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歌德筆下的菲勒斯中心主義

      2021-08-03 20:28:26彭程悅
      名作欣賞·學(xué)術(shù)版 2021年7期
      關(guān)鍵詞:母性

      摘 要:本文以女性主義的視角分析歌德筆下《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綠蒂和《浮士德》中的格蕾琴,認為她們是菲勒斯中心主義下“母性”和“妻性”的理想化身,而非真實的女性,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和救贖意味。她們的形象回應(yīng)了菲勒斯中心主義下“永恒女性”的文學(xué)傳統(tǒng)。

      關(guān)鍵詞:綠蒂 格蕾琴 “母性” “妻性” 菲勒斯中心主義

      18世紀的偉大詩人歌德塑造了大量富有理想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少年維特的煩惱》與《浮士德》中的綠蒂與格雷琴正是其中的兩位。中國對于綠蒂和格雷琴人物形象的現(xiàn)有研究基本都是建立在認同文本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的基礎(chǔ)上,對人物性格和悲劇命運的成因進行分析,卻很少深入探索該人物形象本身的合理性,也沒有將兩個人物形象進行結(jié)合分析的論述。只有和建偉、陸曉光在《馬克思何以推重“柔弱”的女英雄——燕妮與甘淚卿的比較》中對甘淚卿形象提出了一定的質(zhì)疑:“歌德和馬克思的喜好似乎有男性中心之傾向,而甘淚卿和燕妮則分別滿足了他們對女性的期望?!盿該研究雖然對格雷琴人物形象設(shè)置中的男性中心傾向有所認識,但并未深入探索。

      菲勒斯(phallus),原指男性生殖器形象,后發(fā)展成男性權(quán)力的象征。拉康指出,“男根(菲勒斯)是這個標志的優(yōu)先的能指,在這個標志中邏各斯的本分與欲望的出現(xiàn)結(jié)合到了一起”b,為該詞引申出特權(quán)的內(nèi)涵?!胺评账怪行闹髁x意味著父權(quán)制的正面價值是衡量一切的標準?!眂在菲勒斯中心主義之下,文學(xué)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被以男性的標準“理想化”,而這正是歌德筆下女性人物的一個普遍特征:“我對婦女的看法不是從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中概括出來的,而是先天就有的,或者天知道是從我的思想里產(chǎn)生的。我所描繪的那些婦女全都占了便宜,她們比現(xiàn)實中所能遇到的婦女更好?!眃這些女性人物不是真實的女性,而是被塑造、被期待,因而具有迎合菲勒斯中心主義的特質(zhì)。

      在菲勒斯中心主義的強烈束縛之下,女性被期待具有符合男性標準的“母性”與“妻性”。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看,《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綠蒂和《浮士德》中的格蕾琴具有兩種“母性”:具體的和象征性的“母性”。她們也具有高度符合男性審美的“妻性”,除了美貌,還表現(xiàn)在她們的依附性、她們貞潔而蹈矩、她們作為狹隘世界的象征、她們是負罪與忍耐的角色四個方面。兩人的形象植根于男性中心主義之下,承襲了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和救贖意味的“永恒女性”的文學(xué)傳統(tǒng)。本文以這兩位女性人物為例,在對比、共同分析的基礎(chǔ)上,運用菲勒斯中心主義理論深入發(fā)掘人物形象自身的合理性,探索歌德筆下的菲勒斯中心主義,并對“永恒女性”的文學(xué)傳統(tǒng)進行思考。

      一、多面向的“母性”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綠蒂和《浮士德》中的格蕾琴具有兩種“母性”:一種是針對弟妹或自己孩子的具體的“母性”,一種是富有宗教色彩的、能夠拯救自己和別人的象征性的“母性”。

      (一)具體的“母性”

