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芬
摘 要:兒童的學習往往是從“學習故事”開始,那什么是“學習故事”,而學習故事又是如何實施的,如何讓兒童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學到認知、學到道理。通過對兒童“學習故事”的實施和策略進行探究,得出兒童“學習故事”的意義。
關鍵詞:兒童教育;“學習故事”;實施;策略
目前,新西蘭的一種兒童教學在兒童教學領域傳播迅速,很多專家都認為新西蘭的“學習故事”學習評價方式非常具有借鑒意義,而本文在實施“學習故事”方式中對以往的兒童學習評價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
一、“學習故事”是什么
(一)“學習故事”是兒童“認知”的學習過程
兒童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能對事物有一個簡單的認知,“學習故事”也是教師發(fā)現(xiàn)兒童的興趣點,并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兒童,這也是作為教學和評價的切入點。對兒童“認知”的學習過程是集中對學習的關注、對學習的感知、對學習的回應。
(二)“學習故事”優(yōu)化教師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故事能帶給人一種畫面感,“學習故事”是記錄兒童學習過程的一種方式。教師關注兒童在某一個特定的背景下所發(fā)生的獨特的學習過程,關注每一個兒童某一時點的叫喊,傾聽他們的心聲,解讀他們每一個行為背后的含義,了解兒童的學習過程,形成對兒童的深度理解,從而優(yōu)化自身的教育觀。
二、“學習故事”的實施
(一)“學習故事”——興趣引導
每個階段的人學習或多或少都有興趣的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學習也一樣,當幼兒在“學習故事”的階段表現(xiàn)出對某一方面的故事感興趣,教師可以注意這一方面,嘗試給幼兒提供更多關于這方面的學習故事場景,讓幼兒能對這方面內容得到一個認知,并在不斷出現(xiàn)的場景中不斷學習,實現(xiàn)這一方面的目標。
(二)“學習故事”——特長引導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當幼兒在“學習故事”過程中,往往會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長,教師通過觀察每一個幼兒的特長,在幼兒特長方面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讓幼兒能把自己的特長、優(yōu)點發(fā)揮得更好,同時通過幼兒的自主學習幫助他們強化特長,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
(三)“學習故事”——表現(xiàn)引導
幼兒在“學習故事”過程中,學習的不同領域是互通的,當幼兒在某一目標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良好,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促進幼兒在不同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例如,給幼兒提供不同故事場景的學習,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漸漸地促進幼兒由一個方面的學習引申到多個方面的學習。
(四)“學習故事”——挑戰(zhàn)學習
當幼兒“學習故事”已進行到某一階段學習的尾聲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在已完成的基礎上加量學習,這種方式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幼兒的學習時長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可能過多的學習會導致學習無效,但如果挑戰(zhàn)成功將會是幼兒繼續(xù)學習的好開端。
三、“學習故事”的策略
(一)推動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
兒童在“學習故事”過程中,最好的引導者就是教師,因此,教師的專業(y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每天與幼兒朝夕相處,對幼兒最為了解,而現(xiàn)狀是大部分教師更關注幼兒的情緒,而忽視了對幼兒客觀的觀察和分析,教師應在這方面加強,培養(yǎng)自身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對幼兒進行全面了解,對幼兒的了解才是教育好幼兒的最佳輔助方式。教師應通過“學習故事”,對幼兒的表現(xiàn)行為進行撰寫,撰寫學習故事能幫助教師客觀分析幼兒的心理,既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又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
(二)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
幼兒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表現(xiàn)過程,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具體表現(xiàn),對幼兒進行引導?!皩W習故事”要求教師在這一學習過程中記錄、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并根據(jù)這一閃光點,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的意義,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學習方法,支持幼兒學習。而支持幼兒學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與幼兒進行互動,引導幼兒發(fā)展自己的特長,讓幼兒感受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公。例如,給幼兒展示一幅烏龜在路上與鳥兒對話的圖畫,讓幼兒去思考、去想象,最后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皩W習故事”不僅是幼兒的學習過程,還是教師幫助幼兒發(fā)展的過程。
(三)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互通
幼兒還在認知的發(fā)育期,對于年齡較小的他們來說,教師與家長是他們世界的全部,為了讓幼兒的學習更具一致性和連貫性,家長與教師應加強互通和交流。讓家長參與到“學習故事”的撰寫中,讓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同時讓幼兒在家也能繼續(xù)保持學習狀態(tài)。這種方式既促進了幼兒的學習,又推動了家長成為幼兒學習的評價者。
“學習故事”這一學習方式是從新西蘭傳到我國的,不得不說,這種方式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先通過對幼兒行為的觀察,再用“學習故事”的方式記錄幼兒的行為,最后分析幼兒的行為,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幫助,引導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這既是“學習故事”的最終目的,又是教師記錄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