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艷
【設計理念】
議論文是用來闡明作者見解的,“講理”是重中之重。優(yōu)秀的議論文不僅講究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更追求就事論理,以理服人。本節(jié)寫作指導課的訓練點為“學會做點分析”,設計初衷是:學生能圍繞“在理”的觀點,把經過選擇的論據(jù)組織起來,進行“入理”的分析,將觀點和論據(jù)緊密聯(lián)結,用合理的論證推導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課堂實錄】
一、七嘴八舌找問題
師:同學們,班級將舉行一次辯論會,辯題為:“常言道‘知足常樂,你贊同嗎?”請大家各自選好立場,寫一則100字左右的片段,為后面的辯論活動做準備。
(學生自主完成寫作。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選出典型片段。)
師: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思考,確定了立場。請看這兩名同學的論證過程,大家來點評一下,看看作者是否說服了你。
屏顯:
【片段1】不知足是人類不斷探索、進取的動力。人類不甘于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于是發(fā)明了輪船、飛機、火箭。任正非、董明珠等商界大佬主動放棄安逸的生活,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事實證明,安于現(xiàn)狀者只會碌碌無為,勇于進取者將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明天。
【片段2】懂得知足的人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蘇軾因“烏臺詩案”差點丟了性命,被貶黃州的他沒有失落,而是活得自在瀟灑,并寫出了《赤壁賦》等諸多傳世名作。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币虼耍灰胫銢]有什么,要多想想你擁有什么。
生:片段1雖有明確的觀點,但有點空,不太能說服我。最后一句是從正反兩方面總結的,但文中只有正面的事實論據(jù),也沒有講清楚“知足”的危害,事例與結論不完全對應。
生:我有類似的感覺。片段1觀點很鮮明,事例也很典型,就是缺少對事例的具體分析。片段2中引用了一句俗語,但感覺跟“不知足”的聯(lián)系不太緊密。
生:我認為片段2的論證也不合理。雖然有蘇軾的事例和一句俗語作為論據(jù),但沒寫清楚與“知足常樂”之間的關聯(lián),后面的論述也有點牽強。
師:幾位小老師火眼金睛,都點中了要害。上述兩個片段很典型,是大家寫議論文時經常會犯的毛病。很多同學僅有材料的羅列,沒有找準材料和觀點之間的契合點,沒有架起兩者間的橋梁,這樣,你的論述就是強加給別人的。怎樣才能找準材料和觀點之間的契合點,做到以理服人呢?請大家看看教材里的范例。
二、回歸課本尋方法
屏顯: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A】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誨,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yī),唯有無業(yè)游民,雖大圣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常用兩句格言教訓弟子,說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他每日除上堂說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務,把他本日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地不肯吃飯。
【B】我征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yè),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C】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睕]有職業(yè)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我們對于這種人,是要徹底討伐,萬不能容赦的。
——選自《敬業(yè)與樂業(yè)》
(學生齊讀。教師提示學生注意畫線部分。)
師:這里作者征引了兩則材料,其中,在孔子的名言后為何要闡釋呢?
生:孔子的名言比較深奧,也沒明說人要“有業(yè)”。作者在A處圍繞論點進行了闡釋分析,指出了問題實質,指向了自己的觀點。
師:說得極好。我們需要對論據(jù)進行具體分析,讓論據(jù)和論點緊密聯(lián)結起來。作者重點分析了所引名言的字面意思與深層內涵,從反面證明論點——“人要有業(yè)”。百丈禪師的例子,作者為何不闡釋意義呢?
生:那個例子比較容易理解,作者在概述時就是緊扣觀點的。在接下來的B處,作者對儒門和佛門這兩個例子進行了總結歸納,提出“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yè),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的觀點。
師:說得很好。作者將來自不同領域的兩則材料進行歸納提煉,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觀點。梁啟超在論證中還用了什么方法?
生:C處論述無業(yè)是可恥的,從反面證明有業(yè)之必要。
師:對。那么,作者從正和反兩個方面來闡述道理,有什么好處?
生:把“無業(yè)”的后果講明了,自然就說明了“有業(yè)”的價值。兩者對比,差別明顯,給人的印象也深刻。
師:很好。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從正面闡述轉入反面論述的呢?