      母親是女性重要的倫理身份,母性也是重要的“女性氣質(zhì)”。母性中自然煥發(fā)出的犧牲、體貼、溫柔、無私等品質(zhì),有利于男性對女性的控制,用孩子將女性束縛在家庭中也顯得合情合理?!矮I身于孩子、丈夫、家庭、家族、國家、教會,這就是她的命運?!眅——出于母性的獻身與犧牲是一切其他犧牲存在的邏輯起點。菲勒斯中心主義竭力宣揚的“母性”光輝,實際上正是其控制和束縛女性、滿足男性“妻性”期待的起點。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綠蒂的母親去世時將八個年幼的子女全部交給她照顧,從此綠蒂扮演起母親的角色,辛勤勞作,操持家務(wù),充滿了不僅對弟妹,也對任何孩子的無私關(guān)愛——當(dāng)她和維特去看望一位年老的病人時,會下意識地擁抱對方“又臟又丑的最小的娃兒”。她渴望成為一位稱職的“母親”,常常流著淚向上帝祈求,希望自己也“像媽媽一樣”f。雖然沒有真正獲得“母親”這一倫理身份,綠蒂卻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充分操練”,她對孩子無私奉獻、體貼關(guān)懷的精神都已經(jīng)得到充分證明,她無疑會成為符合“母性”期待的合格母親。這正是她作為“理想女性”的一個重要標準。

      《浮士德》中,格蕾琴也代替母親履行撫養(yǎng)妹妹的職責(zé),用牛奶和水將妹妹喂養(yǎng)大,妹妹就像是她的孩子。聽過她的經(jīng)歷,浮士德贊嘆:“你一定享受到最純潔的幸福。”g她享受到的正是母親式的幸福。此后,未婚先孕的格蕾琴出于恐懼和恥辱殺死了自己的孩子,這違背她天然的母性,為她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她不斷地回憶喂養(yǎng)、擁抱著自己孩子的一夜,痛不欲生。

      可以看出,盡管綠蒂沒有成為母親,格雷琴很快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們都具有強烈的“母性”,符合菲勒斯中心主義的期待。這樣的“母性”針對具體的孩子,是具體的母性。

      (二)象征意義上的“母性”

      母親在撫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叭祟愐庾R發(fā)展帶來的后果之一就是與母親的遠離,是與潛意識和本能的分離,但是人的意識始終保持著對這個失去世界的向往,因此在遇到艱難與困惑的時候,這種向往就誘使人的意識后退,希冀回到母親的子宮、尋求母親的庇護的無意識就會發(fā)揮作用?!県母性強大的庇護力、無私的性質(zhì),讓人類自然賦予母性引導(dǎo)與救贖的意味。菲勒斯中心主義在女性的具體“母性”為孩子獻身犧牲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女性為教會、整個人類獻身犧牲的意義。這種象征意義的“母性”的釋放能夠?qū)崿F(xiàn)對自我和他人的雙重拯救。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綠蒂體現(xiàn)出強烈的宗教式的母性,以自己的精神實現(xiàn)對身邊人的感召。她的母性賦予弟弟、妹妹謙讓的美德,使得妹妹先遞水給她,這實質(zhì)上正與宗教中犧牲自我以救贖他人的精神吻合。這讓維特“真想跪倒在她(綠蒂)面前,如同跪倒在一位替民族贖了罪的先知面前一樣”。綠蒂愿意擁抱年老病人“又臟又丑的最小的娃兒”,母性的無分別再一次與宗教悲憫的精神內(nèi)涵吻合。在維特離開綠蒂進城的前一天晚上,綠蒂簡直化身為教化的“圣母”,引導(dǎo)與感召著自己身邊的兩位男性。她說:“親愛的最圣潔的母親,你會用最熱烈的感激心情頌揚上帝的,你曾噙著臨終的、痛苦的眼淚向上帝祈禱,保佑你的孩子們幸福?!甭犃怂脑?,“阿爾貝特一下子捧住她的脖子連連親吻,高聲嚷道:‘我們是很幸福!我們將來也會很幸福!——冷靜的阿爾貝特這時完全喪失了自制力,我自己(維特)也失魂落魄了”。此處的綠蒂不像是一位未婚的少女,反而像是予人祝福、普度眾生的圣母,在自我神圣化的同時也對身邊的兩位男性人物進行了宗教式的感召,實現(xiàn)了雙重的“拯救”。此刻維特和阿爾貝特爆發(fā)式的感情,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愛情,而是伴隨著宗教的狂熱了。

