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空間敘事探析

      2021-07-30 22:42:46胡小梅
      北京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敘事

      〔收稿時間〕 2020-12-09

      〔作者簡介〕胡小梅(1982—),女,福建安溪人,福建江夏學(xué)院設(shè)計與創(chuàng)意學(xué)院人文教育教研室講師,文學(xué)博士。

      〔摘要〕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故事內(nèi)容的空間流轉(zhuǎn)頻繁,文中超現(xiàn)實空間與現(xiàn)實空間并存,現(xiàn)實空間則涉及多個不同地域空間和眾多空間場景,以及特定的空間類型。空間元素在小說中承擔(dān)了一定的敘事功能,既配合時間敘事,也引導(dǎo)敘事視角的轉(zhuǎn)移,成為小說詩詞敘事的載體。題壁詩的公共空間屬性在這篇小說中有所消解。其空間書寫具有強烈的寓言性,營造了情緒氛圍,特定的空間具有特殊的歷史象征意味,產(chǎn)生反諷效應(yīng),強化了小說主題。

      〔關(guān)鍵詞〕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空間構(gòu)成; 敘事; 寓言性

      〔中圖分類號〕I242.3〔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21)03-0331-08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出自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四,被認(rèn)為是傳世的宋元話本之一,孫楷第、譚正璧、胡士瑩、程毅中諸先生及美國漢學(xué)家韓南等都將其作為宋元話本進行研究。這篇小說思想內(nèi)涵深邃,敘事藝術(shù)獨特,是明代短篇小說中難得的佳作。其寫法相當(dāng)別致,不同于“三言”中借江湖藝人話本改寫而成、主要以故事情節(jié)吸引讀者的其他篇章,有濃厚的文人敘事色彩,因此有人推許為“三言二拍”二百篇小說之案首[1]、“足可與《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名篇相媲美”[2]。按故事內(nèi)容主題的不同,小說可以分成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的主題是離亂之悲、故國之思和對往昔繁華的追憶,其本事為《夷堅丁志》卷九《太原意娘》;后一部分的主題則是負(fù)心薄幸者的背盟與遭報,主要源自《鬼董》卷一《張思厚》。故事內(nèi)容雖有所本,但話本在文言小說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寫[3],因此具有豐富的意涵和深邃的美學(xué)內(nèi)容,深深吸引了讀者,也引發(fā)了研究者的興趣。研究者對其思想意涵和藝術(shù)成就已有充分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對于“空間”這一重要的小說元素關(guān)注較少。這是因為早期的研究受西方文藝?yán)碚摰挠绊懼匾曅≌f中的時間問題、較為忽略空間問題,近年來中國小說的空間問題雖然逐漸得到關(guān)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于《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長篇名著,對“三言”等短篇小說的空間敘事研究多從宏觀角度展開,鮮見個案分析?!稐钏紲匮嗌椒旯嗜恕饭适聝?nèi)容的空間流轉(zhuǎn)較為頻繁,涉及多個不同的空間指向,小說的空間化敘事相當(dāng)成功,空間敘事具有較強的文化意蘊。研究者較多關(guān)注的是這篇小說中的“東京”想象。如孫遜、葛永海[4]的《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東京故事”》注意到這篇小說中,“楊思溫的眼里,人、物、事無不帶上了東京的色彩”;劉勇強[5]的《話本小說中的“東京”》則認(rèn)為這篇小說的作者有意安排和渲染,“將故國之思與與東京、與樊樓緊密聯(lián)系到了一起”。目前尚未見關(guān)于這篇小說空間敘事的全面系統(tǒng)研究,因此本文擬在學(xué)界已有的研究基礎(chǔ)上,對這篇小說的空間敘事進行分析并一窺“三言”空間敘事的文化意蘊。

      一、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的空間構(gòu)成

      為便于論述,先對《楊思溫燕山逢故人》這篇小說的空間構(gòu)成作一介紹。

      小說空間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黃霖等[6]170著《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認(rèn)為狹義的小說空間“主要是指小說的藝術(shù)空間”,具體而言,“古代小說的空間,主要是指小說當(dāng)中包含著人物與故事的地域片段……在不同形態(tài)的小說空間中,一般都可以發(fā)現(xiàn)四類構(gòu)成要素:地域內(nèi)容、社會內(nèi)容、景物內(nèi)容和人物內(nèi)容” [6]202,而“小說當(dāng)中的具體空間按照由小到大的規(guī)模排列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空間景物和空間場所,二是組成故事情節(jié)的空間場景,三是一部小說整體的空間世界”[6]346-347。本文綜合參考該書的方法,首先將這篇小說的空間構(gòu)成從大的方面分成超現(xiàn)實空間與現(xiàn)實空間。

