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沖,廖 娟
(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影像科,云南 昆明 650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癌癥。乳腺癌患者可通過切除乳腺治愈乳腺癌。但終末期乳腺癌患者游離的癌細胞可擴散至其全身,進而導致其預后不良。使用乳腺切除術治療乳腺癌會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不小的打擊,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增加其心理壓力[1]。目前,臨床上對乳腺癌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其病情易被忽視,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2]。盡早確診乳腺癌患者的病情有利于臨床醫(yī)生及時對其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獲得良好的預后。近年來,核磁共振、乳腺鉬靶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等現(xiàn)代醫(yī)學影像學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3]。本文主要是探討使用核磁共振、乳腺鉬靶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疑似患有早期乳腺癌的115例患者。這些患者均存在乳暈異常、雙乳皮膚異常、腋窩淋巴結腫痛及乳頭溢液等臨床癥狀。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乳腺癌病程較長。2)乳腺腫瘤直徑超2 cm。這些患者均為女性,其年齡為35~63歲,平均年齡為(49.51±5.17)歲;其中有未絕經(jīng)患者72例,絕經(jīng)患者43例。
為這些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俯臥位,使其雙乳自然懸垂于核磁共振檢測儀的掃描線圈內(nèi)。對患者的乳房進行平掃。將檢測儀的軸位設置為T2W1,層厚設置為4 mm,層距設置為9 mm。以矢狀位掃描患者的單側乳房,以冠狀位掃描患者的雙側乳房。在掃描完成前10 s內(nèi),為患者靜脈注射0.2 mmol/kg的核磁增強劑。詳細記錄病灶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為這些患者使用乳腺鉬靶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內(nèi)外斜位。使用乳腺鉬靶檢測儀對患者的乳房進行加壓,放大可疑部位的圖像。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動態(tài)調(diào)整體位。詳細記錄病灶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為這些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將雙臂上舉。在患者的乳房上涂抹耦合劑。將彩色超聲檢測儀的探頭頻率設置為3.5 MHz。由左至右放射狀探查患者的乳房。詳細記錄病灶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根據(jù)多普勒血流信號觀察病灶內(nèi)部的血流情況。
在超聲引導下采集這些患者可疑的乳腺組織。對采集到的乳腺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根據(jù)這些患者進行病理學檢查的結果確診其病情。觀察為這些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技術、乳腺鉬靶技術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和誤診率。檢出率=使用影像學技術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例數(shù)/確診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例數(shù)×100%。誤診率=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未患有乳腺癌但使用影像學技術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例數(shù)/患者的總例數(shù)×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這些患者進行病理學檢查的結果顯示,有105例患者患有乳腺癌,有10例患者未患有乳腺癌。為這些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高于為其使用乳腺鉬靶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的檢出率,P<0.05。為這些患者使用乳腺鉬靶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為這些患者使用三種影像學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
為這些患者使用核磁共振、乳腺鉬靶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均未發(fā)生誤診,即使用這三種影像學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誤診率均為0.00%。
乳腺癌是女性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男性也有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但男性乳腺癌患者僅占乳腺癌患者的1%左右。該病患者在發(fā)病早期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其病情發(fā)展的速度較快。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美國是世界第一乳腺癌發(fā)病國,每8個美國女性當中就有1人受到乳腺癌的困擾。我國雖然不是乳腺癌高發(fā)國家,但乳腺癌對女性造成的危害也得到了醫(yī)學界的重視[4]。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進步,目前臨床上對癌癥的預防、控制和治療都獲得了一定的成效。治療乳腺癌的方式從單純使用乳腺切除術,轉(zhuǎn)變成為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內(nèi)分泌治療、手術治療及中醫(yī)藥治療等多種療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式。在乳腺癌患者發(fā)病的早期對其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可提高其治愈率,減少疾病對其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響,避免切除其乳腺。確診乳腺癌患者的病情是對其進行合理治療的前提。
近年來,醫(yī)學影像學技術飛速發(fā)展,超聲、射線及核磁共振等檢查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能使臨床醫(yī)生直觀地觀察到患者體內(nèi)是否存在病灶、病灶的形態(tài)、病灶的數(shù)量及病灶的分布情況等,為臨床醫(yī)生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jù)。使用影像學技術診斷疾病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操作簡單,可快速獲得診斷的結果。核磁共振、乳腺鉬靶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均可用于診斷早期乳腺癌[5]。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乳腺癌可利用超聲的回聲定位原理非常直觀地觀察到受檢對象乳房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及病灶的情況。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為大乳房及脂肪型乳房患者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較低。目前臨床上接受乳腺癌篩查的女性中,脂肪型乳房女性的占比逐漸增大,這使得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診斷早期乳腺癌方面的臨床應用價值有所降低[6]。
乳腺鉬靶技術是目前臨床上診斷乳腺癌常用的一種影像學技術。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相比,使用乳腺鉬靶技術為大乳房及脂肪型乳房患者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更高。使用乳腺鉬靶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時,臨床醫(yī)生可觀察到一些微小的鈣化灶和超早期乳腺癌病灶。但使用乳腺鉬靶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時使用的是X射線。X射線可對人體造成一定的輻射。在使用乳腺鉬靶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時,年齡超過40歲、乳房脂肪層較厚的女性受X射線的影響較小,但乳房脂肪層較薄的年輕女性受到X射線的影響較大。
核磁共振技術的出現(xiàn)對醫(yī)學影像學的發(fā)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使用核磁共振技術診斷疾病時,可利用外加梯度磁場使受檢目標物內(nèi)的原子核形成共振,從而了解該原子核的分布和種類,并將原子核的具體情況以圖像的形式顯示出來。核磁共振技術在物理學、化學及醫(yī)學等領域均得到了應用。與核磁共振技術有關的科學成就曾6次獲得諾貝爾獎。由于核磁共振技術針對的檢測目標為原子核,因此使用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可發(fā)現(xiàn)微小的鈣化灶及早期乳腺癌病灶?,F(xiàn)階段臨床上將核磁共振技術與三維成像技術相結合,可將受檢部位以多參數(shù)、多平面成像,從而提高診斷疾病的準確率。但受到醫(yī)院實際條件的限制,使用核磁共振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沒有得到普及。目前臨床上仍將乳腺鉬靶技術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作為診斷早期乳腺癌的常用影像學技術。相信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和相關技術的發(fā)展,核磁共振技術將會在診斷早期乳腺癌方面得到普及。
綜上所述,使用核磁共振、乳腺鉬靶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均不易發(fā)生誤診。與使用乳腺鉬靶及彩超技術相比,使用核磁共振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