      《浮士德》中,格蕾琴殺死了自己的嬰兒,她的母性更在于篤信宗教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對自身和男性(浮士德)的救贖,具有強烈的象征性。上帝自始至終是格蕾琴最高的精神寄托,她不僅將魔鬼送來的首飾乖乖交給教士、用花瓣的神諭來求證愛情,更是第一眼就辨別出梅菲斯特絕對與上帝無關(guān)?!拔以谀愕膽驯Ю锬敲词娣?,那么自由,那么溫暖地傾心相許,可他(梅菲斯特)一來我就憋氣憋得要死?!边@說明上帝給予格蕾琴的安寧甚至超出了浮士德。最后堅定格蕾琴赴死決心的正是梅菲斯特的出現(xiàn)??吹矫贩扑固?,格蕾琴大喊:“快把他攆走!他到這塊圣地來干什么!”——牢獄和死亡成為圣地,因為它們象征著贖罪,象征著靈魂的拯救,她完全“聽?wèi){上帝裁判”。在為愛情失去一切,并失去愛情之后,唯一沒有拋棄格蕾琴的上帝不僅是她最高的精神寄托,更成為她唯一的寄托。在至死不渝的信仰之后,格蕾琴終于實現(xiàn)了自我的救贖,第一部結(jié)尾處的一句“被拯救了”正代表了她的命運。

      象征母性的拯救作用不限于格雷琴對自身的拯救,更在于對浮士德的拯救。當(dāng)浮士德在瓦爾普吉斯之夜中逐漸沉淪時,是格蕾琴的幽靈讓他驚醒、抽離。格蕾琴自始至終都在提醒他遠離魔鬼梅菲斯特,第一部落幕時的兩聲“海因里?!闭菍Ω∈康碌囊?guī)勸和告誡。而最終拯救浮士德靈魂的“永恒的女性”中正有一個“原名格蕾琴”的人,是“往日的情人”。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了《神曲》中最終給予但丁指引與救贖的貝雅特麗齊——男性主人公歷盡磨難,最終是充盈著母性的女性實現(xiàn)了對男性主人公的終極拯救,永恒的母親是畏懼世界的人類最終的向?qū)Ш蜌w宿。可以說,在菲勒斯中心主義下的“母性”期待是女性與宗教緊密相連的一個原因。

      在“母性”的基礎(chǔ)上,獻身于孩子的女性合情合理地進一步獻身于丈夫,“妻性”亦由此萌生。綠蒂和格雷琴在小說中都作為男性主人公戀愛的對象出現(xiàn),從她們的特質(zhì)與在文本中扮演的角色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菲勒斯中心主義色彩。

      二、高度符合男性審美的“妻性”

      菲勒斯中心主義對作為妻子的女性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除了不言而喻的“美貌”特質(zhì),綠蒂和格蕾琴的身上體現(xiàn)出的“妻性”期待還表現(xiàn)在依附性、她們貞潔而蹈矩、她們作為狹隘世界的象征、她們是負罪與忍耐的角色四個方面。前兩方面與女性的特質(zhì)有關(guān),后兩方面展現(xiàn)出女性在文本中扮演的角色。女性或因“單純”,或因客觀條件而對男性產(chǎn)生了依附性,而這樣的依附性是“妻性”各個方面的基礎(chǔ)。正因為女性的依附性,她們不得不迎合男性、維護男性的利益,從而堅守貞潔、循規(guī)蹈矩(也需要美麗動人,滿足男性的期待);她們被視為狹隘世界的象征,被圍困在狹窄的家庭里;她們不得不忍耐,不得不承擔(dān)不應(yīng)承擔(dān)的罪責(zé)。削弱女性的獨立性、塑造依附性是菲勒斯中心主義建構(gòu)富有“妻性”的女性的第一步。

