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宇
群文閱讀就是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展開閱讀和建構的過程。群文閱讀改變了單篇文章精細的閱讀方式,學生在一節(jié)課至少讀五篇左右的文章,它的大容量快節(jié)奏,逼使學生主動采用默讀、略讀和瀏覽等有效的閱讀方法,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運用比較、遷移等方法從文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并用精準的語言去概括歸納。而議題的開放式,又留給學生大量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空間,使其不受老師設定的固定答案的約束,能夠主動探索,自由發(fā)揮,激發(fā)了主動思考的愿望和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在不同作家、不同體裁、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群文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思考,可以慢慢養(yǎng)成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習慣,有助于其領悟文章的篇章結構,從中習得優(yōu)秀的寫作方法。
一、整理閱讀材料,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寫作上存在材料陳舊,言之無物、立意不明等毛病,究其原因是閱讀習慣不好,閱讀積累過少。解決此疑難,可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搜集素材,通過群文閱讀這一途徑,以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來分類整理教材和群文的素材,從而打通課內外的閱讀,把優(yōu)質的閱讀資料引入到寫作實踐中去。如:以親情、成長、挫折等主題為議題,選取三篇以上所學過的課文進行整合;選取自己喜歡的一名作家,將其代表作進行整合、補充,形成對作家的整體認識;以同一種寫作手法為議題整合等。如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一文,可把初中所有與蘇軾有關的作品《浣溪沙》《核舟記》《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整合,并補充課外《赤壁懷古》《定風波》等名篇組織起來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在多文本的立體閱讀空間中,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不同主題的作品對比中,更深刻理解作家身處逆境仍豁達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從中獲得豐富而生動的閱讀感受和寫作感悟。又如在詩歌學習中,可以讓學生按主題、內容、修辭方法等整合課文內容,并把它通過編寫故事、翻譯、引用、仿寫等方式靈活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從而把古詩詞當作寫作的素材,而非僅僅應付中考默寫。
二、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享受閱讀
老師可以每周開展一次閱讀課,通過自主設置一個閱讀的主題,對學生進行評價等方式,鼓勵學生閱讀自己喜愛的文章,并且對文章進行概括式的分析。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自己讀書的感受,也可以和同學之間分享自己讀書的感受。學??梢远ㄆ谂e行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可以是對風景的賞析,也可以是對人物的評價等,使學生在課內的閱讀可以聯(lián)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真正的感受閱讀的美好,真正能體會到文字的美。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三、設立讀書小組,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康德曾說:“沒有討論的閱讀是無趣的,沒有閱讀的討論是空泛的。”而要想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性,小組無疑是個非常方便并且高效的選擇。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內的閱讀交流來促進生生互動、生生互學,讓學生吸收同伴的正確觀點,學習他們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從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同一篇文章,對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學生可能看到的東西是不同的,甚至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選擇契合學生寫作實際的開放的議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的能動性,讓群文閱讀成為自由平等交流的平臺,每個人都是學習者,每個學生都可以變成小老師,都有機會表達對文本的個性解讀。
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閱讀是寫作營養(yǎng)的輸入,寫作是輸出,只有對文章進行有效的理解與吸收,才能夠在寫作上有生動的表達。而群文閱讀作為單篇精讀和整本書閱讀的有力補充,三種方式相互扶持,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更上一層樓。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