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洪艷,張 紅,葛緒秀
(山東省臨沂市人民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山東 臨沂 276000)
冠狀動脈狹窄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病變所致[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冠狀動脈狹窄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2]。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是臨床上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常用的手術(shù)方式。此手術(shù)具有療效確切、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shù)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可有效地解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改善心肌缺血情況[3]。血管內(nèi)超聲檢查具有較好的空間分辨率和較高的圖像質(zhì)量[4]。本文主要是探討用血管內(nèi)超聲指導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狀動脈狹窄患者12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患者中有男35例,女25例;其年齡為46~81歲,平均年齡(60.32±6.24)歲;其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4.39±0.62)年。對照組60例患者中有男36例,女24例;其年齡為32~79歲,平均年齡(62.39±6.08)歲;其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4.28±1.5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進行治療,方法是:為患者首選經(jīng)橈動脈或股動脈途徑完成冠狀動脈造影、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操作。在導絲的引導下,將6S指引導管送至病變動脈遠端,然后植入藥物洗脫支架。在術(shù)后,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由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3198,規(guī)格:0.6 mL:6400 IUaXa),0.3 mL/次,1次/d,連續(xù)用藥7 d。為觀察組患者采用血管內(nèi)超聲指導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進行治療,方法是:醫(yī)師在血管內(nèi)超聲下評估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連接主機獲得高分辨圖像。以0.5 mm/s的速度自動回撤超聲導管,并記錄超聲圖像。在系統(tǒng)完成導管的自動回撤后,將導管完全撤出。根據(jù)管腔直徑和病變程度選擇合適支架,并植入支架,操作方法同對照組患者。之后復查血管內(nèi)超聲,確認支架植入效果。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級提高2級或2級以上,其血壓恢復正常,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級提高1級,其血壓有所改善,其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療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其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 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血漿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6分鐘步行距離(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6MWD)的變化情況。
使用SPSS 21.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60,P=0.048)。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BP、DBP、HR、血漿BNP的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其6MWD均較治療前顯著增長,P<0.05;觀察組患者的HR、血漿BNP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6MWD長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BP、DBP、HR、血漿BNP水平、6MWD的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BP、DBP、HR、血漿BNP水平、6MWD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觀察時間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BNP(ng/L) 6MWD(m)觀察組(n=60)治療前 158.75±8.35 97.91±17.36 102.83±9.31 438.52±69.15 156.27±35.71治療后 134.52±7.21* 82.39±5.29* 77.03±29.19*△ 214.61±113.61*△ 335.05±46.01*△對照組(n=60)治療前 158.16±8.67 98.13±12.38 101.52±9.15 441.13±70.24 158.13±45.24治療后 133.21±7.23* 83.52±6.96* 87.61±9.61* 335.19±141.06* 242.57±30.1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DD、LVESD均較治療前顯著縮短,其LVEF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LVEDD、LVESD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LVEF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觀察時間 LVEDD(mm) LVESD(mm) LVEF(%)觀察組 治療前 57.29±6.04 46.15±5.09 38.11±3.38(n=60) 治療后 46.31±4.39*△ 35.46±3.34*△ 58.41±6.64*△對照組 治療前 57.21±6.05 46.13±5.16 38.46±3.25(n=60) 治療后 51.22±5.61△ 42.78±4.46△ 45.61±5.83△
冠狀動脈狹窄的致病因素較為復雜,包括糖脂代謝紊亂、遺傳因素等[5]。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心肌灌注量不足、心肌組織損傷、壞死等情況[6]。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常用的手術(shù)方式。有研究指出,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可快速地緩解其臨床癥狀,促進其冠狀動脈的血流恢復正常[6]。血管內(nèi)超聲可對冠狀動脈內(nèi)的斑塊進行定性分析,指導冠狀動脈支架的植入,并可充分評估冠狀動脈壁、管腔內(nèi)的情況及病變的性質(zhì)[7]。趙彬等[8]在研究中指出,在血管內(nèi)超聲下可清晰地觀察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斑塊的性質(zhì)和病變部位,并可避免將支架植入到心肌橋內(nèi)。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表明,與采用常規(guī)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相比,用血管內(nèi)超聲指導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療效較好。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HR、血漿BNP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6MWD長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表明,與采用常規(guī)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相比,用血管內(nèi)超聲指導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HR、血漿BNP的水平和6MWD。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LVEDD、LVESD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LVEF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表明,與采用常規(guī)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相比,用血管內(nèi)超聲指導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這與吳凱等[9]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用血管內(nèi)超聲指導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