      (一)依附性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維特和綠蒂與《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和格蕾琴,在愛情的精神世界中都并非對等關(guān)系,女性對男性都具有強烈的依附性。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維特對綠蒂的贊美中使用最多的詞就是“單純”,而歌德作為作者不斷地向讀者強化這樣的認知:“她(綠蒂)在丈夫面前總是像水晶一樣清澈透明,從未隱瞞自己的感情,現(xiàn)在怎么能夠向他掩飾?”被反復(fù)渲染的“單純”意味著不隱瞞,無心機,男人容易掌握,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妻性”期待。然而,綠蒂就真的沒有心機,真的聽任男性掌控她的感情嗎?《附記·十一月八日》中寫道:“她(綠蒂)怕我深入這個話題,扯起別的事情來了。我的至友,我完了!她能夠隨心所欲地將我擺布?!彪m然維特這樣的感覺與求愛者不可避免的盲目有關(guān),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綠蒂對于感情并不是毫無處理的技巧。更加令人起疑的是《附記·九月十二日》中的場景:綠蒂在維特面前用嘴唇喂金絲雀面包屑。這激起了維特激烈的反應(yīng)——“我轉(zhuǎn)過臉去。她不應(yīng)該做出這個舉動!不應(yīng)該做出這天真無邪和幸福的形象來激發(fā)我的想象力?!币鸦椤⒚髦S特心意的綠蒂真的是由于“天真無邪”做出這樣的舉動嗎?然而,不論是文本中的男性,即敘述者維特,還是文本外的作者,都在“單純化”綠蒂的行為。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言:“如果他堅持認為她是純潔的、圣潔的,這更多是因為不想承認她有身體?!本G蒂在文本內(nèi)外“妻性”的期待之下被認為具有面對男人的“單純”,個人的欲望和自我心理活動被否定,在感情面前沒有掌控尺度的能力,從而具有強烈的依附性。這樣的“單純”主要出于維特的臆想和作者歌德的強化,而并非人物本身具有的特質(zhì)。事實上,在菲勒斯中心主義中,女性的“單純”,乃至無知、軟弱,也不過是男性想象的產(chǎn)物,而并非女性本身具有的特質(zhì)。

      相比事實上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綠蒂,格蕾琴徹頭徹尾地成了男性的附庸。綠蒂經(jīng)常讀書,能夠?qū)Α俄f克菲爾德牧師傳》頭頭是道,能夠與維特一同欣賞荷馬、奧西恩的詩歌,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但格蕾琴沒有讀過書,沒有知識,劇中她說話用詞簡單,甚至句子不合語法,除了美貌和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外一無所有。面對與自己文化差距巨大、來自社會上層的浮士德,她只能用宗教信仰來進行維護愛情的嘗試。例如,她問浮士德:“你是怎樣看待宗教的?”在與自己差距巨大的情人面前,她極盡卑微:“只要您想念我一時半刻,我就會永世把您記牢?!彼狈σ娮R,甚至很少出門,終日在家務(wù)中操勞,將所有的一切都交付情人之手。這樣的格蕾琴注定擁有悲慘的結(jié)局。格蕾琴對情人強烈的依附性正是符合男性期待的“妻性”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格蕾琴故事的前半段事實上是“灰姑娘”原型的又一次展現(xiàn)。

      (二)貞潔與蹈矩

      在菲勒斯中心主義的“妻性”期待中,忠貞與循規(guī)蹈矩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這正是因為女性具有的依附性——難以實現(xiàn)自己獨立的價值,她們是男性的財產(chǎn),身體不屬于自己。她們貞潔的喪失意味著男性的損失,意味著私有制下財產(chǎn)繼承中財產(chǎn)的流失。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面對維特狂熱的追求,綠蒂一直保持對阿爾貝特的忠貞。她相信丈夫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自己一生幸福的基礎(chǔ),女性應(yīng)該對丈夫始終忠貞。從一定程度上說,維特的愛情悲劇是一開始就已經(jīng)埋下的——愛上綠蒂意味著對現(xiàn)有婚姻秩序的挑戰(zhàn)。維特的死亡也可視為是挑戰(zhàn)婚姻制度而付出的代價。

