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芳
【摘要】教育離不開學校,但不能只依賴學校。很多時候雖然老師傾盡全力,但往往會出現“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種令人尷尬的局面。經調查可以發(fā)現那些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往往會有一個或多個優(yōu)秀的家長在默默付出,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家庭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那可否讓家長參與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呢?家長課程的開設無疑是一個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而又別開生面的途徑。它不僅拓寬了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的生活繽紛多彩,打開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也極大地調動了家長們參與教育教學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了他們服務教育教學的熱情和欲望,讓整個育人環(huán)境呈現出一幅欣欣向榮之景。
【關鍵詞】走心;家校共育;贏得信任;別開生面;落地生根
“完美的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那么究竟該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其中,發(fā)揮家長的優(yōu)勢,通過家校共建,促使孩子更快更好地發(fā)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誠心,贏得信任
常常聽到一些剛剛工作不久的老師抱怨家長如何不給力,甚至找老師麻煩,給老師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造成障礙,形成阻力,使得一些教育教學工作不能夠順利開展。為何本來應該是幫助或是支持老師形成助力的家長卻成為讓一些老師畏手畏腳的阻力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多種,不排除一些家長對老師存在偏見,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溝通不暢造成的,而要想溝通暢達,首先要以情動人,用誠心打動家長,贏得信任。例如兩位老師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同一件事,可是效果卻大相徑庭,究其原因是家長通過老師的語氣、動作、神態(tài)等接收到了不一樣的信號。比如,都是讓孩子放學后留下來補寫未完成的作業(yè),教師甲可能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厭煩的情緒,那么家長從教師的舉動中感受到的是,這位老師討厭我的孩子,今天把孩子留下來就是對我這個家長的責怪和警示,于是自然對教師甲很反感,從此兩相生怨。教師乙和風細雨,潤物無聲,家長從老師的深情中讀懂了:這位老師真不錯,真心為孩子著急,在想方設法幫助孩子,我要配合老師……于是教育的溫暖便彌漫開去。
二、用心,建立組織
如何更好地讓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最大化地服務于孩子?用心建立組織不可小覷。每次接手一個新班,我首先做的就是召開家長會,組建家委會,把自己的育人理念、帶班愿景、管理方法等傳達給每一位家長,讓家長們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感受到我對孩子們的真誠與期望,對家長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讓他們打心眼里認可老師,愿意配合老師。接著采用民主推薦和自主報名的方式產生班級家委會,家委會組織健全,分工明確細致,從組長到組員、從宣傳部到財務部等一應俱全;從學期規(guī)劃到季度計劃、從家長課程目標到課程形式等都會做具體的籌劃和安排,然后再通過家委會向全體家長傳達。經過幾番交流商量最終形成定稿,然后按照既定的計劃有步驟有節(jié)奏地執(zhí)行下去,于是我們的班級課程便開始落地開根了。
三、精心,打造課程
兒童的世界是清澈的,又是豐富的,如何在這片純粹的天地里播撒下最美的種子,讓其綻放出最絢爛的色彩,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思考和精心設計。正所謂“人多力量大”,當家長參與其中時,頓時我發(fā)現我們的思路打開了,我們的靈感迸發(fā)了,一個個鮮活的家長課程靈動而出,一張張笑臉從此幸福綻放。
(一)課堂,讓思想迸發(fā)火花
習慣了語數外、音體美的課堂,忽然有一天變得不一樣了,于是思想飛揚了,課堂熱鬧了,校園沸騰了,因為這課堂的主講者變成了家長,課堂的內容不再單一,變得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接,驚喜不斷。瞧,擅長手工的家長用他們的巧手像變戲法一樣讓一片片形態(tài)各異的樹葉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幅精美的裝飾畫;一團團柔軟的面團眨眼間就成了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一些不起眼的彩色塑料袋不經意間就成了一件華麗的盛裝……更讓人激動的是所有的這些,孩子們都可以親自動手去嘗試,他們期待自己的作品精彩問世,無論是否能像家長或老師的作品一樣栩栩如生,抑或是滑稽得連自己都不好意思,但是這又如何?重要的是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如何制作,如何修改,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合作的可貴、堅持的意義,品嘗了實踐的喜悅……所有的這些都已經遠遠超出了課程本身的價值???,醫(yī)生家長直接將人體骨骼模型帶到了課堂,孩子們或猜、或看、或摸。