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華
(蘇州大學附屬太倉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江蘇 太倉 225400)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癥類型。該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機體的抗炎反應、炎癥反應失衡。該病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器官衰竭、胰腺壞死、胰腺膿腫等并發(fā)癥[1-2]。隨著該病患者病情的進展,其還可發(fā)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敗血癥、肝腎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可威脅其生命安全[3-4]。臨床上多針對該病的特點,采取抑制胰酶分泌、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糾正酸堿平衡紊亂等措施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整體的療效不夠理想[5]。近年來,中醫(yī)藥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研究證實,用常規(guī)的西藥聯(lián)合中醫(yī)藥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治療可起到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6]。本文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蘇州大學附屬太倉醫(yī)院收治的100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用大柴胡湯治療該病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蘇州大學附屬太倉醫(yī)院收治的100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shù)分組法將其均分為大柴胡湯治療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大柴胡湯治療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30~75歲,平均年齡(45.85±6.35)歲。常規(guī)治療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31-74歲,平均年齡(45.50±6.5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病情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公布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7]:患者存在胰腺炎的臨床癥狀及生化指標改變,且至少具有以下一種情形:1)存在胰腺壞死、胰腺膿腫及假性囊腫等。2)存在器官衰竭。3)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8分[8]。4)按照Balthazar分級標準,其急性胰腺炎的CT分級為D級、E級[9]。納入標準:1)患者的病情符合上述的診斷標準。2)從發(fā)病至就診的時間<48 h。3)在參與本次研究前未接受過中藥治療。排除標準:1)入院時存在需進行手術的外科疾病,或已進行外科手術。2)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3)合并有器官功能衰竭。4)合并有精神疾病。
采用常規(guī)的西藥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為患者靜脈滴注10萬U的烏司他丁(與50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混勻),每日滴注1次,連續(xù)用藥10 d。為患者靜脈微泵輸注0.2 mg的醋酸奧曲肽(與5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混勻),每隔8 h輸注1次,連續(xù)輸注3 d后停藥,然后為其皮下注射0.1 mg的奧曲肽。在此基礎上,采用大柴胡湯對大柴胡湯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該方的藥物組成及用法為:柴胡顆粒、枳殼顆粒(麩炒)各18 g、黃芩顆粒(酒)、大棗顆粒、芒硝顆粒各10 g、大黃顆粒(生)、半夏顆粒(姜)、青皮顆粒(醋)、陳皮顆粒各12 g、白芍顆粒(生)20 g、生姜顆粒15 g。在上述的藥物中加入200 mL的溫開水,將其泡開后,分2次注入患者的胃管中。每日用藥1劑,直至患者腸道的功能恢復正常(每日排便2~3次)、腹痛的癥狀明顯緩解后停藥。
治療結(jié)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參考《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上海)》與《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并將評定結(jié)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10]。痊愈:治療后,患者腹痛、惡心嘔吐、黃疸、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消失,其血、尿淀粉酶的水平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患者腹痛、惡心嘔吐、黃疸、發(fā)熱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其血、尿淀粉酶的水平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腹痛、惡心嘔吐、黃疸、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其血、尿淀粉酶的水平降低,但未恢復正常。無效:治療后,患者腹痛、惡心嘔吐、黃疸、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未改善,其血、尿淀粉酶的水平未降低或在上升??傆行?(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包括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及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的時間、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采用臨床癥狀積分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具體的項目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發(fā)熱、身目發(fā)黃及大便不暢。每項的分值均為0~10分。患者臨床癥狀的積分越高,表示其癥狀越嚴重。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相比,大柴胡湯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經(jīng)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相比,大柴胡湯治療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及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的時間均較短,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恢復正常時間的對比(d,±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恢復正常時間的對比(d,±s)
組別 血淀粉酶恢復正常的時間 尿淀粉酶恢復正常的時間 血脂肪酶恢復正常的時間 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的時間大柴胡湯治療組(n=50) 6.10±0.70 7.55±0.80 8.10±0.90 7.85±0.85常規(guī)治療組(n=50) 7.85±0.85 9.40±1.05 10.35±1.05 12.35±1.35 t值 11.24 9.91 11.50 19.95 P值 <0.05 <0.05 <0.05 <0.05
經(jīng)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相比,大柴胡湯治療組患者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發(fā)熱、身目發(fā)黃、大便不暢的積分均較低,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對比(分,±s)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對比(分,±s)
組別 惡心嘔吐積分 腹痛腹脹積分 發(fā)熱積分 身目發(fā)黃積分 大便不暢積分大柴胡湯治療組(n=50) 0.41±0.05 0.43±0.06 0.38±0.05 0.33±0.05 0.53±0.05常規(guī)治療組(n=50) 0.93±0.11 0.82±0.10 0.77±0.07 0.77±0.04 1.11±0.13 t值 30.43 26.65 32.08 48.59 29.4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急性胰腺炎是常見的急腹癥類型,分為輕癥胰腺炎、中重癥胰腺炎和重癥胰腺炎。重癥急性胰腺炎起病快、病情復雜危重且進展迅速,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質(zhì)量。西醫(yī)臨床上多采用藥物保守療法、腎臟替代療法等方法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治療,并對其進行禁食、胃腸減壓、降低胰酶分泌量、抗感染及解痙止痛等對癥治療,同時對其進行相關器官的支持保護治療。但治療后患者整體的療效不夠理想,其病情易反復。
中醫(yī)認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屬于“腹痛”、“脾心痛”、“脅痛”的范疇。該病的病機以肝氣郁滯、濕毒蘊結(jié)、腑氣不通為主。該病常見的誘因包括飲食不節(jié)、蛔蟲上擾、酗酒、外感六邪、情志不暢等,故應以疏肝利膽、清熱利濕、通腑泄熱為原則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大柴胡湯為張仲景名方,具有通腑攻下、疏肝利膽、活血化瘀等作用。該方中的柴胡可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增強胃排空及腸道的推進作用。大黃可刺激腸黏膜及腸壁肌層內(nèi)的神經(jīng)叢,從而可促進腸道的蠕動。該藥還可保護腸黏膜屏障、抑制細胞因子分泌、腸內(nèi)細菌移位、防止內(nèi)毒素血癥發(fā)生等作用。黃芩中的黃芩苷可有效地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枳實可增強胃腸的動力,促進胃腸內(nèi)容物、膽汁及胰腺的排出。芒硝可加快腹腔滲出液的吸收,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及胃腸黏膜的修復,并可改善腸黏膜表面的微循環(huán),促進胰腺組織的修復。白芍可加快腸壁血流的速度,有利于改善胰腺組織的微循環(huán)及腸道細菌移位、腸內(nèi)毒素的吸收等。半夏可有效地抑制由組胺、乙酰膽堿及氯化鋇誘導的腸管收縮。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應用常規(guī)西藥的基礎上用大柴胡湯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可促進其生化指標恢復正常,改善其臨床癥狀。