      《浮士德》中,格蕾琴為失去貞潔付出了極慘痛的代價?!端芬还?jié)詳細講述了懲罰失貞少女的措施,而格蕾琴因為失去貞潔從被反復(fù)夸耀的“少女之花”成為“只能躲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跟乞丐和殘疾人為伍,即使上帝寬恕你,在人間也將遺臭萬年”的“破鞋”。我們很難想象這正是格蕾琴親愛的哥哥臨死之前留給妹妹的惡毒話語。在這里,格蕾琴的哥哥實際上正是文本內(nèi)外對女性提出“貞潔”這一“妻性”要求的代言人,他深深的惡意正是菲勒斯中心主義對失貞女性的深深惡意。通過格蕾琴的慘痛經(jīng)歷,作者歌德和書中的人物一起宣揚了對女性“貞潔”的“妻性”期待——只有婚姻才是女性體驗性和獲得“母親”這一倫理身份的唯一正當(dāng)途徑,格蕾琴也正是因挑戰(zhàn)婚姻秩序而死的犧牲品。

      (三)狹隘世界的象征

      在男性的“妻性”期待之下,女性因依附性不僅被封閉在家庭之中,甚至成為妨礙男性追求遠大抱負的阻礙,成為狹隘世界的象征。

      《少年維特的煩惱》全書是“鄉(xiāng)村生活——出走城市——返回鄉(xiāng)村”的結(jié)構(gòu),維特對綠蒂的愛情正是產(chǎn)生在鄉(xiāng)村。這樣的安排及綠蒂本人“單純”的特點體現(xiàn)出“狂飆突進”時期對自然的向往——將美好愛情的發(fā)生場域設(shè)置在鄉(xiāng)村,美好戀人的形象是淳樸的。然而,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下,回到綠蒂身邊意味著維特脫離實現(xiàn)事業(yè)的道路,選擇消極避世的生活方式。《第二部·三月二十四日》就有這樣的表達:“如今竟眼看他(維特)一下子剎車(指維特辭職的事情),跟著他的馬兒退回馬廄里!”將女性和愛情生活等同于狹隘也表現(xiàn)在文本內(nèi)人物的思想中,綠蒂對維特說:“你要克制自己啊!憑你的心靈,憑你的知識,憑你的才能,難道不會給你提供多種多樣的歡樂!做一個堂堂男子漢!”作為男性,維特若沉迷于對綠蒂的愛戀,則被認為忽視了“多種多樣的歡樂”,不是“堂堂男子漢”。他本該擁有愛情之外無比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與幸福源泉。他沉迷愛情時,愛戀的對象就成為將他羈絆在狹隘世界的被指責(zé)者,甚至他愛戀的、被賦予“妻性”期待的女性本身也必須持有這樣的觀點,正如為這樣的觀點代言的綠蒂。然而,文學(xué)作品中為愛情無限奉獻、因愛而死的女性人物層出不窮,如格蕾琴、林黛玉、蔡姬、安娜·卡列尼娜等,她們卻獲得無盡的贊頌。顯然,女性所擁有的發(fā)展空間局限于愛情,如美狄亞就將擁有完滿的愛情作為自己最高的目標,“將愛情作為人生的主要乃至唯一目標是幾千年尚未解放的婦女被羈絆、被束縛的一個象征”。

      《浮士德》中,這樣的觀念更加明顯。浮士德與格蕾琴的戀情被安排在“小世界”,與之后浮士德開展的“大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格蕾琴本人更是作為淺陋、生活局限的小市民的代表,成為魔鬼為浮士德安排的、誘惑他停止追尋腳步的阻礙。兩人愛情的無果本是充滿進取精神的資產(chǎn)階級與小市民階級觀念差距的反映,但安排女性來代表意欲貶損的階層,本身就流露出性別偏見。