      超現(xiàn)實空間又稱為異度空間,包括一切非人類或者超人類如神仙鬼怪、花妖狐魅等生活的空間?!稐钏紲匮嗌椒旯嗜恕穼懙氖侨伺c鬼之間的故事,鄭義娘是作為鬼魂出現(xiàn)在小說中的。她在作品中首次出現(xiàn),作者以楊思溫的視角寫了她“好似東京人”的打扮,其中有“四珠環(huán)勝內(nèi)家妝,一字冠成宮里樣。未改宣和妝束,猶存帝里風(fēng)流”等四句。鄭義娘生前是宋徽宗喬貴妃的養(yǎng)女,作宮廷妝扮合情合理。但“靖康之變后被擄至燕山的東京婦女們并不太可能‘未改宣和妝束,猶存帝里風(fēng)流,而是得依照金俗‘露上體,披羊裘,甚至連徽宗與欽宗的兩位皇后都被換上女真服裝”[7],只有鬼才能以舊朝妝扮行走于已經(jīng)為金人所占領(lǐng)的燕山。后來在韓國夫人舊宅,鄭義娘鬼魂現(xiàn)身與韓思厚等人相見,楊思溫問她元夜秦樓下相逢時簇?fù)眄n國夫人大車而走的是人還是鬼,她的回答是:“太平之世,人鬼相分;今日之世,人鬼相雜。當(dāng)時隨車,皆非人也?!编嵙x娘作為鬼魂出現(xiàn),即構(gòu)建了小說的超現(xiàn)實空間。在鬼魂世界這一超現(xiàn)實空間中,鄭義娘的身份為撒八太尉之妻韓國夫人的侍女,雖為鬼魂,但“與活人無異”,對在生的丈夫韓思厚思念不已,常出來跟打線婆婆說話,訴說為丈夫守節(jié)而亡的往事,并通過楊思溫引導(dǎo)丈夫找到自己的骨匣。當(dāng)丈夫背盟再娶之后,她先是托夢昔日仆人周義,后附身劉氏進行報復(fù),即使骨灰被拋灑江中,仍以激烈的方式向負(fù)義的丈夫索命。

      作為鬼魂的鄭義娘往來于超現(xiàn)實空間與現(xiàn)實空間。這篇小說的現(xiàn)實空間可分為多個層次。從地域?qū)用婵矗凑招≌f內(nèi)容書寫的順序,涉及東京、燕山、盱眙、金陵、鎮(zhèn)江,還有一筆帶過的杭州等多個地理空間。按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則是靖康之變中,鄭義娘與丈夫韓思厚從東京買舟南下淮楚;在盱眙,二人被擄,韓思厚得以逃脫,鄭義娘自刎身亡,其骨灰被韓國夫人帶至燕山;燕山是小說前半部分故事展開的主要空間,楊思溫、韓思厚在此逢“故人”——既是故舊之人,也指的是逝者[8]——韓思厚發(fā)下誓言、取走鄭義娘的骨匣返回金陵;途經(jīng)盱眙,偶遇舊仆人周義,將其一同帶回金陵;金陵則是小說后半部分故事展開的主要空間,在這里,韓思厚先是備禮改葬鄭義娘骨匣、“不勝悲感,三日一詣墳所饗祭,至暮方歸,遂令周義守墳塋”,后續(xù)娶劉氏,“無工夫上墳”,義娘鬼魂于是附身劉氏,卻遭到墳?zāi)贡粴?、骨匣遭棄的極端對待;結(jié)尾則是在鎮(zhèn)江江中,劉氏和韓思厚“一負(fù)馮君罹水厄,一虧鄭氏喪深淵”。

      在每個大的地域空間中又有若干空間場景(或片段),其中以燕山和金陵兩地的空間場景居多。表1列出小說中四個地域空間涉及的主要場景。

      若按類型劃分,這篇小說涉及了多個特定的空間類型。寺觀空間,有燕山的昊天寺、天王寺、以及金陵的土星觀。茶坊酒肆等市井空間,如燕山的秦樓。館驛空間,包括“本道館驛”和盱眙驛站。此外,這篇小說中不同空間的相互交融、滲透現(xiàn)象也較為明顯。如異鄉(xiāng)與故鄉(xiāng)并存,小說寫楊思溫身處異鄉(xiāng)燕山,但心卻時時處處在故鄉(xiāng)東京。寫鄭義娘鬼魂附身于劉氏是典型的鬼魂空間與現(xiàn)實空間的融合,韓思厚土星觀中對劉金壇動情則是情色空間對道觀空間的滲透,等等。

      二、 空間敘事功能

      西方傳統(tǒng)小說強調(diào)敘事的時間性,英國著名小說家和批評家E.M.福斯特在其《小說面面觀》曾形象地將時間性對于西方小說的重要性比喻為“小說里卻永遠有一只時鐘在嘀嗒作響”,中國傳統(tǒng)小說與此不同,更強調(diào)敘事的空間性。作為小說的重要元素之一,空間不僅僅是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情節(jié)場景的構(gòu)成,往往也承擔(dān)了一定的敘事功能?!稐钏紲匮嗌椒旯嗜恕愤@篇小說的空間元素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敘事功能。

      1. 配合時間敘事

      表1在列舉《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主要空間場景時也列出了情節(jié)片段發(fā)生的時間,從表中不難看出小說中空間的流轉(zhuǎn)與時間的前進是互相交織、共同衍生的。在此不妨把小說中的時空變換軌跡簡化如下:

