。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可以使他們更快地學習讀寫,為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奠定認知基礎。然而,目前的語文識字教學過程大部分都是模型化的,而識字經(jīng)常被帶入閱讀的同步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掌握識字技能,從而導致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小學語文素養(yǎng)教學應著眼于能力發(fā)展,鼓勵轉移和運用,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和使用漢字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本文主要探討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教學思路,建設一個更好,更科學的識字教室。
一、尊重漢字構字規(guī)律,幫助學生掌握識字的規(guī)律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入學時間較短。在他們眼中,學習是一件無聊的事情,學習的熱情通常不高。對他們來說,識字是一項相對無聊且困難的活動。如果教師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他們活潑,活躍和好玩的特點,我們必須尊重漢字形成的規(guī)則,幫助學生掌握識字規(guī)則,寓教于樂,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漢字是表意系統(tǒng)的字符,它包含了古人對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理解,并具有獨特的結構規(guī)律。教師允許學生按照漢字形成的規(guī)則進行閱讀,這不僅增強了他們對漢字的記憶,還使他們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文字獨特結構和意義,以鼓勵他們體驗中國文化的奧秘,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使其進一步掌握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和發(fā)展能力具有積極意義。例如:“嘴,眼睛,耳朵,水,火,山”這些漢字是表達圖像的象形文字,也就是說,古人根據(jù)這些事物的外觀特征使用抽象符號來描述這些事物,學生可以將它們組合在一起。這些東西在教學中的圖片。感覺文字和圖片之間的聯(lián)系,鼓勵它們加深字形的印象。比如說:在漢字“青”旁邊添加不同的部首部首,該字的發(fā)音仍然是“qing”,但是該漢字的含義會根據(jù)部首部的不同而變化。老師將這種漢字歸類進行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角色猜想是學生喜歡看到的一項活動。識字教學中的猜詞練習不僅動員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而且還鞏固了新漢字。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對猜漢字的謎題變得越來越自在。更令人高興的是,許多孩子也學會了拼寫漢字拼圖。當他們看到“坐”這個詞時,有孩子說“兩個人坐在土壤上”;當他們看到“閃光燈”一詞時,一些孩子說“一個人躲在門里”。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在這個時候,我總是很高興,因為孩子對識字的興趣不僅增加了,而且識字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開展識字教學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識字的興趣
對于喜歡玩耍和活躍的小學生,實踐經(jīng)驗教學通常比講授理論教學更能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他們可以在主觀意識的驅動下積極參加教學活動以進行有效的學習。游戲教學的本質是一種可以激發(fā)課堂氣氛并激發(fā)學生動力的教學方法。它既寓教于樂,又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掌握游戲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識,從而寓教于樂。從此開始,教師可以開發(fā)識字教學游戲,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促使他們在探索游戲的過程中增加對漢字知識的掌握,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漢字學習的思考和關注。例如:老師可以在卡片上寫下新課上教過的漢字,然后收集一些相似的字符混合到卡片池中,然后將卡片分發(fā)給每個學生,讓他們在卡片池中找到對應的漢字。這個游戲需要每個人仔細觀察漢字結構的細節(jié),并區(qū)分每個漢字的異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辨別漢字的能力,并通過類比引導他們形成識字思維,以便他們在娛樂游戲中鞏固舊知識并獲得新知識,然后掌握識別相似漢字的技能?;谔骄康慕虒W游戲有利于學生擴展思維,并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更廣泛的知識。
三、充分利用班級環(huán)境,提高學生對文字的關注度
如果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寫和養(yǎng)成習慣,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則首先需要提高他們對文字的關注在學習主觀能動性的促進下,可以產(chǎn)生讀寫動機,并在正確的指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環(huán)境中豐富的生活資源的優(yōu)勢,使孩子們通過閱讀真實事物來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一方面,他們可以通過實踐積累來增加生活常識,豐富生活經(jīng)驗,并獲得智力發(fā)展。另一方面,它可以增強他們對漢字的直觀體驗,即使用視覺直接將漢字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體聯(lián)系起來,從而加深了漢字內涵的印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的物理對象上貼上便條,并寫上它們相應的名稱,例如課桌椅,黑板,教學設備,清潔工具等。當孩子觸摸這些項目時,他們會優(yōu)先使用課本上的文字。便簽紙和朗讀紙上的漢字與實際對象相對應,這樣它們就可以對這些漢字形成主觀理解,并在他們的腦海中創(chuàng)造出三維的圖畫。如果遇到新漢字,他們可以立即問老師,老師會在回答后把這些漢字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確用法可以加深他們對所學漢字的印象。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樣化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結語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不僅為以后的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打下基礎,而且還鼓勵他們了解我國文化,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結構規(guī)則,以鼓勵他們掌握有效的識字學習技能,然后通過識字游戲,接觸生活繼續(xù)擴大漢字知識,并擴大渠道,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朱佳佳.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誤區(qū)和改善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56-57.
[2]馬莉.寓教于樂,輕松識字——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淺析[J].赤子(上中旬),2016(22):2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南寧市武鳴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微型課題)《農(nóng)村小學小班額識字教學的實踐探究》(20200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