      (四)負罪與忍耐

      不論是《少年維特的煩惱》還是《浮士德》,男女主人公都犯下了巨大的罪孽。i從作者的筆觸中,我們能感受到“女性承擔(dān)罪責(zé)”的“妻性”期待——男性犯下的罪孽被用各種方式推諉到女性身上,卻無人會為女性做出任何開脫?!芭猿袚?dān)罪責(zé)”源于菲勒斯中心主義下強烈的厭女癥(misogyny)。

      《少年維特的煩惱》的第一稿(1774)與第二稿(1787)之間存在諸多區(qū)別,重要兩處就是對綠蒂人物形象的豐富和對綠蒂夫妻之間冷戰(zhàn)的添加。j歌德甚至將這種冷戰(zhàn)、綠蒂的遲疑與挽救維特生命的可能聯(lián)系在一起:“如果他們早已恢復(fù)了愉快的信賴,關(guān)系更加親密,如果愛情和寬容在他們之間互相交流,打開了他們心頭的鎖,或許我們的朋友還能得救?!薄八A(yù)感到一場可怕的災(zāi)難。她真想跪倒在丈夫面前,把昨夜的事情,把她的過失和預(yù)感,向他和盤托出。再一想,看不出這樣做有什么用?!边@樣看來,綠蒂對災(zāi)禍有所預(yù)感,維特失去被救的可能與夫妻冷戰(zhàn)和綠蒂的遲疑大有關(guān)系。書記員也因綠蒂毀滅,青年農(nóng)夫因?qū)ε魅说膼蹜贇⑷?,這背后都隱隱流露出“女禍”思想。

      《浮士德》中“女性承擔(dān)罪責(zé)”的思想更加明顯。格蕾琴的毀滅與浮士德有脫不開的關(guān)系k,然而,格蕾琴卻對浮士德沒有絲毫怨恨,將一切都歸咎于自己,浮士德在她眼中仍然是幾近神圣的戀人。“我殺了我的媽,我淹了我的孩子……——是你!我簡直不敢相信。伸出你的手來!這可不是夢么!你可愛的手!”在她的話語中,所有罪孽的發(fā)出者都是她自己,浮士德仍然是夢中出現(xiàn)的可愛情人。是格蕾琴不愿怪罪浮士德,還是文本內(nèi)外的男性中心主義不愿怪罪浮士德?不僅如此,浮士德本人對自己的罪孽也缺乏認知。他從一開始就不準備與格蕾琴結(jié)婚,卻放縱自己占有她,對她即將遭受的苦難沒有絲毫預(yù)想。在格蕾琴十月懷胎、受盡良心和身邊人譴責(zé)的日子中,他沒有為她分憂過一絲一毫。浮士德在決斗中殺死格蕾琴的哥哥瓦倫廷之后,和梅菲斯特揚長而去,在瓦爾普吉斯之夜享樂。若不是看到格蕾琴的幽靈,他甚至對她的慘痛遭遇一無所知。地牢里,格蕾琴深切的痛楚仍然不能撼動他的極端個人主義——面對格蕾琴錯將他當(dāng)作劊子手后發(fā)出的苦苦哀求,他脫口而出:“我怎么受得了這樣的禍害?”在昔日戀人無限慘痛的遭遇面前,他眼中仍然是自己的痛苦。與其說浮士德對格蕾琴保有的是愛情,不如說是翻涌的情欲。所有伴隨宗教信仰施加的墮落、痛苦都由女性承擔(dān),男性卻全身而退,置身事外。

      菲勒斯中心主義之下,以具體“母性”為基礎(chǔ)的獻身犧牲精神與宗教精神的暗合構(gòu)成了女性為教會和全人類獻身犧牲的基礎(chǔ),這讓女性與宗教獲得緊密的聯(lián)系。對女性的“妻性”期待也加強了女性與宗教的聯(lián)系?!捌扌浴逼诖?,女性具有強烈的依附性。她們恪守貞潔的準則,象征著狹隘的世界,淪為男性的替罪羊。她們不得不面對狹小的生活空間、空虛的精神世界、匱乏的生活樂趣、命運前巨大的無力感和遠遠多于男性的痛苦。宗教的浸淫不僅是她們尋找精神慰藉、解釋不公的方法,還是她們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有限途徑之一。通過宗教信仰,她們能在信仰和道德上取得一定優(yōu)勢,換取一定的尊重和社會地位。這也是她們在知識、財富、仕途等多種自我實現(xiàn)道路受阻之后所能尋求的最后的、能為她們帶來一定超越性的途徑。

