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內容摘要】家國情懷是道德素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基礎教育對于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要求愈發(fā)提高,教師必須對其加以重視,讓學生借助課堂知識的學習得到鍛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诖?,本文從挖掘教材知識、塑造典型道德榜樣、組織開展家國情懷活動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培養(yǎng)初中生家國情懷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家國情懷? 道德與法治? 方法探究
以往的教學都是對主科特別重視,所以就會輕視副科,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會有所忽略。所以現(xiàn)在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甚至是學校都得對這門課程重視起來,從而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由于現(xiàn)在的很多人都缺乏最基本的家國情懷,因此就會發(fā)生“臺獨”“港獨”這類的事情。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再發(fā)生,教師就必須更加重視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從而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
一、挖掘教材知識,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教學時,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作為重點,因此,為了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挖掘教材當中的知識內容從而展開更好的教學①。
例如,教師對“集體生活成就我”這一部分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把重點落在“集體生活”這四個字,從而對學生展開教育。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主題是關于集體生活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之后教師派部分學生作為代表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小游戲明白集體的力量,然后教師就可以把集體上升到國家,學生也就意識到作為集體中的一部分要奉獻自身的力量,從而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因此學生就會下意識地對國家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進而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因而教師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教學時,要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把家國情懷滲透到對學生的教育當中,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二、塑造典型道德榜樣,激發(fā)學生學習家國情懷
進入初中階段,意味著學生青春期的開始,學生會在生活上、學習上發(fā)生變化,外界因素很容易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這一階段正是學生向外界學習的時候,學生會把別人作為自己的榜樣,然后照著他的行為做事情,因此,榜樣的塑造對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②。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榜樣的塑造,使學生把榜樣身上所帶有的家國情懷等優(yōu)秀品質進行更好的學習,從而就會有正確的方向引導學生不斷前行,因此塑造典型的道德榜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例如,教師在對“心系公共利益”這一部分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展示這樣一位英雄——雷鋒,之后通過對雷鋒事跡的種種講述,包括雷鋒是如何犧牲的,雷鋒為何被評為模范班長,從而加深學生對雷鋒的印象,讓學生對雷鋒身上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進行更好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明白家國情懷是滲透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當中的,因此,學生就能夠對雷鋒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行更好的學習。教師也可以把班里優(yōu)秀的同學作為“標兵”,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向這些人學習。因此對榜樣的塑造是極為重要的,在榜樣的身上所帶有的家國情懷,學生可以深深地進行體會,學生會學習榜樣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好地學習家國情懷。
三、組織開展家國情懷活動,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進行教學時,不但要對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行培養(yǎng),還應該落實到實際生活當中,要做到思想與生活實際相統(tǒng)一。教師可以適當地舉辦一些活動,使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更加深入,從而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可以舉辦“關愛他人”的活動,若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敬老院做公益活動。學生應該學會與老人溝通、為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從中獲得快樂,從而學生就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家國情懷,并且在實際生活當中得到體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適當地幫爸爸媽媽干一些家務,可以掃掃地、拖拖地等,讓學生在孝順父母的過程中體會到家國情懷。通過舉辦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家國情懷有更深入的理解,還能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使家國情懷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四、以中國故事作為優(yōu)質課外資源,豐富家國情懷內容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為同學們滲透家國情懷,教育也要探求創(chuàng)新的模式,如果只是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不僅無法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反而還會對學生造成其他負面的影響。中國的媒體比較發(fā)達,我們可以運用媒體的資源來給同學們進行中國故事的敘述,這種故事的講述會讓家國情懷的教育變得潤物細無聲,更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同學們的心靈受到凈化。選擇中國故事需要教師盡可能地篩選出時代性強、典型性強的故事。