      這一時空變換軌跡實際上就是小說的故事脈絡(luò),但在具體敘事中并沒有完全依照這條脈絡(luò)進行。話本在入話重現(xiàn)昔日東京元宵的繁華之后,正話原應(yīng)從盱眙的生離死別開始講述,但作者卻有意蕩開,首先從靖康之難四年之后的燕山講述,盱眙之事則分別從鄭義娘和韓思厚(仆人周義報知)兩個不同版本的回憶中以插敘的方式敘述,有意打破故事的時空順序,重新設(shè)置敘事的時間和空間。全文以正敘為主,間用插敘,不僅制造了懸念,也為小說的敘事平添幾分生動搖曳之美。

      再來看具體地理空間中空間場所的移動是如何與時間的流動相契合的。以燕山為例:楊思溫首次見到鄭義娘(鬼魂)的地點是在昊天寺,時間是元宵節(jié)黃昏;次日晚上重逢,則是先在大街上相遇,后于秦樓門前相認(rèn);兩個月后的三月十五日,楊思溫在秦樓看到韓思厚的墻上留題,接著到位于城南的“本道館驛”與之相見敘話;之后的空間場所轉(zhuǎn)移到韓國夫人舊宅,時間則是三月十五、十六日兩天。時空變化一直相依相隨,時間軸與空間軸合而為一,共同推動小說敘事進程,使小說敘事脈絡(luò)清晰,符合話本小說的通俗性要求,易于受眾(讀者)接受和理解。

      2. 引導(dǎo)敘事視角的轉(zhuǎn)移

      不同于中國古代小說多采用全知全能的敘述視角,《楊思溫燕山逢故人》部分運用了第三人稱限知視角。第三人稱限知視角主要是在前半部分使用,如前文所述,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主題是離亂之悲和故國之思,而故事發(fā)生的地理空間主要是在燕山。小說后半部分故事發(fā)生的地理空間為金陵和鎮(zhèn)江,敘事視角改為全知的模式,主題也相應(yīng)地轉(zhuǎn)換為背盟遭報。

      在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中,作者通過空間場所的變換、以楊思溫有限的視角將一個“人鬼相逢”的故事出人意表地展現(xiàn)出來。元宵之夜楊思溫在昊天寺第一次見到鄭義娘時并未認(rèn)出,只從其打扮上猜測是故鄉(xiāng)之人,敘述者所知只與小說人物一樣多,讀者也無法得知她究竟是何許人也。第二天楊思溫在大街上再次遇到鄭義娘,“于月光之下,仔細(xì)看時”,不僅看清了對方“穿紫”“腰佩銀魚,手持凈巾,以帛擁項”等衣著打扮,而且覺得對方很像結(jié)拜義兄韓思厚的妻子,到底是或不是,敘述者沒有明確,讀者與楊思溫一樣也心存疑慮。接著到了秦樓,通過過賣陳三兒的牽線搭橋,楊思溫確認(rèn)她就是嫂嫂鄭義娘并與之面對面交談,了解到鄭義娘在靖康之難中被擄、與丈夫分離后不愿受辱而自殺、被救下后成為韓國夫人的侍女這樣一段過往經(jīng)歷,行文至此,似乎事情的來龍去脈已經(jīng)明了,讀者應(yīng)該疑竇全消了。但兩個月后,楊思溫再到秦樓,卻在墻壁上看到韓思厚所題悼亡詞,這下百般不解了——“題筆正是哥哥韓思厚,恁地是嫂嫂沒了。我正月十五秦樓親見,共我說話,道在韓國夫人宅為侍妾,今卻沒了。這事難明?!本烤故青嵙x娘未死而韓思厚誤以為她已死因此作悼亡詞,還是鄭義娘在與楊思溫見面之后的這兩個月內(nèi)死了呢——讀者也不明所以、疑慮叢叢。于是他來到館驛,找到韓思厚,對方告訴他鄭義娘在靖康之變中義不受辱、自刎而死,并說這件事是仆人周義親自報知,這就令人不禁懷疑是不是周義看錯了、或者是鄭義娘確實自刎但被人救起?為探明究竟,兩人一同前往位于天王寺后的韓國夫人宅,卻只見一所“門生蛛網(wǎng),戶積塵埃,荒草盈階,綠苔滿地,鎖著大門”的空宅,楊思溫以為這“多是后門”,想必讀者也認(rèn)同他的看法。直到在墻邊遇見打線婆婆,通過她揭開謎底——此空宅便是韓國夫人舊宅,鄭義娘確已在靖康之難中守節(jié)而亡、其鬼魂常出來與打線婆婆閑話——一切才水落石出,至此讀者也才明白了楊思溫元宵節(jié)所見之鄭義娘實為鬼魂。由于采用了限知敘事視角,敘述者沒有突破小說人物楊思溫的視角,因此行文懸念迭生、虛實相扣,讀者仿佛也跟隨著楊思溫從昊天寺到秦樓、館驛,再到韓國夫人舊宅,一路尋訪鄭義娘的真正身份,直到打線婆婆確證鄭義娘已死并且鬼魂經(jīng)常出來時,“陰陽相隔魂靈不滅所引起的心靈震撼和詫異當(dāng)不減楊思溫”[9]122。