      三、“永恒女性”的文學(xué)傳統(tǒng)

      具有“母性”和“妻性”的女性形象植根于“永恒女性”的文學(xué)傳統(tǒng),“永恒女性”本身也是來源于菲勒斯中心主義的男性塑造。這一名詞出自歌德《浮士德》全劇結(jié)尾處神秘的合唱:“永恒的女性,引我們飛升?!痹S晨晴在《“永恒女性”形象的審美研究》中對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中的“永恒女性”形象進行了詳細的梳理,指出此類形象源自宗教,最早可以追溯到圣母馬利亞,在貝雅特麗齊、苔絲狄蒙娜等女性人物形象身上亦可循蹤跡。在《浮士德》正式提出這一名詞之后,“這一形象則是在俄羅斯文學(xué)的白銀時代中閃現(xiàn)了最為燦爛的光輝”l。永恒女性是能救贖自身與他人的救贖原型,她們往往美麗,卻引起墮落,因此在苦難之中獲得救贖。筆者認為,綠蒂和格雷琴都是在菲勒斯中心主義的影響下,呼應(yīng)“永恒女性”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女性人物形象。正如吸引維特,也帶給他精神引導(dǎo)的綠蒂,和犯下罪孽而最終獲得拯救的格雷琴,母性與愛情是“永恒女性”生命的兩個主題,這正代表她們在菲勒斯中心主義規(guī)訓(xùn)下的“母性”與“妻性”。桑德拉·吉爾伯特與蘇珊·古芭在《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xué)想象》中指出:永恒女性的真正本質(zhì)是“靜思的純潔理想”,在這樣的理想中,“女性被定義為完全被動的、徹底失去創(chuàng)造力(就是‘無足輕重的人)的生物”m?!霸诨浇虃鹘y(tǒng)中,女性的精神被高度抽象化為一種以圣母瑪利亞為代表的悲憫與溫柔的女性氣質(zhì),而她原始本質(zhì)中的肉體則被不斷地淡化,直至成為善的化身、成為男性通過她實現(xiàn)自我超越和得到拯救的一個理念?!眓誠然,“永恒女性”象征著愛、仁慈與優(yōu)雅,是精神向上、力臻完美的理想,但在菲勒斯中心主義支配的想象之下,女性被完全抽象化、概念化,喪失自身的個性、欲望,并不真實的、富有超越性的能力將她們物化為工具一樣的存在。在菲勒斯中心主義構(gòu)造出的文本世界中,真實的女性失去了表達自我的機會,不論是享有美譽的“永恒女性”,還是被丑化的“妖婦”形象都是對女性的扭曲,都是對一切真實平凡而富有生命力的女性的排斥。在菲勒斯中心主義支配之下富有“母性”與“妻性”的綠蒂與格雷琴受到該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影響,也豐富了“永恒女性”的文學(xué)人物群像。

      綜上所述,本文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利用菲勒斯中心主義理論,從“母性”和“妻性”兩個角度分析了歌德筆下《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綠蒂和《浮士德》中的格蕾琴。菲勒斯中心主義期待賦予她們的“母性”和“妻性”使得女性與宗教產(chǎn)生了緊密聯(lián)系,她們的形象回應(yīng)了男性中心主義下具有強烈宗教色彩和救贖意味的“永恒女性”的文學(xué)傳統(tǒng)。

      a 和建偉、陸曉光:《馬克思何以推重“柔弱”的女英雄——燕妮與甘淚卿的比較》,《社會科學(xué)論壇》2016年第7期。

      b 〔法〕拉康:《拉康選集》,褚孝泉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595頁。

      c 王先霈、王又平:《文學(xué)理論批評術(shù)語匯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56頁。

      d 〔德〕艾克曼輯錄:《歌德談話錄》,洪天富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年版,第325頁。