生:他用了“倘若”一詞。
師:“倘若”假設了相反的情況,推演其可能產生的后果,從而起到勸誡效果,證明觀點。用這種方法論證觀點,更容易讓人信服。請大家再次默讀選文,感受作者嚴密的邏輯和清晰的說理。
(學生再次默讀。)
師:我們對論據(jù)進行分析,通??梢詮娜齻€方向切入。第一,由表及里地分析材料的實質和原因,可以稱之為“追本溯源法”,如選文第一段中A處畫線句。第二,由近及遠地分析材料的意義和影響,可以稱之為“歸納引申法”,如選文第三段的開頭部分。第三,從正反兩方面對照分析事件的后果與價值,我們稱其為“對比假設法”,如選文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同學們在學習寫議論文之初,可以借助這三種常見的方法說理論述。
(教師板書三種分析說理的方法。)
三、體會實踐用方法
師:剛才,我們通過對《敬業(yè)與樂業(yè)》中相關片段的回顧,學習了分析論據(jù)的三種方法。下面,請大家結合剛剛學到的方法,嘗試修改自己前面所寫的片段。如果你沒有寫出來,也可以修改我們剛剛展示過的兩則片段中的一則。
(學生修改。教師巡視。)
師:我們請幾名同學來分享一下修改后的文章,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分析說理的。
生:我修改的是片段2?!岸弥愕娜瞬攀翘煜伦罡挥械娜恕LK軾因‘烏臺詩案差點丟了性命,然而被貶黃州的他沒有失落,而是活得自在瀟灑,交到了佛印、張懷民等一批好友,并寫出了《赤壁賦》等諸多傳世名作。蘇軾的知足,就是沒有多想自己少了什么,卻始終想著自己擁有什么,于是,明月清風、詩、朋友和遠方也成了他的財富。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間本就不圓滿,如果總有‘蛇吞象的貪心,自然就擺脫不了痛苦與糾結。”我在這里運用追本溯源法,列舉完蘇軾的事例后,進行了分析,指出蘇軾知足的具體表現(xiàn)及結果;結尾借用俗語,從反面論述不知足的后果,呼應開頭的觀點。
師:你很有心,不僅對事例本質進行了闡述,還加入了一些內容以突顯論點中的關鍵詞“富有”,比如“交到了佛印、張懷民等一批好友”“于是,明月清風、詩、朋友和遠方也成了他的財富”,非常好!
生:我修改的是片段1?!安恢闶侨祟惒粩嗵剿?、進取的動力。如果人人都安于現(xiàn)狀,人類就不會進步,估計至今還停留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因為不甘于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人類發(fā)明了輪船、飛機、火箭。任正非、董明珠等商界大佬主動放棄安逸的生活,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梢赃@樣說,正是這些‘不知足者千方百計超越自我,改變現(xiàn)狀,才推動了歷史的不斷進步。事實證明,安于現(xiàn)狀者只會碌碌無為,勇于進取者將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明天?!蔽疫\用了對比假設法和歸納引申法,先假設人人安于現(xiàn)狀的不良后果,再把安于現(xiàn)狀和勇于進取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行比照,最后由列舉的事例歸納出“安于現(xiàn)狀者只會碌碌無為,勇于進取者將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明天”的論點。
生:我修改的是自己的文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知足人生的寫照。陶淵明放棄了‘五斗米,走進了田園,悠閑淡然地采一朵菊花便足感快樂。人之所以能感到持久的悠然自得,是因為擺脫了虛妄的欲望和名利的捆縛,知足于平淡自在的生活,知足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梢?,知足者常樂。”我分析了陶淵明的“悠然”產生的原因,用的是追本溯源法。
師:這個事例來自課本,選得不錯。你還用了“之所以……是因為……”這對關聯(lián)詞分析原因,邏輯關系很清晰。但是,文字還有點啰唆。另外,陶淵明式的知足者也最好再列舉一兩個,這樣才能突出“知足者常樂”這一觀點。誰來幫幫他?