      3. 作為詩詞敘事的載體

      古代小說羼入詩詞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篇中也穿插了大量詩詞,有16首之多,高于《古今小說》各篇引證詩詞11.2首的平均數(shù)量[10]554。這些詩詞有一部分屬于話本中慣用的開場詩、散場詩或者是描寫環(huán)境和鋪排場面的應(yīng)景詩,如開篇的[傳言玉女]詞、入話所引[夾鐘宮·小重山]詞、篇末結(jié)尾的四句詩等,[傳言玉女]和[夾鐘宮·小重山]的引用重現(xiàn)了昔日東京元宵的繁盛、構(gòu)成了今非昔比的對照。更多的詩詞則具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敘事意義,包括[浪淘沙](盡日倚危欄)、[御街行](合和朱粉千馀兩)、[好事近](往事與誰論)和《憶良人》等多首。[浪淘沙]是楊思溫在昊天寺僧堂壁上所見,小說雖未明確這首詞的作者,但從內(nèi)在情節(jié)推斷,應(yīng)當(dāng)是鄭義娘所作。[御街行]則是楊思溫在秦樓墻壁上所見,為韓思厚悼念亡妻之作。[好事近]和《憶良人》系鄭義娘題寫于韓國夫人舊宅正堂墻壁和側(cè)樓屏風(fēng)之上。四首詩都為小說人物所創(chuàng)作,都屬于題壁詩(《憶良人》題寫于屏風(fēng),也可納入題壁詩),也就是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空間承載體——墻壁(包括屏風(fēng)),空間成為這篇小說詩詞敘事的重要載體。

      題壁詩是中國古代常見的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起源很早,“至唐而盛極,幾乎到了無人不題,無處不題的狀況”[11],是一種相當(dāng)有效的傳播形式,對小說創(chuàng)作也深有影響。宋元以來,白話小說尤其是話本小說中出現(xiàn)了為數(shù)不少的題壁詩,已有研究者對此做過專題論述。《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的題壁詩深度參與了小說敘事的建構(gòu),作者對其空間載體的選擇是別有深意的。先看[浪淘沙]。小說敘述元宵節(jié)那天,楊思溫情緒索然,覺得“看了東京的元宵,如何看得此間元宵”,“挨到黃昏,聽得街上喧鬧,靜坐不過,只得也出門來看燕山元宵”??丛?,本應(yīng)到大街之上,但楊思溫行到昊天寺,卻“鬼使神差”地拐進了這里。此昊天寺具有很強的歷史象征意味,這一點留待后文分析。在這里,他遇見“好似東京人”的婦女,假寐片時,轉(zhuǎn)醒過來已不見那婦人,令他嗟呀不已,雖然從行者口中得知那婦人第二天還會再來,但楊思溫還是急切地“繞寺尋遍”,希望能找到那“故鄉(xiāng)之人”,結(jié)果人沒見到,卻“忽見僧堂壁上,留題小詞一首”,就是這首[浪淘沙]。以昊天寺的僧堂墻壁作為[浪淘沙]小詞的空間載體,當(dāng)是作者的有意選擇。古代女性可涉足的公共空間不多,寺廟是少數(shù)之一。鄭義娘的鬼魂出現(xiàn)在寺廟中,本來有違鬼避神靈的常理[12],但以楊思溫的限知視角來看,并不知道她非活人,并且作者安排包括她在內(nèi)的“一簇婦人”是為施油錢、做功德而來的,就顯得合乎情理了。將[浪淘沙]題寫在較為隱蔽的僧堂壁上,則有效消解了題壁詩原本具有的閱讀開放性特點,楊思溫是在“繞寺尋遍”之后才突然發(fā)現(xiàn)的,仿佛這首詞是專為他而作、專等著他來看。果不其然,詞中流露出的時易世變、往昔不復(fù)的凄涼氣氛令楊思溫看了之后,本就不佳的情緒更加低落,“一夜睡不著,巴到天明起來”,挨到晚上,出門繼續(xù)尋找那“昨夜的婦人”,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御街行]則題寫于秦樓的墻壁上,從小序可以得知:韓思厚從金陵出使燕山,途經(jīng)黃天蕩,想起盱眙淮河之中夫妻受難、生離死別的往事,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但作者安排詞被題寫于秦樓的墻壁上,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酒樓的公共空間屬性。另一方面,酒是韓思厚把這首在來燕山途中所創(chuàng)作的悼亡詞題寫出來的“觸媒”。韓思厚與眾人到和昔日“東京白樊樓一般”的燕山秦樓飲酒,過賣小王是昔日東京寓仙酒樓的過賣,人是物非、物是人非的情緒可能已經(jīng)相當(dāng)濃烈,酒入愁腸,便化為昔日之作的墻上留題。留題于公共空間的酒樓壁上,恰好被楊思溫所見,使其既驚又疑,便欲一探究竟,又推動了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