      e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鐵柱譯,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7頁。(本文有關(guān)該書另一處引文亦出自此版本,第172頁,不再另注)

      f 〔德〕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侯浚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57頁。(本文有關(guān)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g 〔德〕歌德:《浮士德》,綠原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頁。(本文有關(guān)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hl 許晨晴:《“永恒女性”形象的審美研究》,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8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

      i 這些罪孽有:維特開槍自殺,格蕾琴無意中殺死母親、出于恐懼和恥辱殺死自己的孩子,浮士德在決斗中殺死格蕾琴的哥哥。

      j 黃藝:《歌德〈維特〉第一、第二稿異文探究》,《中國比較文學(xué)》2019年第3期?!渡倌昃S特的煩惱》首先于1774年秋由萊比錫出版商魏甘德匿名發(fā)行,后又發(fā)行了1779年欣貝格版。1782年,歌德開始對盜版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進行修改,于1787年由萊比錫戈申出版社出版“手稿H”。

      k 格蕾琴的失貞源于浮士德的誘惑,她無意中殺死母親也是用浮士德提供的藥物。她的哥哥在與浮士德的決斗中死去,而被她殺死的嬰兒也是她和浮士德的孩子。浮士德是格雷琴毀滅最重要的、難辭其咎的推手。

      m 桑德拉·吉爾伯特、蘇珊·古芭:《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xué)想象》,楊莉馨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頁。

      n 王瑋:《“永恒女性”的拯救——談〈浮士德〉中的葛麗卿形象》,《海外英語》2012年第11期。

      參考文獻:

      [1] 和建偉,陸曉光.馬克思何以推重“柔弱”的女英雄——燕妮與甘淚卿的比較[J].社會科學(xué)論壇,2016(7):163-173.

      [2] 拉康.拉康選集[M].褚孝泉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

      [3] 王先霈,王又平.文學(xué)理論批評術(shù)語匯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艾克曼輯錄.歌德談話錄[M].洪天富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

      [5]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6]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M].侯浚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8).

      [7] 歌德.浮士德[M].綠原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4.

      [8] 劉慧英.走出男權(quán)傳統(tǒng)的藩籬[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

      [9] 黃藝.歌德《維特》第一、二稿異文探究[J].中國比較文學(xué),2019(3):16-25.

      [10] 許晨晴. “永恒女性”形象的審美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8.

      [11] 桑德拉·吉爾伯特,蘇珊·古芭.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xué)想象[M].楊莉馨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2] 王瑋.“永恒女性”的拯救——談《浮士德》中的葛麗卿形象[J].海外英語,2012(11):196-197.

      作 者: 彭程悅,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8級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xué)。

      編 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母性
      嚴歌苓小說中“母性·雌性”觀的建構(gòu)及特征
      母性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風(fēng)險
      蕭紅作品中母性形象的解讀與思考
      名作欣賞(2020年23期)2020-07-14 14:21:40
      孩子與母親
      長江文藝(2020年4期)2020-06-09 12:20:28
      孩子與母親
      長江文藝(2020年3期)2020-05-08 08:38:44
      畢飛宇小說對“母性”的探究
      儒家家庭主義的母性角色——以醫(yī)療實踐為視角
      新寫實筆觸下的“母性”主題書寫
      霸權(quán)文化侵蝕下母性的扭曲
      母性
      書香兩岸(2014年4期)2014-05-30 00:01:26
      康马县| 贡嘎县| 外汇| 牡丹江市| 苗栗市| 定南县| 阜康市| 西宁市| 芮城县| 永宁县| 博兴县| 通海县| 堆龙德庆县| 辽阳市| 吉木萨尔县| 陇川县| 商南县| 都安| 松滋市| 深水埗区| 伊金霍洛旗| 读书| 资阳市| 普定县| 忻城县| 佛教| 大方县| 屯留县| 枝江市| 宜都市| 时尚| 涿州市| 济阳县| 防城港市| 瑞金市| 左贡县| 井冈山市| 纳雍县| 开鲁县| 崇信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