(學生思考。)
師:你來說說看。
生:“顏回出身貧寒,‘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很多人受不了,而他卻依然一路追隨孔子,自得其樂。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退休后把獎章深藏箱底,淡泊名利,一家人開開心心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蔽姨砑恿诉@兩個例子。
師:很好!語言簡練,張富清的事例也很新穎。通過剛才的交流,不少同學已經能寫出比較有說服力的議論段了。最讓老師驚喜的是,同學們不僅運用了三種論據(jù)分析方法,還能有意識地從“是什么——為什么”的角度進行論述。其實,大家還可以繼續(xù)思考從“怎么辦”的角度進一步深入論證,這樣就能完成一篇較為完整的議論文了。
四、善思巧辯出妙筆
師:同學們,近年來網絡綜藝節(jié)目《奇葩說》受到很多年輕人的關注。這是一檔辯論與綜藝相結合的節(jié)目,“奇葩”們精彩的表現(xiàn)讓廣大觀眾領略了思想和語言的魅力。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請你說說辯手們是怎樣以理服人的,你從中學到了哪些說理的經驗。
(播放《奇葩說》第5季中的3分鐘視頻:選手詹青云論證“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我不會喝”這一觀點。)
師:詹青云是一名深受網友喜歡的辯手,老師也被她圈粉了。你們認為她的這段辯詞有何獨特之處?你從中學到了哪些寫作經驗?
生:這段辯詞說服力極強,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如抽絲剝繭,能把人牢牢捆住。她先論述“記住,悲傷保護你”,然后談道“悲傷是可以被品味的東西”,接著列舉這個社會上一些人“喝了忘情水”之后的種種表現(xiàn),最后還不忘強調“時間會沖淡悲傷,自己選擇的是跟悲傷和解,而不是忘卻”。整個辯論過程一氣呵成,實在令人佩服。
師:你看得很細致。詹青云的辯論其實就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個思路進行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生:詹青云的辯詞引經據(jù)典,光是書就涉及《西線無戰(zhàn)事》《霍亂時期的愛情》《半生緣》《美麗新世界》等好幾本,都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看來,我們要想寫好文章,還得平時多一點積累。
師:確實,“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平時書看得少,寫文章時選用素材就只能張口愛迪生、閉口馬云了。
生:她的辯論不僅以理服人,還以情動人,真的讓人有招架不住的感覺。
師:辯手們都很善于以理服人。同學們想一想,她分析說理的方式中,有我們課上提到的方法嗎?
生:她在堅持立場的同時,也從對方的立場進行思考。她指出了喝下忘情水的后果,發(fā)現(xiàn)代價太大了,用的就是對比假設法。
生:她舉了“先天性痛覺缺失孩子”的例子后,深入分析了這個孩子為何沒有成為超人,甚至活不到成年,讓人感受到其實悲傷不可缺少。這是由表及里地進行分析。
師:她緊緊扣住自己的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還通過假設分析弊端,讓人愿意認可她的觀點。其實,她說理的方法并不高深,就是我們剛剛學過的三種方法。
(屏顯:由表及里——追本溯源法;由近及遠——歸納引申法;正反對照——對比假設法。)
師:議論文是“講理”的,講理的方法也遠不止這些,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一步步、一層層甚至抽絲剝繭式地分析。沒有對材料的分析,就是蠻不講理,就是堆砌材料。
師:同學們,“知足”與“不知足”之間還能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請大家課后圍繞論題“知足與快樂”展開深入思考,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希望大家運用本課所學,以理服人,用思維和語言去展現(xiàn)你的力量。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寫作指導課的內容源自統(tǒng)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寫作訓練——“論證要合理”。為了把單元寫作訓練目標落到細處,我用了化整為零的策略,將教學內容確定為“學習對論據(jù)做點分析,使論證更加合理”。
上課伊始,我首先圍繞教材中的“知足與快樂”這一話題設計了一道辯題,引導學生寫作片段,并通過師生交流明確學生寫作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方法指導,要求學生升格習作,最后嘗試架構整篇文章。在這樣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學生初步學會了針對所選論據(jù)進行適當分析的方法。
為了打開學生思維,我將辯論情境引入寫作,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過的課文中尋求解決之法,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降低學生寫作技法習得的難度;最后利用熱門網絡綜藝辯論視頻回顧小結,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議論”,說理的方式是多樣的,以理服人才是王道,消減了學生寫議論文的畏難心理。
在課堂寫作指導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在修改前作時下不了筆,詢問后發(fā)現(xiàn),他們不是沒想法,而是不知如何將自己的想法連貫地表達出來。于是,我指導他們回顧復句的有關知識,提示他們用好“如果……就……”“之所以……是因為……”等關聯(lián)詞語。
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回歸課本尋方法”和“體會實踐用方法”過渡得有點快,沒有充分兼顧不同基礎的學生;片段升格的寫法指導還不夠充分,有些學生雖然聽懂了,卻沒能寫出來;等等。
在今后的寫作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堅持讀寫結合、刪繁就簡的策略,引入更多的生活情境與鮮活素材,拓展寫作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更好地展示自我。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竹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