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1月,美國導演彼得·法拉利自編自導的影片《綠皮書》斬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三項大獎。影片成功離不開導演的精巧構思、演員的精湛演技和高超的敘事技巧,也同樣與電影中精美畫面構圖的運用以及構圖中所蘊含著的隱喻性密切相關。許多導演在表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問題時都喜歡通過隱喻去表達影片的深層內(nèi)涵。本文以《綠皮書》為例,從構圖美學切入,分析構圖對于影片視覺呈現(xiàn)、內(nèi)涵表達、突出主旨幾大功能的建構。
【關鍵詞】電影構圖;隱喻性;構圖法則;《綠皮書》
中圖分類號:J9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8.077
構圖是指形象或符號在空間中的排列狀況。觀眾在觀影時首先就是通過視覺去感受電影的畫面。巧妙地構圖能極大豐富電影的視覺效果并增添藝術性。電影構圖中常含有隱喻性,隱喻性有利于幫助觀眾與導演之間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的進行藝術性鑒賞。
電影《綠皮書》與同樣表現(xiàn)種族歧視話題的帶有悲劇色彩的《撞車》不同。以輕松、幽默的基調(diào),借一場“南方巡演”以及兩位主人公“黑與白”的身份,從白人司機托尼的敘事角度出發(fā)生動詮釋了與鋼琴家唐兩人的蛻變之路。意大利裔美國人托尼被黑人鋼琴家唐雇用為司機兼保鏢,兩人開始了一段為期兩個月的南下巡回鋼琴演出。一路上兩人階級地位的差異和截然不同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很多的矛盾,但最終建立的了深厚的友誼。影片雖聚焦于友情故事,但表現(xiàn)出整個時代,即美國20世紀60年代種族不平等的真實一面。傳遞了對美國“種族歧視”這種荒誕現(xiàn)實的生動諷刺。其中許多人物情感的轉(zhuǎn)折與深層內(nèi)涵導演都使用構圖的隱喻性向觀眾暗示。
1. 隱喻性的概念
1.1 隱喻性的含義
隱喻原本是文學上的概念,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詩學》和《修辭學》中認為,隱喻指的是用一個事物來指稱另一事物。但電影被稱為“造夢的藝術”,其創(chuàng)造的空間不只影片中的獨立空間,還包括觀眾通過觀看影片所理解和想象到的“畫外空間”。不同于文學上的概念,電影中的隱喻是通過視聽語言將導演所要表達的情感、道德觀、價值感等融入鏡頭調(diào)度、構圖、光影、色彩這些視聽語言之中。因此電影中的隱喻性是通過影視的藝術語言構建而成的。其中畫面構圖就是通過一種含蓄的方式向觀眾暗示的重要媒介。畫面構圖會幫助觀眾首先從視覺感官上感受,進而引發(fā)對于深層次的思考。
1.2 隱喻性的重要性
電影本身會表現(xiàn)出獨立的世界,但以《綠皮書》為例的真實敘事性電影往往都有所隱含的真實的世界。而影片中獨立的世界與現(xiàn)實的世界則通過隱喻表達相勾連,連起到橋梁的作用。隱喻在影片中起到烘托主旨、表達深層含義的重要性。如果一部影片缺少隱喻性的構建,則會使影片中的獨立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相脫節(jié)。這樣的影片就使讀者無法進行多種意義的解讀,失去應有的藝術價值。
2. 電影構圖的內(nèi)涵與形式
2.1 電影構圖的內(nèi)涵
電影中的構圖由主體、陪體和環(huán)境三部分構成,在二維的畫面內(nèi)體現(xiàn)出三維的空間狀態(tài)。因為電影引入了時間和空間因素,所以電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靜止,其構圖在運動的畫面中呈現(xiàn),隨著各部分位置的推移變化,形成 “動態(tài)構圖”。這是電影構圖區(qū)別于繪畫、平面構圖的關鍵之處。電影創(chuàng)作者基于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追求運用藝術手法通過光線、色彩等在畫面中進行布局和創(chuàng)造,使得電影呈現(xiàn)出既獨立又真實的形象,從而表現(xiàn)個人的藝術追求。精巧的構圖可以強化影片的視覺沖擊力、提升電影的美感、深入完整地塑造出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和外部形象。
2.2 電影構圖的形式