      鄭義娘鬼魂的兩首題壁詩詞都出現(xiàn)在荒敗無人的韓國夫人舊宅,與[浪淘沙]類似,題壁詩的閱讀開放性對于這兩首詩詞并不重要,文中強調(diào)的是其引導(dǎo)性質(zhì)。韓思厚和楊思溫隨著打線婆婆進入韓國夫人舊宅,見到“打鬼凈凈的一座敗落花園”“滿地殘英芳草”,并無鄭義娘的蹤跡。來到正堂,首先看到繪有北宋知名畫家郭熙山水畫的屏風(fēng),接著,韓思厚最先發(fā)現(xiàn)了壁上留題[好事近]小詞,“字體柔弱,全似鄭義娘夫人所作”,而且留題后有“季春望后一日作”,正是當(dāng)天所寫。于是三人繼續(xù)尋訪,登上側(cè)樓,又發(fā)現(xiàn)了題寫于屏風(fēng)之上的《憶良人》,“字體如前”?!白髡咧饷鑼戫n思厚尋妻的過程是透過追蹤筆跡而行的……字在如人在,是‘字體而不是詩詞‘內(nèi)容作為標(biāo)志斯人的要件”[13],題寫于壁上、屏風(fēng)上的詩詞更容易被著意尋訪鄭義娘蹤跡的韓思厚等人發(fā)現(xiàn),熟悉的筆跡成為身份辨識的標(biāo)志。鄭義娘的鬼魂通過題壁詩詞一步步引導(dǎo)丈夫?qū)ふ易约?,同時仿佛也是利用題壁詩詞觀察丈夫是否依然記得自己。當(dāng)確認(rèn)丈夫能輕易認(rèn)出自己的筆跡、并未忘懷守節(jié)而亡的妻子后,鄭義娘鬼魂現(xiàn)身了,繼續(xù)引導(dǎo)丈夫找到自己的骨匣。在本事《太原意娘》中,意娘鬼魂的留題出現(xiàn)在“酒樓”“壁間”,韓思厚的悼亡詞題寫于“酒樓”“別壁”,略嫌重復(fù)。話本將鄭義娘詩詞的題寫空間設(shè)置為韓國夫人舊宅內(nèi)的墻壁和屏風(fēng),使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故事的可讀性增加不少。

      話本篇末還通過舟人之口補敘了[好事近]小詞的傳播空間:“近有使命入國至燕山,滿城皆唱此詞,乃一打線婆婆自韓國夫人宅中屏上錄出來的……此詞傳播中外?!边@是作者“有意將讀者帶入一個以詩詞建構(gòu)的情意世界……在傳播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公共空間”[13]。鄭義娘將[好事近]題寫于韓國夫人舊宅的墻上,是為了引導(dǎo)韓思厚尋找到自己的骨匣,但丈夫背盟再娶,鄭義娘鬼魂一靈不昧,[好事近]經(jīng)過打線婆婆的抄錄、使命帶回,“傳播中外”,連舟人都在傳唱,最終傳到韓思厚耳中,激起他的情感波瀾,“如萬刃攢心,眼中淚下”。[好事近]在鎮(zhèn)江江面上被傳唱,也預(yù)示著鄭義娘鬼魂即將再次出現(xiàn)、報復(fù)負(fù)義的丈夫。

      三、 空間書寫與寓言性

      所謂的“寓言性”是指通過具體事物傳達一定的思想內(nèi)涵和態(tài)度觀念?!稐钏紲匮嗌椒旯嗜恕返目臻g書寫具有強烈的寓言性。

      首先是情緒氛圍的營造。話本以“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為題,題中特別標(biāo)注“燕山”宋代話本《張生彩鸞燈傳》篇首詩有“思厚燕山遇故人”之句(“思厚”《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作“師厚”,誤),《寶文堂書目》有“燕山逢故人鄭意娘傳”及“燕山逢故人”條目,都突出“燕山”。,文中亦以燕山為故事的主要地域空間。使用“燕山”而非當(dāng)時習(xí)稱的“燕京”一詞,“本身就暗示了某種遺民心態(tài)”?!把嗌健弊鳛椤把嗌礁钡暮喎Q,在歷史上的使用時間很短。北宋建國以后,一直沒能奪取當(dāng)時的遼國南京道首府燕京。宣和四年(1122),宋金聯(lián)合滅遼,燕京被金兵所占領(lǐng);十月,北宋在未取得實際控制權(quán)的情況下將燕京改稱燕山府。半年后,燕山府才正式納入北宋的建制。宣和七年(1125),金兵復(fù)取燕山府,仍稱“燕京”。也就是說,燕京稱燕山不過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但話本卻選用北宋王朝所改的這一名稱,“與其說是習(xí)慣,不如說是在緬懷靖康以前的北宋最后美好時光”,反映了“寄托于某一過去光榮歷史片刻的典型遺民心態(tài)”[7]。