中國是追夢的中國、奮進的中國,我們要想讓同學們更好地培養(yǎng)對祖國的家國情懷,首先應該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我們國家的發(fā)展。例如超級計算機、中國天眼等科技的故事會讓初中生有更強的興趣,也能讓同學們對我國的科技發(fā)展國情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其次,中國的大江大河也是給同學們進行中國故事講解的重要素材,這是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到我們國家最真實的景觀、最真實的模樣。我們還可以給同學們講解西部地區(qū)精準扶貧的故事,讓同學們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強大的自信;可以給同學們講解時代楷模的故事,讓同學們感受到舍小家、顧大家的民族擔當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教育內涵。只有讓同學們通過這些故事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才能讓同學們發(fā)自內心地對我們祖國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最深切的熱愛,更有助于同學們家國情懷的養(yǎng)成。除了這些與中國發(fā)展息息相關的故事之外,富有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氣息的中國故事也可以作為課堂的教學素材來講給學生們聽。這樣的故事是真正與同學們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課堂也會變得更加鮮活,讓同學們能夠了解到社會最真實的樣貌,也讓同學們從內心深處激發(fā)自己奉獻社會的責任意識。這樣的家國情懷教育是立足人心的,更與同學們日常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這樣的教育會有更大的意義。
五、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通過學業(yè)課程模式改革強化家國情懷教育
學業(yè)課程模式的改革也是為家國情懷培養(yǎng)奠定基礎的重要過程。每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都需要良好的評價,能夠讓同學們更加明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然而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當中教師的教學,只是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并沒有讓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情感價值觀有任何的提升。所以要想更好地滲透家國情懷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評價模式,要讓同學們的課堂參與有更加豐富多樣的選擇,也能讓同學們的價值取向有真正意義上的轉變。為了創(chuàng)新課堂評價的形式,我會選擇給同學們播放新聞的方法,會在課前固定的時間或者是課后讓同學們收聽新聞播報,并且讓同學們輪流進行新聞播報。我會提前把這個任務布置下去,同學們可以通過網絡或者是其他的媒體形式來進行新聞的收集,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對收集到的新聞素材進行課件或者視頻的剪輯,然后讓同學們跟其他同學進行分享,有類似收集新聞的同學還可以補充自己的見解。這樣的新聞播放活動,可以讓同學們對我國的國情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能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日益發(fā)展的變化。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在新聞播報的環(huán)節(jié)有更加踴躍的積極性,我也會把新聞播報的任務融入多元的作業(yè)考核體系當中,從而達到對同學們的約束作用。
除了新聞播報的環(huán)節(jié)之外,我還會指導同學們完成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yè),比如讓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收集鄉(xiāng)土素材,然后運用收集到的素材進行黑板報和手抄報的制作,或者是讓同學們撰寫一些來自家鄉(xiāng)的報告等等。這些具有生活氣息的實踐作業(yè),也能夠讓評價的環(huán)節(jié)變得更加多元化,也更有助于同學們個人積極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揮,對家國情懷教育的發(fā)展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達到一種立德樹人的目的。雖然同學們剛剛進入初中階段,但是我們也可以運用高級學業(yè)考評的方法,讓同學們撰寫小論文,因為同學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當中已經接觸到了作文,然而,論文只是與作文有不同的形式,這個論文的內容可以讓同學們把自己收集到的新聞播報的相關內容或者是自己了解到的社會熱點話題融入其中,也可以讓同學們以不同的話題來進行撰寫,從而在班級里形成特色的作文并分享給每一位學生。時政論文的成績也會融入到期末考評當中。
六、帶領同學們走出課堂,開展研學活動豐富家國情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yōu)榱俗屚瑢W們的家國情懷能夠更好地滲透和發(fā)揚出來,就必須要讓同學們通過各種各樣的研學活動來達到家國情懷的養(yǎng)成。我會帶領同學們走出課堂的限制,讓同學們去參觀更多能夠培養(yǎng)家國情懷的教育基地,做好研學的攻略,讓同學們了解我國企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改革開放的重要進程,讓同學們去了解其他的相關知識,去更加深入的感受祖國日益宏偉的發(fā)展變化。這樣的發(fā)展也是一種鄉(xiāng)土觀念的形成,更能夠有效地植入愛國的基因。其次,學校為了保證同學們的安全,也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校本課程,可以選擇一些相對應的選修課和拓展課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怎樣才能讓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真正地成為家國情懷教育的根本素材,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祖國,了解我們的家鄉(xiāng),讓同學們真正地把自己內心對祖國強大的熱愛轉變?yōu)樽约赫鎸嵉男袆印?/p>
教師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教學時,為使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從而展開更好的教學;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榜樣的塑造,使學生學習榜樣身上所特有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對家國情懷充滿學習熱情;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家國情懷,把思想付諸實踐當中,從而使家國情懷得到更充分的培養(yǎng)。
【注釋】
① 劉桂龍.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初探[J]. 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01):137-138.
② 項燕敏. 新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育的思考[J]. 當代家庭教育,2020(03):89-90.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