電影依靠畫面陳述故事,構圖則是其畫面語言中最核心的部分。電影中的構圖由主體、陪體和環(huán)境三部分通過導演以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搭配、組合排列,形成獨特的構圖方式。由于拍攝過程中每一個鏡頭的運用都有其內(nèi)涵,所以導演依照不同的狀況,合理將諸多元素布置在不同的畫面位置,形成豐富的構圖形式。
3. 構圖的形式
3.1 對稱式構圖
對稱式構圖的特點是和諧、工整。對稱的構圖下布景、人物和光線等一些畫面元素都會表現(xiàn)出相同或相似的特點。對稱均衡的構圖法則在實際運用上功能性強。在電影或者平面設計中如表現(xiàn)相同元素的不同點時。以對稱的手法表現(xiàn),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通過對稱式構圖表現(xiàn)影片所隱喻的深層含義易被觀眾所發(fā)現(xiàn)和理解。
在電影《綠皮書》中,導演多使用對稱構圖暗示人物之間的關系。同樣的手法在二人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旅途,對彼此有了一定的理解與尊重后。在清晨唐指導托尼給妻子寫信的畫面構圖中,以畫面中心的桌子為分割線,二人分別坐在桌子的兩側。相比較前者,托尼和唐不僅距離更近了,高度也在相同的水平線上,以此來暗示二人友情的初步建立。在影片后半部分,托尼和唐在從警察局出來后的雨夜下車爭吵。畫面以中心的汽車為中軸線,二人站在汽車的兩側,同樣運用了對稱的手法,但爆發(fā)了該影片中最為強烈的戲劇沖突。出現(xiàn)了“所以如果我既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還不夠男人,你告訴我我到底是誰?”這句涵蓋整部影片內(nèi)涵的臺詞。反映了美國60年代部分上層階級黑人“自我認同”缺失的內(nèi)心困境。除此之外,該影片的其他部分中也同樣運用到對稱式構圖為觀眾帶來視覺的享受。
3.2 框式構圖
電影中的框式構圖多利用鏡子、窗框、車窗、門框、走廊等作為框架元素,然后將被攝對象安排在這些框中??蛑锌驑媹D不僅存在在影視中,在平面與攝影的構圖中也大量存在??蛑锌驑媹D會提升視覺的層次效果,不僅邊框附近的物體與框架產(chǎn)生視覺聯(lián)系,同樣框中的物體也同樣起到聯(lián)系、強調(diào)、隱喻等作用。這種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例如可以將框架用作開敞與封閉的對比設置,框架也常用作兩種不同世界或者情緒狀態(tài)的“框”??蚴綐媹D的運用為整部作品增添層次感,注入更深層面的內(nèi)涵。
框式構圖由于在電影中非常適合表現(xiàn)人物的隔閡或?qū)α?。所以在《綠皮書》也被導演大量運用,不僅是為了增強視覺表現(xiàn)力,更是為了通過該構圖方式去起到隱喻的作用。在唐第一次鋼琴演奏時,托尼和一名黑人司機在窗戶外觀看唐的演奏。以窗框作為構圖中的“框”。表現(xiàn)出了托尼對于自身階級的自卑,雖然是“白人”,但自知無法融入所謂的上流社會,只得在窗外等候。又如唐在一次演奏的間隙,因為上衛(wèi)生間的緣故,與屋主人產(chǎn)生爭執(zhí),唐雖然作為宴會的主角,但主人堅持不讓唐使用屋中的“白人”衛(wèi)生間。二人在爭執(zhí)時,導演將屋主人放在以宴會為背景的門框中,唐與屋主人面對面,但畫面位置在門框外。隱喻了只有白人才是當時美國社會真正的“主人”。而就算是幾次受邀到白宮進行鋼琴演奏的精英階層唐,也同樣注定無法融入美國白人的社會。
3.3 中心式構圖
中心式構圖是將被攝主體放置在畫面中心的構圖方式。這種構圖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明確、清晰的突出主體。從視覺心理上看,將物體放置在畫面中央的位置通常能夠使其成為視覺中心,達到強調(diào)的作用。不光是影視作品,在平面或攝影中如要表達強調(diào)單一人物或物體時,將其放置在畫面中心是一個絕佳的方式。
《綠皮書》中在最后托尼和唐結束了漫長了南方巡游后,托尼回到家和家人一起過圣誕節(jié)。唐也回到了自己的豪宅中,在和管家告別后,唐獨自坐在房間中,畫面構圖將唐置于中心位置。雖然周圍的家具擺設十分豪華,但這樣的構圖方式會使觀眾首先注意到畫面中心因為沒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而無聊疲憊坐在“城堡”中央的唐。突出了主體人物,唐雖然身在豪宅當中卻無比的孤獨與凄涼。但是唐沒有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了。暗示了他離開了囚禁他心靈“王座”,真正實現(xiàn)了心理認同,放下了自己對于黑人身份的芥蒂。為后面去到托尼家中過圣誕節(jié)埋下伏筆。