      話本以一首表現(xiàn)元宵節(jié)日盛況的[傳言玉女]詞開場,入話引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關(guān)于宋徽宗元宵節(jié)與民共賞花燈的描繪[14]138-140,詳細(xì)介紹了元宵節(jié)宋徽宗車駕的空間位移:正月十四日到五岳觀凝祥池,“至晚還內(nèi),駕入燈山”,接著“駕登宣德樓”,十五日則“駕幸上清宮”,十六日“登門卷簾,御座臨軒”。正話用一句“今日說一個官人,從來只在東京看這元宵;誰知時移事變,流寓在燕山看元宵”展開,將今日燕山元宵與昔日東京故都元宵進行對比?!肮臉沸臁?、家家點起“陸地金蓮”、處處安排“玉梅雪柳”的東京元宵越繁華喧騰,“胡笳聒耳”“女們盡敲三棒鼓”的燕山元宵就越不堪一看。不堪一看還須看,于是楊思溫在元宵節(jié)黃昏“也出門來看這燕山元宵”,自此開始,寫燕山,實際上處處在寫東京,故人、故鄉(xiāng)、故都、故國次第出現(xiàn),懷舊情緒、離亂之感流露無遺。楊思溫在昊天寺羅漢堂所遇行者,“類東京人”,本是東京大相國寺河沙院的行者;所遇婦人打扮“好似東京人”;僧堂留題小詞[浪淘沙]有“荏苒又經(jīng)年,暗想南園,與民同樂午門前”“僧院猶存宣政字,不見鰲山”之句。到秦樓,這秦樓“便似東京白樊樓”,連過賣陳三兒原來也是東京白樊樓的過賣,用“京師人市語”同楊思溫交談,另一過賣小王原來是東京寓仙酒樓的過賣。楊思溫到館驛尋韓思厚,所見蘇、許二掌儀也“都是舊日相識”。韓國夫人舊宅旁的打線婆婆“語音類東京人”,同樣來自東京。以上皆不見于本事《太原意娘》,話本通過增加空間場所和人物、情節(jié),營造了濃厚的時易世變、滄桑變遷、懷舊追憶情緒。

      另外,話本前半部分虛實不定,元宵節(jié)楊思溫是在月色蒼茫的大街上遇見鄭義娘;三月十五日三人欲到天王寺后的韓國夫人舊宅尋訪鄭義娘,“一路悄無人跡,只見一所空宅”,踰墻而入后所見是“打鬼凈凈的一座敗落花園”,鄭義娘牌位“面前供桌,塵埃尺滿”,韓思厚祭奠鄭義娘之后刮起一陣狂風(fēng),風(fēng)“吹得燭有光以無光,燈欲滅而不滅……風(fēng)過處,聽得一陣哭聲”,等等,都在虛實不定的空間場景中表現(xiàn)一種孤清凄楚而又撼人心魄的悲劇氛圍。

      其次是歷史的象征。小說文本所涉及的東京→盱眙→燕山→金陵→鎮(zhèn)江→錢塘的地域空間變換顯示出強烈的歷史象征意味,是一條類似于“趙宋王朝在北宋末年的遷移軌跡”[15],若更進一步說,“這樣的地理遷徙軌跡就正是歷史發(fā)展的軌跡”[15]。而話本之所以會如此強調(diào)空間的變動,“亦有著北宋末年靖康之難造成社會動亂和大面積人口遷移的真實歷史背景”[15]。以人口遷移而論,金滅宋后,大量漢人被迫北遷,據(jù)[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華人男女,驅(qū)而北者,無慮十余萬”[16]80,因此話本中描述當(dāng)時燕山“半是京華流寓人”;南遷的人口更多,尤其是在宋高宗南渡之后。社會動亂,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王公貴族,都在這場浩劫中被迫離開故土,經(jīng)歷顛沛流離,生活無著甚至失去人身自由。話本中楊思溫原本是肅王府使臣,流落到燕山之后,只能賣文為生;陳三兒先是被拘在金吾宅作奴仆,燕山秦樓建成后,“日納買工錢八十”得以在秦樓做過賣,后來又被左金吾叫走,不讓出來,這些都是生動寫照。

      楊思溫首次遇見鄭義娘是在昊天寺,話本中以楊思溫的視角對這一場所作了介紹,其寺名全稱為“敕建昊天憫忠禪寺”,但歷史上昊天寺和憫忠寺分屬兩座不同的寺院。兩座寺院都具有很強的歷史象征意味,宋代有不少與這兩座寺院相關(guān)的歷史事件。靖康元年(1126)金兵挾肅王趙樞——巧合的是,話本中楊思溫是肅王府貴妃位掌箋奏的使臣——北上燕京,曾將其羈于憫忠寺[17]。靖康二年(1127)七月初宋欽宗從云中至燕山,和皇后、太子被拘在憫忠寺;七月上旬宋徽宗、宋欽宗和親王、駙馬、皇太子等北宋皇室成員曾被允許在昊天寺相見飲宴敘禮[18]。憫忠寺還是南宋孤臣謝枋得絕食殉國之所在[19]。昊天寺和憫忠寺對于宋遺民當(dāng)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話本以混合空間指涉的方式將“昊天憫忠禪寺”作為楊思溫和鄭義娘鬼魂首次相見的空間場所,有研究者認(rèn)為,是因戰(zhàn)亂而分離的北宋皇室成員的相聚這一歷史指涉“在小說敘事中的變形”[7],“具有相應(yīng)的歷史與政治的象征意義”[7]。