此時的課堂或是靜如止水,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明眸入神地盯著“老師”,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或是熱鬧歡騰,歡呼雀躍,哪里找得到一個“走神”的小家伙,他們恨不能從人群中擠出條縫隙鉆到“老師”的身邊呢!而此時的他們又哪里還再需要那人體骨骼模型?他們自己就是最好的模型呀,你看他們在相互找著對方的骨骼呢!咦,那邊在干嘛呢?變戲法?不,不,那是一位專門從事食品添加劑的家長老師正在用實驗的方法告訴孩子們垃圾食品的危害,這一個個神奇的實驗讓那些平時貪吃垃圾食品的小饞貓嚇得直伸舌頭,他們已經知道這美麗的外表下隱藏的是可怕的危險……自從這一個個來自各行各業(yè)、身懷絕技的家長走進課堂,課堂變得有聲有色了,孩子們的思想也迸發(fā)火花,任思緒飛揚……
(二)走近職場,讓理想插上翅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孩子的學習效果需要實踐的檢驗和提升,家長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為了有效地利用、最大化地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家長們各顯神通,不遺余力,都恨不能把一身本領傳授給孩子們。在自來水廠工作的家長帶領孩子們參觀自來水廠,通過參觀,孩子們知道了自來水形成的全部過程,了解到了我國水資源污染情況的嚴重,知道了節(jié)水的重要性,也學到了節(jié)水的小竅門。在汽車廠工作的家長帶領孩子們參觀汽車生產線,孩子們不僅知道了汽車是怎樣組成的,更感嘆科技的神奇和工人的偉大。消防員家長給孩子們介紹消防車的功能,告訴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讓他們知道著火時如何自救,懂得生命的可貴。法官家長帶著孩子們走進了模擬法庭,那一刻孩子們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與威嚴,懂得了遵紀守法的重要性……不同的家長帶著孩子們走過不同的地方,體驗著不同的職業(yè),孩子們所到之處都有著別樣的收獲。在體驗中他們不僅知道了父母工作的辛勞,也讓理想的種子悄悄地在心底埋下。小文說:“我以后要當醫(yī)生,救死扶傷,讓人們不再有病痛?!毙∮钫f:“我要當解放軍,保家衛(wèi)國,讓中國不再受欺負?!薄?/p>
(三)擁抱自然,讓童年歡歌一路
精彩的課堂是靈動的,自然的誘惑也是無法抗拒的。家長課程不僅發(fā)生在教室里,也延伸至大自然中,因為孩子需要自然的滋養(yǎng)。春天,我們來到郊外,尋找春的氣息:看楊柳依依,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賞碧波粼粼,誦“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挖野菜,嘗槐花;我們種小樹,許心愿……夏日,我們揮汗如雨、勵志磨煉,幫助農民收割成熟的麥穗。秋天,我們結伴秋游:賞棲霞紅葉,繪江邊美景;我們贊繁花朵朵、碩果累累……冬天,我們滑雪溜冰,堆雪人打雪仗,在銀裝素裹的冰封世界盡情歡樂……在擁抱自然,享受自然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技能,更懂得了道理,收獲了成長。在田間勞作的過程中他們知道了勞動的辛苦,懂得要珍惜勞動成果,從此“勞動最光榮”不再是一句空話。孩子們在欣賞家鄉(xiāng)美景的同時感受到了祖國巨大的變化,知道了強大的祖國是我們最堅實的后盾,懂得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義……行走在自然的天地間,他們不再脆弱,不再嬌慣,有困難自己克服,有危險自己戰(zhàn)勝。于是在陽光下,在天地間,一路歡歌,一路笑語,一路思索,一路改變……
(四)回饋社會,讓真情溢滿人間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倍酶卸鞯暮⒆邮菧嘏暮⒆?。曾幾何時,我們的家長只知道一味地給予,以至于讓孩子以為一切都是應該的,是隨時唾手可得的,因此不懂得珍惜、感恩、回報。他們哪里知道其實家長并不容易,我們的身邊有太多身處困境的人需要援助。面對這一現狀,家委會向全班發(fā)出倡議,倡議孩子們在大人的引導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此倡議一發(fā)立即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于是,街頭便響起了“愛心賣報”小組的叫賣聲,雖然有的很久都沒有賣出一份報紙,雖然有的剛剛揚起手中的報紙,就遭到了無情的拒絕,雖然有的跑得腿腳都已發(fā)酸,但是這又怎能阻擋孩子們前行的步伐呢?你看“小機靈”在出點子呢:報紙推薦給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比較好賣,他們不會用智能手機……果然,不一會兒報紙真賣出去不少。還有孩子將自己用過的有點舊但是還可以使用的文具或玩具也拿出來義賣了。事后孩子們在日記中寫道:“這次義賣讓我知道了大人掙錢真的不容易!”也有人寫道:“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積極想辦法解決?!薄堑模⒆觽円呀泴W到了很多很多。當孩子們帶著用義賣掙來的錢換來的慰問品來到需要幫助的家庭時,他們目睹了別人生活的窘困,知道了要珍惜當下的生活,懂得了感恩,更品嘗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讓真情溢滿人間。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自從身后有了一群家長的支持,我們的孩子便得以在一個個別開生面的活動中盡情地享受成長的樂趣,讓成長變得不再乏味,也讓家校共育活色生香,有滋有味,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