3.4 象征性構圖
電影作品為了闡述所要表現(xiàn)的社會觀念、思想及倫理觀等。畫面構圖的象征性往往進行強化處理,但處理手法過于生硬會嚴重影響觀影體驗。但要注意的是,隱喻與象征含義并不相同,在影視作品中,象征是指相對穩(wěn)定并且持久的隱喻,而隱喻則相對更為加自由。象征性構圖的運用是表現(xiàn)電影隱喻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加電影作品的層次、內(nèi)涵以及多種意義上的解讀。所以象征性構圖非常有利于隱喻性的建構。
《綠皮書》中的一處畫面,唐坐在酒店高處的陽臺上獨自喝著威士忌消磨時間。酒店的下面樂隊的搭檔在飲酒玩樂。高處的陽臺象征著唐處于“上層階級”,但由于“種族原因”,無法和比自己階級地位低的白人毫無隔閡的相處。這種處理,雖并沒有通過臺詞或表演對觀眾直接傾訴。但是這種象征性的構圖處理卻明確的向觀眾做出了隱喻。表達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白”對立,同時這種溫和的手法沒有破壞影片輕松的基調(diào)。
在旅途中由于汽車拋錨,車停在了一片種植園前,唐下車靜靜的看著在種植園中辛勤勞作的黑人們,而這些黑人們逐漸停止勞作,看向唐。畫面像一幅畫作一樣靜止,這種構圖手法雖沒刻意描寫出黑人們的悲涼,但卻象征出該時期大多數(shù)黑人的地位和境遇。同樣暗示唐對自己同胞的同情,和對“自我認同”的懷疑。
3.5 構圖中的重要元素
構圖的形式法則固然重要,但其中的色彩和光線的合理運用,可以更好的表現(xiàn)隱喻性。以色彩為例,電影中布景、人物服裝、道具等的色彩組合都是在考慮到整部電影的基調(diào)或人物情緒的基礎上運用的,如此不僅能夠統(tǒng)一色彩,增添藝術效果,還可以達到強調(diào)主題、營造氛圍、表現(xiàn)特定含義等多種功能。
當唐和托尼來到南部《綠皮書》上所登記的一家專供黑人居住的旅店時,托尼和唐在畫幅的兩側,托尼在左側,色彩以橙色燈光的暖色調(diào)印襯。唐在右側,以汽車和道具的冷綠色調(diào)形成對比。再以背后的指示牌上所寫的FOR COLORED ONLY(僅限有色人士居?。┮r托出主題。畫面構圖雖同樣采用對稱式,但這其中的隱喻是通過色彩所傳達的,以冷暖來暗示出“黑白”之間的區(qū)別,即黑人在社會的邊緣化。同樣綠色突出了《綠皮書》中的“綠”,電影同樣也將綠色作為影片的主色調(diào),這種色彩的處理,貫穿了整部影片的始終。
4. 結語
構圖是影視作品藝術審美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電影藝術的發(fā)展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注重構圖在整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性。從而也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和獨具匠心的構圖形式?!毒G皮書》在敘事結構、構圖、色彩等方面運用都達到了高超的水準。影片結構層次豐富,導演通過喜劇的形式,詼諧的手法去探討“種族歧視”這一嚴肅的話題的同時,對于影片中很多“種族”情節(jié)的處理導演多通過不同的畫面構圖來向觀眾暗示。這種做法不僅使電影保持原有的基調(diào),同時有利于電影中的隱喻性更加自然的建構,更加反應導演出對當時美國社會“黑與白”分化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廖紫塬.視聽語言對電影隱喻性的建構——以奉俊昊執(zhí)導影片《寄生蟲》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6):117-118.
[2]高紅梅.喜劇電影《綠皮書》黑色幽默風格解碼[J].電影評介,2020(14):76-78.
[3]高峰.淺談電影的構圖藝術與審美[J].西部皮革,2017,39(22):126.
[4]劉穎.拉康鏡像理論下觀眾視角的解讀——以電影《綠皮書》為例[J].戲劇之家,2021(10):163-164.
[5]宋國琳.電影構圖造型的重要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8(16):97.
[6]王吉妮婭.隱喻修辭在電影《羅馬》中的詩意呈現(xiàn)[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01):126-128.
作者簡介:李翔旻(1998—),男,漢族,山東東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