      第三是反諷。話本后半部分的主題為背盟遭報,空間設(shè)置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這一主題——通過反諷得以實現(xiàn)。后半部分的故事以韓思厚為主要人物,韓思厚的官職是“國信所掌儀”。國信所是宋代設(shè)立的專門負(fù)責(zé)與遼、金兩國外交往來的事務(wù)性機構(gòu),為鴻臚寺屬官。掌儀即“掌儀范”,“主要負(fù)責(zé)各種禮儀,掌引外國使人到闕時須遵行的種種禮貌和規(guī)范”[20]。身為主管禮儀的官員,當(dāng)韓思厚要掇起妻子的骨匣而不得時,卻忘記要“成禮”,還是楊思溫提醒他須“備些祭儀”告白鄭義娘才可取走。更重要的是,作為國信所的禮官,本應(yīng)有更高的道德操守,韓思厚在話本后半部分卻言而無信,發(fā)下重誓卻又背盟再娶,終遭報應(yīng)。

      盱眙是本事所無、話本增加的一個重要地域空間,在話本的敘事中既承前啟后,又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在這里,故事從“情”轉(zhuǎn)向“義”,又從“義”轉(zhuǎn)向“不義”:鄭義娘守節(jié)而亡,感動了撒八太尉之妻韓國夫人,為其火化,將骨匣從盱眙帶回燕山;也感動了舊仆人周義,在盱眙館驛中為她設(shè)靈位供奉;周義后隨韓思厚到金陵,見證了主人背棄信義、違誓再娶。周義是鄭義娘守節(jié)行為和韓思厚背盟行為的見證者和評判者。通過他的視角,鄭義娘的道德光彩得到延伸和深化話本中,鄭義娘的名稱第一次出現(xiàn)時寫作“意娘”,當(dāng)來源于本事《太原意娘》,或抑是對其與韓思厚的夫妻情意的呼應(yīng)?其他均作“義娘”,或是為了強調(diào)鄭義娘的道德行為,“周義”這一人物的命名應(yīng)有相同寓意。;有了他作為反襯,韓思厚的背盟行為更加凸顯。

      除了北地“燕山”(燕京)之外,話本中另有一地名“燕山”,是鄭義娘骨匣被帶回金陵后改葬的地理空間。話本后半部分?jǐn)㈨n思厚“卜地于燕山之側(cè),備禮埋葬夫人骨匣”,后來因為義娘鬼魂附身劉氏,求助于笪橋朱法官,法官告訴他“須將燕山墳發(fā)掘……”。金陵燕山這一地理空間,不見于本事《太原意娘》和《鬼董》中,是話本作者所添加。這一地理空間的增設(shè),同樣產(chǎn)生了明顯的反諷效應(yīng)。鄭義娘的骨匣被韓國夫人從盱眙帶回北地燕山,后隨葬在韓國夫人影堂地下。其實她對自己為丈夫守節(jié)而與之生死相隔是心有不甘的,因此想方設(shè)法引導(dǎo)丈夫?qū)ぴL到自己的骨匣。當(dāng)韓思厚提出將她遷葬金陵時,她也表示“愿歸從夫”,但她對丈夫的“風(fēng)流性格”深有了解,與其將來被“憐新棄舊”,不如就將一縷孤魂留在北地燕山,所以韓思厚第一次要掇她的骨匣是“越掇越牢”。經(jīng)過楊思溫的勸說以及韓思厚發(fā)下毒誓,鄭義娘鬼魂才答應(yīng)與丈夫同歸金陵。遷葬金陵燕山后,一開始韓思厚“三日一詣墳所饗祭”,續(xù)娶劉金壇之后,則“無工夫上墳”。同樣是在這金陵“燕山”,鄭義娘的墳?zāi)贡话l(fā)掘,骨匣被拋入長江水中。若是仍在北地燕山,雖身處異鄉(xiāng),當(dāng)不至于遭此劫難,且有打線婆婆時常進園看視。話本作者有意使用了字音、字形與北地“燕山”完全相同的另一個地理空間金陵“燕山”作為鄭義娘骨匣的改葬地,在比較中完成了對韓思厚的道德譴責(zé),實現(xiàn)了勸世教化的目的。

      四、 結(jié) 語

      就空間敘事而言,長篇小說的空間處理往往更為復(fù)雜,涉及眾多空間,譬如《水滸傳》,既有廟堂又有江湖,既有戰(zhàn)場又有市井,顯示了作者精湛的空間敘事才能。而“三言”之類的短篇小說,因為體制精短,其空間問題通常較為簡單,但《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的空間流轉(zhuǎn)頻繁,空間元素具有較強的敘事功能,不僅是故事情節(jié)的承載,更帶有深厚的文化意蘊,為小說營造了濃烈的情緒氛圍,特定的空間還有特殊的歷史象征意味和反諷效應(yīng),增添了小說的文人敘事色彩,從而使《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成為馮夢龍“三言”中具有豐富意涵的別致篇章。

      〔參考文獻〕

      [1]

      趙儷生. 一篇寫法奇特的短篇小說——《喻世明言·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讀后[J]. 文史知識, 1999(4): 93-95.

