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媛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可是每每談起作文,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會談之色變,追根究底,根源在于“寫”上。如何指導學生能文從字順地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不再害怕“寫”呢?我想,興趣的激發(fā)、方法的指導至關重要。笛卡爾曾說:“用幾何圖形表達事情是極為有利的,因為沒有什么東西比幾何圖形更容易進入人們的思維?!币虼?,在作文教學中,我通過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構建寫作提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長久以來,學生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下,對寫作都是一種畏懼、麻木的態(tài)度。如何能讓學生不再抵觸寫作?興趣的激發(fā)是作文教學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呢?只有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思維導圖恰恰能做到這一點。思維導圖能夠用“畫”的方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寫,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通過“涂鴉”的方式展示出來,體驗一種全新的作文學習方式。
(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將自己的思路直接梳理成為框架圖,讓學生可以對要寫的內(nèi)容一目了然,并且明確寫作的主旨,清楚各個段落要寫的內(nèi)容,更好地組織語言,進行寫作。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抓住要點。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引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積極思考,對各相關內(nèi)容進行整合,以此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掌握這種方法之后能在短時間內(nèi)提升寫作水平和思考能力,在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又充分挖掘其潛能。
(三)轉(zhuǎn)變傳統(tǒng)學習模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毙抡n標要求教師不能再過分強調(diào)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地接受學習,而是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能實踐運用,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收獲自己獨特的感受。在習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師只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學生通過教師的教,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自主繪制。課堂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教師拋磚引玉,改變了以往死氣沉沉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學生有了全新的學習方式。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漫畫”老師》為例。我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關鍵詞”,并通過“關鍵詞”將習作要點進行串聯(lián),在打破學生原有的固化思維方式的同時,實現(xiàn)了知識點的整合。在《“漫畫”老師》的習作教學中,要求能夠通過一兩件事來突出人物的基本特點。
第一步:審題。在作文教學之前,我先引導學生對第二單元的課文寫作特點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jié),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出每篇課文的寫作特點。第5課《搭石》通過鄉(xiāng)親們走搭石、擺搭石贊美了樸素的民風。第6課《將相和》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件事體現(xiàn)出藺相如機智勇敢、忠君愛國,廉頗顧大局、識大體的特點。第7課《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則通過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介紹了比獵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這些事物“快”的特點。在把握了本單元的寫作特點之后,再通過一些漫畫中的人物圖片導入課題,出示光頭強、叮當貓等圖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人物的形象特點,感受漫畫的一大特點——夸張。通過思維導圖總結(jié)夸張手法的好處:運用想象與變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寫出不尋常之語,給人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再結(jié)合本次習作主題,引導學生確定寫作對象以及寫作要求,以思維導圖方式將審題中的關鍵詞出示出來。
第二步:探究。本次習作最關鍵的一點是“人物特點”。人物特點有哪些呢?如何引導學生把人物的特點寫具體呢?從以往的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路很窄,對于人物特點這一概念其實是模糊且容易混淆的,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詞語通常會使用不恰當。根據(jù)這一情況,在教學中,我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對人物特點進行概括和梳理。例如:人物特點可以從外形特點、性格特點、行為特點、品質(zhì)特點出發(fā),然后提煉出與之相關的關鍵詞。外形特點包括五官、高矮、胖瘦、穿著等;性格特點包括開朗、暴躁、善變、溫柔等;行為特點又包括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品質(zhì)特點包括了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等等。將這些關鍵詞逐一梳理出來之后,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拓寬思路,確定寫作對象,并結(jié)合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總結(jié)出自己寫作對象的特點。如何將人物特點寫具體呢?這就離不開具體的事件。同樣,把一件事寫具體,這也是學生作文的關鍵之處。有很多學生能寫出一件事,但是卻寫不具體,根本原因在于在寫事件的過程中,極其粗枝大葉,忽略了細節(jié)描寫。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列舉出寫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并將細節(jié)描寫作為詳細講解部分,列舉出關鍵詞: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恰當?shù)男揶o手法:比喻、夸張、排比等。通過有細節(jié)描寫與無細節(jié)描寫的例文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性。最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黑板上老師列舉的這些關鍵詞,自己進行梳理、總結(jié),并與同桌進行交流。
第三步:練筆。在與同學交流之后,此時學生的腦海中已有了大致的寫作輪廓,這時就需要學生歸納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來代替以往的提綱。這個過程很關鍵。前期教師的講只是起到一個“拋磚”的作用,學生有沒有能力將自己的想法通過思維導圖表現(xiàn)出來,這是檢測教師教的一個最好方式。學生繪制完自己的思維導圖,再進行小組的匯報交流。我根據(jù)各組匯報情況,選擇兩名同學向全班匯報,并進行點評。教師此時的點評要能客觀地評價出這名同學思維導圖的優(yōu)點與不足,這對班級其他學生又是一次很好的教的過程。之后,學生們根據(jù)老師的點評進行整改。最終,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所列的思維導圖,清晰地將本單元習作的各個要點串聯(lián)起來,整合自己的思路,完成自己的習作。
作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讓我看到了與以往作文教學中不一樣的學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課堂活力,更收獲到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學生從以往的被動、混亂、畏懼,變得主動積極、條理清晰、樂于動筆了,而這都得歸功于思維導圖的運用。從作文教學中,我感受到了思維導圖的魅力。我想,在語文的其他教學領域也可以加以運用。例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閱讀教學、課外閱讀等,都能夠通過思維導圖進行知識點的整合。這些都還有待于探究。
教學,重要的是“教”,教的方法有很多種,適合學生的才是好方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途徑,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