      [2]段江麗. 亂世悲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的思想內(nèi)涵和敘事藝術(shù)[J]. 名作欣賞, 1999(4): 46-50.

      [3]張勇. 從文言小說到話本——以《楊思溫燕山逢故人》為例看中國小說文體的發(fā)展[J]. 云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6, 23(4): 136-138.

      [4]孫遜, 葛永海.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東京故事”[J]. 文學(xué)評論, 2004(4): 97-107.

      [5]劉勇強. 話本小說中的“東京”[J]. 長江學(xué)術(shù), 2013(4): 27-39.

      [6]黃霖, 李桂奎, 韓曉, 等.? 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M].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9.

      [7]許暉林. 歷史、 尸體與鬼魂——讀話本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J]. 漢學(xué)研究, 2010, 28(3): 35-62.

      [8]王德威. 魂兮歸來[J]. 當(dāng)代作家評論, 2004(1): 12-29.

      [9]羅小東. 話本小說敘事研究[M]. 北京: 學(xué)苑出版社, 2002.

      [10]陳大康. 明代小說史[M].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07.

      [11]吳承學(xué). 論題壁詩——兼及相關(guān)的詩歌制作與傳播形式[J]. 文學(xué)遺產(chǎn), 1994(4): 4-13.

      [12]劉勇強. 情感與道德的張力——談《楊思溫燕山逢故人》[J]. 文史知識, 2004(3): 40-45.

      [13]高桂惠. 世道與末枝——《三言》、 《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J]. 漢學(xué)研究, 2007, 25(1): 283-312.

      [14]譚正璧.? 三言二拍資料[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15]季文婷. 且行且止——論話本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與《范鰍兒雙鏡重圓》中的時間敘事[J]. 中國文學(xué)研究, 2013, (36): 1-38.

      [16][宋]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7][宋]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M].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0.

      [18][宋]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9][元]脫脫等撰. 宋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

      [20]吳曉萍. 宋代國信所考論[J]. 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5(2): 132-136.

      ① 此“己酉歲”為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此前兩年的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發(fā)生了靖康之難。

      ② 指的是以燕京為首府的原遼國南京道。

      ③ 小說文本敘此年(宋高宗)“車駕幸錢塘”,但歷史上宋高宗定都臨安是在紹興八年(1138),紹興十一年則是岳飛被賜死、宋金達成紹興和議的時間。許暉林《歷史、尸體與鬼魂——讀話本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已指出小說文本中這一時間背景上的錯誤并認(rèn)為這個錯誤“錯得極有意思”。

      On Spatial Narrative of The Yang Siwen Met Old Friends at Yan-Mountain

      HU Xiao-mei

      (School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e Yang Siwen Met Old Friends at Yan-Mountain has frequent spatial circulation. The surreal space and the real space coexist in the text. The real space involves many different regional spaces and many space scenes, as well as specific space types. Space elements play a certain narrative function in the novel, which not only coordinates with the time narrative, but also guides the shift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becomes the carrier of narrative poetry. The public space attribute of the poem on the wall is dispelled in this novel. Space writing has a strong allegorical nature, creating an emotional atmosphere. A specific space has a special historical symbolic meaning, producing an ironic effect and strengthening the theme of the novel.

      Key words: The Yang Siwen Met Old Friends at Yan-Mountain; spatial composition; narrate; allegory

      猜你喜歡
      敘事
      電影《少年P(guān)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xué)分析
      今傳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28:47
      澳大利亞二戰(zhàn)后女性生活寫作特點探析
      主旋律影片《開羅宣言》敘事分析
      聲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1:12:34
      滿族說部中的英雄敘事模式
      《叫我第一名》的敘事風(fēng)格探析
      《建黨偉業(yè)》的愛國情懷敘事與當(dāng)代啟示
      平凡人悲涼的溫情與溫柔的絕望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zhì)
      東方奇幻與眼球?qū)徝溃簩χ袊Щ秒娪暗慕庾x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7:26
      略析沈從文小說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特質(zhì)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5:39
      天峨县| 彝良县| 湖州市| 富蕴县| 西华县| 弋阳县| 南阳市| 澜沧| 天镇县| 尼木县| 巴中市| 克山县| 静宁县| 克拉玛依市| 成都市| 溆浦县| 沂水县| 历史| 镶黄旗| 门头沟区| 安龙县| 鹤峰县| 临邑县| 子长县| 互助| 县级市| 嘉义县| 绥阳县| 诸城市| 辽阳县| 崇义县| 清河县| 安陆市| 丹阳市| 砚山县| 奉节县| 富宁县| 伽师县| 新昌县| 昌宁县|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